电力系统通信语音接口设计

电力系统通信语音接口设计

一、电力系统通信的音转接口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颖佑[1](2020)在《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中有很多电气设备,当前变电站事故形势处于频发状态,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为避免很多严重故障产生,现阶段国内的电力系统变电站基本都采取了微机五防等形式的保护系统。不过在变电站的运行期间,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监控系统不能有效实时获取到操作票的执行状态以及作业期间无法实时监控相关的电力设备设施等位置数据。为避免出现在执行倒闸动作期间会出现漏项,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稳定性可靠性大大降低,并且作业人员也会由于复杂的电力系统受到较大的作业压力。因此,需要研究和设计一款高性能的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五防系统。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建设进程也被快速推进,具备高度智能化的变电站逐渐被投入到了实际的应用中,并且技术不断升级和优化。本文内容对于现阶段电力系统变电站的防误闭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同时研究了实时五防的运行机理和主要特点,设计了一个电力系统变电站的在线式五防系统。该设计的系统是按照无线通讯技术,其可以:1)将临时接地线挂接位置信息、拆除动作信息、在库存储信息、离库信息,实时精确采集,可靠的供给运维人员及调控人员,准确掌握现场地线使用情况,同时也可将地线实时状态上送至智能防误主机,作为主设备操作的防误判断条件,可避免因地线数据出现错误、由于数据遗漏形成的安全缺陷,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以及安全的运行;2)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接收操作票中的步骤是否执行的信息,避免运行人员在操作工程中经常性的回到主控室回传电脑钥匙的操作信息,提高运行人员倒闸操作效率。

杨文昊[2](2020)在《基于EEMD的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港口专业化、自动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港口安全是港口作业的前提,尤其在第五代智慧港口发展的蓬勃时期。带式输送机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桥梁,是港口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带式输送机在作业中故障时有发生,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甚至会损害人的生命安全。目前针对这些问题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人工巡检,人工巡检存在效率低下、故障诊断率低、反馈效率低等缺陷。正因如此,本文基于日照某港的实际情况对带式输送机相关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然后根据港口作业模式研发了一种基于声音信号的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对于带式输送机故障信号所处的复杂噪声环境,提出了一种贝叶斯定理与小波阈值去噪相结合的去噪算法,对带式输送机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系数,将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先验概率和代价因子构成似然比,然后根据似然比检测阈值门限进行阈值估算确定小波阈值的最佳阈值。通过实验验证,基于贝叶斯阈值的小波去噪算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声音信号的信噪比。(2)针对带式输送机故障信号的特征提取,为了较少信号特征提取过程中的模态混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算法与Hilbert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对去噪后的带式输送机信号进行EEMD分解,然后利用Hilbert变换提取EEMD后的特征模态函数(IMF)的信号特征。(3)对于带式输送机的故障诊断,将Hilbert变换提取经验模态分解后的特征模态函数(IMF)的信号特征作为对照组,把实时采集的信号提取到的故障特征频率域对照组比对,根据差异化实现带式输送机的故障诊断。为了更好的实现故障诊断,对基于贝叶斯阈值去噪的声音信号EEMD分解后得到的各个模态分量分别求特征值并形成初步的特征向量,根据各模态中故障模式的聚类效果选定合适的表征分量,并得到不同带式输送机故障的特征向量,根据欧氏距离最小法计算训练集特征向量和各故障的特征向量,可以实现故障状态识别。最后将得出的诊断结果与人工判断的标准进行比对验证故障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影响正确率的原因。通过对实地采集的多组带式输送机声音进行实验仿真分析,验证了本系统的可行性。同时,比起传统人工故障诊断,本系统减小了处理延迟时间,故障的诊断效率大大提高,直接减少输送带的连续性损伤,对减少日照某港口经济损失,工人的生命安全保障有重要贡献。

杨海峰[3](2019)在《大型船舶电力通信网络安全智能预警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大型船舶上传统电力通信网络,在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通信过程安全检测防护过程中,存在异常节点通信识别率低,危险节点因子可控参数范围阈值多大,导致现有电力通信网络无法及时对隐性网络攻击节点进行预警处理,为船舶电力系统造成损失。因此,提出大型船舶电力通信网络安全智能预警系统。首先,创建电力通信网安全对接硬件,实现与现有电力系统数据的对接,创造数据实时采集检测的先决条件;其次,在硬件设计中重点加入电力状态数据分析处理单元、KRHF安全通信认证单元,在软件设计部分,引入针对安全策略的电力数据通信转换处理计算单元与交互安全识别的通信交互节点认证异常预警算法,共同对异常节点识别策略阈值进行修正,实现异常节点交互的实时预警效果。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设计系统的可行性。

刘伟[4](2019)在《载波通信系统感应式耦合器建模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耦合技术是利用发射装置和耦合设备,将高频载波信号传送到电缆线路上进行传输的技术。耦合器的性能对中压载波通信系统的传输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该课题即是对载波通信系统中感应式耦合器建模及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卡接式电感耦合器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定律,该文在松耦合变压器模型基础上,考虑气隙的作用,搭建卡式电感耦合器模型并推导出其信号传输效率公式。利用ANSYS Workbench、ANSOFT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根据工程实际建立卡式电感耦合器和卡接电缆的三维实体模型。选取铁芯气隙、导线匝数、材料磁导率、激励频率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应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搭建不同影响因素下四组二十个仿真模型,依次进行仿真。在三维模型上可观察磁感应强度分布云图,还可以分别得到导线、电缆线芯、屏蔽层上感应电压的大小。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可得到一二次侧实际变比、电压损耗、线圈功率损耗。通过分析这些量的数值大小和变化情况,可得出信号传输特性和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实验结果与传输公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一致,即完成了对影响耦合器传输性能因素的仿真验证。

季昌琳[5](2019)在《牵引网电压质量监测系统开发及数据分析》文中提出目前,现有的国家标准和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公共电网或公共连接点的电能质量问题,对牵引电网内部的电能质量研究一直以来不够重视。然而,近年来牵引供电系统中高次谐波谐振等事故时有发生,车网电气匹配及电压质量问题日益凸显,造成车载或地面设备的损坏、寿命缩短、甚至列车停运等后果,对电气化铁路的供电安全性及运输可靠性产生严重威胁。同时,由于该问题具有随机性、隐蔽性、损伤累积性等特点,以及现有监测技术手段的不适用性,导致故障发生后往往无法快速确定原因。因此,对牵引网电压实时监测及质量评估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牵引网电压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与数据分析进行研究,从故障发生机理、分析方法、评估指标、系统设计以及实际应用方面开展工作。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实现对牵引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评估,在智能监测、事故预警、健康管理以及未来电力物联网搭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牵引网电压质量问题与公共电网有所差异,结合国家标准及牵引网相关规范,设计了一套针对牵引网的电压质量特点评估指标体系,并从供电稳定性及电气损伤累积程度角度对电压进行分层多指标评估,为牵引供电系统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提供分析基础。(2)为了满足牵引网监测环境特点及功能技术指标要求,提出了牵引网电压质量在线监测及分析评估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案,并采用监测终端装置与上位机软件系统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有效实现采集数据的可视化监测及辅助决策功能。(3)在监测终端装置中,为实现连续采集、暂态捕捉、特征波形提取及上传、异常预警及定位的目的,在硬件开发过程中,选择了基于DSP芯片进行算法编程,并增加了短信预警及GPS定位功能模块,使监测数据更加多元化。而对于装置封装设计,则遵循了小型化及整体化原则,使装置的可移植性较强且便于安装。(4)在上位机软件系统中,为实现智能监测及人机交互目的,选择了基于C#的可视化监测界面开发及算法设计,并集成了数据分析处理、过电压类型识别、异常地图定位以及数据库管理功能,为电压质量评估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5)最后,通过系统现场安装测试以及实测数据分析,达到了系统预期目标,验证该系统的实际应用可行性及电压质量评估的价值性,具有研究意义。

聂金林[6](2019)在《220kV大朗数字化变电站设备与调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进步,城市化发展不断地加快、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而相应的生活用电以及工作用电也更加的巨大。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地区用电负荷年年攀升。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微机保护的大规模采用大幅度提高了电网的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但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保护装置的通讯协议不统一,导致系统集成困难,全寿命周期减少;设备之间互操作性差,维护工作量大,改造升级换代困难。与此同时广大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控制信号发送、模拟量采集依靠大量电缆连接实现,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而且高、低电压设备相互之间无法实现电气隔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多种类型的电子互感器的快速部署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的高压电气装置的开发,能够实时在线监测的电子电器器材的技术不断发展,培训员工操作变电站更加科学、快速、便捷和安全,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其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才够能使得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成为可能。尤其是最新发布的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国际标准IEC61850,为数字化变电站构建了全面的建设规范和要求。这些新技术使变电站自动化转向全数字化成为可能。传统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相比较,不论是在硬件设备结构还是在软件系统构成上都有较大差异,传统的常规变电站调试方法已不太适应。因此深入研究探讨数字化智能变电站设备及试验、调试方法,总结数字化变电站调试方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及实际意义。本文以建设220kV大朗数字化变电站继保自动化工程为主体,首先介绍数字化变电站关键设备技术,包含合并单元、电子式互感器、智能终端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以IEC61850为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技术特征。在研究这些设备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二次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在方案中对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测试中的二次电流回路极性问题进行探讨,带负荷测试。分析研究了220kV大朗数字化变电站运行时暴露的缺陷,对调试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来解决办法,确保变电站设备可靠。

黄谱[7](2019)在《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多机组网及监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能源一直在往低碳化方向发展,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太阳能发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型逆变器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转化效率高等优势,成为光伏并网发电市场中的主流产品。但是多台微逆变器统一进行管理与监控的难度大,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制约微逆变器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智能化监控成为光伏微逆变器的研究热点。论文以光伏微逆变器及组网智能监控为研究对象,针对微逆变器并网控制、发电预测、多机组网及监控等问题展开研究。最终研制出一款额定功率为180W的样机,以及实现智能手机移动监控多台光伏微逆变器组成的发电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光伏微逆变器拓扑结构,将硬件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验证了电源模块以及采样检测电路,借助于Simulink工具验证了主电路拓扑结构,分析了多种通信模块性能。(2)研究光伏发电系统预测算法,提出基于IWD优化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算法。通过寻求SVM参数的最优解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基于LIBSVM工具训练出不同天气下的短期预测模型,最终测试出所有模型的预测误差控制在7%以下。(3)研究光伏微逆变器并网策略,提出“准比例谐振和重复控制”并网电流控制策略。通过两种算法并联控制实现并网电流较好的动态特性以及稳态特性。在满负荷运行下借助于FFT工具分析出输出总谐波率为2.46%,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4)研究系统监控方案,提出基于ZigBee组网结合网关模块以及云端服务器的通信方案。组建ZigBee网络实现了多台光伏微逆变器共同监控,基于ZigBee、STM32芯片以及GPRS设计出网关模块,并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出监控APP。对数据传输各环节进行了通信试验,实现了智能手机移动监控光伏发电系统。(5)建立相关的硬件以及软件试验平台,对研制样机的部分功能以及开发的APP功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如下: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整机效率在满载时达到95%以上;样机在低电压范围输入时,能够实现自动降额;在电网偏离正常运行情况下,样机具有2分钟的延迟启动时间;实现了基于发电系统监控需求设计的APP功能,成功对多台光伏微逆变器进行统一的云端监控与管理。

王世炬[8](2018)在《安防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运动控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社区安全防范的意识逐渐提高,传统的保安人员和固定监控的安防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安防监控的要求。人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实现24小时全方位移动监控和异常报警功能的安防产品,安防机器人正是能满足这样需求的智能化产品,它能够代替保安人员和传统的监控摄像头对小区进行智能巡逻和移动监控。既节省了人力资源,又极大的增加了社区监控的力度,还具有对异常情况报警功能,极大的增加了社区环境的安全。安防机器人是针对智慧社区开发的一款智能物业管理机器人,充当一名专业的、不知疲倦的物业管理员。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智能家居系统、社区的互联系统和管理融合为一体,使市区物业、用户和各种智能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交流,旨在更加简便高效地完成社区管理工作,给用户带来更舒服的“智能化”生活享受。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安防机器人现状的基础上,完成了安防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嵌入式软硬件系统设计,实现机器人运控控制功能。本文研究内容安排如下:1、完成安防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结构仿真、电机选型等工作,并实现安防机器人的加工和组装。2、以STM32F429VET6作为主控芯片,对安防机器人的硬件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对其硬件电路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并对每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原理、芯片选型以及电路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3、以嵌入式多任务实时UCOS-II系统作为安防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对安防机器人的软件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并对其软件结构进行任务划分。并对每个任务实现原理、设计流程和软件代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4、对安防机器人进行里程精度测试实验和安全性能测试,并对安防机器人速度控制和转向控制进行实验以及导航实验。

郭林川[9](2017)在《基于ARM的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电能在当今社会发展的中至关重要,作为各行各业的直接驱动力,电能的安全、稳定传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智能电网以及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了电能供应,因而进行基于ARM的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置的纵联差动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重合闸保护原理;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特征,并对比传统变电站结构,提出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三点关键性特征,即智能保护装置、电子互感器、全站网络通信的应用。为体现智能化优势,本文对系统内保护装置进行了设计,在硬件方面按照模块化理念,基于ARM9系列的AT91SAM9261芯片对保护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电子互感器代替电磁互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直接向保护装置传输数字信号也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特征,因此针对常规的电容分压式电子互感器存在的电磁干扰、温度漂移、暂态稳定性等问题,本文对分压式电子互感器硬件原理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即通过直接测量高压电容电流量计算二次侧低压信号,并通过数据计算及仿真波形验证其各项性能。软件设计方面根据总体结构图展开,对主程序及各中断子程序进行设计;考虑到变电站内高压线路发生故障后的暂态过程中故障电压、电流有丰富的暂态噪声,影响保护准确性。本文通过对比传统全波傅立叶算法、半波傅立叶算法的频率响应,提出将卡尔曼算法应用于输电线路的保护算法中,通过搭建接地故障仿真模型,对故障电流的基波幅值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卡尔曼算法滤波效果更好。全站通信网络传输是变电站智能化的一个标志,通过对EPON技术传输原理及网络协议的分析,提出用该技术实现保护系统采样数据及控制命令的传输,并对全站网络通信进行拓扑组网。

高鸿鹄,唐强[10](2014)在《中压电力智能发展及应用》文中提出中压配电设备和电力线是电网系统中涉及面广的基础设备。由于使用量极大,且在电网系统中作为主电网沟通用户的桥梁,因此,其技术发展趋势也让用户及制造企业极为关注。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压配电设备和电力线的技术发展出现很多新趋势,智能电网产业是全球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对实施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有积极作用。

二、电力系统通信的音转接口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系统通信的音转接口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在线五防系统分析
    2.1 五防实现原理
    2.2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必要性
    2.3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可行性
    2.4 在线式五防原理
        2.4.1 在线式五防结构原理
        2.4.2 在线式五防闭锁回路原理
    2.5 在线五防系统特点
        2.5.1 实时化的信息传送
        2.5.2 一体化的监控检测策略
    2.6 在线五防系统通信技术应用
        2.6.1 标准化的扩展端口
        2.6.2 在线式五防通信标准确定与筛选
        2.6.3 MMS机制
        2.6.4 GOOSE机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ZigBee在线式五防应用分析
    3.1 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简介
        3.1.1 网络拓扑灵活、基础架构简单、技术相对成熟
        3.1.2 无线通信频段免许可
        3.1.3 可靠性
        3.1.4 实时性
        3.1.5 数据安全
    3.2 接地线实时监测防误管理系统
        3.2.1 系统构造
        3.2.2 系统组成
        3.2.3 系统原理
        3.2.4 系统功能
    3.3 FY3000LY型无线钥匙在线五防系统
        3.3.1 系统结构
        3.3.2 系统工作原理
        3.3.3 实时五防功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500kV东莞站在线式五防技术应用分析
    4.1 系统安装与调试
        4.1.1 设备、材料准备
        4.1.2 软件配置
        4.1.3 系统部署
        4.1.4 网络覆盖
        4.1.5 地线柜库位识别装置安装
        4.1.6 地线接地改造
    4.2 在线五防系统处理流程图
    4.3 500kV东莞站在线式五防系统改造成果
        4.3.1 旧的离线五防系统存在问题
        4.3.2 在线式五防改造实现功能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EEMD的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故障诊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带式输送机故障分析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带式输送机故障信号分析
    2.1 带式输送机声音特性
    2.2 带式输送机信号去噪
        2.2.1 带式输送机信号小波去噪
        2.2.2 小波去噪的参数选择
        2.2.3 贝叶斯阈值
        2.2.4 固定阈值与贝叶斯阈值小波去噪实验分析
    2.3 本章总结
第3章 带式输送机故障信号特征提取
    3.1 带式输送机信号时域分析
        3.1.1 有常量纲
        3.1.2 无常量纲
    3.2 带式输送机信号频域分析
        3.2.1 傅里叶变换
        3.2.2 短时傅里叶变换
        3.2.3 小波变换
    3.3 带式输送机信号的希尔伯特-黄算法研究
        3.3.1 HHT
        3.3.2 EMD
        3.3.3 EEMD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系统
    4.1 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设计
        4.1.1 系统总体分析
        4.1.2 Lab VIEW与 MATLAB的联用
    4.2 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设计
        4.2.1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选择
        4.2.2 噪声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位置
        4.2.3 工业一体机的选择
    4.3 本章总结
第5章 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实验仿真
    5.1 带式输送机故障信号的分析
    5.2 带式输送机样本信号实验分析
    5.3 基于EEMD特征参数的故障诊断实验
        5.3.1 带式输送机特征值分量模态特征向量
        5.3.2 根据欧氏距离故障诊断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突出成果

(4)载波通信系统感应式耦合器建模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中压载波通信系统耦合原理
    2.1 载波通信耦合器系统原理
    2.2 耦合器分类及选择
    2.3 卡式电感耦合器结构设计及原理
第2章 电感耦合器耦合功率的理论分析计算
    3.1 基于松耦合变压器的耦合器模型
    3.2 耦合器信号传输效率的影响因素
    3.3 卡接式电感耦合器的传输特性公式
第4章 基于ANSYS和ANSOFT仿真软件搭建耦合器模型
    4.1 ANSYS及ANSOFT仿真软件介绍
    4.2 有限元分析原理
        4.2.1 有限元分析法三大要素
        4.2.2 有限元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4.3 卡式电感耦合器模型搭建
        4.3.1 模型结构
        4.3.2 模型前处理
第5章 实验仿真及数据分析
    5.1 气隙大小对信号传输效率的影响
    5.2 线圈匝数对信号传输效率的影响
    5.3 耦合器材料对信号传输效率的影响
    5.4 输入激励频率对信号传输效率的影响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牵引网电压质量监测系统开发及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压质量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2 电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2 牵引网电压质量监测分析理论基础及方案设计
    2.1 牵引网电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危害
    2.2 牵引网电压异常产生机理分析
        2.2.1 牵引网过电压分类
        2.2.2 牵引网过电压产生机理
    2.3 电压分析方法研究
        2.3.1 频域分析方法的选择
        2.3.2 时域分析方法的选择
        2.3.3 过电压特征提取实现
    2.4 电压质量在线监测方案设计
        2.4.1 系统功能及技术需求
        2.4.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与方法实现
    3.1 电压质量评估指标的选定与分级
        3.1.1 电压质量指标选定
        3.1.2 电压质量等级划分
    3.2 电压质量评估体系设计
    3.3 电压质量评估方法选择
        3.3.1 权重的确定
        3.3.2 指标等级评估方法的确定
    3.4 稳态电压指标评估的数据预处理
    3.5 评估算法验证案例分析
        3.5.1 机车电压质量评估
        3.5.2 变电所电压质量评估
    3.6 本章小结
4 电压质量监测终端的设计与开发
    4.1 功能需求及技术指标
    4.2 硬件架构与功能模块设计
    4.3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
        4.3.1 电压传感器选型
        4.3.2 A/D转换芯片选型
        4.3.3 通信接口及转换模块选型
        4.3.4 DSP芯片选型及电路接线设计
        4.3.5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算法设计
    4.4 DTU无线通信及GPS定位模块
        4.4.1 功能要求及模块选型
        4.4.2 DTU无线通信及短信预警功能
        4.4.3 GPS+北斗定位功能
    4.5 监测终端装置外壳封装设计及成品展示
    4.6 本章小结
5 上位机监测系统功能设计与软件实现
    5.1 上位机系统功能需求及软件设计
    5.2 上位机系统监测基本功能页面设计
        5.2.1 电压监测主页面
        5.2.2 参数设置及数据串口页面
    5.3 过电压识别功能页面及算法设计
        5.3.1 过电压识别功能页面
        5.3.2 过电压识别算法设计及验证
    5.4 地图显示功能页面设计及故障定位分析
        5.4.1 地图显示及异常定位功能页面
        5.4.2 GPS坐标转换及软件实现
        5.4.3 故障定位数据的预处理
    5.5 数据查询功能页面及数据管理功能设计
        5.5.1 Access数据库及数据查询功能页面
        5.5.2 数据管理功能设计及多线程处理
    5.6 本章小结
6 实测案例分析与系统验证
    6.1 测试线路及车型
    6.2 测试条件及现场安装接线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6.3.1 机车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6.3.2 机车测试过电压分析
        6.3.3 整体线路电压质量评估分析
        6.3.4 地图异常定位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220kV大朗数字化变电站设备与调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化变电站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字化变电站发展概况展
        1.2.2 广东电网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情况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220kV大朗变电站简介
    2.1 220 kV大朗变电站简介
    2.2 数字化变电站概念
        2.2.1 数据采集数字化
    2.3 过程层设备原理及特点
        2.3.1 电子式互感器
        2.3.2 合并单元
        2.3.3 智能终端
        2.3.4 网络交换机
    2.4 间隔层设备及配置
        2.4.1 大朗站继电保护配置
        2.4.2 大朗站测控装置
        2.4.3 大朗站自动装置
    2.5 站控层设备
    2.6 对时系统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20kV大朗变电站调试
    3.1 调试工作依据
    3.2 过程层设备调试
        3.2.1 光纤检查
        3.2.2 电子互感器检查
        3.2.3 61850测试
        3.2.4 PT并列测试
        3.2.5 电压切换测试
        3.2.6 保护装置测试
第四章 大朗数字化变电站保护调试案例分析
    4.1 大朗数字化变电站异常运行事故过程
    4.2 母线保护动作分析
        4.2.1 母线保护动作分析
        4.2.2 开关操作扰动分析
    4.3 一次设备操作导致单点大数对其他保护设备影响分析
    4.4 改进措施
    4.5 结论及后续工作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多机组网及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2.1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电路拓扑结构
        1.2.2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功率预测算法
        1.2.3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并网控制算法
    1.3 光伏微逆变器组网及监控研究进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结构研究
    2.1 引言
    2.2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电路方案研究与仿真
        2.2.1 光伏微逆变器发电系统总体架构
        2.2.2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研究
        2.2.3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主电路拓扑仿真
    2.3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关键器件设计与选型
        2.3.1 前级功率解耦电容参数设计
        2.3.2 有源钳位电路电容参数设计
        2.3.3 反激电路变压器设计计算
        2.3.4 功率器件应力分析与选型
    2.4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通信模块研究
        2.4.1 常用通信模块分析
        2.4.2 通信模块性能对比
        2.4.3 系统通信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软件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软件控制
        3.2.1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设计
        3.2.2 光伏微逆变器状态机设计
        3.2.3 系统ADC中断流程
    3.3 基于智能水滴优化支持向量机发电预测算法研究
        3.3.1 智能水滴算法基本原理
        3.3.2 智能水滴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设计
        3.3.3 基于智能水滴优化支持向量机建模及结果分析
    3.4 基于“准比例谐振和重复控制”光伏并网算法研究
        3.4.1 电网电压前馈控制
        3.4.2 基于“准比例谐振和重复控制”算法设计
        3.4.3 基于“准比例谐振和重复控制”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组网及监控研究
    4.1 引言
    4.2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监控系统框架
    4.3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监控硬件模块分析
        4.3.1 系统监控数据通信流程
        4.3.2 网关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4.3.3 网关模块数据传输测试
    4.4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多机组网研究
        4.4.1 多机ZigBee组网拓扑结构
        4.4.2 多机ZigBee组网流程分析
        4.4.3 多机ZigBee组网通信测试结果分析
    4.5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监控APP软件模块
        4.5.1 光伏发电监控APP功能需求分析
        4.5.2 光伏发电监控APP数据传输研究
        4.5.3 光伏发电监控APP软件界面设计
        4.5.4 光伏发电监控APP数据传输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系统试验与测试分析
    5.1 引言
    5.2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试验平台
    5.3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关键波形测试
        5.3.1 功率开关管驱动测试
        5.3.2 光伏微逆变器反激输出测试
        5.3.3 光伏微逆变器全桥输出测试
    5.4 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并网测试
        5.4.1 光伏微逆变器并网性能测试
        5.4.2 光伏微逆变器功率降额测试
        5.4.3 光伏微逆变器并网保护测试
    5.5 光伏发电监控APP功能测试
        5.5.1 光伏发电APP登录功能验证
        5.5.2 光伏发电系统主界面
        5.5.3 光伏发电系统历史数据显示
        5.5.4 光伏发电系统故障信息推送测试
        5.5.5 光伏发电APP辅助功能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安防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运动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安防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贡献及创新点
    1.4 本文的关键技术及研究内容
        1.4.1 关键技术简介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机器人结构设计
    2.1 移动机器人底盘类型
    2.2 安防机器人结构设计方案
    2.3 底盘结构设计
        2.3.1 底盘驱动设计
        2.3.2 差速转向运动
        2.3.3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2.3.4 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
        2.3.5 电机选型
        2.3.6 传动部件设计
        2.3.7 支撑和防护结构设计
    2.4 安防机器人总体结构
        2.4.1 立杆式机器人转动结构设计
        2.4.2 保安模型机器人结构设计
    2.5 安防机器人结构仿真
    2.6 加工与装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需求分析
    3.2 电源模块
        3.2.1 芯片选型
        3.2.2 电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3 主控模块
        3.3.1 芯片选型
        3.3.2 主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4 电机驱动模块
        3.4.1 H桥驱动原理
        3.4.2 电机PWM调速原理
        3.4.3 芯片及器件选型
        3.4.4 电机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5 手动控制模块
    3.6 通讯模块
    3.7 总电路设计与实现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需求分析
    4.2 UCOS-II嵌入式系统开发
    4.3 信息采集
        4.3.1 状态信息采集需求分析
        4.3.2 手动模式的速度信息采集
        4.3.3 里程与速度信息采集
    4.4 运动控制
        4.4.1 PID控制算法
        4.4.2 电机控制的软件设计
        4.4.3 手动驾驶运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4.4.4 智能巡航运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4.5 通信任务
        4.5.1 DMA简介
        4.5.2 串口数据收发过程
        4.5.3 通信协议
        4.5.4 通信任务的设计与实现
    4.6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运动控制实验与分析
    5.1 实验条件
    5.2 里程精度测试实验
    5.3 速度响应控制实验
    5.4 转向运动控制实验
    5.5 控制系统安全性能实验
    5.6 导航实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9)基于ARM的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现状
        1.2.1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
    2.1 智能保护装置的应用
        2.1.1 传统保护装置硬件结构
        2.1.2 智能保护装置硬件结构
    2.2 电子互感器的应用
        2.2.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2.2.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2.3 智能变电站通信平台网络化
    2.4 变电站线路保护配置原理
        2.4.1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2.4.2 断路器失灵保护
        2.4.3 重合闸保护
    2.5 本章小结
3 继电保护系统硬件设计
    3.1 智能保护硬件结构
    3.2 基于ARM的保护装置硬件设计
        3.2.1 主控制芯片ARM微处理器简介
        3.2.2 最小系统设计
        3.2.3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
        3.2.4 通信模块电路
        3.2.5 人机交互模块
        3.2.6 电源模块
    3.3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改进原理及性能仿真
        3.3.1 基本原理与硬件结构
        3.3.2 互感器性能仿真分析
        3.3.3 数据采集及光纤驱动电路
    3.4 本章小结
4 保护装置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及结构
    4.2 主程序设计
    4.3 中断服务子程序
        4.3.1 通信程序设计
        4.3.2 故障处理程序设计
        4.3.3 按键子程序
    4.4 微机保护算法及仿真
        4.4.1 全波傅立叶算法
        4.4.2 半波傅里叶算法
        4.4.3 卡尔曼滤波算法
        4.4.4 故障波形算法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
    5.1 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
    5.2 EPON通信技术
        5.2.1 EPON网络传输原理
        5.2.2 EPON协议栈结构
        5.2.3 通信装置设计
    5.3 智能变电站EPON网络
        5.3.1 EPON组网构架
        5.3.2 网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中压电力智能发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力线中压载波技术的发展现状
2 智能配电网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建模方法
3 中压电力线载波通讯的趋势
4 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市场提供新机遇

四、电力系统通信的音转接口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应用技术研究[D]. 周颖佑.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2]基于EEMD的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杨文昊.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3]大型船舶电力通信网络安全智能预警系统[J]. 杨海峰. 舰船科学技术, 2019(16)
  • [4]载波通信系统感应式耦合器建模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伟.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5]牵引网电压质量监测系统开发及数据分析[D]. 季昌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220kV大朗数字化变电站设备与调试研究[D]. 聂金林.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7]反激式光伏微逆变器多机组网及监控研究[D]. 黄谱.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8]安防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运动控制[D]. 王世炬. 电子科技大学, 2018(12)
  • [9]基于ARM的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研究[D]. 郭林川. 安徽理工大学, 2017(08)
  • [10]中压电力智能发展及应用[J]. 高鸿鹄,唐强. 价值工程, 2014(15)

标签:;  ;  ;  ;  ;  

电力系统通信语音接口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