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豆价格可能上涨

国内大豆价格可能上涨

一、国产大豆可能涨价(论文文献综述)

史永革,李运美,祖歌言,曹扬[1](2021)在《衍生品在国产大豆加工行业的应用与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大豆市场国际联动,大豆加工行业特别是进口大豆行业金融属性不断增强。近几年,随着中国大豆市场在国际上的不断深化,国产大豆市场的价格波动日益剧烈,国产大豆市场也越来越需要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护驾稳航的功能,越来越呈现出与金融市场密不可分的发展趋势,金融衍生品在国产大豆加工行业的避险角色和避险功能愈发重要。

黄道麟[2](2020)在《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关税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大豆具备食用、榨油、制作饲料等多重功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中美贸易摩擦中,我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关税,影响了进口美豆的价格和数量,同时期猪肉价格也连续走高,对国民生活消费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大背景,先简要说明我国大豆产销现状和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说明传导机制,并在实证分析章节中,通过使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数据,使用VAR模型、VEC模型和最小二乘法等分析方法,先分析中国对美进口大豆加征关税前后大豆对豆油豆粕价格的影响,再分析豆粕及其生猪养殖情况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大豆及其主要关联产品(豆油、猪肉)对食品类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经过分析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大豆与豆油豆粕之间存在稳定的价格传递关系,尤其是大豆与豆粕之间的价格传递关系较为明显。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大豆市场影响不大,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非洲猪瘟影响,导致生猪存栏数量和能繁母猪数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受豆粕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小。通过研究猪肉价格变动与食品类CPI的关系,发现猪肉价格的上涨对食品类CPI的变动存在正向影响,且在加征关税后此影响能力在变强。同时,在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后,对提高国产大豆单产,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大豆贸易合作关系,提高我国大豆进口体系稳定性,减少对单一国家进口大豆的依赖性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张海慢[3](2020)在《基期货期权工具的Z大豆加工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大豆加工产业已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产业也已形成了油脂、蛋白以及食品加工等体系,但大部分国产大豆加工公司普遍存在规模小、加工水平低、经营困难等问题。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农产品金融属性增强,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价格的剧烈波动会给大豆加工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大豆加工公司是以大豆为加工原料,且原料成本占据公司总成本的95%以上,原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会使公司成本发生较大变动,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利润。目前,国内大豆加工公司由于自身内部环境的影响,经营比较艰难,原料价格的剧烈波动只会给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因此,在国内环境短期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或将成为大豆加工公司改善经营的另一种方案。本文以Z公司为例,运用套期保值理论、基差交易理论和期权交易理论,分析了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的来源、形成因素和特征,再通过对我国大豆加工企业风险管理动机、现状和手段的阐述,提出了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的思路。Z公司大豆来源于国产大豆,国产大豆期货代表是黄大豆1号,通过对黄大豆1号期货品种概况的介绍,大豆价格走势的分析,分别从公司原料价格风险来源的两个方面制定出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方案。运用期货期权套期保值方案管理大豆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建立虚拟库存,利用基差交易管理公司采购模式单一风险。最后本文从Z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提出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以此来保障方案有效且顺利进行。内部层面,Z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成立独立的衍生品交易部并完善公司相关制度,引进专业的金融人才,树立正确的衍生品风险管理理念,灵活运用多种衍生品工具并重视期权对期货的再保险作用;外部层面是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的基础,需要期货市场监管制度的完善和期货市场流动性的保障。通过本文的研究,我国大豆蛋白加工企业运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管理原料价格风险是必然趋势,企业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也要把防范原料价格风险变成实际有效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当中。

王萍[4](2019)在《价格支持政策调整对中国大豆生产影响的研究 ——基于2001~2016年的数据》文中研究说明政策是农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农业政策不断调整,意在激活市场、主体和要素,使农产品定价权回归市场,同时保障主粮的自给和农户的基本收益,对振兴大豆来说,农业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入世以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大豆生产的农业政策,而大豆生产在各个政策实施期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因而研究价格支持政策对大豆生产的影响,同时探究其他影响因素对政府今后制定大豆补贴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鉴于此,本文基于2001-2016年全国10个大豆主产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面板数据,同时引入大豆价格、大豆土地成本、大豆进口量、替代作物(玉米)比较收益及农业政策等变量,运用拓展的Nerlove模型对我国大豆的供给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加入了最新实施的大豆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政策,分析几项政策调整的逻辑与影响,在多数研究只加入种植面积因变量基础上,在实证部分将种植面积和产量同时作为因变量纳入研究,使得结果更加完善。研究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大豆播种面积、大豆价格、进口大豆量、大豆土地成本及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是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而大豆单产受大豆进口量和大豆价格影响显着,最优大豆播种面积的调整时间为3.97年,而最优大豆单位产量的调整时间为1.46年。大豆价格对大豆总产量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较弱,价格变量的短期价格弹性为0.077,长期价格弹性为0.305。三项政策对大豆理论上均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实证结果中,各项政策对大豆单产提升和种植面积的扩大的影响却不相一致。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大豆生产的政策建议。

张卫[5](2019)在《回首过往 看2018年“中国食品”(下篇)》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时,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供给侧改革,食品行业也不例外。在2018年,食品行业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出现了哪些变动?这一年的食品安全状况如何?下面,我们将进行2018年"中国食品"(下篇)的分析,从行业动态、食安事件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杨树果[6](2014)在《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经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豆产业链长,大豆产业发展关乎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96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不断增加,有关大豆产业发展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豆生产、大豆加工、大豆进口、外资扩张等个别环节和表面观察,系统的大豆经济研究寥寥无几。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一方面导致现有的判断过于片面或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致使很多问题尚不清楚,如大豆经济的运作体系和情况、大豆产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影响因素、规律性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判断,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些重大问题,如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外资与产业安全、转基因,等等,尚缺乏正确认识和长远判断,以致出现了很多不现实或不客观的观点。因此,本文从产业链的视角,通过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对大豆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和贸易各环节及相应的产业政策等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大豆产业各环节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演变规律和经济特征,并形成未来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判断,提出大豆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以期为推动我国大豆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豆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尽管2010年以来,大豆生产环节上出现了连续几年的明显滑坡,但消费、贸易、加工几个环节却是一片繁荣,生产上有所滑坡并不等于整个大豆产业的衰退。(2)我国的大豆生产发展是缓慢的,单产水平是影响大豆生产的关键因素,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大豆比较效益低是大豆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综合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短期内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还将减少,但减少幅度有限;国产大豆不具有竞争力,转基因大豆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靠生产保护和非转基因错位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单产是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关键。(3)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及城镇化发展拉动了大豆消费的快速增长,其他油脂(特别是棕榈油)的替代效应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大豆消费增长,但作用不大。因此,短期内我国大豆需求还将呈刚性增长,而国内大豆供给难度加大,仍需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4)我国的大豆流通基本上形成了大豆主产区和东南沿海向全国扩散的格局,大豆加工产品中的豆制品多在本地流通,豆油和豆粕主要由加工产区向销区流通,但大豆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效率低下。(5)大豆加工以压榨为主,大豆油脂加工业形成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三足鼎立的基本态势。国内企业在产能、大豆处理、豆油产量以及蛋白生产方面处于优势,但大豆加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6)大豆进多出少的格局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需求的快速增长与资源可能性是大豆进口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价差因素是近年来大豆进口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大豆进口并未对国内大豆生产产生冲击,豆农收入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在种植结构调整中获益;外资的进入并没有形成对大豆加工业的控制,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综合实力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得到了提升,因此,大豆产业安全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认识到大豆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食物安全和改善营养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提出采取以下措施实现中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满足国内需求;(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3)建立现代耕作制度技术体系稳定种植面积;(4)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生产,将转基因大豆生产纳入研究和政策考虑。

邢乐[7](2014)在《中国大豆产业被外资控制后的若干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除稻谷、小麦供给平衡有余外,大豆等油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玉米进口也增长很快,可以说,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供需总体上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

罗晨[8](2013)在《国产大豆路在何方?》文中提出在转基因大豆强势的围击中,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能否突出重围,守住并扩大根据地,关系着中国大豆的生死存亡。2013年春播期开始之前,身为黑龙江省黑河市大豆协会会长的李明刚再次延续了他两年前的决定,继续把自家承租的900亩大豆田,全部改种玉米。三年来,他始终如此。

朱贤佳[9](2012)在《大豆产业链内外交困寻求突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距国产新豆上市的时间越来越近,为了解今年大豆产量情况、压榨企业生存状态以及业内人士对市场的看法和预期,本报记者跟随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考察团,于9月17日-20日对东北哈尔滨、望奎、克山、讷河等大豆产区进行调研。 多方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国产大豆有望高价开秤。?

沈宁[10](2012)在《大豆产业萎缩 凸显粮食结构性风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备受关注的美国世纪干旱,正在国际粮食市场掀起一轮涨价风暴。短短3个月内,国际大豆价格上涨30%,玉米、小麦自低点飙升超50%。减产引发涨价潮,一时间,粮食安全问题再成各方关注焦点。大豆,成为了中国在本轮粮食涨价潮中首当其冲的短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锐减、产业快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与外资的大规模介入,国内豆市调控难度加大的背后,凸显了中国粮食产业的结构性风险。

二、国产大豆可能涨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大豆可能涨价(论文提纲范文)

(1)衍生品在国产大豆加工行业的应用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产大豆加工行业现状
    (一)国产大豆供需基本情况
        1.整体上大豆供给延续“V”字型上行走势。
        2.大豆需求呈现了“油弱食强”的分化态势。
        (1)国产大豆压榨量因价格“双重”倒挂严重萎缩。
        (2)食用消费需求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3)蛋白消费呈现阶段性稳中有降的趋势。
    (二) 2020年“历史不遇”的行情
    (三)国产大豆油脂加工行业发展状况
        1.国产大豆压榨利润锐减,处于严重倒挂境地。
        2.食品豆粕产能过剩,达产率不足。
        3.瓦饼粉因疫情及价格上涨影响,市场收缩。
        4.未来国内平衡表预判及原因分析。
二、国产大豆油脂加工行业的挑战
    (一)大豆阶段性供给不足,原料价格高企
    (二)民生产业,疫情下践行稳价保供社会责任
    (三)榨利微薄甚至为负,夹缝中求生存
    (四)进口大豆替代数量增加,抢占食品领域市场
    (五)国内外市场联动,价格波动风险加大
    (六)金融意识不强,缺乏金融避险能力
三、衍生品在国产大豆油脂加工领域的运用和趋势
    (一)国际农产品衍生品的运用
        1.国际农产品市场期货交易模式
        2.美国大豆金融衍生品应用案例
    (二)国内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不断完善
    (三)九三集团国产大豆衍生品的应用与探索
        1.运用期货交易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
        2.九三集团豆一期货交易实践案例
        (1)豆一空头交割操作模式
        (2)豆一多头交割操作模式
        3.九三集团豆一基差业务操作实践案例
        (1)农民卖粮时存在的问题
        (2)“基差定价”采购模式
        (3)企业豆一基差业务操作
        (4)豆一基差定价采购模式的作用
    (四)产融结合在大豆油脂加工领域的发展趋势
        1.积极发展与种植大户、农场签订基差收购和远期采购订单。
        2.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功能,持续推广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3.健全期货品种,进一步丰富国产大豆油脂加工套保避险工具。

(2)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关税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关税理论
        2.1.1 关税传导理论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关于关税传递的文献综述
        2.2.2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大豆进口程度的文献综述
        2.2.3 关于大豆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2.4 关于农产品价格传导研究的文献综述
        2.2.5 文献综述总结
第3章 我国大豆产销与贸易情况概述
    3.1 我国大豆产销及需求情况
        3.1.1 我国大豆生产加工情况
        3.1.2 我国大豆需求情况
    3.2 中美大豆贸易现状与摩擦
        3.2.1 中美贸易摩擦概述
        3.2.2 中美大豆贸易的历程及特点
        3.2.3 中美大豆贸易的影响因素
        3.2.4 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第4章 关税对大豆及其相关产品价格传导机制
    4.1 关税-大豆-豆油的价格传递机制
    4.2 豆粕-猪肉的价格传递机制
第5章 大豆、豆油豆粕和猪肉的价格传递实证研究
    5.1 大豆价格与豆油豆粕价格传导关系的理论分析
    5.2 大豆价格与豆油豆粕价格传导关系的实证分析
        5.2.1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5.2.2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
    5.3 大豆、豆油豆粕价格传递关系分析结论
    5.4 豆粕与猪肉价格的关系
    5.5 数据来源与模型建立
    5.6 加征关税前价格传导关系分析
        5.6.1 单位根检验及滞后阶数的确定
        5.6.2 协整检验及方差分解
    5.7 加征关税后价格传导关系分析
        5.7.1 单位根检验及滞后阶数的确定
        5.7.2 协整检验及方差分解
    5.8 豆粕与猪肉价格传导关系分析结论
        5.8.1 协整方程的系数差异
        5.8.2 方差分解结果的差异
    5.9 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5.9.1 非洲猪瘟的影响
        5.9.2 猪价上涨传导链条较长
    5.10 本章分析小结
第6章 大豆相关产品对CPI影响实证分析
    6.1 大豆与CPI的关系
    6.2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6.3 加征关税前对CPI影响的实证分析
    6.4 加征关税后对CPI影响的实证分析
    6.5 加征关税前后弹性系数对比分析
    6.6 加征关税前后实证结果对比分析
        6.6.1 猪瘟影响导致猪肉价格上升
        6.6.2 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依赖性下降
第7章 总结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相关建议
        7.2.1 适度扩大猪肉进口,规范鼓励生猪产业发展
        7.2.2 增加国产大豆单产
        7.2.3 提高闲置土地利用效率,支持国内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7.2.4 积极拓宽进口渠道,构建健康大豆进口体系
        7.2.5 加大同南美国家农业合作力度
        7.2.6 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期货期权工具的Z大豆加工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5.1 黄大豆交割制度修改的研究
        1.5.2 行业选取上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大豆蛋白加工企业概念
        2.1.2 套期保值概念
        2.1.3 基差概念
        2.1.4 期权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套期保值理论
        2.2.2 基差交易理论
        2.2.3 期权交易理论
第三章 Z大豆加工公司原料价格风险分析及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思路
    3.1 Z大豆加工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3.1.3 公司原料价格管理现状及问题
    3.2 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分析
        3.2.1 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的来源
        3.2.2 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的形成因素
        3.2.3 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的特征
    3.3 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思路
        3.3.1 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原料价格风险管理的动机
        3.3.2 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原料价格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3.3.3 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思路
第四章 Z大豆加工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方案及作用分析
    4.1 黄大豆1号期货品种概况
        4.1.1 黄大豆1号期货市场简介
        4.1.2 黄大豆1号期货市场运行情况
        4.1.3 黄大豆1号期货交割制度
    4.2 大豆价格走势分析
        4.2.1 大豆市场简介
        4.2.2 大豆市场供给分析
        4.2.3 大豆市场需求分析
    4.3 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方案
        4.3.1 运用期货期权工具规避大豆价格波动风险方案
        4.3.2 建立期货市场虚拟库存、利用基差交易改变公司单一采购模式方案
    4.4 Z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方案作用分析
        4.4.1 降低了采购端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4.4.2 虚拟库存的建立增加了公司的资金使用率
        4.4.3 基差交易的运用改变了公司单一的采购模式
        4.4.4 降低了因“订单农业”采购模式导致库存原料价值减值的风险
第五章 Z大豆加工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Z公司外部的保证措施
        5.1.1 期货市场监管制度的完善
        5.1.2 期货市场流动性的保障
    5.2 Z公司内部的保证措施
        5.2.1 加强公司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5.2.2 成立独立的衍生品交易部并完善公司相关制度
        5.2.3 引进专业的金融人才
        5.2.4 树立正确的衍生品风险管理理念
        5.2.5 灵活运用多种衍生品工具,重视期权对期货的保险作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价格支持政策调整对中国大豆生产影响的研究 ——基于2001~2016年的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外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
        1.2.2 国内大豆相关政策的研究
        1.2.3 国内大豆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价格支持政策
        2.1.2 大豆主产区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的弱质性和公共产品属性
        2.2.2 政策干预与市场扭曲
        2.2.3 供给影响因素及其供给反应
    2.3 政策福利分析
        2.3.1 临时收储政策的福利分析
        2.3.2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福利分析
        2.3.3 生产者补贴政策的福利分析
        2.3.4 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
3 中国大豆生产情况及收益分析
    3.1 中国大豆生产情况分析
        3.1.1 中国大豆种植区域及面积分析
        3.1.2 中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分析
        3.1.3 中国大豆产量分析
    3.2 中国大豆成本收益分析
        3.2.1 中国大豆成本分析
        3.2.2 中国大豆收益分析
        3.2.3 中国大豆比较收益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大豆价格支持政策调整及效果分析
    4.1 大豆价格支持政策实施过程
        4.1.1 大豆临时收储政策
        4.1.2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4.1.3 大豆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政策
    4.2 政策实施效果比较
    4.3 本章小结
5 价格支持政策下大豆供给反应实证分析
    5.1 大豆生产研究的模型构建
        5.1.1 总体估计模型
        5.1.2 种植面积估计模型
        5.1.3 单位面积产量估计模型
    5.2 指标构建
        5.2.1 变量选取
        5.2.2 数据来源
    5.3 模型回归结果
        5.3.1 实证模型构建
        5.3.2 平稳性检验
        5.3.3 Hausman检验
        5.3.4 模型估计结果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大豆生产的短期影响分析
        5.4.2 大豆生产的长期影响分析
        5.4.3 价格变量对大豆生产的影响
        5.4.4 价格支持政策对大豆生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大豆生产影响因素
        6.1.2 三项政策的增产效果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目标
    1.3 论文结构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国大豆产业相关研究进展
    2.2 中国大豆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中国大豆生产
    3.1 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
    3.2 大豆生产发展总况
    3.3 大豆生产布局
    3.4 生产收入与成本
    3.5 大豆生产的地位
    3.6 大豆种植制度
    3.7 大豆生产的影响因素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大豆流通
    4.1 近代大豆流通历史回顾
    4.2 大豆流通体制
    4.3 大豆流通数量与价格
    4.4 大豆流通主体与渠道
    4.5 大豆运输与仓储
    4.6 大豆交易方式
    4.7 大豆流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8 国外大豆流通的借鉴与启示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大豆加工
    5.1 中国大豆加工发展历史回顾
    5.2 大豆加工业生产概况
    5.3 大豆加工业发展概况
    5.4 大豆加工业生产布局
    5.5 大豆加工业发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5.6 国际大豆加工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大豆消费
    6.1 中国大豆消费的历史回顾
    6.2 大豆总体消费
    6.3 消费结构
    6.4 大豆产品的消费
    6.5 大豆供需平衡分析
    6.6 影响中国大豆消费的主要因素
    6.7 大豆消费的国际比较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大豆贸易
    7.1 中国大豆贸易总体发展历程
    7.2 大豆及其产品出口贸易
    7.3 大豆及其产品进口贸易
    7.4 大豆及其产品进出口价格变化与比较
    7.5 世界大豆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
    7.6 中国大豆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7.7 中国大豆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大豆产业政策
    8.1 建国以来的大豆产业政策
    8.2 大豆产业政策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8.3 主产国大豆产业政策
    8.4 主产国大豆产业政策的借鉴与启示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大豆产业经济中的几个重大问题探讨
    9.1 大豆产业安全问题
    9.2 转基因大豆发展问题
    9.3 大豆产业竞争力问题
    9.4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中国大豆产业被外资控制后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外商控制中国大豆产业的具体步骤
    (一)外商利用中国大豆进口政策变化,为控制大豆产业布局
    (二)外商再把“机遇”变“危机”,利用“危机”实现资本操控
    (三)国内对进口大豆出现“刚需”,则稳定了外资控制大豆产业的局面
二、外资控制中国大豆产业带来的危害
    (一)中国大豆采购价掌握在美国粮商的手中
    (二)国产大豆陷入滞销和产量持续下降的怪圈
    (三)国内大豆企业深陷困境难堪重负
    (四)大豆植物油及相关产品的消费市场让国人有“切肤之痛”
三、破解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的对策
    (一)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的国内大豆国家储备机制
    (二)加强政府对大豆产业的宏观调控,增强风险意识
    (三)提高大豆补贴额度,更好的落实产业直补与保护性收购
    (四)加强国家粮食物流体系建设
    (五)倡导科学健康消费,加强转基因标识管理

(8)国产大豆路在何方?(论文提纲范文)

种植面积连年萎缩
非转基因大豆求突破
两种“走出去”
新型补贴胎动

(10)大豆产业萎缩 凸显粮食结构性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国产大豆连年萎缩油脂企业无豆下锅
玉米争地+进口冲击国产大豆两头受气
豆类涨价或推高CPI国内粮食存结构性风险

四、国产大豆可能涨价(论文参考文献)

  • [1]衍生品在国产大豆加工行业的应用与趋势[J]. 史永革,李运美,祖歌言,曹扬. 农场经济管理, 2021(10)
  • [2]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关税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D]. 黄道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3]基期货期权工具的Z大豆加工公司原料价格风险管理研究[D]. 张海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4]价格支持政策调整对中国大豆生产影响的研究 ——基于2001~2016年的数据[D]. 王萍.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回首过往 看2018年“中国食品”(下篇)[J]. 张卫. 中国食品, 2019(01)
  • [6]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经济研究[D]. 杨树果.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7]中国大豆产业被外资控制后的若干思考[J]. 邢乐. 对外经贸实务, 2014(04)
  • [8]国产大豆路在何方?[J]. 罗晨. 农经, 2013(07)
  • [9]大豆产业链内外交困寻求突围[N]. 朱贤佳. 上海证券报, 2012
  • [10]大豆产业萎缩 凸显粮食结构性风险[J]. 沈宁.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34)

标签:;  ;  ;  ;  ;  

国内大豆价格可能上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