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光电物理因子组合治疗痛风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段啸轩[1](2020)在《痛风宁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随机分组实验方法,探究痛风宁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从而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肾病风湿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病人共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是治疗组(痛风宁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组)、对照组1(痛风宁组)、对照组2(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组),疗程为7天。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关节功能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病例无脱落,最终入组病例90例,每组30例。(2)VAS评分:治疗后三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77±0.57)、(1.80±0.48)、(1.63±0.6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改善患者VAS评分方面,三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三组的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是(0.87±0.51)、(1.27±0.64)、(1.30±0.6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方面三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无显着差异(P>0.05)。(4)实验室检查:治疗后三组血尿酸分别是(406.00±28.20)、(420.10±32.14)、(489.07±39.5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降低血尿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P<0.05)、对照组1优于对照组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1疗效相当(P>0.05)。CRP:治疗后三组CRP分别是(7.39±2.58)、(17.49±5.34)、(12.83±3.36),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降低CRP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P<0.05),对照组2优于对照组1(P<0.05)。ESR:治疗后三组ESR分别是(21.23±6.75)、(29.53±9.78)、(25.43±5.83),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降低ESR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P<0.05),对照组2优于对照组1(P<0.05)。(5)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是(3.97±4.36)、(6.60±7.05)、(11.17±7.22),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1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P<0.05),对照组1优于对照组2(P<0.05)。(6)安全性评价: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便常规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安全等级为2级,对照组1中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2中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4例安全等级为2级,1例安全等级为3级。三组患者ALT、AST、BUN、Cr在治疗前后均无显着差异(P>0.05)。(7)临床总有效率:痛风宁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组(治疗组)痊愈患者8例,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4例,总体有效率为93.33%。痛风宁组(对照组1)痊愈患者5例,显效患者14例,有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70%。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组(对照组2)痊愈患者5例,显效患者12例,有效患者4例,总有效率为70%。三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宁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痛风宁组(对照组1)和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组(对照组2)。结论:痛风宁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仅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降低血尿酸、ESR、CRP等指标,较单独应用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更加突出,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杨仕年,钟玉涛,陈岑,高邈[2](2020)在《针刺联合超声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超声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例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结合超声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疼痛程度,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现有痛强度PPI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7.56%)显着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针刺联合超声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改善临床相关症状和膝关节疼痛程度方面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
吴彪[3](2016)在《痛风1号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痛风1号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期望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门诊病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60例,根据患者就诊日期与门诊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0例(痛风1号方组),对照组30例(痛风定胶囊组)。在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服用痛风1号方,治疗7天,对照组服用痛风定胶囊,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中医证候积分值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评估痛风1号方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痛风1号方组与痛风定胶囊组对急性痛风关节炎的证候缓解具有良好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第3天及第7天观察时点,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缓解方面痛风1号方组优于痛风定胶囊组。2.痛风1号方组与痛风定胶囊组对急性痛风关节炎的疼痛缓解具有良好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值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第3天及第7天观察时点,两组间疼痛VAS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方面痛风1号方组优于痛风定胶囊组。3.痛风1号方组与痛风定组对降低急性痛风关节炎的UA、ESR、CRP具有良好效果,痛风1号方组优于痛风定组(p<0.05)。4.综合疗效痛风1号方组(93.3%)优于痛风定胶囊组(83.3%)(p<0.05)。结论:痛风1号方可以有效缓解急性痛风关节炎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同时具有降低UA、ESR、CRP指标的作用,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杨枫[4](2014)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等综合性措施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关节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8例45膝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其中单膝31例(左侧12例,右侧19例),双膝7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岁。首次发作8例,反复发作30例。病程2个月~20年。发作频率每年1-3次,每次持续1-2周。术前膝关节伸(5.76±3.71)°,屈(85.37±8.42)°,膝关节活动度为(80.10±8.48)°;Lysholm评分为(62.3±6.2)分。本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术前血尿酸增高。本组患者中20例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18例行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加术后置管对冲引流。术后坚持正规的痛风药物治疗及非药物干预(例如控制饮食)等。通过对比38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伸、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来评估疗效。结果本组38例45膝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20例24膝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18例21膝行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加术后置管对冲引流。本组3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关节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本组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9.8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0.1±5.9)分。膝关节伸(1.43±1.83)。,屈(126.76±17.29)°,膝关节活动度为(125.00±17.29)。,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7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8.4%(7/38);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发病时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均较术前改善。经询问,该7例患者的复发均与饮食控制不良和未坚持降尿酸治疗有关。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创伤小、起效快、效果显着的方法,配合正规的痛风药物治疗及非药物干预(例如控制饮食)等,可有效的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
杨芳[5](2013)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两种外治法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观察热痹散和痛风清洗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湿热蕴结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且中医诊断为湿热蕴结型,发病部位为腕、踝及以下部位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热痹散外敷关节患处,对照组予痛风清洗剂外洗关节患处。3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局部软组织肤色、发热、皮温),关节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时间等及实验室检查观测指标的变化后做出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湿热蕴结型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局部软组织肤色、发热、皮温、关节功能等单项症状(P<0.01),治疗组湿热蕴结型单项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关节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治疗组关节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治疗后对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均无明显改善(P>0.05)。6、两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现严重异常;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过敏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痹散和痛风清洗剂外用于关节患处,通过其清热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辨证属湿热蕴结型为主者,可显着改善其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且热痹散的疗效优于痛风清洗剂,二者均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湿热蕴结型的安全有效的外用药。
周剑鸿[6](2013)在《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疗效观察,从而为急性痛风性性关节炎治疗开辟有效的无副作用的新方法。方法:本课题拟选择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以第一跖趾关节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治疗组:基础治疗+碳酸氢钠片(0.5mg/tid)+四黄水蜜(qd)+火针,对照组:基础疗法+碳酸氢钠片(0.5mg/tid)+四黄水蜜(qd)+依托考昔片(60mg qd po),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对比,主要使用中医诊断及综合疗效评价、NRS—11疼痛量表、描述性疼痛量表评价治疗前后得分,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局部症状体征如局部红、肿、热、痛及辅助检查(白细胞、UA、CRP),记录结果,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究结果表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经Ridi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实验检查的三个指标UA、WBC、 CRP,治疗前(P>0.05)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患者为同质对象符合随机分组;A组(即治疗组)和B组(即对照组)各自的治疗前、后比较结果(P<0.01)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组治疗痛风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经治疗后三项指标均有明显的下降;A组、B组治疗后效果(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四项痛风症状和体征(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和关节活动度)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P>0.05)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患者为同质对象符合随机分组;A组(即治疗组)和B组(即对照组)各自的治疗前、后比较结果(P<0.01)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组治疗痛风均取得较好的效果;A组、B组治疗后效果比较,除了关节活动度(P<0.01)有差异有显着差异,证明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更明显。其余三项(P>0.05)无统计学差异,副作用方面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明显少于依托考昔。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应用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确实能起到与非甾体类消炎药同等作用的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血尿酸、CRP作用,且有良好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功能,且副作用少,故值得临床推广。
杨殿斌[7](2013)在《降血尿酸乳酸菌筛选及乳杆菌对高血尿酸血症大鼠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从55株来自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教研室菌种保藏库的乳酸菌中筛选出对核苷具有较快分解速率的菌株,通过生物学特性评价,选择DM9218作为最优菌株。2.观察DM9218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3.对DM9218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方法:1.高效降解核苷乳酸菌株的筛选,生物学特性评价基于RP-HPLC方法,通过检测含有肌苷、鸟苷的反应液在接种乳酸菌并培养60min后,反应液中肌苷与鸟苷含量变化,筛选出若干株对核苷具有最快分解速率的菌株做为候选菌株。候选菌株生物学特性评价包括耐酸、耐胆盐试验,候选菌株的胆盐耐受驯化实验,耐消化道酶类(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实验,抑菌实验,抗生素敏感实验,产H2O2能力实验及HT-29细胞粘附性实验等部分,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确定最优目的菌株。2.最优目的菌株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研究将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五组:正常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乳酸菌低剂量组,乳酸菌高剂量组,别嘌呤醇干预组。在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同时对大鼠进行乳酸菌菌悬液灌胃,于实验第0、7、14d采血,测定血浆中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3.最优目的菌株初步安全性评价最优目的菌株初步安全性评价实验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急毒实验,质粒检测及细菌易位判断。4.对最优目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对最优目的菌株进行16SrDNA测序,结合生化鉴定确定其种属性。结果:1.自55株供试乳酸菌株中筛选出4株具有较高核苷分解速率的菌株:DM9218、DM9242、DM9505、DM9514。对这四株候选菌株进行的生物学特性评价结果表明,DM9218拥有最大的核苷分解速率,经驯化后可耐受胃肠道环境,具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细胞粘附性良好;因此选择DM9218做为最优菌株,进行后继实验研究。2.菌株DM9218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干预实验结果表明,DM9218低剂量的血尿酸含量明显低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P<0.05),明显高于别嘌呤醇干预组(P<0.05),DM9218高剂量组的血尿酸含量明显低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P<0.05),明显低于DM9218低剂量组(P<0.05),明显高于别嘌呤醇干预组(P<0.05);各组血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血肌酐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3.菌株DM9218不含有质粒,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细菌易位,菌株DM9218无急毒性。4.经16SrDNA测序结合生化鉴定结果表明,DM9218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通过对55株供试乳酸菌的定向筛选,筛选出一株菌DM9218,它具有最高的体外降解核苷能力,不含有质粒,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细菌易位,不具有急毒性。动物实验表明: DM9218菌株对Wistar大鼠的高尿酸血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16SrDNA测序表明:DM9218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杨芳,汤小虎,刘维超,刘文琴,彭江云[8](2013)在《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最终导致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近年来许多医
丁志国[9](2012)在《清热利湿汤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并评价清热利湿汤联合扶他林片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开发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中成药奠定基础。方法:收集符合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病人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以中药清热利湿汤加减联合扶他林片治疗;对照组30例,以西药秋水仙碱联合扶他林片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关节功能障碍、短期降低血尿酸(BUA)、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值,经评分及统计学方法处理后,综合评定疗效,并对安全性、复发率做出评价。结果:1.两组在治疗前年龄、病程以及症状体征积分、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血沉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患者3月内症状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汤在缓解关节疼痛、改善症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具有降低血尿酸浓度的作用,可以长期服用。以此表明在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体现了中医的优势。
杨殿斌,袁杰利[10](2011)在《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及微生态方面治疗的相关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n)发病率快速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临床表现更为严重,还有部分患者因高尿酸血症症状严重,并用药物多,以致不能耐受现有治疗,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发展成为难治性痛风。因此,
二、声光电物理因子组合治疗痛风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声光电物理因子组合治疗痛风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痛风宁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1.1.1 痛风性关节炎认识过程及分类 |
1.1.2 痛风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 |
1.1.3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1.4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
1.1.5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
1.1.6 现代医学治疗痛风的不足与展望 |
1.2 祖国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现状 |
1.2.1 痛风病名的认识 |
1.2.2 痛风的病因病机 |
1.2.3 痛风的辨证分型 |
1.2.4 痛风的内治疗法 |
1.2.5 痛风的针刺及外治疗法 |
1.3 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西医诊断标准 |
2.1.3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排除标准 |
2.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 |
2.2.2 治疗 |
2.2.3 药物来源 |
2.3 观察指标 |
2.3.1 基线指标 |
2.3.2 疗效性指标 |
2.3.3 安全性指标 |
2.3.4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
2.3.5 安全性评定标准 |
2.4 统计学处理 |
2.5 结果 |
2.5.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5.2 三组患者VAS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2.5.3 三组患者ESR、CRP及血尿酸数值比较 |
2.5.4 三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2.5.5 三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比较 |
2.5.6 三组总体有效率比较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3.1 讨论 |
3.1.1 立题背景 |
3.1.2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3.1.3 痛风宁的方药分析 |
3.1.4 现代药理研究 |
3.1.5 临床疗效分析 |
3.2 结论 |
3.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针刺联合超声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3 疗效观察 |
3.1 观察指标: |
3.2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3.3 统计学方法: |
3.4 治疗结果 |
3.4.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PPI评分比较: |
3.4.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 讨论 |
(3)痛风1号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3.观察时点 |
4.观察指标 |
4.1 基本信息 |
4.2 安全指标 |
4.3 疗效指标 |
5. 疗效判定标准 |
5.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
5.2 中医证候积分值 |
5.3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5.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6.统计学分析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衡性比较 |
2.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3.两组不良反应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1.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对治疗的认识 |
2.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3.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中医证候积分值 |
3.2 疼痛VAS评分值 |
3.3 UA、ESR、CRP比较 |
3.4 综合疗效比较 |
3.5 安全性比较 |
4.痛风1号方组成、方解分析 |
5.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病例报告表 |
附录B: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录C:临床观察表 |
附录D: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 |
综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等综合性措施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两种外治法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临床资料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6)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概述 |
1.2 祖国医学痛风的认识 |
1.3 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研究 |
1.3.1 遗传性 |
1.3.2 高尿酸 |
1.3.3 炎症介子 |
1.4 诊断 |
1.4.1 中医诊断 |
1.4.2 西医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 |
1.5 辩证分期 |
1.5.1 西医分期 |
1.5.2 中医辩证分型 |
1.6 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机理 |
1.6.1 火针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得认识 |
1.7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
1.7.1 中医治疗 |
1.7.2 西医治疗 |
1.7.3 其它治疗 |
1.8 预防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合格研究对象的确立 |
2.2.1 诊断标准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2.4 剔除病例标准 |
2.3 设计方案 |
2.3.1 随机对照试验 |
2.4 疗效指标观察 |
2.4.1 关节疼痛评分标准 |
2.4.2 描述性疼痛 |
2.5 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实验室检查结果 |
3.2 症状体征 |
3.3 综合疗效评价 |
3.4 安全评价 |
3.5 讨论 |
3.5.1 痛风及其治疗分析 |
3.5.2 火针 |
3.5.3 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降血尿酸乳酸菌筛选及乳杆菌对高血尿酸血症大鼠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配制 |
实验方法 |
2.1 目的菌株的筛选方法 |
2.2 候选菌株生物学特性评价 |
2.3 DM9218 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干预 |
2.4 DM9218 初步安全性评价 |
结果 |
3.1 乳酸菌筛选结果 |
3.2 候选菌株生物学特性评价结果 |
3.3 DM9218 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干预结果 |
3.4 DM9218 初步安全性评价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外治法 |
1.1 中药外敷 |
1.2 中药外洗 |
2 针灸治疗 |
2.1 针刺、刺血疗法 |
2.2 针罐结合、火针疗法 |
2.3 灸法 |
3 理疗外治法 |
4 综合外治法 |
5 小结 |
(9)清热利湿汤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2.5 分配原则 |
2.6 治疗方案 |
2.7 观察项目 |
2.8 疗效判定 |
2.9 安全性判定 |
2.10 统计学方法分析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 |
1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2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比较 |
3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比较 |
4 治疗后两组间症状体征积分及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比较 |
5 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6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 3 月内症状复发率比较 |
7 安全性比较 |
8 研究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病名起源 |
2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
3 辨证分型研究 |
4 中医药治疗现状 |
4.1 中成药 |
4.2 中药外敷 |
4.3 中药熏洗 |
4.4 针灸 |
4.5 食疗方 |
5 组方原则及现代药理研究 |
5.1 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
5.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6 临床体会 |
6.1 临证加减 |
6.2 日常生活调摄 |
7 发现的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及微生态方面治疗的相关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尿酸血症简介 |
2 核酸在人体内的吸收与代谢简介 |
2.1 核酸的消化吸收 |
2.2 核酸的分解代谢 |
3 高尿酸血症起因 |
4 诱发高尿酸血症的高危因素与对策 |
4.1 嘌呤饮食与高尿酸血症及其对策 |
4.2 饮酒与高尿酸血症 (痛风) 及其对策 |
4.3 高血压、心脏病与高尿酸血症 (痛风) |
5 高尿酸血症现有治疗情况 |
5.1 无症状期的治疗 |
5.2 急性关节炎期治疗 |
5.3 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 |
5.4 肾脏病变的治疗 |
5.5 饮食控制 |
5.6 其他治疗措施 |
6 现有高尿酸血症治疗方法不足与缺点 |
7 微生态方向治疗 |
7.1 口服益生菌方向设计 |
7.2 专用食物方向设计 |
7.3 活性成分分离方向 |
8 总结 |
四、声光电物理因子组合治疗痛风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痛风宁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段啸轩. 河北大学, 2020(08)
- [2]针刺联合超声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杨仕年,钟玉涛,陈岑,高邈. 山西中医, 2020(02)
- [3]痛风1号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3)
- [4]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等综合性措施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D]. 杨枫.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3)
- [5]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两种外治法的临床疗效比较[D]. 杨芳. 云南中医学院, 2013(02)
- [6]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D]. 周剑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7]降血尿酸乳酸菌筛选及乳杆菌对高血尿酸血症大鼠作用的研究[D]. 杨殿斌.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1)
- [8]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现状[J]. 杨芳,汤小虎,刘维超,刘文琴,彭江云. 新中医, 2013(01)
- [9]清热利湿汤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丁志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及微生态方面治疗的相关进展[J]. 杨殿斌,袁杰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