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因拆模不当导致裂缝的发生与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昌[1](2020)在《TRC拼装永久性模板—现浇混凝土叠合柱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每年用量较多的模板大多数都是传统模板,包括木模板、钢模板、胶合模板等,使得国家每年都会耗费大量的木材、钢材等资源,而废弃的胶合模板,对我国的绿色生态也会产生较大的破坏。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可塑性强等特点。TRC永久性模板在施工后与现浇筑的混凝土合为一个牢固的整体,改善结构性能,从而提高构件各方面的力学性能。目前关于TRC永久性模板的研究已经展开了一些工作,但是对于TRC拼装永久性模板的力学性能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本文对不同粘结长度下的TRC永久性模板-现浇混凝土的界面粘结性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TRC拼装永久性模板叠合柱的力学性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当TRC永久性模板的粘结长度较小时,纤维编织网在基体内发生脱粘。当TRC永久性模板长度较长时,纤维编织网与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大于纤维编织网抗拉强度时,纤维编织网发生断裂破坏。另外,当TRC永久性模板的粘结长度大于150mm时,界面粘结力不再随着模板长度的增加而继续增大,此时认为模板的有效粘结长度约为150mm。(2)与素混凝土柱对比,TRC拼装永久性模板-现浇混凝土叠合柱有着较好的力学性能,展现出更好的控裂性能并改善裂缝开展模式,对于采用不同形式的TRC永久性模板叠合柱,采用平板式TRC永久性模板形成的叠合柱极限承载力均高于L形模板。(3)对于不同拼装方式的TRC永久性模板叠合柱,当采用螺栓与高强膨胀灌浆料结合时叠合柱的极限承载力最大;在平板式TRC永久性模板拼装方式中,与采用高强膨胀灌浆料、环氧树脂砂浆相比,采用螺栓连接时受压承载力最高。在L形TRC永久性模板拼装方式中,与采用高强膨胀灌浆料、螺栓连接相比,采用环氧树脂砂浆的方法受压承载力最高。(4)对于不同拼装方向的TRC永久性模板叠合柱,只在横向拼装的TRC模板叠合柱承载力比纵横两个方向的拼装叠合柱承载力高;在纵横两个方向拼装时,采用螺栓连接比采用环氧树脂砂浆拼装时展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5)通过分析TRC永久性模板叠合柱的承载机理,给出TRC永久性模板叠合柱荷载计算模型,将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该论文有图49幅,表10个,参考文献124篇。
崔文潇[2](2019)在《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进,装配式建筑正越来越广的出现在全国的建设中,这背后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来使得装配式建筑能与现浇结构受力无异甚至优于现浇结构。本文根据当下建筑特点和需求,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该楼盖具有平整的顶板和底板,空心处填充发泡混凝土块,拼装时将肋梁纵筋焊接、板筋绑扎,通过后浇带拼缝连接预制板。该楼盖解决了传统大跨度楼盖厚度大以及制作难度高等问题。通过对一个1/2比例的单跨简支楼盖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其变形形态、应变规律、裂缝发展等。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基本符合工程应用要求,制作工艺简单有序,楼盖抗弯刚度大,拼缝传力较好,楼盖整体性好。在最终试验荷载12.67kN/m2作用下,楼盖最大挠度为15.75mm即为L/318,小于规范规定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限值L/300。除拼缝裂缝之外,试验楼盖底部裂缝开展情况与实心楼盖裂缝开展情况基本相似。楼盖的抗裂性能整体上良好,非拼缝位置出现裂缝的荷载大于楼盖正常使用时荷载标准组合值。楼盖拼缝的数量和位置会影响楼盖刚度,试验楼盖的双向刚度差异约为10%。通过对五个不同板带构件的位移、应变、承载力等参数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在三分点竖向静载作用下,所有的板带属于受弯破坏,各构件沿截面高度方向的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通过增大拼缝宽度或者新旧混凝土粘结面的粗糙度不足以减少拼缝的不利影响,但合理的安排拼缝的位置(避开受力最大处),会大大提高板带的承载力和开裂荷载,弱化拼缝的不利影响。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楼盖进行建模计算,结果与试验观测值吻合较好。通过调整结构几何参数并建模分析,对比发现跨度和跨高比对结构刚度影响最大。本文按拟梁法和塑性绞线法对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的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拟梁法计算结果偏小,因为其忽略了梁系的抗扭刚度和楼盖的整体作用。根据塑性铰出现在交叉梁上的位置按照塑性绞线法得到了楼盖的极限承载力,其中肋梁在极限状态时的内力比例按弹性方法取得,这种方法得到的承载力更为实用合理。采用有效惯性矩法分别计算楼盖在开裂前和开裂后的刚度,并考虑新型楼盖拼缝混凝土强度折减后得到楼盖不同部位的开裂弯矩,并得到楼盖不同位置的开裂荷载,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本文拟合出结构带裂缝工作下的刚度,并考虑楼盖约束支座的变形得到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刚度与竖向位移。本文对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梁楼盖进行动力特性试验分析发现结构低阶振型与普通实心双向楼盖类似,即半波、单波、双波。新型楼盖结构基频满足现行舒适度要求,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不同设计参数对结构基频的影响。对结构基频进行理论计算并提出该新型楼盖结构的基频简化计算公式,该公式精度高且大大简化了计算量。对楼盖进行人行激励的试验与分析发现结构的最大加速度响应出现在楼盖中心位置,并分析了行走路径、步频和人数对结构影响人行路径对结构影响。最后,本文给出了新型楼盖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建议,给出了一种新的拼装方案,并提出了预制构件制作和拼装的施工流程。
范臻贤[3](2018)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板数值模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穿孔式混凝土楼板是基于传统装配式楼板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的,与传统装配式楼板的区别在于横穿钢筋作为受力钢筋和整体共同承受荷载作用,楼板的构造重点在于横穿钢筋孔洞的预留位置及横穿钢筋和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的加固措施。楼板即有双向板承载力高、抗裂性能好、缩短工期等优点,又有拼装板方便吊装运输的优点,工程应用前景广阔。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对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建立模型,对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数据对比,来验证假设的合理性;其次,提出一种穿孔式叠合双向板并对此进行均布荷载下的模拟研究及参数分析;最后提出一种穿孔式全装配双向板并对此进行均布荷载下的模拟研究及参数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中的装配式混凝土楼板进行模拟受力分析,验证基本假设的合理性;(2)提出一种穿孔式叠合双向板并对此进行均布荷载下的模拟研究,来研究此板的承载能力,模拟目的是分析穿孔式叠合双向板整体刚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模拟结果得出:此穿孔式叠合双向板受力性能明显好于传统叠合楼板,完全满足规范要求;(3)对此穿孔式叠合双向楼进行有限元参数分析得出:纵筋对穿孔式叠合双向板的承载力影响比较大,桁架腹筋对此穿孔叠合板的承载力几乎没有影响,只要满足构造要求即可;(4)根据穿孔式叠合双向板连接方式,提出一种全装配楼板,对此全装配楼板进行均布荷载有限元模拟来研究此板的承载能力,模拟目的是分析全装配楼板整体刚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模拟结果得出:全装配楼板受力性能虽然不如穿孔式叠合双向楼板,但是好于传统叠合楼板的受力性能,完全满足构造要求;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此两种形式的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曹焱杰[4](2017)在《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综合防范措施研究》文中认为现浇混凝土楼板是提高建筑质量的一大措施,但几乎所有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楼板裂缝的问题。本文分别分析了设计及施工原因导致的裂缝以及防范的措施,并以具体工程为例,说明了防范措施的效果。
江陆[5](2015)在《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控研究》文中提出民用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发生裂缝的现象具有普遍性、破坏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已成为工程建设者充分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项技术难题。本文从混凝土原材料、环境温度、施工方法等方面做为侧重点,分析了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其防范、控制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论述。
刘晨涛[6](2015)在《住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工程中关于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长期以来,是困扰工程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一些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这些裂缝已对人们的各项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虽然我们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强度的极限承载力作为基础,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才是比较常规的一种标准。到了近现代,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混凝土构件出现有裂缝是绝对的。本文以工程实践作为基础,针对住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所暴露出的裂缝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材料、施工、设计三个方面入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楼板这类裂缝的成因。通过研究发现,要防止此类裂缝的出现,应采取综合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材料、设计、施工三个方面均要考虑。本文主要工作:(1)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工程实践领域经验,对住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常见裂缝一般都是由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本文从材料、设计、施工三个方面综合入手,提出了混凝土裂缝综合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且提出了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后的处理方法。(2)通过工程实践,对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实际裂缝问题进行了实施观测,依据实践观测结果,对该类工程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住宅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处理办法和预防措施。
童茁壮[7](2015)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非荷载裂缝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长期困扰着相关从业人员及专家学者。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越来越普及,裂缝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因此裂缝也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近代建筑材料的研究认为,有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是相对的,因此,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混凝土材料方面、施工因素方面、设计方面综合归纳分析了这类裂缝产生的成因,提出了要防止裂缝的出现,须从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采取综合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阐述了裂缝的基本概念、开展机理,介绍了裂缝的基本形式、常见形态,分析了裂缝产生原因与导致非结构裂缝出现的混凝土收缩因素产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综合论述了裂缝出现的成因,根据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介绍了裂缝修复处理的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非荷载裂缝对楼板受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施工防范措施与修复加固建议。
李永敏[8](2011)在《预拌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及防控》文中提出从项目管理体系、施工工艺、材料、设计、环境等方面分析预拌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赵瑞娟[9](2011)在《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构件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建筑工程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总体不错,但工程质量事故还时有发生。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准确的分析,寻求合理的加固措施,不仅量大面广、而且任重道远,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构件常见质量事故类型,并对其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选取了两个工程实例,详细说明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一个是搁置十余年的烂尾楼工程,由于长时间受自然界的侵蚀,梁柱节点处混凝土普遍存在的夹渣、孔洞、疏松现象,梁板裂缝随处可见,国家设计标准的提高造成了混凝土柱配筋不足,针对事故原因,对其进行了检测鉴定,并分别采取了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定压针筒注胶法及加大截面加固法进行了加固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个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突遇大风降温,且养护不周造成了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了大量的早期裂缝,该批裂缝不影响混凝土强度,但却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美观性,故对其采用抹灰修复的办法及时进行了修补,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通过这两个工程,对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及工程加固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加固方案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加固方案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对同类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曲艺[10](2010)在《工程结构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混凝土结构的收缩裂缝是学术界和工程应用中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混凝土结构收缩与温度裂缝类型及产生原因,四种结构形式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其控制措施,并分析了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控制措施,提出了一种效果较好的裂缝控制技术,并根据工程实例进行了可行性讨论。论文具体内容包括:1、裂缝产生机理、裂缝形态分类的理论分析;2、变形作用如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等引起的裂缝的种类及其各种裂缝的控制措施;3、从设计、施工工艺和环境方面,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砌块住宅、特殊构筑物等四种结构当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4、结合工程实践从混凝土材料方面、施工因素方面、设计方面对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类裂缝产生的成因,提出了一种效果较好的裂缝控制技术;5、本文提出的现浇楼板常见裂缝的控制技术在具体工程中应用表明从材料、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控制现浇楼板裂缝的措施是完全可行的,并且效果显着,经济和社会效益较高。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因拆模不当导致裂缝的发生与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因拆模不当导致裂缝的发生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TRC拼装永久性模板—现浇混凝土叠合柱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永久性模板的研究现状 |
1.3 TRC研究现状 |
1.4 目前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目标 |
1.6 研究内容 |
2 试验方案总体设计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件设计及分组 |
2.3 试件制作 |
2.4 TRC永久性模板的拼装及叠合柱的浇筑 |
2.5 加载装置、加载制度和测点布置 |
3 TRC永久性模板-现浇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试验结果汇总 |
3.3 试件破坏过程及形态 |
3.4 界面粘结力分析 |
3.5 荷载-滑移关系 |
3.6 界面断裂能分析界面粘结性能 |
3.7 小结 |
4 TRC拼装模板-现浇混凝土叠合柱力学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试验结果汇总 |
4.3 试件破坏过程及形态 |
4.4 承载力分析 |
4.5 荷载-位移关系 |
4.6 延性系数 |
4.7 荷载-应变曲线 |
4.8 小结 |
5 TRC永久性模板-现浇混凝土叠合柱理论计算模型 |
5.1 前言 |
5.2 TRC永久性模板-现浇混凝土叠合柱理论计算公式 |
5.3 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建筑工业化研究背景 |
1.1.2 预制楼板类型及特征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竖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
2.1 试验目的 |
2.2 构件设计与施工 |
2.2.1 构件相似性设计 |
2.2.2 构件设计 |
2.2.3 试验构件制作 |
2.2.4 楼盖装配 |
2.3 试验加载与测量方法 |
2.3.1 加载机制 |
2.3.2 测量方案 |
2.4 试验结果 |
2.4.1 试验现象和裂缝发展 |
2.4.2 位移 |
2.4.3 钢筋应变 |
2.4.4 混凝土应变 |
2.5 试验小结 |
第三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拼缝性能研究 |
3.1 试验简介 |
3.1.1 试验目的与内容 |
3.1.2 试验构件设计 |
3.1.3 试验构件施工 |
3.1.4 试验加载程序 |
3.1.5 试验测量方案 |
3.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计算 |
3.2.1 试验现象和裂缝发展 |
3.2.2 构件位移与刚度 |
3.2.3 板带受压翼缘 |
3.2.4 应变分析 |
3.2.5 受弯承载力分析 |
3.3 拼缝试验小结 |
第四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有限元分析 |
4.1 模型参数设置与建模分析 |
4.1.1 建模基本设定 |
4.1.2 混凝土材料参数设置 |
4.1.3 钢筋参数设置 |
4.1.4 发泡混凝土参数设置 |
4.1.5 建模分析 |
4.2 新型楼盖有限元结果分析 |
4.2.1 楼盖刚度与位移分析 |
4.2.2 楼盖应力分析 |
4.3 弹性状态不同楼盖有限元对比分析 |
4.3.1 边梁刚度 |
4.3.2 跨度 |
4.3.3 顶底板厚度 |
4.3.4 楼板厚度 |
4.3.5 肋梁间距 |
4.3.6 肋梁宽度 |
4.4 不同类型楼盖有限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承载力和刚度分析 |
5.1 新型楼盖竖向承载力分析 |
5.1.1 按弹性理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
5.1.2 按塑性理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
5.2 新型楼盖承载力计算探讨 |
5.2.1 拟梁法计算 |
5.2.2 塑性绞线法计算 |
5.3 开裂荷载计算 |
5.4 正常使用荷载下的刚度与变形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舒适度研究 |
6.1 舒适度相关理论 |
6.1.1 舒适度概念 |
6.1.2 舒适度判定标准 |
6.2 新型楼盖舒适度试验 |
6.2.1 试验构件 |
6.2.2 试验设备及测点 |
6.2.3 基频试验方案 |
6.2.4 人行激励试验方案 |
6.3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基频 |
6.3.1 试验结果分析 |
6.3.2 有限元分析 |
6.3.3 理论分析 |
6.4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在人行荷载下的响应分析 |
6.4.1 试验结果分析 |
6.4.2 有限元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设计与施工建议 |
7.1 新型楼盖构造要求 |
7.1.1 新型楼盖结构尺寸要求 |
7.1.2 拼缝构造要求 |
7.2 新型楼盖设计建议 |
7.3 新型楼盖施工流程与注意事项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板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概述 |
1.2.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板的优点 |
1.2.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盖的类型 |
1.3 装配式混凝土楼板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穿孔式叠合双向板有限元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 |
2.1 引言 |
2.2 模型建立 |
2.2.1 ABAQUS有限元软件 |
2.2.2 基本假定 |
2.2.3 接触的定义 |
2.2.4 材料本构关系 |
2.2.5 单元类型 |
2.2.6 网格划分 |
2.2.7 相互作用 |
2.2.8 边界条件 |
2.3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 |
2.3.1 加载方案 |
2.3.2 结果分析 |
2.4 穿孔式叠合双向板楼板 |
2.4.1 穿孔式叠合双向板组成 |
2.4.2 穿孔式叠合双向板主要特征 |
2.4.3 穿孔式叠合双向板施工方案 |
2.4.4 模型尺寸 |
2.5 穿孔式双向叠合板有限元结果分析 |
2.5.1 结果分析 |
2.5.2 破坏模式 |
2.5.3 挠度分析 |
2.5.4 钢筋应变 |
2.6 参数分析 |
2.6.1 钢筋直径 |
2.6.2 桁架高度 |
2.6.3 楼板净跨 |
2.6.4 预制层和现浇层厚度比 |
2.6.5 预制板拼接个数 |
2.6.6 肋的影响 |
2.6.7 肋宽的影响 |
2.6.8 肋高的影响 |
2.7 设计与构造建议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穿孔式全预制楼板有限元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 |
3.1 引言 |
3.2 问题的提出 |
3.3 全预制装配式楼板 |
3.3.1 模型尺寸 |
3.3.2 穿孔式全预制楼板组成 |
3.3.3 穿孔式全预制楼板主要特征 |
3.3.4 穿孔式全预制楼板施工方案 |
3.4 模拟结果 |
3.4.1 结果分析 |
3.4.2 挠度分析 |
3.4.3 钢筋应变 |
3.4.4 两个构件对比 |
3.5 参数分析 |
3.5.1 钢筋直径 |
3.5.2 拼接板数 |
3.5.3 桁架高度 |
3.5.4 楼板净跨 |
3.5.5 桁架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主要结论 |
4.2 后续工作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综合防范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原因导致的裂缝及其防范措施 |
1.1 设计原因导致的裂缝分析 |
1.2 设计原因产生的裂缝防范措施 |
2 施工原因导致的裂缝及其防范措施 |
2.1 施工原因导致的裂缝分析 |
2.2 施工原因产生的裂缝防范措施 |
3 工程案例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2 裂缝情况 |
3.3 裂缝原因分析 |
3.4 防范措施及效果 |
4 结语 |
(5)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 |
1、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表现和特征: |
2、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 |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控措施 |
1、混凝土原材料方面的防控措施 |
2、混凝土温度及收缩变形方面的防控措施 |
3、混凝土楼板施工方面的防控措施 |
(6)住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裂缝控制的意义和标准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
2.1 结构设计导致的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
2.2 施工因素导致的楼板裂缝原因 |
2.2.1 施工荷载不合理对楼板裂缝产生的影响 |
2.2.2 钢筋保护层位置不当对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影响 |
2.2.3 混凝土楼板施工对其裂缝产生的影响 |
2.2.4 预埋管线处的混凝土楼板裂缝 |
2.2.5 混凝土楼板后浇带施工引起的板面裂缝 |
2.2.6 模板工程施工组织不当对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影响 |
2.2.7 温度变化引起的住宅工程中混凝土楼板裂缝 |
2.3 原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
2.3.1 商品混凝土 |
2.3.2 胶凝材料对裂缝产生的影响 |
2.3.3 砂石对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影响 |
2.3.4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措施研究 |
3.1 设计方面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 |
3.1.1 从建筑体型角度的控制措施 |
3.1.2 从结构类型角度考虑控制措施 |
3.1.3 从外观形状层面出发考虑的控制措施 |
3.1.4 从建筑长度方面出发的控制措施 |
3.1.5 从建筑物结构具体部位出发的控制措施 |
3.1.6 其他措施 |
3.2 施工因素导致的楼板裂缝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 |
3.2.1 施工荷载不合理楼板裂缝控制措施研究 |
3.2.2 钢筋保护层位置不当产生的混凝土楼板裂缝相应的控制措施 |
3.2.3 预埋管线处的混凝土楼板控制措施 |
3.2.4 后浇带施工引起的板面裂缝相应的控制措施 |
3.2.5 模板工程施工组织不当引起的楼板裂缝相应的控制措施 |
3.2.6 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楼板裂缝相应的控制措施 |
3.3 原材料引起的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研究 |
3.3.1 商砼产生的楼板裂缝相应的控制措施 |
3.3.2 胶凝材料原因产生的楼板裂缝相应的控制措施 |
3.3.3 砂石导致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
3.3.4 矿物掺合料导致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住宅工程中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实例分析 |
4.1 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的工程实例 |
4.1.1 工程概况 |
4.1.2 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形态 |
4.1.3 裂缝情况和现场荷载试验结果 |
4.1.4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主要特征 |
4.2 导致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非荷载裂缝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裂缝理论分析 |
2.1 混凝土裂缝基本概念 |
2.2 混凝土的微观裂缝与宏观裂缝 |
2.3 混凝土裂缝的开展机理 |
2.4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常见形态 |
2.5 裂缝产生原因 |
2.6 混凝土收缩的分类、机理和影响因素 |
2.6.1 混凝土收缩的机理以及与裂缝的关系 |
2.6.2 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 |
2.7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
3.1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
3.1.1 设计因素导致的裂缝原因分析 |
3.1.2 设计因素产生的裂缝的预防控制措施 |
3.1.3 施工因素导致的裂缝原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
3.2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治理方法 |
3.2.1 表面处理法 |
3.2.2 压力灌浆法 |
3.2.3 碳纤维布加固法 |
3.2.4 其他处理措施 |
第四章 非荷载裂缝对楼板承载力影响研究 |
4.1 裂缝损伤识别研究的工程背景 |
4.1.1 工程中的裂缝损伤识别问题 |
4.1.2 传统裂缝损伤检测方法及其局限性 |
4.2 裂缝损伤识别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4.2.1 裂缝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 |
4.2.2 裂缝损伤识别问题的研究现状 |
4.3 有限元分析 |
4.4 裂缝模拟 |
4.4.1 裂缝模拟计算理论模型 |
4.4.2 裂缝模拟的有限元分析理论 |
4.5 工程实例分析 |
4.5.1 工程概况 |
4.5.2 试验方案 |
4.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4 裂缝的非线性模拟 |
4.5.5 裂缝控制措施及处理方法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预拌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及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常见的预拌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现象 |
2.1 按裂缝产生原因分类 |
2.1.1 由外荷载 (静、动荷载) 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
2.1.2 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 |
2.2 按裂缝所处状态分类 |
3 楼面裂缝产生的根源 |
3.1 建设项目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是工程质量好坏的最关键因素 |
3.2 目前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原因 |
3.2.1 模板支撑体系不科学、不规范, 安装拆除管理不到位 |
3.2.2 泵送管道推动作用和吊装集中荷载冲击作用 |
3.2.3 已完工序未保护, 工序操作方法不正确, 不按设计要求施工 |
3.2.4 混凝土养护观念不正确, 未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 |
3.3 材料原因 |
3.3.1 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原因 |
3.3.2 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
3.4 一些传统的设计布置及计算存在问题 |
3.4.1 传统的楼板上部配筋计算、构造 |
3.4.2 建筑平面布置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视结构细节问题 |
3.4.3 楼板厚度不足也是引起裂缝的原因之一 |
3.5 施工环境因素 |
4 楼板裂缝防治对策 |
4.1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落实质量终身制 |
4.1.1 建立以建设单位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
4.1.2 参建各方树立法律意识、质量责任终身制意识 |
4.1.3 正确认识施工进度与质量的辩证关系 |
4.2 施工措施 |
4.2.1 模板支撑体系科学、有效, 采取网络图等先进工具优化进度管理 |
4.2.2 改良主要施工工艺, 严格控制工艺技术间隔时间 |
4.2.3 正确掌握混凝土养护方法和时间 |
4.3 材料措施 |
4.4 设计措施 |
5 结语 |
(9)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构件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内外现状 |
1.3.2. 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事故类型与事例 |
2.1. 混凝土结构发展概况 |
2.2. 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类型与事例 |
2.2.1. 混凝土强度不足 |
2.2.2.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 |
2.2.3.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 |
2.2.4. 混凝土结构倒塌事故 |
3. 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方法、原则和程序 |
3.1.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现状 |
3.1.1. 传统加固法 |
3.1.2. 加固的新技术及新工艺 |
3.1.3. 其他加固法 |
3.2. 工程加固的原则 |
3.3. 工程加固的程序 |
4. 工程实例 |
4.1. 搁置十余年的烂尾楼加固工程 |
4.1.1. 工程概况 |
4.1.2. 质量问题和工程检测 |
4.1.3. 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
4.1.4. 工程加固处理 |
4.1.5. 质量验收 |
4.1.6. 本工程得出的结论 |
4.2. 某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分析与处理 |
4.2.1. 工程概况 |
4.2.2. 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
4.2.3. 处理过程 |
4.2.4. 质量验收 |
4.2.5. 现浇混凝土楼板早期裂缝的防治措施 |
4.2.6. 本工程得出的结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10)工程结构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工作背景 |
1.2 国内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1.3 国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常见混凝土结构收缩与温度裂缝类型及产生原因研究 |
2.1 沉降收缩裂缝 |
2.2 塑性收缩裂缝 |
2.3 干燥裂缝 |
2.4 温度裂缝 |
2.5 碳化收缩裂缝 |
2.6 自生收缩裂缝 |
2.7 本章小节 |
3 裂缝控制方法 |
3.1 结构设计方面 |
3.1.1 结构平面布置 |
3.1.2 后浇带的有效作用 |
3.1.3 加强构造配筋问题 |
3.1.4 混凝土构件厚度 |
3.1.5 混凝土结构形式与强度等级问题 |
3.2 施工工艺方面 |
3.2.1 商品混凝土的原料供应问题 |
3.2.2 新浇筑混凝土的养护问题 |
3.2.3 施工阶段的裂缝控制 |
3.3 混凝土材质方面 |
3.4 环境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不同类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
4.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
4.1.1 大体积混凝土定义 |
4.1.2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特点 |
4.1.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
4.1.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
4.2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裂缝控制 |
4.2.1 预应力大型屋面板 |
4.2.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
4.2.3 板式构件 |
4.3 砌块住宅结构的裂缝控制 |
4.3.1 砌块住宅建筑裂缝影响因素 |
4.3.2 砌块裂缝的防治措施 |
4.4 特殊构筑物的裂缝 |
4.4.1 梁板结构的裂缝 |
4.4.2 沉井的裂缝 |
4.4.3 钢筋混凝土烟囱的裂缝 |
4.5 本章小结 |
5 控制措施应用——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 |
5.1 概述 |
5.1.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危害 |
5.1.2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分类 |
5.2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 |
5.2.1 设计方面 |
5.2.2 施工方面 |
5.2.3 材料方面 |
5.3 各种防裂措施 |
5.3.1 设计方面 |
5.3.2 材料方面 |
5.3.3 施工方面 |
5.3.4 管理方面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因拆模不当导致裂缝的发生与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TRC拼装永久性模板—现浇混凝土叠合柱力学性能研究[D]. 李世昌.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新型装配式空心井字楼盖受力性能研究[D]. 崔文潇. 东南大学, 2019(01)
- [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板数值模拟分析[D]. 范臻贤.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4]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综合防范措施研究[J]. 曹焱杰. 中国建材科技, 2017(05)
- [5]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控研究[J]. 江陆. 四川水泥, 2015(11)
- [6]住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D]. 刘晨涛.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04)
- [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非荷载裂缝影响研究[D]. 童茁壮.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3)
- [8]预拌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及防控[J]. 李永敏. 广西城镇建设, 2011(12)
- [9]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构件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 赵瑞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10]工程结构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D]. 曲艺.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2)
标签: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论文; 混凝土裂缝论文; 大体积混凝土论文; 模板工程论文; 普通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