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的利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现状

芥末的利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现状

一、山葵的利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郝宝强[1](2021)在《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制备缓释剂的研究》文中认为二甲基二硫(DMDS)对于毁灭性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且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使之成为溴甲烷最有潜力的替代品之一。二甲基二硫的挥发性很强,在土壤里可以快速挥发成气体向四周扩散,从而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包括土传病原菌、线虫、地下害虫、杂草等。DMDS在田间是以原药的方式使用,污染环境、刺激性气味大、人体暴露风险高。因此开发DMDS缓释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建立了环糊精(CD)包封DMDS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并成功制备缓释剂,同时进行了二甲基二硫缓释剂的表征、缓释效果的测定、使用安全性、生物活性、储存稳定性以及释放机制的评价。该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缓释剂(DMDS@HP-β-CD)的制备方法。以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载体,用搅拌法制备土壤熏蒸剂二甲基二硫缓释剂型。在不同的温度(25℃、30℃、35℃)、搅拌时间(1h、2 h、3 h)、HP-β-CD和DMDS质量比(1:1、1:2、2:1)的情况下制备环糊精包封DMDS缓释剂。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索最佳制备方案,得出在搅拌温度为25℃、搅拌时间为1 h、质量比为1:1,搅拌速度为20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缓释剂经过乙酸乙酯洗涤3次后测定载药量是9.52%、包封率为81.49%。2.DMDS@HP-β-CD的表征。将制备出来的样品进行相应的表征包括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证明DMDS分子被包封至HP-β-CD空腔内以及形态发生了变化。3.缓释效果的测定。按照DMDS有效成分田间使用量40 g a.i./m2(102.6 mg/kg)进行施药,在室温下通过模拟田间100 ml/min的空气流速进行DMDS的释放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在维持高浓度释放速率(大于5μg/min)的时间上,DMDS@HP-β-CD的释放时间是DMDS原药的2倍。这证明DMDS@HP-β-CD具有缓释性能。4.释放动力学方程拟合。以缓释的结果进行释放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DMDS@HP-β-CD中DMDS的释放最符合Peppas模型,拟合的模型为Q=0.0909t0.6699。5.使用安全性的评价。在28℃下经过熏蒸处理7天、敞气1天后的土壤中种植黄瓜种子。经过DMDS、DMDS@HP-β-CD处理的黄瓜的发芽率、根长、芽长、鲜重都与空白对照无显着性抑制作用。6.生物活性评价。在102.6 mg/kg和205.2 mg/kg的有效成分浓度下,DMDS@HP-β-CD对线虫防效(校正死亡率)为90.25%和97.66%、镰刀菌属防效为68.59%和73.55%、疫霉菌属防效为64.93%和69.41%;相同有效成分浓度下DMDS对线虫防效为94.78%和100%、镰刀菌属防效为77.68%和82.64%、疫霉菌属防效为69.41%和83.58%。除了205.2mg/kg的有效成分浓度下的疫霉菌属防效外,其余DMDS@HP-β-CD防效均与DMDS原药无显着性差异。7.储存稳定性。准确称取0.02 g DMDS@HP-β-CD置于20ml顶空瓶中,敞口和密封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保存,测得在4℃条件下10 d的剩余量为74.11%和84.62%。8.释放机制。在土壤中以102.6mg/kg的有效成分浓度施药,然后在表面进行释放速率监测。结果表明DMDS原药在3h时释放速率降低到5 ug/min,而DMDS@HP-β-CD降低到相同的释放速率需要6 h。DMDS原药累计释放百分率为36.25%,DMDS@HP-β-CD为36.70%。DMDS@HP-β-C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是DMDS原药的1.5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HP-β-CD包封土壤熏蒸剂DMDS的效果及各方面评价均表现良好,该研究为土壤熏蒸剂DMDS缓释剂型的开发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同时不仅可以减小DMDS在使用时候的强烈刺激性气味,减小人体暴露,还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压力、生产成本,对于土传病害的控制、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苟玉萍[2](2021)在《异硫氰酸烯丙酯及CO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文中指出异迟眼蕈蚊Bradysia impatiens Johannsen食性广,在国外因为害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而被首次记录,我国最早发现于食用菌和药用菌种植大棚。最近的调查发现,异迟眼蕈蚊对设施蔬菜(韭菜Allium tuberosum、葱Allium fistulosum和蒜A.sativum等),以及设施瓜果和花卉造成严重危害,在高温高湿的温室环境周年发生,世代重叠。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防治方法仍然是以化学农药灌根或直接喷药为主,但长期频繁用药,使异迟眼蕈蚊的抗药性显着增强,用药量进一步增加,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蔬菜、瓜果等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因此,生产上对新的绿色防控技术需求很大。新近发现的十字花科植物提取物—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AITC)因绿色、安全、低毒、低残留、易降解,已广泛用于多种仓储害虫的熏蒸防治,对地下害虫、杂草、线虫和病原菌也具有很好的作用活性。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是调节昆虫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浓度升高(?10%)会促进昆虫呼吸,使气门保持永久开放。温室大棚设施内生态环境密闭性较好,能为AITC室内熏蒸和土壤熏蒸防控异迟眼蕈蚊提供良好环境。此外,生产中人们常采取措施对设施作物进行CO2富集,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因此,CO2浓度适当升高对设施作物有利,基于高CO2浓度可以使昆虫气孔保持永久开放,我们将AITC与高CO2混用,以期增强异迟眼蕈蚊对AITC的吸收,达到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本论文从毒理学、生态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层面研究了异迟眼蕈蚊对AITC的响应机制;测定了AITC熏蒸剂与高CO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的作用活性;从生态学和生理学上探讨了异迟眼蕈蚊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方式。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对异迟眼蕈蚊卵、幼虫、蛹、雌虫和雄虫均有良好的熏蒸活性,尤其对雌、雄成虫效果更明显;AITC对3龄幼虫熏蒸法测得的LC50为10.400μL/L,浸叶胃毒法测得的LC50为13.632μL/L;两种生测法亚致死浓度处理异迟眼蕈蚊3龄幼虫后,幼虫期和蛹期延长,化蛹率和羽化率减小,蛹的重量下降,雌虫繁殖力显着受到抑制,且熏蒸亚致死比浸叶胃毒亚致死对繁殖力的抑制作用更显着。2.AITC处理异迟眼蕈蚊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雌虫体内共出现480个差异表达基因,雄虫体内共出现14856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数据库的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异迟眼蕈雌虫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在昆虫激素生物合成通路上显着富集,该通路中保幼激素酯酶(hormone esterase,JHE)基因被诱导上调表达;(2)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通路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上也显着富集,而且这些通路出现了一个共同上调表达的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3)通过对JHE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验证,得到的值与转录组数据FPKM值保持一致,证明转录组数据可靠。以上结果表明,AITC引起异迟眼蕈蚊激素、产卵和解毒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相关基因表达,其中JHE基因是调控AITC抑制异迟眼蕈蚊产卵的关键基因;GST基因在异迟眼蕈蚊对AITC解毒代谢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应答作用。3.AITC处理异迟眼蕈蚊后产生了大量的差异代谢物;采用层次聚类法鉴定共筛选出22种表达量显着上升的代谢物;对这些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有15条通路影响较显着;最终鉴定得到的关键代谢产物主要包括:L-丝氨酸、L-蛋氨酸、L-亮氨酸、L-天冬酰胺、DL-丝氨酸和牛磺酸等氨基酸类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与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致病或致死机理具有重要作用,为异迟眼蕈蚊的防控提供新思路。4.增加CO2浓度可以提高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熏蒸毒力,致死率显着提高,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致死率高达100%;高CO2浓度胁迫后,异迟眼蕈蚊体内三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均被显着诱导;AITC熏蒸处理后,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 E)活力被显着诱导;AITC与高CO2双重胁迫之后,SOD、GST和Car E活力显着提高。5.CO2浓度升高,异迟眼蕈蚊成虫前期和总产卵前期先缩短后延长,在正常CO2浓度(NC=400 ppm)下分别为19.01和20.43 d,中等CO2浓度(MC=600 ppm)条件下最短(分别为14.48和15.59 d),高CO2浓度(HC=800 ppm)条件下最长(分别为19.98和21.41 d);雌成虫寿命随CO2浓度升高而逐渐缩短;产卵量先增加后减少,在NC浓度时为92.50粒,MC浓度增高到99.33粒,但HC浓度时产卵量较低(75.50粒)。异迟眼蕈蚊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在MC浓度下均最高,而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陪时间均最短;HC浓度时各种群参数值与之相反。6.CO2浓度升高影响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进而间接影响异迟眼蕈蚊体内生理生化指标。韭菜叶片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随CO2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下降,对游离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影响;异迟眼蕈蚊体内糖原、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逐渐被诱导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海藻糖和总脂肪含量则出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异迟眼蕈蚊体内生理指标含量与韭菜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相关,且这种相关性随CO2浓度升高而发生变化。研究结果为异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为植物源农药AITC的开发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CO2浓度升高后异迟眼蕈蚊的适生性提供参考依据。

黄鹏[3](2020)在《山葵植物水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山葵是珍贵的香辛调味植物,被誉为“绿色黄金”。我国山葵植物主要为土壤种植,存在种植周期长、受土壤中病虫害侵害严重、劳动力投入大、土地轮作等问题。植物水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水培技术种植山葵具有许多优势,适合进行产业化发展,但目前关于山葵水培种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营养液膜水培技术,以山葵种子为材料,筛选了水培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处理方法;开展了山葵幼苗水培技术研究,以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等为指标,筛选适宜山葵幼苗生长的营养液配方和浓度;并进一步研究了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氮、磷和钾浓度对山葵植物生物量及风味物质异硫氰酸酯(ITC)含量的影响,建立山葵植物水培种植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培山葵种子快速萌发试验表明,山葵种子以水培海绵为基质进行萌发,种子经过0.2 g·L-1的GA3溶液处理30 min,20℃条件下萌发,14天后萌发率为93.33%,定植后水培山葵幼苗的存活率在95%以上。2.采用长出第一片真叶的山葵幼苗为材料,分别在四种配方的营养液中培养60天后,试验结果表明,各营养液培养的山葵幼苗生长状况都优于不添加营养物质的清水(对照组)培养,其中以配方Ⅱ营养液最有利于山葵幼苗生长,培养60天后测得其株高为17.06 cm,叶面积为60.88 cm2,生物量为14.25 g,叶片叶绿素含量为1.96 mg·g-1,净光合速率为9.75μmol·m-2·s-1。3.进一步对营养液浓度进行筛选,采用长出第一片真叶的山葵幼苗为材料,分别用配方Ⅱ营养液的1/4、1/2、1、3/2倍四个浓度进行培养,60天后各营养液浓度培养的山葵幼苗生长状况都优于不添加营养物质的清水(对照组)培养,且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山葵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以1/2倍配方Ⅱ营养液最有利于山葵幼苗生长,培养60天后测得其株高为18.92 cm,叶面积为69.73 cm2,生物量为16.91 g,叶片叶绿素含量为2.11 mg·g-1,净光合速率为11.04μmol·m-2·s-1。4.为了确保山葵的产量和品质,试验选取长势均匀、株高20±1 cm的山葵植物为材料,以1/2倍配方Ⅱ营养液为基础营养液,再分别添加了四种不同浓度的氮、磷和钾进行单因素筛选试验,培养120天后,统计得出不同氮、磷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长及ITC含量的影响不同。氮浓度筛选试验表明,5 mmol·L-1氮浓度培养有利于山葵植物生长,能显着提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其株高为42.55cm,单株鲜重为138.35 g,ITC含量为621.33μg·g-1;磷浓度筛选试验表明,0.4 mmol·L-1磷浓度培养有利于山葵植物生长,其株高为35.42 cm,单株鲜重为98.26 g,ITC含量为657.77μg·g-1;钾浓度筛选试验表明,3 mmol·L-1钾浓度培养有利于山葵植物生长,能显着提高地下部分生物量和ITC含量,其株高为37.73 cm,单株鲜重为107.24g,ITC含量为769.63μg·g-1。5.进一步对不同氮、磷和钾浓度组合进行筛选,以山葵植物的生物量和ITC含量为指标,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3)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氮、磷和钾浓度培养120天后,影响山葵植物生物量大小的因素主次为氮>钾>磷,即营养液中氮浓度对山葵植物生物量积累影响最大,其次是钾浓度,影响最小的是磷浓度,其中氮和钾浓度影响显着;影响山葵植物ITC含量高低的因素主次为钾>磷>氮,其中钾浓度影响显着。综合考虑得出氮浓度5 mmol·L-1,磷浓度0.2 mmol·L-1和钾浓度3 mmol·L-1是适合提高水培山葵生物量和ITC含量的氮、磷和钾浓度组合。本研究建立了水培山葵种子快速萌发体系,筛选出适合水培山葵幼苗生长的最佳营养液配方与浓度,获得了提高山葵植株产量及ITC含量的氮、磷和钾浓度组合,本研究对山葵水培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为今后水培山葵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裔赟[4](2020)在《糙皮侧耳中农药残留富集降解及受酶系的影响》文中提出我国食用菌品种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农药残留问题频频发生,且其残留规律研究薄弱。本研究揭示了乐果、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在糙皮侧耳液体培养下的动态富集和降解过程,进一步解析糙皮侧耳粗酶液的农药降解作用和漆酶对农药降解的活性,旨为深入研究食用菌中农药残留规律和食用菌修复农药污染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乐果、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在糙皮侧耳菌丝和培养液中的检测方法。四种农药在菌丝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3%~102.2%,RSD为1.3~7.8,在培养液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9%~103.2%,RSD为1.9~7.2。(2)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探究四种农药在糙皮侧耳生长过程中的富集和降解行为。在乐果5 mg·kg-1、啶虫脒2 mg·kg-1、高效氯氟氰菊酯25 mg·kg-1、多菌灵10 mg·kg-1的添加水平下,菌丝中四种农药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残留量都呈先升高而后降解的动态,分别在24 h、72 h、16 h、120 h达到富集的最高点,吸附量依次为3.55 mg·kg-1、1.02 mg·kg-1、192.59 mg·kg-1、3.54 mg·kg-1,农药吸附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啶虫脒>乐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四种农药在糙皮侧耳菌丝中的富集动态被证明是吸附和降解同时作用产生的行为。在糙皮侧耳菌丝中的富集动态符合本实验提出的方程:Rt=Re(1-e-a*t)e-d*t。(3)研究了四种农药在糙皮侧耳培养液中的动态降解行为,结果表明,这四种农药在培养液中的降解动态都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乐果和啶虫脒在培养19 d后,培养液中残留量分别为1.51 mg·kg-1和0.79 mg·kg-1,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多菌灵在培养15 d后,培养液残留量分别为0.24 mg·kg-1和0.86 mg·kg-1,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93 d、4.38 d、11.83 d和14.01 d。培养液中农药降解速率由高到低排列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乐果>啶虫脒。在加药后2 h、1 d、3 d、5 d、7 d、10d时间段,灭菌后培养液中农药降解率明显低于未灭菌培养液,证明了培养液对四种农药存在一定的降解作用。(4)糙皮侧耳液体培养过程中会产生漆酶,加入乐果、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四种农药前后,漆酶的活性先升高而后降低,都在加入农药后第3d(培养时间第10 d)时达到活性的峰值,漆酶活性分别为1156.05 U·m L-1、1138.47 U·m L-1、727.7 U·m L-1和762.91 U·m L-1。农药的加入会抑制漆酶活性,乐果、啶虫脒、多菌灵在加药后第3 d时抑制效果最强,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加药后第7d时抑制效果最强。在1 h和4 h时,含有0 m L、5 m L、10 m L、25 m L、50m L不同浓度粗酶液的体系中,粗酶液含量越高,漆酶活性越高,农药的降解率越高。时间增加的同时农药的降解率升高,且农药降解率(y)与漆酶活性(x)符合Exp Dec1型函数:y=A1*exp(-x/t1)+y0,四种农药降解率与漆酶活性呈现正相关。金属离子会影响漆酶活性,1 m M的Cu2+处理下漆酶的相对酶活为106.61%,5 m M的Fe3+处理下漆酶的相对酶活为10.29%,同时对四种农药的降解产生促进和抑制作用,证明了漆酶活性对四种农药的降解作用。

张勇,卢云浩,何强[5](2020)在《山葵酱的制备及货架期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山葵酱市场的不同需求,解决其在贮藏、销售期间货架期短的难题,文章以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和菌落总数为标准,确定了"低温酱"和"常温酱"两种定位不同的山葵酱的加工工艺,并凭借Arrhenius方程对其货架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低温酱"以根茎为原料,在低温(0~4℃)条件下制备,并贮存于-18℃环境下,此条件下制备的"低温酱"的货架期约为944d;"常温酱"以根茎和叶柄(1∶1,W/W)为原料,在室温(20~24℃)条件下制备,最佳防腐杀菌工艺为山梨酸钾添加量0.05%,热处理温度90℃,热处理时间30min,此条件下制备的"常温酱"在室温(20~24℃)贮存的货架期约为323d。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山葵制品的开发及山葵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赵善梅[6](2019)在《山葵离体快速繁殖体系及无土栽培基质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葵(Wasabi japonica Matsum)是十字花科山嵛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独特的香辛味,是一种高级调味品,同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山葵经济价值较高但其生产存在对栽培环境要求较高,生产周期长,繁殖较为困难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山葵组培快繁技术和设施栽培得到了大力发展。为研究山葵离体快繁技术和山葵无土栽培基质配比,本试验对山葵离体培养的外植体材料、培养基、激素比例等条件和无土栽培基质配方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0.1%的HgCl2溶液对山葵不同器官的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山葵叶片适宜的消毒时间为58min,叶柄适宜的消毒时间为810min,芽体、茎段和根的消毒较困难,芽体需剥去外层叶片再进行消毒,适宜的消毒时间为1015min;茎段消毒1020min均可,根较适合的消毒时间为1015min。山葵种子带壳状态下的消毒时间15min最适宜,脱壳后消毒时间10min最合适。(2)山葵离体培养时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适宜的外植体为幼嫩叶片,功能叶和叶柄次之,根和茎段不适合用作愈伤组织诱导的外植体。(3)在MS、B5、Miller、White四种基础培养基中进行山葵组织离体培养,MS效果最好,B5培养基次之,Miller与White不适合用作山葵组织离体培养。(4)将山葵嫩叶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0.5mg/L 6-BA+1 mg/L NAA,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5.00%;在MS培养基中添加0.5mg/L 6-BA+2mg/L 2,4-D或0.1mg/L TDZ+2,4-D 2mg/L或0.5mg/L KT+2 mg/L2,4-D,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均较好,愈伤组织诱导率在90.00%左右。(5)山葵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较为困难,在MS+0.05mg/L NAA+0.5mg/L 6-BA/KT的培养基中有少数愈伤组织分化出了芽,芽诱导率仅5.00%6.67%。(6)对于山葵芽增殖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0.2mg/L 6-BA+0.05mg/L NAA+0.5mg/L KT,其芽的增殖系数达到5.10;MS+0.05mg/L NAA+0.5mg/L KT/6-BA,对诱导山葵芽增殖的效果次之,芽的增殖系数为4.784.94。(7)山葵组培苗生根较为容易,1/2MS+0.2mg/L NAA或1/2MS+0.5mg/L 6-BA+0.1mg/L NAA对诱导根系形成的效果最好,根系形成率达到92.50%,根系数目较多,根系活力更高。(8)6种配方的基质对山葵的栽培效果:基质(2)(蛭石:珍珠岩=1:1)、基质(6)(蛭石:河沙:草炭=2:1:1)﹥基质(1)(蛭石:河沙=1:1)﹥基质(4)(蛭石:珍珠岩:草炭=1:1:1)﹥基质(3)(蛭石:珍珠岩:草炭=2:1:1)﹥基质(5)(蛭石:河沙:草炭=2:1:1)。无土栽培10个月后,山葵根茎最大平均鲜重可达到25.24g。

周庆贺[7](2019)在《南县龟鳖生态园生产性景观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当下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促使人们形成了从生态学的观点认识、思考问题,并以生态途径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生态”已然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而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政府文件着重强调的内容,进一步表明了生态建设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各地对农业生态建设的政策引导下,各类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新型休闲农业生态园建设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推崇,但作为乡村宝贵自然资源的生产性景观在生态园建设中的生态应用现状却很不乐观。本文旨在运用文献分析、案例比较、归纳演绎、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结合水域生态学、环境行为学、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探究休闲型农业养殖类生态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要点,并以南县龟鳖生态园生产性景观设计为时间对象,论证生产性景观在生态园建设中的生态价值。主要内容如下:(1)在对相关理论、国内外发展概况的研究基础上,对南县龟鳖生态园生产性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明晰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基本特征和营造特点,为南县龟鳖生态园中生产性景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运用实地调研及资料收集的方法对国内外典型案例中生产性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南县龟鳖生态园的生产性景观要素提出相关借鉴要点,为南县龟鳖生态园生产性景观设计提供实践性的参考依据。(3)在理论与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休闲型农业养殖类生态园建设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要点,对实践项目南县龟鳖生态园的区位、交通环境、人文资源、目标游客群体及现状进行分析,对南县龟鳖生态园生产性景观进行设计,通过生产性景观在案例中的生态设计实践论证生产性景观在生态园建设中的生态价值与意义。希望本文能对今后生态园建设中生产性景观的生态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并对相关理论体系进行扩充与完善,也期望在休闲旅游开发下的生产性景观设计表达更加生态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何新友[8](2019)在《山葵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山葵繁育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为山葵种植过程中种源退化、抗性降低、带菌带病毒等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系列繁育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促进山葵区域种植规范化,丰富山葵全产业链,进而走向国际化。在山葵种子繁育的研究中,以山葵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山葵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生活力、种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山葵果皮浸提液对山葵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探明了化感物质对山葵种子及幼苗的酶活力的影响有关;研究了不同浸种温度、不同激素处理与不同配比土壤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探明了山葵种子的萌发呼吸作用强,需要的土壤应具一定的透气性,发现全营养土:珍珠岩=1:2组合的发芽率最高达到87.5%;考察了不同浸种水温、浸种时间与清洗间隔时间条件下山葵种子的活力,研究发现各因素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种水温>浸种时间>清洗间隔时间,得到了最优化组合:即15℃条件下浸种30 h,且每隔4.5 h清洗一次;以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去果皮冲洗时间、赤霉素浸泡时间、赤霉素浸泡温度与低温处理时间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探明了各因素对山葵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大小分别为:赤霉素浸泡时间>去果皮冲洗时间>低温处理时间>霉素浸泡温度,得到了最佳萌发条件:山葵果实流水冲洗9 d除去果皮后,取饱满种子,用浓度为75 mg/mL的赤霉素溶液在5℃条件下浸泡处理4 d后,再置于5℃低温处理2d后,播种在土壤中30天,山葵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97.92%。在山葵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中,以山葵植株材料为外植体,开展了山葵愈伤组织诱导、增殖、植株再生与遗传转化的研究。研究了山葵幼苗的真叶、子叶、子叶柄和胚轴为外植体时,不同消毒时间、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条件下的愈伤组织诱导情况,得到了最佳方案:以胚轴为外植体,经5分钟消毒,然后接种在MS+2,4-D1mg/L+6-BA0.5mg/L培养基上,于20℃培养25d;考察了不同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培养情况,发现胚轴为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更易增殖,且产生的愈伤组织质地紧密、无褐变现象,增殖倍数最高为2.48±0.93;考察了不同激素配比情况下山葵愈伤组织的不定芽诱导与不定根诱导情况,得到了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配方为1/2MS+TDZ2 mg/L+IAA0.5 mg/L,得到了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1 mg/L+IBA0.05 mg/L+AC0.1 mg/L;研究了以山葵种子为外植体时无菌苗的获得、遗传转化菌种活化培养、不同外植体的遗传转化与山葵毛状根的增殖情况,得出了山葵植物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为:以山葵子叶为外植体诱导,通过预培养过程,与菌种共培养36 d能取得较高的遗传转化率。

全小梅[9](2020)在《四川省某地果蔬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为了摸清四川某地果蔬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总体污染状况,本文于2019年在该地采集980份果蔬样品,按照行业标准NY/T761-2008、NY/T 1275-2007、NY/T 1680-2009,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法对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吡虫啉、多菌灵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37种农药的残留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类农药检出率为48.67%,超标率为4.39%。总体合格率为95.6%,低于2019年全国和四川的总体水平。其中有机磷类农药检出率3.06%,不存在有机磷类农药超标;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21.84%,超标率0.61%;吡虫啉农药检出率46.84%,超标率0.52%;多菌灵农药检出率为47.86%,超标率3.27%。果蔬农产品使用的农药正在向高效低毒农药转变,多菌灵、吡虫啉、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的检出率及不合格率均显着高于有机磷类。(2)果蔬农产品农药多残留问题还是比较明显。980份果蔬样品中检出2种及以上农药残留占20.10%。727份蔬菜中,检出2种及以上农药残留占18.71%;253份水果中检出2种及以上农药残留占24.11%。(3)果蔬农产品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尚需提高。980份果蔬不同抽样地农药残留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专合组织>散户(含大户)>企业,样品中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专合组织>企业>散户(含大户),检出率、不合格率均是专合组织最高。(4)果蔬农产品中980份果蔬样品中不同抽样时间农药残留检出率、不合格率均是第四季度最高。727份蔬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不合格率也是第四季度最高,253份水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第一季度最高,不合格率第三季度最高。

朱进,杨松[10](2011)在《山葵生物学特性、关键技术及风味物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山葵(Wasabia japonica Matsum)是一种珍贵的香辛蔬菜和调味品,但是人们了解不多。介绍了山葵的生物学特性,对近年来山葵的关键栽培技术、风味物质及其作用进行了综述。

二、山葵的利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葵的利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制备缓释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传病害的防治情况
    1.2 土壤熏蒸剂的研究现状
    1.3 常用熏蒸剂的种类
    1.4 环糊精的研究进展
    1.5 二甲基二硫的剂型
    1.6 论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二甲基二硫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2.1 二甲基二硫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2.1.1 材料和设备
        2.1.2 数据处理
        2.1.3 试验方法
        2.1.4 结果与讨论
    2.2 二甲基二硫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
        2.2.1 材料和设备
        2.2.2 试验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小结
第三章 二甲基二硫环糊精包合物的评价
    3.1 DMDS@HP-β-CD缓释效果的测定
        3.1.1 材料和设备
        3.1.2 数据处理
        3.1.3 试验方法
        3.1.4 结果与讨论
    3.2 DMDS@HP-β-CD的释放动力学与机制
    3.3 DMDS@HP-β-CD生物活性评价
        3.3.1 材料和设备
        3.3.2 数据处理
        3.3.3 试验方法
        3.3.4 结果与讨论
    3.4 DMDS@HP-β-CD使用安全性的评价
        3.4.1 材料和设备
        3.4.2 数据处理
        3.4.3 试验方法
        3.4.4 结果与讨论
    3.5 DMDS@HP-β-CD的降解
        3.5.1 材料和设备
        3.5.2 数据处理
        3.5.3 试验方法
        3.5.4 结果与讨论
    3.6 DMDS@HP-β-CD的储存稳定性评价
        3.6.1 材料和设备
        3.6.2 数据处理
        3.6.3 试验方法
        3.6.4 结果与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4.1 主要研究结论
    4.2 创新性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异硫氰酸烯丙酯及CO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异迟眼蕈蚊研究概况
        1.1.1 形态体征、生活习性及为害
        1.1.2 发生规律
        1.1.3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1.4 防治策略
    1.2 植物源杀虫剂概况
        1.2.1 植物源杀虫剂简介
        1.2.2 杀虫植物资源及活性成分
    1.3 异硫氰酸烯丙酯概况
        1.3.1 异硫氰酸烯丙酯简介
        1.3.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提炼步骤简介
        1.3.3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杀菌活性
        1.3.4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除杂草活性
        1.3.5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杀虫活性
        1.3.6 异硫氰酸烯丙酯的作用机制概述
    1.4 转录组学概况
        1.4.1 转录组学简介
        1.4.2 转录组学的研究方法
        1.4.3 转录组学在调控昆虫生殖方面的应用
    1.5 代谢组学概况
        1.5.1 代谢组学简介
        1.5.2 非靶向代谢组学在昆虫领域的研究进展
    1.6 设施作物概况
        1.6.1 设施作物简介
        1.6.2 温室大棚环境条件及常见虫害
        1.6.3 防治策略
    1.7 大气CO_2浓度变化趋势及对昆虫的影响
        1.7.1 大气CO_2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1.7.2 CO_2浓度升高对昆虫的影响
        1.7.3 CO_2 对熏蒸剂的作用
    1.8 研究背景及意义
        1.8.1 研究背景
        1.8.2 研究意义
    1.9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9.1 研究内容
        1.9.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异迟眼蕈蚊的作用活性及亚致死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寄主植物
        2.1.2 供试昆虫
        2.1.3 试剂及仪器
        2.1.4 配药
        2.1.5 熏蒸法
        2.1.6 浸叶法
        2.1.7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3 龄幼虫后续发育的影响
        2.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
        2.2.1 AITC对异迟眼蕈蚊的生物活性分析
        2.2.2 AITC异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存活率分析
        2.2.3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2.2.4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蛹期和蛹重的影响
        2.2.5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化蛹率和羽化率的影响
        2.2.6 AITC亚致死浓度对异迟眼蕈蚊成虫寿命及繁殖力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异迟眼蕈蚊转录组学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寄主植物
        3.1.2 供试昆虫
        3.1.3 试剂及仪器
        3.1.4 测序样品准备
        3.1.5 c DNA文库构建
        3.1.6 转录组测序
        3.1.7 序列拼接和功能注释
        3.1.8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3.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测序质量评估
        3.2.2 Unigene功能注释
        3.2.3 GO功能分类
        3.2.4 KEGG功能分类
        3.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2.6 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与分类
        3.2.7 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3.2.8 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异迟眼蕈蚊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寄主植物
        4.1.2 供试昆虫
        4.1.3 设备及试剂
        4.1.4 样品准备
        4.1.5 样本提取方法
        4.1.6 色谱-质谱分析
        4.1.7 数据分析流程
    4.2 结果
        4.2.1 样本质控分析
        4.2.2 代谢物化学分类归属统计
        4.2.3 组间PLS-DA分析
        4.2.4 组间差异显着的代谢物
        4.2.5 差异代谢物热图分析
        4.2.6 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的熏蒸效率及酶活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韭菜
        5.1.2 供试昆虫
        5.1.3 试剂及仪器
        5.1.4 幼虫的高CO2 胁迫
        5.1.5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幼虫的双重胁迫
        5.1.6 抗氧化酶、解毒酶和消化酶活力检测
        5.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
        5.2.1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致死率的影响
        5.2.2 AITC熏蒸、CO_2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异迟眼蕈蚊死亡率影响的方差分析
        5.2.3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5.2.4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5.2.5 AITC与高CO_2联用对异迟眼蕈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5.2.6 AITC熏蒸、CO_2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异迟眼蕈蚊酶活力影响的方差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CO_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生长繁殖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寄主植物
        6.1.2 供试昆虫
        6.1.3 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6.1.4 异迟眼蕈蚊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的建立
        6.1.5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存活率的影响
        6.1.6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繁殖力的影响
        6.1.7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寿命期望的影响
        6.1.8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繁殖值的影响
        6.1.9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
        6.1.10 数据分析
    6.2 结果
        6.2.1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6.2.2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6.2.3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存活率及繁殖力的影响
        6.2.4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寿命期望值的影响
        6.2.5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各虫态繁殖值的影响
        6.2.6 不同CO_2浓度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CO_2浓度升高通过食物链对异迟眼蕈蚊生理特性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寄主植物
        7.1.2 供试昆虫
        7.1.3 试剂及仪器
        7.1.4 样品收集
        7.1.5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7.1.6 数据分析
    7.2 结果
        7.2.1 CO_2浓度升高对韭菜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7.2.2 CO_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生理指标的影响
        7.2.3 韭菜营养物质含量与异迟眼蕈蚊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总体结论与展望
    8.1 总体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山葵植物水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物水培研究综述
        1.1.1 水培的分类及特点
        1.1.1.1 水培的分类
        1.1.1.2 水培的特点
        1.1.2 水培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 营养液的配方
        1.1.2.2 营养液的浓度
        1.1.2.3 营养液的pH
        1.1.3 氮、磷和钾对水培植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1.4 植物水培技术发展前景
    1.2 山葵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1.2.1 山葵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2.1.1 植物学性状
        1.2.1.2 山葵生长条件
        1.2.2 山葵植物栽种研究进展
        1.2.3 山葵植物栽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水培山葵种子快速萌发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仪器与试剂
        2.1.2.1 主要仪器
        2.1.2.2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温度对水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2.2.2 不同试剂处理对水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2.2.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温度对水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2.3.2 不同试剂处理对水培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3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材料
        3.1.2 仪器与试剂
        3.1.2.1 主要仪器
        3.1.2.2 主要试剂
        3.1.3 试验地点与基本条件
    3.2 试验方法
        3.2.1 不同营养液配方的配制
        3.2.2 水培山葵生长指标的测定
        3.2.3 水培山葵生理指标的测定
        3.2.4 水培山葵培养条件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株高、叶面积和茎粗的影响
        3.3.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3.3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根冠比的影响
        3.3.4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5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水培山葵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4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材料
        4.1.2 仪器与试剂
        4.1.2.1 主要仪器
        4.1.2.2 主要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不同营养液浓度的配制
        4.2.2 水培山葵生长指标的测定
        4.2.3 水培山葵生理指标的测定
        4.2.4 水培山葵培养条件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4.3.2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株高、叶面积和茎粗的影响
        4.3.3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4.3.4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5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水培山葵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5 氮、磷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材料
        5.1.2 仪器与试剂
        5.1.2.1 主要仪器
        5.1.2.2 主要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氮浓度梯度筛选
        5.2.2 磷浓度梯度筛选
        5.2.3 钾浓度梯度筛选
        5.2.4 氮、磷和钾正交试验
        5.2.5 水培山葵株高、生物量的测定
        5.2.6 水培山葵异硫氰酸酯含量的测定
        5.2.7 水培山葵培养条件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氮浓度梯度筛选
        5.3.1.1 不同氮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株高的影响
        5.3.1.2 不同氮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5.3.1.3 不同氮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ITC含量的影响
        5.3.2 不同磷浓度梯度筛选
        5.3.2.1 不同磷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株高的影响
        5.3.2.2 不同磷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5.3.2.3 不同磷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ITC含量的影响
        5.3.3 不同钾浓度梯度筛选
        5.3.3.1 不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株高的影响
        5.3.3.2 不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5.3.3.3 不同钾浓度对水培山葵植物ITC含量的影响
        5.3.4 氮、磷和钾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5.4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山葵植物水培种植技术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糙皮侧耳中农药残留富集降解及受酶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食用菌中农药残留污染问题
        1.1.1 食用菌概述
        1.1.2 食用菌中病虫害问题
        1.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1.4 食用菌农药残留问题
    1.2 食用菌中农药富集动态
    1.3 食用菌中农药降解动态
    1.4 食用菌中酶类应用研究
        1.4.1 食用菌中的酶
        1.4.2 漆酶的应用研究
    1.5 四种农药的简介
        1.5.1 乐果的简介
        1.5.2 啶虫脒的简介
        1.5.3 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简介
        1.5.4 多菌灵的简介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种农药在菌丝和培养液中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分析方法
        2.2.1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2.2.2 两种基质中农药的添加
        2.2.3 样品中农残的提取
        2.2.4 样品的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方法的线性和灵敏度
        2.3.2 方法的回收率
    2.4 结论
第三章 四种农药在糙皮侧耳菌丝中的富集规律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菌种的活化与培养
        3.2.2 糙皮侧耳对四种农药的富集作用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乐果在糙皮侧耳菌丝中的富集
        3.3.2 啶虫脒在糙皮侧耳菌丝中的富集动态
        3.3.3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糙皮侧耳中的富集动态
        3.3.4 多菌灵在糙皮侧耳菌丝中的富集动态
        3.3.5 四种农药在糙皮侧耳菌丝中的富集动力学
    3.4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四种农药在糙皮侧耳培养液中的降解规律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菌种的活化与培养
        4.2.2 糙皮侧耳对四种农药的降解作用
        4.2.3 灭菌对培养液中农药降解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四种农药在糙皮侧耳培养液中的降解动态
        4.3.2 灭菌对糙皮侧耳培养液中农药降解的影响
    4.4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培养液中漆酶的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对农药的降解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
        5.1.2 主要试剂
        5.1.3 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菌种的活化与培养
        5.2.2 漆酶的活性变化规律
        5.2.3 漆酶浓度设定对农药降解的影响
        5.2.4 金属离子对漆酶降解农药的影响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漆酶的活性变化规律
        5.3.2 漆酶浓度设定对农药降解的影响
        5.3.3 金属离子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5.3.4 漆酶活性变化对降解农药的影响
    5.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5)山葵酱的制备及货架期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山葵酱的制备
        1.3.2 山葵酱的品质特性研究
        1.3.2. 1 加工工艺对山葵酱色泽的影响
        1.3.2. 2 贮存温度对山葵酱异硫氰酸酯的影响
        1.3.3 常温酱的品质特性研究
        1.3.3. 1 加工工艺对常温酱菌落总数的影响
        1.3.3. 2 常温酱防腐杀菌的正交试验
        1.3.4 贮藏期内山葵酱菌落总数测定
        1.3.5 货架期预测模型
2 结果与讨论
    2.1 山葵酱品质特性研究结果
    2.2 常温酱防腐杀菌工艺
    2.3 贮存温度对山葵酱菌落总数的影响
    2.4 山葵酱货架期预测
3 结论

(6)山葵离体快速繁殖体系及无土栽培基质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山葵产业发展现状
        1.1.1 山葵栽培研究现状
        1.1.2 山葵无土栽培的研究进展
    1.2 我国山葵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及前景
    1.3 国内外山葵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1.3.1 山葵离体再生途径
        1.3.2 山葵愈伤组织及再分化诱导
        1.3.2.1 外植体对山葵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的影响
        1.3.2.2 激素浓度、比例对山葵愈伤组织形成及再分化诱导的影响
        1.3.2.3 培养温度、培养基及消毒时间对山葵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1.3.3 山葵芽的离体增殖培养
        1.3.4 山葵组培苗成苗驯养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山葵离体快繁试验
        2.1.1 试验材料准备
        2.1.1.1 培养基制备
        2.1.1.2 外植体的准备
        2.1.2 试验方案
        2.1.2.1 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处理
        2.1.2.2 外植体对山葵愈伤组织形成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1.2.3 基础培养基对山葵叶片愈伤组织形成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1.2.4 不同激素比例对山葵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1.2.5 激素配比对山葵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2.1.2.6 激素比例对山葵芽增殖的影响
        2.1.2.7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对山葵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2.1.2.8 炼苗及驯化移栽
        2.1.3 试验结果统计
    2.2 山葵无土栽培基质筛选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案
        2.2.3 指标检测
    2.3 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山葵离体快繁研究
        3.1.1 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
        3.1.2 不同外植体对山葵愈伤组织形成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3.1.3 不同培养基对山葵愈伤组织形成及不定芽分化诱导的影响
        3.1.4 不同激素比例对山葵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3.1.5 不同激素比例对山葵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3.1.6 不同激素比例对山葵芽增殖的影响
        3.1.7 不同激素浓度比例对山葵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3.2 山葵无土栽培基质筛选
        3.2.1 基质理化性质
        3.2.2 不同配方基质对山葵长势的影响
        3.2.3 不同基质配方对山葵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配方基质对山葵根茎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4.1 山葵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4.1.1 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
        4.1.2 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4.1.3 激素种类和浓度的筛选
        4.1.3.1 愈伤组织诱导
        4.1.3.2 芽分化和增殖诱导激素
        4.1.3.3 生根激素配比
        4.1.4 炼苗移栽
        4.1.5 山葵离体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2 无土栽培基质筛选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7)南县龟鳖生态园生产性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乡村“生态园”建设的发展机遇
        1.1.2 乡村“生态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1.1.3 生产性景观的生态修复价值可观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水域生态学
        1.3.2 环境行为学
        1.3.3 循环经济理论
        1.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内外生产性景观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1.4.2 国内外生态园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1.5 课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辨析及初步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园
        2.1.2 生产性景观
        2.1.3 休闲农业
        2.1.4 创意旅游
    2.2 乡村生产性景观特征
        2.2.1 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基本类型
        2.2.2 乡村生产性景观的构成要素
        2.2.3 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功能特性
    2.3 传统型乡村生产性景观营造特点
        2.3.1 以人为本,需求至上
        2.3.2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2.3.3 道法自然,生态演进
    2.4 当下型乡村生产性景观营造特点
        2.4.1 营造内容单一,形式多样
        2.4.2 营造过程随机,粗放发展
        2.4.3 营造效果改善,特色淡化
        2.4.4 视觉表达统一化,主题表达片面
        2.4.5 营建模式现代化,有机演进中断
    2.5 本章小结
3 典型案例分析
    3.1 日本大王山葵农场
        3.1.1 场地概况
        3.1.2 项目生态建设要点
        3.1.3 可鉴之处
    3.2 台湾头城休闲农场
        3.2.1 场地概况
        3.2.2 项目生态建设要点
        3.2.3 可鉴之处
    3.3 日本田舍馆村稻田艺术
        3.3.1 场地概况
        3.3.2 项目生态建设要点
        3.3.3 可鉴之处
    3.4 英国拜伯里鳟鱼农场
        3.4.1 项目概况
        3.4.2 项目生态建设要点
        3.4.3 可鉴之处
    3.5 沈阳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
        3.5.1 场地概况
        3.5.2 项目生态建设要点
        3.5.3 可鉴之处
    3.6 本章小结
4 休闲型农业养殖类生态园景观设计要点
    4.1 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4.2 设计原则
        4.2.1 因地制宜,注重景观格局的整体性
        4.2.2 生态优先,注重环境发展的持续性
        4.2.3 文化先导,注重设计表达的独特性
    4.3 设计目标与功能定位
        4.3.1 设计目标
        4.3.2 功能定位
    4.4 生产性景观要素的生态表达
        4.4.1 农田
        4.4.2 植物
        4.4.3 水体
    4.5 生态设计要点
        4.5.1 生态养殖模式应用
        4.5.2 水域生态设计
        4.5.3 景观设施设计
        4.5.4 道路生态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案例实践——南县龟鳖生态园生产性景观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分析
        5.1.2 交通环境分析
        5.1.3 人文资源分析
        5.1.4 目标游客群体分析
        5.1.5 建设用地性质分析
        5.1.6 场地现状分析
    5.2 设计定位与理念
        5.2.1 设计依据
        5.2.2 设计定位
        5.2.3 设计原则
        5.2.4 设计理念
    5.3 总体设计
        5.3.1 景观总体设计
        5.3.2 景观结构布局
        5.3.3 功能分区布置
        5.3.4 道路分级设置
    5.4 分区设计
        5.4.1 水田畅玩区
        5.4.2 果园闲享区
        5.4.3 稻田保育区
    5.5 专项设计
        5.5.1 植物种植设计
        5.5.2 景观设施设计
        5.5.3 道路及附属设施设计
        5.5.4 驳岸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南县龟鳖生态园设计主要图纸
附录B 南县龟鳖生态园设计施工图
致谢
附件

(8)山葵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山葵植物研究进展
    1.山葵植物的基源与分布
    2.山葵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3.山葵的功效作用
    4.山葵植物的繁育与栽培研究现状
    5.山葵的开发前景
二、山葵种子繁育技术研究
    1.山葵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2.不同处理对山葵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研究
    3.TTC法测定山葵种子活力
    4.山葵种子萌发条件优化筛选研究
三、山葵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山葵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2.山葵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研究
    3.山葵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研究
    4.山葵植物的遗传转化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四川省某地果蔬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农产品及农药残留的内涵
        1.1.1 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定义
        1.1.2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定义
    1.2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及危害
        1.2.1 果蔬中主要农药残留种类及危害
    1.3 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现状
        1.3.1 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处理方法
        1.3.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分析
    1.4 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4.1 当地农业发展现状
        1.4.2 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
    1.5 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品
        2.1.2 试剂与仪器
    2.2 方法
        2.2.1 实验方法
        2.2.2 文献查阅法
        2.2.3 综合分析法
        2.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类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3.1.1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情况
        3.1.2 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情况
        3.1.3 吡虫啉和多菌灵农药残留检测情况
    3.2 不同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3.2.1 不同种类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
        3.2.2 不同种类蔬菜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情况
        3.2.3 不同种类蔬菜中吡虫啉和多菌灵农药残留情况
        3.2.4 不同种类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
        3.2.5 不同种类水果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情况
        3.2.6 不同种类水果中吡虫啉和多菌灵农药残留情况
    3.3 果蔬中农药的多品种残留情况
        3.3.1 不同种类蔬菜中农药的多品种残留情况
        3.3.2 不同种类水果中农药的多品种残留情况
    3.4 不同抽样地果蔬中农药残留结果
    3.5 不同抽样时间果蔬中农药残留结果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4.1 当地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4.2 当地果蔬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
        4.2.1 当地农产品特性及季节性因素等客观原因
        4.2.2 从业人员素质、生产管理水平、规模化生产等生产管理原因
        4.2.3 政府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
    4.3 解决当地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4.3.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从业人员科学素质
        4.3.2 加强农业法律宣传,增强质量安全法律意识
        4.3.3 强化专业合作社管理,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4.3.4 推动和引进先进理念,创新尝试生物除虫等技术
        4.3.5 全面强化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实现全程追溯
        4.3.6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实现动态监管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山葵生物学特性、关键技术及风味物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葵的生物学特性
    1.1 植物学性状
    1.2 山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 山葵栽培关键技术
    2.1 种子发芽技术
    2.2 遮阴技术
    2.3 根茎膨大技术
    2.4 病虫防治技术
3 山葵风味物质及功能
    3.1 山葵的风味物质
    3.2 山葵的功能
        (1) 抗菌作用
        (2) 杀虫作用
        (3) 抗癌作用
        (4) 其他作用
4 展望

四、山葵的利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制备缓释剂的研究[D]. 郝宝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异硫氰酸烯丙酯及CO2浓度升高对异迟眼蕈蚊的影响[D]. 苟玉萍.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3]山葵植物水培技术研究[D]. 黄鹏. 成都大学, 2020(08)
  • [4]糙皮侧耳中农药残留富集降解及受酶系的影响[D]. 裔赟.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5]山葵酱的制备及货架期预测研究[J]. 张勇,卢云浩,何强. 中国调味品, 2020(03)
  • [6]山葵离体快速繁殖体系及无土栽培基质筛选研究[D]. 赵善梅.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7]南县龟鳖生态园生产性景观设计[D]. 周庆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8]山葵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D]. 何新友. 成都大学, 2019(01)
  • [9]四川省某地果蔬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调查与分析[D]. 全小梅. 成都大学, 2020(08)
  • [10]山葵生物学特性、关键技术及风味物质研究进展[J]. 朱进,杨松.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标签:;  ;  ;  ;  ;  

芥末的利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