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趋势下的读者定位

小众趋势下的读者定位

一、小众化趋势下的读者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林珊[1](2021)在《关于“创意阶层”:《新视线》封面图像的身份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毛紫薇[2](2021)在《互联网时代下文学期刊与读者关系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贾文芳[3](2020)在《公版书精品出版实施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版书作为人类社会文明传承的产物,对公版书的开发,既是一次窥见知识文化延续的契机,也是一次全新的经典再诠释。在新的技术条件和阅读生态环境下,经典图书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公版书的出版必须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本文从公版书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公版书的资源分布及开发价值做出整体说明,从而为公版书的出版活动提供理论基础。在对公版书开发现状的研究中,本文分别以开发模式、开发重点和开发特征为切入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为主要案例,并引用平台统计数据为支撑,对公版书出版活动的现状展开分析研究,提出公版书出版精品化的路径要求。同时,基于不同出版主体的活动方式和自身特性并不相同,本文将公版书精品出版实施路径的研究重点一分为二分别展开研究:一是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实施主体,主要从传统出版社和民营书业的特征、优势和发展方向入手,进一步提出二者合作下的升级模式;二是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开发路径,包括以底本选择、市场定位、内容呈现、装帧设计为主的流程打造及以营销宣传、用户服务、市场反馈为主的市场运作两大环节。最后,本文分析并总结了公版书精品出版的两种结构模式,为公版书的精品化发展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参考。

谭玓[4](2020)在《出版生态学视角下贵州民族出版研究》文中指出民族出版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改进少数民族出版工作,对于维护民族团结、文化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地处西南的贵州省,不仅少数民族众多,而且语言文字种类繁多,分布相当复杂。因此,研究贵州民族出版发展现状及对策的意义更加突显。本论文以出版生态学理论关注贵州民族出版生存发展状况。以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社会条件为社会环境,从资源供给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环境因素对贵州民族出版种群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以出版社的组织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为媒介环境,探讨了媒介环境各要素对贵州民族出版生态链建设的影响。在对贵州民族出版生态系统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厘清了贵州民族出版生态系统的资源要素,根据其生存发展的规律,寻找陷入困境的原因,提出贵州民族出版发展策略,以促进贵州民族出版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探索贵州民族出版发展转型的新思路。本论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和内容、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贡献。第二章回顾了贵州民族出版发展历程,总结了种群生存特征。本文将贵州民族出版发展界定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转型阶段。总结贵州民族出版的种群生存特征:传播符号的多元化、小众化,种群分布“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出版种群生存方式的内向化和外向化。第三章阐述社会环境资源状况。影响贵州民族出版生存的重关键资源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四个社会环境,论文探讨了贵州民族出版的资金、读者、内容等关键资源的供应与出版生态系统的紧密联系,揭示出这些社会环境生态与获得生态链资源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第四章阐述媒介环境资源状况。从贵州民族出版机构的内部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和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贵州民族出版媒介生态环境特征。第五章考察生态困境。在关键资源中,政策、文化和技术等生态因子供给失衡,制约了贵州民族出版的市场化进程;由于生态链资源单一性,生态链闭环发生错位。这些因素降低了贵州民族出版的生存能力和图书市场竞争力。第六章提出优化策略。以出版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贵州民族出版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获取生态因子的策略:建立绿色均衡的政策资源供给机制,监督考核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实施;提出生态链资源扩展策略:推进数字化转化和升级,正确把握各民族读者需求,建立读者生态位;提出了构建种群生态位的策略:实施内容生态位差异化,树立贵州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民族出版生态活跃。进入图书市场建立出版生态位,符合民族出版发展规律,探索适应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可以维护贵州民族出版生态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和谐的物质与能量转化关系,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区域图书出版种群。

周青[5](2020)在《论新世纪新锐文学期刊的实验性 ——以《文艺风赏》为例》文中指出文学生产机制中,文学期刊无疑最能反映文学动态和发展趋势,因而借助文学期刊这一传播媒介来研究某一时期的文学样貌和生产机制便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图书出版的普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不断兴起,使得过去数十年孕生中国当代最优秀文学作品的主阵地传统文学期刊陷入网络阅读、读者分流等等挑战之中。当传统文学媒体遭遇挑战时,新锐文学期刊另辟蹊径,打破常规,在栏目设置、办刊趣味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实验色彩,代表刊物如《文艺风赏》。《文艺风赏》努力打破各种表达形式之间的藩篱,构建融合各种艺术于一体的大文学观,它关注各类创作作品,将其放在更加宽容的视野中进行评析。同时期刊注重对文学新人的培养,有独特的作者和读者生产机制,多渠道经营编读关系。《文艺风赏》注重内容的质量,将实验性质浓厚的作品大胆展示出来,包括为备受冷遇的文艺片和科幻作品正名,可谓是新世纪文学期刊发展新路子的探路者。本文论题“论新世纪新锐期刊的实验性--以《文艺风赏》为例”包含着双向的努力,一方面将《文艺风赏》置于当代中国文学期刊发展视野中进行考察,另一方面,通过展示新锐文学期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所遭遇的困境,探讨期刊作为一种文学传播渠道如何于信息碎片时代中突围。基于研究现状,笔者将从三大部分论述以《文艺风赏》为代表的新锐期刊所体现出的实验性和局限。

曹壮壮[6](2019)在《小众出版现状及其实现途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进步,注重展现自我、追求个性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消费市场也逐渐向着满足更加多元需求、兼顾小众文化群体的方向拓展。这种趋势也充分体现在了人们的阅读偏好上,受众对于小众出版物的需求与日俱增。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进步为“长尾理论”中描述的利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小众出版作为出版行业里的长尾部分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出版主体意识到小众出版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开始探索小众出版各具特色的实现途径。本文从小众出版及其相关概念出发,界定了小众出版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在“长尾理论”的支撑下,尽量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小众出版在所处大环境下的理论依据。将小众出版运作流程中的主体分为作者、出版方、销售商和消费者四个部分进行探讨。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归纳整理了当下小众出版的五种主要实现途径:传统出版、自助出版、独立出版、众筹出版和社交出版,并阐述了各个途径对作者、出版方、销售商、消费者和文化传播的价值。小众出版的前景非常可观,但是从总体而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存在的小众出版途径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中的所有问题,如优质内容的缺乏、专业垂直细分水平的不到位、行业一体化运作体系的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消费者对内容付费的意识薄弱等。本文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小众出版未来发展的建议:通过竞赛及展会挖掘优秀内容创作者、做好市场细分坚持小众定位、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培养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等,希望能为出版行业的实践和小众出版日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小众出版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裴靖文[7](2020)在《《科幻世界》(1991-2019)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赋予人类文明和未来世界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以科技为基础的幻想也随之承担起更多的现实意义。科幻小说不仅以陌生化的文学形式呈现飞速进化的现实世界,更以前瞻性的眼光审视科学技术对生命、人类意识以及文明的异化。在高扬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今天,科幻文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中国科幻文学四十年沉浮的《科幻世界》也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作为中国至今唯一的科幻期刊,《科幻世界》凭借准确的定位和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在科幻期刊界屹立不倒。从九十年代为科幻正名,到新世纪为科幻扬名,它始终保持世界性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办刊态度,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中国科幻文学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资源。中国最早的、较为固定的科幻迷群体正是围绕《科幻世界》形成,他们以期刊为主阵地完成了从接受者到参与者的蜕变,个体解读也因为群体的形成转变为具有典型意义的集体阐释,其发展和变化为研究中国当代科幻读者群提供了诸多思路和价值。正是从这群科幻迷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其中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作家如今已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界的中坚力量,其作品代表着中国科幻的最高水平。不同作家所具有的文学风格和科幻思维不仅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也给予科幻新星和读者更多的启示。本文对《科幻世界》近三十年发展历程中的办刊特色、传播方式、读者群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进行分析,探究《科幻世界》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陈一琛[8](2017)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小众出版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小众时代”,消费不再是批量化、整体化,而是分化成一个个具有相同或相似兴趣爱好、生活态度的小众群体。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众媒体的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更倾向于寻找与自己有相关度的特定受众群体。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小众出版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小众出版是在市场细分的前提下,满足特定阅读倾向或者专业背景的读者所进行的出版活动。小众出版具有特定的读者群、个性化的需求、较大的利润空间三个特点。由于全民阅读的提倡以及小众文化兴起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小众出版产生了必要的影响。目前小众出版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出版主体已经注意到小众图书市场的潜力,逐渐转变观念发展小众出版。专业出版社、综合性出版社、民营出版公司以及其他小众出版主体都有开展小众图书的出版活动,并形成了专注细分市场、开展小众图书数字化、出版形式多样化探索以及依赖网络平台的发展态势。其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小众内容及读者的开发存在一定的困难性;与新兴出版形式的结合还尚未完善;小众营销模式还在探索中。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加强对小众内容的开发,注重对小众读者的开发和培育;完善与新兴出版形式的结合;创新营销模式;坚持“小众化”定位,“大众化”运作的发展理念。总之,小众出版的发展还需要注入更多的力量,其在未来应该受到更多业界和学界的关注。

张雷[9](2014)在《中国体育报刊的“分众化”发展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从中国体育报刊的“分众化”发展历程入手,旨在探讨我国体育报刊在不同发展阶段所经历的几次“分众化”变革,探讨其变革的内外驱动力,并且为该领域“分众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建言献策,以期实现中国体育报刊领域新的突破。剖析文章结构,本文首先从“分众化”的渊源入手,果断地引出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诠释到的未来媒介信息呈现方式的分众化、碎片化、个性化这样一则预见性言论,之后又从“高尔夫贵族群体”的小众化发展带来的分众启示展开引申,从而为文章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背景基础。文章第二部分开始沿着中国体育报刊三次分众化飞跃的革新历程展开,分别阐述了综合类体育大报的诞生和发展阶段,内容有所侧重的综合体育类报刊的成熟和发展阶段以及专业体育报刊的成型阶段,提到了每个报刊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分众”特点:第一个阶段主要包括首开体育报刊之先河,聚拢体坛受众,倾向于打造六要素俱全的体育新闻,大众报刊掩饰下的小众群体;第二阶段主要包括内容有所侧重,综合之中再度细分,报道语言更加契合专业视角,分众报刊催生的大众群体;第三阶段主要包括报道项目绝对单一,彻底实现了向“业内人士”倾斜的专业化改革,专业报刊定位下的集中人群等等。之后又对当代中国体育报刊“分众化”的发展现状加以呈现,具体表现为群雄逐鹿的“专业化”时代;潜在的杀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专业化的中国体育报刊在挣扎中前进。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对促成体育报刊分众化变革的内、外驱动力进行了归纳分析,具体来说表现为竞技体育领域受众需求的分化是其根本动力所在(物质生活满足之下的精神食粮,消费及广告领域的差异化发展,特殊体育项目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内容的专一、专业是媒体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需要;两个人物,一次突破的催化作用(王治郅——篮球版面骤升的推手,姚明——缔造篮球专刊的大使,韩日世界杯激发了足球报道的十足热情);更专、更深是传统体育报刊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唯一出路;有利于抑制浮躁地阅读风气和凸显表达效果。文章最后以未来中国体育报刊“分众化”的何去何从入手,着重探讨了未来中国体育报刊在“分众化”发展中应当遵循的一些道路并且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建议,具体表现为拓宽竞技领域,继续分众(打破“大球”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民族强项入手打造“强国周刊”,从注重赛事报道向注重赛事背后的故事转变);契合中国国情,从分众出发,以收众结尾(探索体育情怀缺失下的“恒大”模式,把握“分众”抓手,顺应“合众”理念,把“中国魂”贯穿分众报道的始终);技术领域借用“移动终端”完善基本功能,打造一对一“定制专刊(基于“安卓”智能平台完善“手机报”的动态功能,借用“移动终端”,打造一对一“定制专刊”)”。

玉玲慧[10](2013)在《市场化趋势下财经类期刊经营方式及其转变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带来的精神需求,以及国家提倡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指引下,财经类期刊迅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谋求经营方式转变,已成为财经类期刊突破瓶颈,实现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本文的研究是在分析、比较和吸收国内外关于财经类期刊经营方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期刊经营的三个层次为主线展开研究,分析我国财经类期刊经营现状、机遇和发展问题,特别是以国内经营方式转变较为成功的财经刊物——《GX经济》为例,通过分析其市场化经营转型前后的变化,进而对我国传统财经类期刊经营方式进行探讨。在总结和借鉴国外财经期刊经营先进经验的同时,重点阐述市场化趋势下,我国财经类期刊业如何谋求经营方式的转变。文中探索了在财经期刊三个经营层次的转变设计:其一,在刊物内容的改进中,提出通过把准市场定位,培育职业采编队伍,培育行业核心竞争力;其二,在广告经营的改进中,建议一方面要剥离广告经营权进行整合营销,另一方面则是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做好品牌延伸和拓展;其三,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经营改进中,提出了畅通营销渠道,完善售后服务,此外,融合数字媒体时代需求,开发数字化、多媒体产品等建议。

二、小众化趋势下的读者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众化趋势下的读者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3)公版书精品出版实施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梳理
        一、关于公版书的文献分析
        二、关于精品出版的文献分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公版书的基本概述及开发价值
    第一节 公版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公版书的资源分布及特点
    第三节 公版书的开发价值
        一、知识文明的时代传承
        二、经典IP产业链的内容供给
第二章 公版书的开发现状
    第一节 公版书的开发模式
        一、传统出版模式
        二、数字图书馆模式
        三、数字出版平台模式
        四、其他开发模式
    第二节 公版书市场的开发重点
        一、四大名着历久不衰
        二、新课标推荐书目消费群体稳定
        三、其他经典名着作品另辟市场
    第三节 国内公版书市场的整体开发特征
        一、出版书目响应公版书市场需求变化
        二、销量情况遵循图书市场竞争规律
        三、市场反馈揭示公版书开发问题
        四、客观动因推动公版书精品化发展
第三章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实施主体分析
    第一节 传统出版社的公版书精品化
        一、注重内容质量深掘文化价值,主推套系书
        二、专业水平较高,品牌认可与政策层面独具优势
        三、强化数字出版,产品增值聚焦业内升级
    第二节 民营书业的公版书精品化
        一、创新营销手段激活市场价值,主打单行本
        二、经营机制灵活,新媒体运营与资源竞争能力突出
        三、数字阅读崛起,多元化发展开拓产业领域
    第三节 公版书精品出版下的合作模式
        一、优势互补助力两大出版主体合作升级
        二、资源共享构建公版书产品“精品库”
第四章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开发路径探析
    第一节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流程打造
        一、底本选择:立足图书分类情况选择最佳版本
        二、市场定位:精准匹配品牌、读者与价格定位
        三、内容呈现:重视图书内容质量实现价值增值
        四、装帧设计:风格美感契合经典文化意向表达
    第二节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市场运作
        一、营销宣传:立足原作价值挖掘产品卖点与买点
        二、用户服务:拓展数字阅读凸显场景化与个性化
        三、市场反馈:综合评估产品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
    第三节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模式构建
        一、同类公版书的阶段性优化结构模式
        二、不同公版书的多板块联动结构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出版生态学视角下贵州民族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阐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4.1 关于出版生态学的研究综述
        1.4.2 关于民族出版的研究综述
        1.4.3 关于贵州民族出版的研究综述
    1.5 研究贡献
2 贵州民族出版概况
    2.1 贵州民族出版发展历程
        2.1.1 萌芽阶段
        2.1.2 发展阶段
        2.1.3 转型阶段
    2.2 贵州民族出版种群特征
        2.2.1 传播符号多元化、小众化
        2.2.2 个体分布“大杂居小聚居”
        2.2.3 种群生长的内向化与外向化
3 贵州民族出版生态系统社会环境分析
    3.1 贵州民族出版的政治生态环境
    3.2 贵州民族出版的经济生态环境
    3.3 贵州民族出版的文化生态环境
    3.4 贵州民族出版的技术生态环境
4 贵州民族出版生态系统媒介环境分析
    4.1 贵州民族出版内容生产特点
        4.1.1 公益性项目对内容生产发挥示范效应
        4.1.2 省内业态变化推动品牌生产两极分化
    4.2 贵州民族出版经营特点
        4.2.1 政府主导项目的公益性出版管理机制
        4.2.2 各文种图书市场的业务分工管理机制
5 贵州民族出版生态困境考察
    5.1 生态因子获取失衡
        5.1.1 偏重政策资源延缓市场化进程
        5.1.2 忽视读者分析缺乏精准定位
        5.1.3 公益性图书的读者到达率低
        5.1.4 创新能力不足
    5.2 生态链闭环错位
        5.2.1 生态链资源单一化
        5.2.2 脱离大众市场导致生态链闭环错位
        5.2.3 生态链形态影响民族出版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5.3 种群生态位建构失效
        5.3.1 民文图书出版种群生态位宽度狭窄
        5.3.2 汉文图书出版种群生态位重叠
        5.3.3 新兴出版种群生态位建构滞后
6 贵州民族出版发展策略
    6.1 生态因子获取策略
        6.1.1 建立绿色平衡的政策资源供给机制
        6.1.2 完善公益性出版传播机制
        6.1.3 推动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6.2 生态链资源扩展策略
        6.2.1 数字出版新业态的生态链资源结构
        6.2.2 数字化资源聚合策略
        6.2.3 新业态培育民族出版成为广适性种群
    6.3 种群生态位建构策略
        6.3.1 民文图书读者心理生态位建构策略
        6.3.2 民文图书出版集群策略
        6.3.3 汉文图书内容生态位差异化策略
        6.3.4 汉文图书出版的品牌竞争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论新世纪新锐文学期刊的实验性 ——以《文艺风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文艺风赏》创办的时代语境与办刊理念
    第一节 社会文化语境的新变
    第二节 坚持边缘模糊的“纯文学”审美标准
    第三节 “大文学观”的新变
第二章 《文艺风赏》作者和读者群的构成以及生产机制
    第一节 作者身份和生产机制
    第二节 期刊读者定位和读者构成
    第三节 经营编读关系—把握读者心理
第三章 《文艺风赏》与传统文学期刊的区别
    第一节 审美取向—探视多种文化角落
    第二节 关注实验性质浓厚的作品
    第三节 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学期刊发展新路子的探路者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小众出版现状及其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难点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众出版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出版、小众及小众出版的概念
        一、出版
        二、小众
        三、小众出版
    第二节 小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区别
        一、印量及成本的区别
        二、面对市场的不同
    第三节 小众出版的理论依据——长尾理论
        一、长尾理论的概念和内涵
        二、利基市场
        三、长尾理论与小众出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众出版的环境及其主要实现途径
    第一节 小众出版实现的环境
        一、社会文化环境分化及个性化需求凸显
        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三、印刷技术的进步
    第二节 小众出版与按需出版
    第三节 小众出版的运作主体
        一、作者:千差万别的内容生产者
        二、出版方:以出版社为主导的出版机构
        三、销售商:以电商为中心、多元化发展
        四、消费者:为特定爱好和专业需求付费
    第四节 小众出版的几种主要实现途径
        一、以出版社为主导的传统出版
        二、以作者为主导的自助出版
        三、强调独立精神的独立出版
        四、以明确市场为基础的众筹出版
        五、强调联系作者和受众关系的社交出版
    第五节 小众出版的价值
        一、对作者的价值
        二、对出版方的价值
        三、对销售商的价值
        四、对消费者的价值
        五、对文化传播的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众出版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出品方仍未能满足真正的市场需求
        一、专业垂直细分水平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逐利的商业社会冲击内容把关阈值
        三、线上线下整合出版一体化发展滞后
        四、以作者为主导的运作方式增加作品发行风险
        五、营销发行思路落后
    第二节 相关法律法规未能给予市场充分的发展条件
        一、书号获取难度大限制小众出版物合法发行
        二、管理不完善导致盗版侵权问题严重
    第三节 内容付费尚未形成社会普遍认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众出版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节 解放出版运营思路瞄准小众市场
        一、坚持小众定位和“内容为王”
        二、通过比赛及展会的集群效应挖掘小众作者
        三、善用社交网络发掘小众社群以培育市场
        四、建立品牌体系整合利用资源
    第二节 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以保护版权
    第三节 培养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科幻世界》(1991-2019)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科幻世界》发展历程
第一章 《科幻世界》的刊物定位和特色分析
    第一节 刊物定位
        一、科学与科幻并存
        二、文学性与娱乐性并存
        三、读者主体化
    第二节 编辑特色
        一、坚守品牌栏目
        二、与时俱进的“把关人”
        三、图文并重
    第三节 传播方式
        一、特色活动及文学奖项
        二、融入新媒体
        三、发展刊群及产业链
第二章 《科幻世界》的读者定位和粉丝群分析
    第一节 读者定位
    第二节 读者身份的转变与延伸
        一、从接受者到参与者
        二、从参与者到代言人
        三、从个体到社群
    第三节 对《科幻世界》粉丝群的反思
        一、粉丝群的小众化
        二、粉丝群的不稳定
        三、粉丝文化圈的不健全
第三章 《科幻世界》的代表作家作品分析
    第一节 科幻想象的空间性——以刘慈欣为例
        一、想象的文学地图
        二、叙事的空间形式
        三、人物的空间书写
    第二节 科幻想象的认知性——以王晋康为例
        一、对伦理道德的拷问
        二、对生命意识的探索
        三、对情感元素的坚守
    第三节 科幻想象的新奇性——以韩松为例
        一、时空的对峙性
        二、叙事的不确定性
        三、语言的解构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数字出版环境下小众出版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4.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众出版概念特征及发展背景
    1.1 小众及小众出版概念
        1.1.1 小众
        1.1.2 小众出版及相关概念
    1.2 小众出版的特征
        1.2.1 特定的读者群
        1.2.2 个性化的服务
        1.2.3 相对较大的利润空间
    1.3 小众出版的发展背景
        1.3.1 社会需求
        1.3.2 市场需求
        1.3.3 科技背景
第二章 小众出版的发展现状
    2.1 小众出版的主体
        2.1.1 专业出版社
        2.1.2 综合性出版社
        2.1.3 民营出版公司
        2.1.4 其他出版主体
    2.2 数字出版环境下小众出版的发展情况
        2.2.1 专注某一细分市场
        2.2.2 小众图书的数字化
        2.2.3 出版形式的多样化探索
        2.2.4 网络平台成为主要的分销渠道
    2.3 以“读库”为例分析小众出版活动
        2.3.1 定位清晰,市场细分
        2.3.2 重视装帧,风格统一
        2.3.3 借助个性化的出版形式
        2.3.4 借助网络平台销售
第三章 小众出版发展面临的困境
    3.1 小众内容与读者开发困难性
        3.1.1 缺乏内容的深度细分
        3.1.2 小众读者开发困难
    3.2 与新兴出版形式结合的局限性
        3.2.1 按需出版成本较高
        3.2.2 小众出版利用众筹的局限性
    3.3 营销方式的不合理性
第四章 小众出版发展创新路径
    4.1 深度挖掘小众内容
        4.1.1 小众内容差异性开发
        4.1.2 小众内容精细化
    4.2 注重小众读者的开发和培育
        4.2.1 小众读者的开发
        4.2.2 小众读者的培育
    4.3 完善与新兴出版形式的结合
    4.4 创新营销模式
        4.4.1 形成社群营销的意识
        4.4.2 不同社群不同的营销方式
    4.5 品牌与小众文化的推广相结合
    4.6 坚持“小众化”定位,“大众化”运作的发展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体育报刊的“分众化”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 选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径
    1.3 相关的文献综述
第2章 “分众化”的渊源及历史由来
    2.1 阿尔文托夫勒:分众化、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呈现方式
    2.2 由高尔夫贵族群体的小众化发展带来的分众启示
第3章 中国体育报刊的三次分众化飞跃
    3.1 第一次飞跃(20 世纪 50 年代):综合类体育大报的诞生
        3.1.1 首开体育报刊之先河,聚拢体坛受众
        3.1.2 颇具分众化雏形的大众体育报刊——《中国体育报》
        3.1.3 写作中规中矩,倾向于打造六要素俱全的体育新闻
        3.1.4 大众报刊掩饰下的小众群体
    3.2 第二次飞跃(20 世纪 80 年代):内容有所侧重的综合类体育报刊的成熟
        3.2.1 “里程碑”式的跨越:综合之中再度细分
        3.2.2 内容有所侧重的综合体育类报刊的佼佼者——《体坛周报》
        3.2.3 报道语言更加契合专业视角
        3.2.4 分众报刊催生的大众群体
    3.3 第三次飞跃(21 世纪初):专业体育报刊的成型
        3.3.1 果敢的尝试:报道单一项目的专业体育报刊应运而生
        3.3.2 中国最大的篮球平面媒体——《篮球先锋报》
        3.3.3 彻底实现了向“业内人士”倾斜的专业化改革
        3.3.4 专业报刊定位下的集中人群
    3.4 当代中国体育报刊的“分众化”发展现状
        3.4.1 群雄逐鹿的“专业化”时代
        3.4.2 潜在的杀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
        3.4.3 专业化的中国体育报刊在挣扎中前进
第4章 中国体育报刊不断推进“分众化”的内外驱动力分析
    4.1 竞技体育领域受众需求的分化是其根本动力所在
        4.1.1 物质生活满足之下的精神食粮
        4.1.2 消费及广告投放领域的差异化发展
        4.1.3 特殊体育项目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4.2 内容的专一、专业是媒体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现实需要
    4.3 两个人物,一次突破的催化作用
        4.3.1 篮球版面骤升的推手:王治郅
        4.3.2 姚明:缔造篮球专刊的大使
        4.3.3 韩日世界杯激发了足球报道的十足热情梦
    4.4 更专、更深是传统体育报刊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唯一出路
    4.5 有利于抑制浮躁的阅读风气和凸显表达效果
第5章 未来中国体育类报刊的“分众化”将何去何从
    5.1 拓宽竞技领域,继续分众
        5.1.1 打破“大球”一统天下的局面
        5.1.2 从民族强项入手,打造“强国周刊”
        5.1.3 从注重赛事报道向注重赛事背后的故事转变
    5.2 契合中国国情,从分众出发,以收众结尾
        5.2.1 探索体育情怀缺失下的“恒大”模式
        5.2.2 把握“分众”抓手,顺应“合众”理念
        5.2.3 把“中国魂”贯穿分众报道的始终
    5.3 技术领域借用“移动终端”完善基本功能,打造一对一“定制专刊”
        5.3.1 基于“安卓”智能平台完善“手机报”的动态功能
        5.3.2 借用“移动终端”,打造一对一“定制专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市场化趋势下财经类期刊经营方式及其转变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财经期刊的概念和期刊经营的相关理论
    2.1 财经期刊的定义
    2.2 财经期刊的分类
    2.3 期刊经营的主流理念
第三章 我国财经类期刊经营现状、机遇与存在问题
    3.1 我国财经类期刊面临着市场化趋势
        3.1.1 我国财经类期刊发展市场化简况
        3.1.2 我国财经类期刊市场化的原因
        3.1.3 我国财经类期刊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3.2 我国财经类期刊经营现状
    3.3 我国财经类期刊经营发展面临的机遇
        3.3.1 宏观经济环境相对稳定
        3.3.2 我国期刊行业的发展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3.3 转企改制激发了期刊社的活力
    3.4 财经类期刊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存在转制不转思想的问题
        3.4.2 市场机制尚不完善
        3.4.3 财经期刊定位趋同
        3.4.4 办刊人才匮乏
        3.4.5 发行量小、渠道较窄
        3.4.6 数字化的冲击
        3.4.7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第四章 传统财经类期刊经营方式的转型及其启示——以《GX经济》为例
    4.1 《GX经济》刊物概况
    4.2 《GX经济》经营方式转型前后的比较
        4.2.1 刊物定位的变革
        4.2.2 依托资源和内容建设的拓展
        4.2.3 发行手段的改革
        4.2.4 广告经营的突破
        4.2.5 品牌效应的延伸
    4.3 《GX经济》经营方式转型的启示
第五章 国外财经类期刊经营方式的经验借鉴
    5.1 成功的市场定位
    5.2 成熟的“内容工业”运作模式
    5.3 努力赢取订户
    5.4 创造稳定的广告收入
    5.5 注重品牌的维护和衍生
第六章 我国财经类期刊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措施
    6.1 财经期刊经营的第一层次——刊物内容的改进
        6.1.1 把准市场的定位
        6.1.2 培育职业采编队伍
        6.1.3 做有质感的刊物,培育行业核心竞争力
    6.2 财经期刊经营的第二层次——广告经营的改进
        6.2.1 剥离广告经营权,进行整合营销
        6.2.2 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做好品牌拓展和延伸
    6.3 经营的第三层次——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改进
        6.3.1 畅通营销渠道,完善售后服务
        6.3.2 融合数字媒体时代需求,开发数字化、多媒体产品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四、小众化趋势下的读者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创意阶层”:《新视线》封面图像的身份表征[D]. 林珊. 四川美术学院, 2021
  • [2]互联网时代下文学期刊与读者关系转型研究[D]. 毛紫薇.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公版书精品出版实施路径研究[D]. 贾文芳. 苏州大学, 2020(03)
  • [4]出版生态学视角下贵州民族出版研究[D]. 谭玓. 南京大学, 2020(02)
  • [5]论新世纪新锐文学期刊的实验性 ——以《文艺风赏》为例[D]. 周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5)
  • [6]小众出版现状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 曹壮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7]《科幻世界》(1991-2019)研究[D]. 裴靖文. 苏州大学, 2020(03)
  • [8]数字出版环境下小众出版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一琛.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9]中国体育报刊的“分众化”发展探析[D]. 张雷. 河北大学, 2014(12)
  • [10]市场化趋势下财经类期刊经营方式及其转变的探析[D]. 玉玲慧. 广西大学, 2013(03)

标签:;  ;  ;  

小众趋势下的读者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