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花卉产业的十大变化

“九五”期间花卉产业的十大变化

一、“九五”花卉业十大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康琦[1](2019)在《基于园记文献的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及其流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两宋山水画风格发生了嬗变,本文希望通过对两宋私家园林园记文献的解析,对园记中的私园造园风格进行系统研究,解答与绘画关系密切的私家园林造园风格是否也发生了转变。为此本文通过查阅《全宋文》和国图中华基本古籍库,共收集两宋私家园林记400篇,并针对所收集到的园记文献运用科学的拆分比较、归纳总结、统计对比、精选等方法,同时结合其它园林文献和少量的考古资料、园林遗迹作为旁证,总结出两宋私园造园风格概貌,并发现其具有共性,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流变现象。进而通过综合考察两宋之前私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两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迁,尝试性地剖析了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流变的动因。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初步勾勒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概貌。具体包括:①营建背景:两宋巴蜀地区私园持续兴盛;选址类型与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所总结出的六种一致;园主身份有五类,其中士人始终是造园主力;造园目的有五类,以寄意林泉为营建初衷者最多。②造园要素理法总结:山石造景理法有筑室见山、因山构室、人工掇山三种;水景利用,或借景自然或人力造设;建筑布局中平舒点缀型始终占主导地位,建筑类型中亭、堂的使用最为普遍,多建台与楼阁也是一大特色;园林观赏植物尤以松竹柏与观花植物为盛,种植方式以品别种列为主。③园林空间组构类型有广水无山、高台(亭)临水、背山面水或临水面山、两山间水、峰间萦涧、以建筑、植物为主六种类型,应用贯穿两宋始末。④园林生活精彩纷呈,主要包含个人栖居、宴宾交游、家族团聚三类;“隐”与“乐”则为两宋私园的核心思想内蕴。(2)研究发现两宋私园造园风格具有共性,同时确实存在明显的流变现象,且认为该流变是一种持续的渐变而非两宋之际的突变。具体表现为:①营建背景流变:造园高峰从北宋末年转为南宋开朝;造园重兴区域由中原转向江南;南宋私园选址城市地的数量明显减少,山林地、村庄地和江湖地明显增加;宗室贵族营园的比例增多;兴教后世、观物明理的私园比例上升。②造园要素理法流变:南宋私园筑室见山理法应用明显增多,更加注重对石头的应用,掇山能主之人也由文人主导变为山匠参与;城市私园造设水景的比例极大地提高,且愈发注重对动态水景的欣赏;因高就下进行建筑布局的私园比例上升,船形建筑与藏书楼阁的应用也在北宋后期逐渐增多;观花植物的应用愈发兴盛,植物象征意义也进一步理性深化,杂艺散植的种植方式应用也略有增多。③“两山间水”成为北宋私园新辟的主流空间组构类型,“峰间萦涧”则在南宋得到极大地发展,并对后世园林影响深远。④南宋私园中妓乐百戏和教习子弟的园林活动增多;隐逸思想始终与社会环境联动变化,“三乐”中的名教之乐上升为两宋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物之乐则为宋代新见。(3)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尝试性地剖析了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流变的动因。①两宋以前的园林实践与园林思想均对两宋私园风格产生影响,其中尤以中唐以降所确立的“中隐”思想和“壶中天地”空间指导原则为最。②两宋地理环境资源的嬗变对造园风格的流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③两宋的文官政治国策、士人党争、权相政治、对外军事失利对造园主体士人心态影响甚大,进而影响了整体造园风格的形成;同时理学思想、土地制度、商品经济与城市变革和其他类型的文化艺术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两宋私园造园风格的形成与流变。

沈婧[2](2017)在《历史时期苏州地区花卉业研究》文中认为苏州地区花卉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包括繁荣的商业贸易、沿袭成俗的爱花之风、文人雅士的时尚引领、宜花的气候与土壤、便利的水运交通条件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历史现象的产生与发展。苏州地区自古繁华,坚实的经济基础不可否认地成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表现为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和活跃的交易市场。受历史与人文因素的影响,看似奢靡的鲜花消费方式早已经融入苏州人平凡的生活中,雅俗共赏的特色为花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消费群。“卖花翁”的出现将苏州地区花卉行业的雏形定格到唐代,宋代朱(?)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花园子”群体的形成,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经历了唐宋元时期的缓慢发展,花卉业在明清时期迎来了空前繁盛的阶段,表现为:光福山中的园圃盛况、以虎丘为中心的城中花市与中转贸易的繁荣、各种花卉产品的涌现以及以花神庙、花朝节、花卉公所为代表的行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积淀与成型。由于受战乱影响,民国到建国初年,花卉业发展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值得关注的是,为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进步等时代因素,苏州地区花卉业内部的调整悄然进行着,从传统以观赏花卉为主的行业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用于薰茶的香花为主导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在清末已有体现,主要表现为香花贸易的繁盛。到民国时期,香花培植成为苏州地区花卉业的中流砥柱,而以茉莉、代代、白兰、珠兰为主体的香花种植逐步占据花卉种植的大部分。建国初期,苏州地区的花卉业已经基本可以等同于香花业了,尤其是虎丘花农所种的花卉品种基本只剩下以上四种,像玫瑰、山茶等传统花卉只是零星为之。在转型过程中,以担花唤卖和以花树店经营为主体的传统销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香花贸易的需求,为适应香花种植的大规模、集中性,“花茶行”成为连接花农与工厂的桥梁应运而生,在帮助花卉业运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行业方向的转变伴随着人们对于花卉价值的观念转变。以欣赏为主的传统消费注重的是求新求异,经营者为掌握市场交易的主动权,促进了花卉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这一过程中花卉种类的不断出新,唐花技术的运用解决了花卉开放中固有的时令问题。而在内部调整过程中,利益驱动成为花卉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消费者此时更看中的是香花的制茶功能,注重其使用价值。这种情况之下,花卉业发展势头依然不减,如外来香花的种植技术逐步完善,尤其是花房的广泛运用以及加工工艺的进步为茉莉、代代等香花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学校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在顺应社会脚步的过程中也开始参与到花卉行业中。但不可忽视的是,花卉品种逐步单一化,后珠兰和单瓣茉莉因技术困难而逐步淘汰,这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得苏州花卉业中百花争妍的热闹景象逐渐冷清下来。在千余年的发展中,苏州地区的花卉业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特色。其内部土地租佃关系少,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种植,花卉业的土地使用效率极高,这一特点使其在以“土地”为根本的农业社会中具有巨大优势;雇工经营的情况在花卉业中普遍存在;花农的收益受种植技术影响较大,同时要承受着来自茶行、牙行、高利贷的剥削,但相比于传统农业依然收益可观。故,自唐以来,苏州地区花卉业呈现出发展—繁荣—波动的延续性,这不仅取决与于经济力量的带动,也得益于行业内部的不断调整、创新。整体来看,苏州地区的花卉业呈现出了其基本构架。

石润宏[3](2017)在《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研究》文中认为唐代文学有关植物的书写,涉及体裁众多,文学实绩丰赡,是唐人留存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文学植物书写的丰富景象是在先唐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先秦至六朝的先唐文学为唐代文学提供了众多有关植物的历史典故与文学原型,是唐代文学的植物书写走向深入和繁荣的导引者。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大致包含以下三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唐代各类文学体裁、具体文学作品对植物题材与意象进行的书写。唐代诗歌在描写季节时经常运用植物意象,勾勒各个季节的植物风景,植物在季节诗中成了季节的指示物和诗人情绪的象征物。唐人喜爱把玩和栽植各类观赏植物,这在唐代诗、文、赋中均有明确表现。唐代描写植物的文学语言中大量出现了体现人们价值判断的言辞,这表明唐人针对植物的精神审美活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渐渐步入成熟的境地。唐代笔记小说中与植物有关的条目多达五百余条,这其中既有真实记录,也有文学虚构,均反映了唐人对植物的重视与喜爱。不同的文学创作群体对植物有不同的见解与感受,比如唐代女诗人常以离枝的落花比喻自身,又如唐代诗僧群体因为性喜自然,所以注重利用植物在禅院中仿造建构山野环境,从植物中体味禅机,植物成了诗禅交涉的纽带。第二个方面是唐人营造的植物景观进入到文人视野之后在文学上的反映。唐人十分重视寺院、道观、祠庙、驿道、驿站等建筑群落周围植物景观的营建工作。比如唐代寺观的植物景观以松竹为主而能兼顾各地自有风格,唐代驿道驿站等场所由官方主持驿树的栽种,不同时期也有文人官员按照自身的喜好栽植特有品类的植物,唐代交通要道蜀道地区的植物景观,与上述人造建筑区域情况不同,兼有野生与人造两个方面。唐代文人爱好游览和观赏此类植物景观,并乐于用文学语言加以描绘。第三个方面是自然植物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唐代文人的心绪、情感和生活、生产活动,进而产生的较为独特的文学现象。在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今日中国的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植被类型的地理分野直观而易感。植物的生态状况造成自然环境的差异,使文人身处其间有别样的心境感受。比如唐代河东道植被生态的多样性易于激发文人的创作欲望,也影响了唐代文人在河东道的隐逸和闲居活动,进而影响了有关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又如唐代陇右道的荒野风景极大地唤起了文人的羁旅愁思,荒漠草原上飞卷的沙蓬成了客居陇右道文人的自我体认。唐代长城以北地区迥异于关中以南地区的植物地理风景,被心思细腻、善于观察生活的唐代文人所关注,引来他们对异域植物风光的欣赏与书写,如今这些文学语言已成为记录唐代长城以北地区历史地理信息的宝贵文献。

本刊编辑部[4](2017)在《陈半丁及其历史承担——“此中有真趣—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研讨录要》文中研究说明安远远(中国美术馆):今天就"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座谈。回望历史进程,重审文化状况,特别是中国画在二十世纪的变革,会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作为国家美术收藏与捐赠奖励项目,我们接受了陈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和慷慨捐赠,成为中国美术馆本年度这个项目的非常完美的收官之作。今年我们得到了很多捐赠,丰富了国家美术宝藏,也让我们得以重

高寿利[5](2010)在《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设施园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集合了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农业。我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设施发展模式的不同。目前国内有关设施园艺的区域性及适应性研究比较薄弱,区域的划分比较粗略,很多研究是基于单一地区、单一类园艺作物或单个技术环节的,缺乏全国范围内的系统研究。如何在全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基础上,把握整体,对各区域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系统综合、个例分析等方法,深入设施园艺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调查了全国6个省(山东、江苏、广东、陕西、甘肃、云南省)、2个市(上海市、北京市)的35个县、市、自治区,基本涵盖了设施园艺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设施发展现状、设施发展类型、区域设施发展优劣势等特点,对不同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紧紧围绕“区域特色”展开分析研究,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地区特定条件下适合的区域发展模式,最终真正实现安全高效。进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建立了全国不同地区,主要是以山东、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云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陕西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主要设施类型数据库,收集整理了全国主要的设施类型,塑料大棚6类、日光温室以区域进行划分,重点分为西北、华北和东北三个区域,不同地区以设施结构作为划分标准,其中西北地区分为:琴弦式3类,圆弧型3类,拱圆型3类,特殊类型温室7类;东北地区:2类;华东地区:5类。详细记录了不同设施类型的结构参数、基本性能和适用范围;(2)根据各地区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基础和特色,特别是设施花卉产业,分析了全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区划;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基础,对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类汇总,提出了不同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重点发展的设施类型、设施栽培作物和设施产业区划。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条件制定了区域设施类型发展规划,探讨了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草莓和香石竹的生产技术规范,希望有所指导。本研究为将来中国设施园艺的产业区划和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探讨了设施园艺技术标准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黄国华[6](2008)在《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在现代都市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美化城市、提升市民文化修养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市的花卉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由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展为初具市场经济形态特点的产业,逐步步入产业化发展之路,花卉的现代化生产设施规模及栽培技术都位于国内前茅,成为我国重要的盆花生产中心之一、我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和物流中心之一。总体来看,北京市花卉业发展非常迅速,市场需求大,产值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对改善农民收入,安排农民就业,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年来北京市花卉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既进入了稳定与调整时期,又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生产、技术应用、产业化、政策与保障等方面。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在全面摸清北京花卉业家底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经济理论,进行全面、全新的研究、规划与调整。为此,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理论,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北京花卉产业,采用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进行研究。论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花卉产业研究与发展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严谨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生产者调查、经营者调查、消费者调查、管理者调查与专家走访,累计发放问卷5000余份,全面分析了北京市花卉产业现状与发展环境,以科学的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花卉产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创新发展、竞争力与评价、政策机制与保障体系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论文共分十一章,分别是(1)绪论;(2)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分析;(3)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研究;(4)北京市花卉供给与需求调查;(5)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6)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定位与发展思路;(7)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研究;(8)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创新研究;(9)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10)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11)结论。论文确立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与时代特征三个理论依据,抓住产业与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借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融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为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从自然条件、花卉历史和社会条件与人文环境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北京花卉发展的条件。突出介绍了基于三个调查:生产者调查、消费者市场、花卉流通渠道(企业和批发、零售市场)和全面掌握生产与销售等相关数据而总结出花卉需求特征,分析了北京花卉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制约因素。论文选择上海、云南、首尔等国内外花卉发达地区作为比较对象,从外围的角度就消费规模、生产模式、流通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证性比较研究,指出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创新为主要手段,在定位、思路、竞争力、政策与保障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结合北京市关于花卉产业的政策沿革,借鉴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吸收国内外发展花卉产业的经验,对北京花卉业的发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定位分析,从遵循经济规律、结合都市农业、融入首都经济、充分发挥优势等方面提出北京市花卉产业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整体发展、优势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经济学理论及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北京花卉业纳入都市农业的范畴,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充分利用科技、消费、出口优势,全面做好花卉产业的发展工作”,为提高北京花卉业的综合竞争力,制定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创新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花卉市场竞争遵循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同时又由于花卉产品自身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其特殊性。基于此,论文对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构成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提升花卉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对策。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是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核心手段,论文以创新研究为重点,主要从技术创新、生产创新、流通创新、产业链创新、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对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全新的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方法。立足发展需要,论文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借鉴国内外花卉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健全与完善提出了结论性建议,着眼于北京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到花卉产品的产业发展,长效经营。此外,论文从人才、科技、信息、组织保障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闵小艺[7](2007)在《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武进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地带,花卉苗木栽培历史悠久.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花卉苗木已成为地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发展当地高效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国内外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对武进区的花卉苗木产业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建议,不仅有利于从业人员增收、花卉苗木业增效,而且有利于指导花卉苗木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论文包括前言在内,共分六章,从生态、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角度对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前言部分,阐明了花卉苗木产业的几个概念、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方法与内容。第二章介绍了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在我国花卉苗木产业中的应用,我国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三章就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品种结构不够合理、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生产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投入不足、信息不畅等问题作了深入剖析。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优势(背景和独特产业优势)。第五章通过对荷兰、美国、日本和哥伦比亚等主要花卉苗木产业国家介绍国外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状况。最后一章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即: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培植特色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产品(以培育大规模苗木为突破口、适量发展适销对路的花灌木、大力发展色叶苗木和重视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的开发利用);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含量;拓展花卉苗木营销渠道,盘活花卉苗木营销市场;创新机制,增强花卉苗木产业活力。最终实现重视科技,建立和完善花卉苗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花卉苗木产业生产的现代化;优化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花卉苗木产业的区域化和规模化;拓展营销渠道,搞活花卉苗木市场,促进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市场化;创新产业运行机制,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扶持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的集团化。

曹辉,陈平留[8](2007)在《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福建省的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因素,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利用福建省近几年的花卉产业发展资料,运用SWOT法分别对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具体分析,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在花卉生产管理、区域特色优势品种规划、花卉生产和经营思路、花卉基地、花卉协会的行业指导、花卉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李丽雅[9](2006)在《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上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都市农业是伴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产生的,是都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一方面,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使大量农田变为非农业用地,为城市带来建筑过密、空间和绿地减少、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后果,为此都市居民要求赏心悦目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随着都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食品的新鲜安全以及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体验农业文明等的要求不断增加。都市农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表明现代农业已经成为现代都市文明的内在需求,反映了都市经济高度发展之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在我国;都市农业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把大城市地区的农业和农村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强调城市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重视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农业的综合功能的认识和开发,充分发挥农业对城市具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多重功能,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都市农业的生态和社会功能将会愈益显示出其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因此,对大城市地区都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研究,系统地研究我国现代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借鉴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大城市郊区都市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文包括理论总结、经验借鉴与实证分析三大部分,共分为有八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探讨了都市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并对中外都市农业发展研究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论文选题的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都市发展与现代都市农业的产生。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现代都市的产生、发展与都市农业形成进行了考察,表明都市农业的形成是在城乡结合地带不断发生着的地域空间整合、城乡经济整合和行政体制整合过程这三维整合的结果;然后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背景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都市农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都市农业的基本原理从都市农业地域范围的界定入手,分析了都市农业的特征,都市农业的功能,都市农业的形式(包括都市农业的模式与类型),并对都市农业与一些相关农业类型(包括都市型农业、城郊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进行了辨析。综合国内外的研究,都市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龚月[10](2006)在《浙江花卉产业现状调查与加强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从国内外农业经济发展经验来看,花卉是一项比较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花卉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逐步显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花卉产区之一。从近两年统计数据来看,浙江花卉产业无论面积、产量还是效益都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和国内其他行业类似,浙江花卉在经历了发展初期的高速扩张,正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产业的停滞起伏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更是自身定位不明确,跟不上的产业发展步调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本研究结合浙江省农业厅调研课题“浙江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通过走访我省杭州、宁波、嘉兴、绍兴、金华等十一个地市,选择花卉产业基础较好的乡镇进行深入调查,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调查和省内外花卉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整理分析三个方面的统计数据,一是详细分析2000-2004年全国花卉产销总体情况;二是对比分析2004年全国各省花卉种植面积、种植结构、销售统计情况;三是重点分析近五年来的浙江花卉产业主要统计数据的变化走势,初步总结了浙江花卉的发展形势与特点。 二、结合省农业厅花卉产业调研的契机,走访我省十一个地市,选择了花卉产业基础较好或者产业发展富有特色的二十余个县市进行深入调查。对浙江花卉业的生产现状、流通渠道、科技创新、经营成本、融资渠道、人才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扶持政策做出全面的调查分析,详细阐述了浙江花卉业在产业基础、发展环境、产区布局、产品类型、科技创新、流通领域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品种结构、生产水平、生产成本、服务体系、融资与保险渠道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以花木经纪人、花卉合作社、花卉市场、花卉出口等问题为典型案例阐述了浙江花卉业最具特色的优势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四、在深入地进行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后,围绕着加强浙江花卉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主题提出了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科技投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完善花卉用地规划、加大产业扶持政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九五”花卉业十大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九五”花卉业十大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园记文献的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及其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资料
        1.1.1 研究两宋私园造园风格及其流变之缘由
        1.1.2 以园记文献作为主要研究资料之原因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综述
        1.4.1 两宋私家园林的研究现状
        1.4.2 园记作为主要资料的研究
        1.4.3 评述
2、园记中造园风格及其流变的研究方法
    2.1 园记的收集与筛选
        2.1.1 收集来源确定
        2.1.2 收集方法与筛选条件
        2.1.3 收集结果
    2.2 园记中造园风格的研究方法
        2.2.1 园记信息拆分与同类信息整合
        2.2.2 共性归纳总结与个性比较分析
        2.2.3 园记精选,文字解构与重组,提取抽象园林空间结构
    2.3 园记中造园风格流变的研究方法
        2.3.1 统计两宋私园园记各项记述内容与其在相应时期所占比例
        2.3.2 对比两宋私园园记各项记述内容与其在相应时期所占比例
        2.3.3 两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私园营建的影响
    2.4 研究框架
3 、园记中的私园背景述要
    3.1 时代背景
        3.1.1 私园营建时间与作记时间
        3.1.2 两宋私园营建数量的发展脉络
    3.2 地理环境背景
        3.2.1 两宋疆域范围变化
        3.2.2 两宋私园地理位置分布与变迁
        3.2.3 两宋私园相地选址
        3.2.4 两宋私园相地选址的流变
    3.3 人文背景
        3.3.1 两宋私园园主社会身份
        3.3.2 两宋私园园主社会身份的流变
        3.3.3 两宋私园营造园林目的
        3.3.4 两宋私园营造园林目的的流变
        3.3.5 园林记录方式
    3.4 本章小结
4、园记中的私园山石造景
    4.1 宋人对山石的欣赏
    4.2 山石造景理法
        4.2.1 筑室见山,一览可尽
        4.2.2 因山构室,天成自然
        4.2.3 人工掇山,游心寓意
    4.3 山石造景流变
        4.3.1 南宋较之北宋,筑室见山理法应用明显增多
        4.3.2 南宋较之北宋,私园更加注重对石头的应用
        4.3.3 掇山能主之人:从文人主导到山匠参与
    4.4 本章小结
5、园记中的私园水景造设
    5.1 宋人对水景的欣赏
    5.2 水景造设方法
        5.2.1 水景来源处理
        5.2.2 多种形态的水景理法
    5.3 水景造设流变
        5.3.1 南宋较之北宋,城市私园水景造设明显增多
        5.3.2 南宋较之北宋,郊野私园水景造设略有增加
        5.3.3 南宋较之北宋,私园动态理水手法应用增多
    5.4 本章小结
6、园记中的私园建筑营造
    6.1 宋人私园中建筑的功能与作用
    6.2 建筑布局
        6.2.1 建筑空间布局
        6.2.2 建筑平面形式
    6.3 建筑类型
        6.3.1 常见建筑类型及其位置经营
        6.3.2 特殊建筑类型的出现及意义
    6.4 建筑营造流变
        6.4.1 建筑空间布局流变
        6.4.2 建筑类型的变化
        6.4.3 建筑构造与细部的适应调整与深化
    6.5 本章小结
7、园记中的私园植物造景
    7.1 宋人对植物的欣赏
    7.2 植物应用种类
        7.2.1 食用植物
        7.2.2 药用植物
        7.2.3 观赏植物
    7.3 植物种植方式
        7.3.1 品别种列,种植分区
        7.3.2 杂艺散植,复层混交
    7.4 植物种植技术
        7.4.1 植物谱录的大量出现
        7.4.2 植物栽培、引种、嫁接技术
    7.5 植物种植特点
        7.5.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7.5.2 多样的植物空间塑造
        7.5.3 注重植物色彩与季相搭配
    7.6 植物造景流变
        7.6.1 植物应用种类流变
        7.6.2 植物种植方式变化
    7.7 本章小结
8、园记中的私园空间组构类型
    8.1 空间组构类型
        8.1.1 广水无山
        8.1.2 高台(亭)临水
        8.1.3 背山临水或临水面山
        8.1.4 两山间水
        8.1.5 峰间萦涧
        8.1.6 以建筑、植物为主
    8.2 空间组构类型的流变
        8.2.1 两宋私园空间组构类型的流承
        8.2.2 山石在私园造景中的地位变化与空间组构类型的发展
        8.2.3 空间组构类型流变影响
    8.3 本章小结
9 、园记中的园林生活与思想内蕴
    9.1 园林生活
        9.1.1 个人栖居
        9.1.2 宴宾交游
        9.1.3 家族团聚
    9.2 思想内蕴
        9.2.1 隐——政治抉择
        9.2.2 乐——人生追求
    9.3 本章小结
10、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流变探因
    10.1 两宋之前私家园林的发展
        10.1.1 先秦园林文化萌芽
        10.1.2 两汉隐逸风尚流转
        10.1.3 魏晋山水风骨浸润
        10.1.4 隋唐壶天中隐开启
        10.1.5 五代江南蜀地幸存
    10.2 两宋地理环境的嬗变
        10.2.1 山水资源变化
        10.2.2 林木资源变迁
        10.2.3 石材资源改变
    10.3 两宋社会变迁与士人心态转变
        10.3.1 杯酒驱将,文官崛起,士得与君共治天下
        10.3.2 改革变法,士人党争,中隐思想继续发展
        10.3.3 北宋灭亡,南宋偏安,心态转向逸豫习玩
        10.3.4 权相遮天,迫害义士,心态转向内敛自适
        10.3.5 理学兴盛,观物究理,心态转向寻微研深
    10.4 两宋经济发展的变迁
        10.4.1 族田义庄的开创与发展
        10.4.2 商品经济发展与城市革命
    10.5 两宋繁荣文化的渗透
        10.5.1 皇家造园艺术对私人营园影响
        10.5.2 山水画与画论对园林营建启示
        10.5.3 山水散文诗词与私园相互成就
        10.5.4 科技发展推动造园技艺的进步
    10.6 本章小结
11、结论与讨论
    11.1 研究总结
        11.1.1 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具有共性
        11.1.2 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存在流变
        11.1.3 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流变评价
    11.2 创新之处
    11.3 研究展望和未尽事宜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2)历史时期苏州地区花卉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本选题的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苏州地区花卉业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社会经济因素
    第二节 历史人文因素
        一、社会风俗
        二、文人风情
    第三节 自然环境因素
第二章 明清时期苏州地区花卉业发展繁盛
    第一节 花卉行业的种售链条
        一、花卉的种植
        二、花卉售卖途径及产品种类
    第二节 以虎丘为中心的繁华花市
        一、花市的盛况
        二、花市里的中转贸易
    第三节 传统花卉的种植技术
        一、花卉园艺技术的发展
        二、花卉种类的变化
    第四节 花卉行业的神灵信仰与同业组织
第三章 近代苏州地区花卉业的整体转向
    第一节 近代苏州地区花卉业的发展
        一、香花茶与香花
        二、民国以前花茶的生产贸易
        三、民国前期花卉业的发展与成功转型
        四、抗战以后香花地位稳固
    第二节 花农及其经营中的特色表现
        一、花农及其分布
        二、以自业为主的土地占有模式
        三、普遍雇工经营
        四、花农的投资成本
        五、花农的收益
    第三节 花卉业转向中交易方式的变化
    第四节 香花的园艺技术
        一、栽培技术
        二、花房技术的进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3)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论题的选题理由及意义
    二、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本论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编 唐前与唐代文学的植物书写
    第一章 唐前文学植物题材与意象发展史
        第一节 先秦:中国文学植物题材与意象的发生
        一、《诗经》:古代文学运用植物的滥觞
        二、《离骚》:文学植物道德比况的先导
        三、《尔雅》:中国古代植物研究的鼻祖
        四、《山海经》:中国植物神话传说的起源
        第二节 汉代:文学植物题材与意象的发展
        一、《上林赋》:汉人对植物的圈养与欣赏
        二、《神异经》:植物神话想象的丰富
        三、古诗十九首:文学以植物起兴的娴熟运用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植物题材与意象的初步兴盛
        一、魏晋南北朝植物赋:文学描写植物的精细化
        二、《世说新语》:以植物喻人的常态化
        三、《南方草木状》:植物知识向边疆地区的扩展
        四、陶渊明对植物的接受与书写
    第二章 唐代季节诗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唐代春季诗的植物书写
        一、春季诗中的植物
        二、春季诗书写植物的类型与模式化问题
        三、唐代春季诗的“梅柳”并题现象及其原因
        第二节 唐代夏季诗的植物书写
        一、夏季诗中的植物
        二、植物对文人苦热情绪的消解
        第三节 唐代秋季诗的植物书写
        一、秋季诗中的植物
        二、植物在秋季诗中的意义:悲秋之寓物
        第四节 唐代冬季诗的植物书写
        一、冬季诗中的植物
        二、冬季诗以春写冬:植物报春来
    第三章 唐文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唐文所反映的唐代文人对植物的栽种与翦除
        一、文人对植物的栽种
        二、文人对植物的翦除
        第二节 唐赋题咏植物时的互贬现象
        一、互贬现象的实例
        二、互贬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意义
    第四章 唐五代笔记小说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植物意象
        第二节 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植物故事的真与假
        第三节 唐五代笔记小说虚构故事中植物的四种类型
        第四节 唐人植物故事想象的灵感来源
    第五章 唐代女诗人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接受与营造:女性诗作中的植物意象
        第二节 单纯与专注:女诗人的自然书写
        一、宫廷妇女身居内宫,借植物以娱乐
        二、家庭妇女身居宅院,借植物以抒情
        第三节 花的形象:物我两忘
        一、花与女性可以互相比喻
        二、唐代女诗人以落花离枝比喻夫妻离别
        三、花与女诗人的形象交织浑融
    第六章 唐代诗僧的植物书写
        第一节 唐代诗僧的主要生活场景
        一、唐代诗僧的日常活动
        二、唐代诗僧的居处环境
        第二节 唐代诗僧与自然山水
        一、自然山水对诗僧的意义
        二、诗僧群体与文人群体栖居自然的区别
        第三节 唐代诗僧与植物
        一、诗僧利用植物在禅院中建构自然
        二、诗僧厨房中的食用植物
第二编 植物景观与唐代文学
    第七章 唐代寺院道观植物景观的文学表现
        第一节 寺院道观的植物景观在唐诗中的反映
        一、道观的情况
        三、寺院的情况
        第二节 重要寺观植物景观考述
        一、专写植物景观的唐诗
        二、知名景观考述
        第三节 唐代寺观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人文意义
        一、植物景观特点:以松竹为主而兼顾各自独有风格
        二、松竹成为主要造景植物的原因
        三、寺观植物景观的人文意义
    第八章 唐代祠庙植物景观的文学表现
        第一节 祠庙的植物景观在唐诗中的反映
        第二节 唐代文学对知名祠庙植物景观的描绘
        一、桃花夫人庙的桃花景观
        二、武侯祠的松柏景观
        三、竹郎庙的竹子景观
    第九章 唐代驿道驿站植物景观的文学表现
        第一节 唐诗中的馆驿植物景观
        一、馆驿题材诗中的植物信息统计
        二、馆驿题材诗歌描写植物的诗学意义
        第二节 唐人对馆驿植物的栽植与维护
        一、官方的行为:“驿树”与“官柳”
        二、驿站周边植物的栽植:以褒城驿为例
        第三节 唐代蜀道题材诗中描写的植物景观
        一、唐诗所见蜀道地区的植物
        二、唐人蜀道题材诗与边塞诗描写植物景观的差异
        第四节 唐代有关馆驿植物的传说数则
        一、馆驿植物传说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二、思先驿的桧树生药传说
        三、枫亭驿的荔枝与梅妃传说
第三编 植物生态与唐代文学
    第十章 唐代河东道的植被状况与文学创作之关系
        第一节 从文学作品看唐代河东道的植被生态状况
        一、河东道特殊的地理区位对生态和人文的影响
        二、唐代河东道的植被生态状况
        第二节 唐代文人在河东道的隐逸和闲居活动
        一、唐代文人的仕隐心态与隐居地点选择
        二、唐代文人在河东道隐逸和闲居的地点
        第三节 河东道植被生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河东道植被生态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易于激发作家写作的兴致
        二、自然植被类型影响了唐代文人在河东道的隐逸和闲居活动,进而影响了有关山水田园诗的创作
        三、河东道文人园林内的植物是沟通自然与文学的桥梁
    第十一章 唐代陇右道的植物生态与文学
        第一节 荒野中的文学体验
        一、荒野的风景
        二、荒野寻绿
        第二节 荒野植物蓬草与陇右道客居文人的自我体认
        一、蓬草象征义的发展
        二、沙蓬:一个经典的边塞意象
        三、心随蓬转:陇右道客居文人的自我比拟
        第三节 杜甫陇右诗的植物书写
        一、杜甫陇右诗植物书写之宏观层面:反映陇右的地理风景
        二、杜甫陇右诗植物书写之微观层面:反映杜甫的心志风骨
    第十二章 唐代长城以北地区的植被生态与文学书写
        第一节 唐代长城以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一、唐代长城的地理位置
        二、长城以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三、唐人对长城以北一些重要地理概念的感知与描绘
        第二节 唐代文学对长城以北地区植被生态的书写
        一、唐代文学中长城以北的大草原
        二、长城以北地区植被生态的历史状况
        三、胡峤《陷北记》对长城以北地区植物的书写
征引文献目录
在读期间有关成果发表情况
全文图版
后记

(5)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设施园艺的概念、内容与特点
        1.1.1 设施园艺的概念
        1.1.2 设施园艺的内容
        1.1.3 设施园艺的特点
    1.2 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1.2.1 国外设施发展
        1.2.1.1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历史和现状
        1.2.1.2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新特点
        1.2.2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1.2.2.1 我国设施园艺历史与现状
        1.2.2.2 我国设施园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2.2.3 未来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我国设施园艺设施类型数据库的构建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内容
    2.3 塑料大棚温室
        2.3.1 我国塑料大棚的类型
        2.3.1.1 简易竹木结构大棚
        2.3.1.2 秫秸架式结构塑料大棚
        2.3.1.3 水泥结构塑料大棚
        2.3.1.4 钢管塑料大棚
        2.3.1.5 钢竹混合结构塑料大棚
        2.3.1.6 特殊类型塑料大棚
        2.3.2 塑料大棚的性能分析
    2.4 日光温室
        2.4.1 日光温室概述
        2.4.1.1 萌芽期
        2.4.1.2 发展期
        2.4.1.3 全面发展期
        2.4.1.4 现代化发展期
        2.4.2 日光温室的结构类型
        2.4.2.1 西北地区
        2.4.2.2 华东地区
        2.4.2.3 东北地区
    2.5 现代化温室
        2.5.1 华东型连栋温室
        2.5.2 华南型连栋温室
        2.5.2.1 连栋温室主要形式
        2.5.2.2 屋脊型温室的主要形式
        2.5.2.3 华南型连栋温室
        2.5.3 华北型连栋温室
        2.5.4 Venlo型结构玻璃温室
        2.5.5 小结
3 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基础资料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结果
        3.3.1 全国不同地区设施园艺产业现状
        3.3.2 设施花卉区域发展现状
        3.2.2.1 我国花卉产业的规模与产值
        3.2.2.2 我国花卉产业的主营产品
        3.2.2.3 设施花卉经营实体
        3.2.2.4 全国主要城市设施花卉产业分析
        3.3.3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分析
        3.3.3.1 华北地区
        3.3.3.1.1 北京
        3.3.3.1.2 河北
        3.3.3.1.3 河南
        3.3.3.1.4 天津
        3.3.3.2 西北地区
        3.3.3.2.1 陕西省
        3.3.3.2.2 甘肃省
        3.3.3.2.3 宁夏回族自治区
        3.3.3.2.4 新疆
        3.3.3.3 华东地区
        3.3.3.3.1 山东省
        3.3.3.3.2 上海市
        3.3.3.3.3 江苏省
        3.3.3.4 华南地区
        3.3.3.4.1 广东省
        3.3.3.4.2 福建省
        3.3.3.4.3 广西省
        3.3.3.4.4 海南省
        3.3.3.5 西南地区
        3.3.3.5.1 云南省
        3.3.3.5.2 贵州省
        3.3.3.5.3 四川省
        3.3.3.5.4 重庆市
4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基础理论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内容
        4.2.1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建立的指标选择
        4.2.2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建立的原则
        4.2.3 区域发展模式指标评价分析
        4.2.3.1 社会条件
        4.2.3.1.1 经济条件
        4.2.3.1.2 历史文化条件
        4.2.3.1.3 地域优势
        4.2.3.2 自然条件
        4.2.3.2.1 温度条件
        4.2.3.2.3 光照条件
        4.2.3.3 设施发展类型选择
        4.2.3.3.1 设施性能分析
        4.2.3.3.2 温室建设
        4.2.3.4 设施栽培作物
        4.2.3.4.1 作物习性
        4.2.3.4.2 作物选择
        4.2.3.5 设施园艺发展组织模式
5 不同地区设施园艺区域模式的建立
    5.1 西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1.1 陕西省
        5.1.2 甘肃省
        5.1.3 西北其他地区
    5.2 华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2.1 北京市
        5.2.1.1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区位分析
        5.2.1.2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
    5.3 西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3.1 设施园艺发展模式建立的基础理论分析
        5.3.1.1 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
        5.3.1.2 西南地区的设施类型区划
        5.3.2 西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的建立
        5.3.2.1 四川地区
        5.3.2.2 重庆地区
        5.3.2.3 贵州地区
        5.3.2.4 西藏地区
        5.3.2.5 云南地区
    5.4 华东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4.1 山东
        5.4.1.1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分析
        5.4.1.2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
        5.4.2 上海
        5.4.2.1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分析
        5.4.2.2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
    5.5 华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5.1 广东省
6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下的技术标准研究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内容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标准的分类
        6.3.2 设施园艺技术标准化研究内容
        6.3.2.1 设施结构标准化
        6.3.2.2 设施生产技术标准化
        6.3.2.3 产品标准化
        6.3.3 设施园艺标准化制定情况
        6.3.3.1 温室结构标准
        6.3.3.2 生产技术标准
        6.3.3.3 设施花卉生产技术标准
        6.3.4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标准拟定研究
        6.3.4.1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规程-草莓
        6.3.4.2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规程-非洲菊切花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花卉与花卉产业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研究概况
        1.2.4 简要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展望
        1.4.1 论文可能的主要创新之处
        1.4.2 论文的主要预期成果
        1.4.3 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2章 北京花卉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
    2.1 理论经济学的支持
        2.1.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1.2 区域经济学理论
        2.1.3 非均衡发展理论
    2.2 应用经济学的支持
        2.2.1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2.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3 生态农业与都市农业理论
        2.2.4 休闲产业与休闲经济理论
        2.2.5 城市经济与发展理论
        2.2.6 首都经济理论
    2.3 时代特色与社会特征的指导
        2.3.1 科学发展观
        2.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3.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历史与发展条件
        3.1.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
        3.1.2 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的自然条件
        3.1.3 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的人文条件与社会环境
    3.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地位与发展意义
        3.2.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地位
        3.2.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意义
    3.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基本现状
        3.3.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总体情况
        3.3.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优势
        3.3.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机遇
    3.4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3.4.1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
        3.4.2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市花卉供给与需求调查
    4.1 北京市花卉产业供给调查分析
        4.1.1 供给基本情况调查
        4.1.2 供给特征分析
    4.2 北京市花卉产业需求调查分析
        4.2.1 需求基本情况
        4.2.2 需求调查
        4.2.3 北京市花卉业的需求特征
        4.2.4 居民购花数量预测与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1 上海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1.1 上海市的基本情况
        5.1.2 上海市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1.3 上海市发展花卉产业的基本经验
    5.2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2.1 云南省的基本情况
        5.2.2 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2.3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5.3 首尔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3.1 首尔的基本情况
        5.3.2 首尔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3.3 首尔花卉产业的基本经验
    5.4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4.1 荷兰花卉产业概况
        5.4.2 荷兰花卉产业的发展经验
    5.5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的启示
        5.5.1 发达国家与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的经验
        5.5.2 北京花卉产业与发达国家、地区花卉产业的对比分析
        5.5.3 国内外花卉产业研究的启发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京花卉产业定位与发展思路
    6.1 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
        6.1.1 宏观定位
        6.1.2 微观定位
    6.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
    7.1 北京花卉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7.1.1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及理论
        7.1.2 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因素分析
        7.1.3 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7.2 北京市花卉产品竞争力分析
        7.2.1 北京市花卉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
        7.2.2 花卉产品竞争力
        7.2.3 提升花卉产品竞争力的意义
        7.2.4 花卉产品竞争力因素分析
    7.3 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思考与对策
        7.3.1 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7.3.2 全面提升北京市花卉产品竞争力
        7.3.3 全面创新是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核心
        7.3.4 立足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创新研究
    8.1 生产技术创新
        8.1.1 技术创新的原因
        8.1.2 品种创新
        8.1.3 技术创新与生产推广普及
        8.1.4 质量创新
    8.2 生产创新
        8.2.1 生产布局创新
        8.2.2 生产组织与形式创新
        8.2.3 花卉生产标准化
    8.3 流通创新
        8.3.1 花卉流通对花卉产业发展的作用
        8.3.2 北京市花卉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3.3 对北京市花卉流通创新的建议
    8.4 产业链创新
        8.4.1 产业链创新的依据
        8.4.2 花卉产业链创新的内容
        8.4.3 以休闲观光为形式的新兴产业——花卉休闲观光业
        8.4.4 大力发展花卉国际贸易
        8.4.5 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加快其他产业形式的发展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9.1 产业政策内涵及其功能
        9.1.1 产业政策及其内涵
        9.1.2 产业政策的功能
    9.2 花卉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经验
    9.3 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分析
        9.3.1 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现状分析
        9.3.2 产业经济学对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的启发
    9.4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9.4.1 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实现花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9.4.2 产业布局政策
        9.4.3 产业结构政策
        9.4.4 产业组织政策
        9.4.5 产业技术政策
        9.4.6 产业集聚政策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
    10.1 完善花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1.1 完善花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1.2 加强花卉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升花卉产业化水平
        10.1.3 完善花卉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10.2 人才保障体系
        10.2.1 北京花卉人才的现状
        10.2.2 加强北京花卉人才工作的建议
    10.3 投资及财政支撑体系
        10.3.1 完善财政供给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10.3.2 建立稳定、健全、高效的支农与补贴制度
        10.3.3 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提高花卉业保障水平
        10.3.4 解读“绿箱”,制定合理的财政支持政策
    10.4 信息保障体系
        10.4.1 建立信息保障体系的背景与意义
        10.4.2 北京花卉信息保障体系的主要问题
        10.4.3 建立信息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10.5 组织保障体系——加强花卉协会建设
        10.5.1 加大对花卉协会的支持力度
        10.5.2 强化花卉协会的协调功能
        10.5.3 建立政府、花卉协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协商机制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结论
附录1:居民问卷
附录2:北京市花卉市场需求调查提纲
附录3:北京市顺义区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几个基本概念
    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花卉产业化经营理论及方法
        1.3.2 《中国花卉报》近20年资料分析
        1.3.3 实地调查
2. 我国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分析
    2.1 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在我国花卉苗木产业中的应用
        2.1.1 我国花卉业的本质弱点:对市场经济不适应
        2.1.2 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是我国花卉苗木业深化改革与发展的产物
        2.1.3 产业化经营是花卉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我国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2.1 发展现状
        2.2.2 我国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3 我国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前景
3. 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现状
        3.1.1 花卉苗木生产呈现规模化
        3.1.2 花卉苗木品种日趋多样化
        3.1.3 花卉苗木产销逐步一体化
    3.2 武进花卉苗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对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
        3.2.2 花卉苗木品种结构不够合理,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3.2.3 产业运行机制尚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活力
        3.2.4 花卉苗木产业生产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不高
        3.2.5 花卉苗木产业投入不足,难以做强做大
        3.2.6 花卉苗木产业信息不畅,生产具有盲目性
4. 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4.1 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背景优势
        4.1.1 自然地理优势
        4.1.2 对外交通优势
        4.1.3 区域环境优势
        4.1.4 社会经济优势
    4.2 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独特产业优势
        4.2.1 花木栽培历史悠久
        4.2.2 花木种植集中连片
        4.2.3 区域分布特色明显
        4.2.4 致富农民成效显着
        4.2.5 产销机制日趋完善
5. 国外花卉苗木业发展状况
    5.1 发展概况
    5.2 主要发展经验和模式
        5.2.1 荷兰花卉苗木业
        5.2.2 美国花卉苗木业
        5.2.3 日本花卉苗木业
        5.2.4 哥伦比亚花卉苗木业
6. 进一步促进武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6.1 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思路
    6.2 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目标
    6.3 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对策
        6.3.1 优化品种结构,培植特色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产品
        6.3.2 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化进程
        6.3.3 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含量
        6.3.4 拓展花卉苗木营销渠道,盘活花卉苗木营销市场
        6.3.5 创新机制,增强花卉苗木产业活力
参考文献
致谢

(9)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都市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1. 对“都市农业”名词的界定
        2. 都市农业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3. 都市农业的概念
    第二节 中外都市农业发展研究述评
        1. 国外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
        2. 我国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选题的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选题的意义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代都市发展与现代都市农业的产生
    第一节 现代都市的产生与发展
        1. 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农业经济时代
        2. 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工业经济时代
        3. 后工业经济时代现代都市的形成
    第二节 都市农业的形成
        1. 都市农业形成的历史考察
        2.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第三章 都市农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都市农业的基本原理
        1. 都市农业地域范围的界定
        2. 都市农业的特征
        3. 都市农业的功能
        4. 都市农业的形式
        4.1 都市农业的模式
        4.2 都市农业的类型
        5. 都市农业与相关农业类型的辨析
        5.1 都市农业与都市型农业
        5.2 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
        5.3 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
        5.4 都市农业与生态农业
    第二节 都市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1. 农业布局与城乡发展理论
        1.1 农业区位论
        1.2 田园城市理论
        1.3 区域整体性和城乡协调发展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
        1.4 国外其他有关都市农业理论
        2. 相关经济理论
        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 比较优势理论
        3. 我国的城郊经济理论
第四章 国内外发展都市农业的实践
    第一节 海外都市农业的发展
        1. 海外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
        2. 海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2.1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2.2 以生态、社会功能为主的模式—以中西欧国家为代表
        2.3 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模式—以亚洲东部的日本、新加坡及我国台湾为代表
        3. 海外都市农业的发展经验借鉴
    第二节 我国都市农业的实践
        1. 我国都市农业的两人类型
        2.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 都市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上海郊区都市农业现代化进程解析与评价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模式
        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3. 世界主要农业现代化模式
        4. 对都市农业现代化的新认识
    第二节 上海郊区都市农业现代化进程解析
        1. 上海郊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 上海郊区都市农业的现状特征
        3. 上海郊区都市农业的空间布局
        3.1 上海郊区都市农业的区域空间布局
        3.2 上海郊区农业产业布局
        4. 上海郊区都市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
        4.1 上海农业现代化在全国的位置评价
        4.2 上海都市型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程度评价
第六章 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未来—迈向城乡一体化
    第一节 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1. 关于都市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2. 关于城乡一体化
    第二节 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农业发展的作用
        1. 美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与农业的作用
        2. 法国城乡一体化的现状与主要措施
        3. 日本农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4. 国外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第三节 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回顾
        1. 上海“城乡一体化”指导思想的提出
        2. 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初步实践与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 上海郊区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综合效益
        1. 实现农业规模化与专业化经营
        1.1 国外都市农业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1.2 上海郊区农业规模经营与专业化发展
        1.3 进一步推进上海郊区农业规模经营与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2. 积极发展景观农业与观光农业,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生态屏障功能
        2.1 发展景观农业,全面提升传统农业的综合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2.2 发展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的综合服务功能
        2.3 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
    第五节 上海郊区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城镇化
        1. 国外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模式借鉴
        2. 上海郊区城镇建设与发展回顾
        3. 上海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未来展望
    第六节 上海郊区农民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民市民化
        1. 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
        2. 推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化新型农民的转变,实现农民市民化
第七章 建立与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行政区划体制
    第一节 大城市郊区城乡一体化与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探索—对大城市郊区“撤县(市)改区”模式的解析
        1. 大城市圈层结构的确定
        2. 大城市地区城市化趋势—郊区城市化
        3. 大城市郊区化与行政区划调整
        3.1 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模式—撤县(市)改区
        3.2 “撤县(市)改区”模式的弊端
        4. 大城市郊区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构想
    第二节 大城市郊区农场属地化模式构建与未来行政区划调整设想—以上海为例
        1. 上海市郊区农场的现状特征
        2. 上海市郊农场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行政隶属与管理变动情况
        3. 上海市郊区农场属地化的必要性
        4. 我国农场属地化的经验模式与上海市郊区农场属地化的实践
        4.1 我国农场属地化的经验模式
        4.2 上海市郊区农场属地化的实践
        5. 未来上海市郊区农场属地化与行政区划调整设想
        5.1 未来上海市郊区农场属地化与行政区划调整模式构建
        5.2 未来上海市郊区农场属地化及行政区划调整的设想
        6. 大城市郊区农场属地化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浙江花卉产业现状调查与加强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进展综述
    1 国外花卉产业进展综述
        1.1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趋势
        1.1.1 花卉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1.1.2 花卉贸易日趋自由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1.1.3 世界花卉生产和经营企业由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发展
        1.1.4 花卉品种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及品种多样性发展
        1.2 荷兰花卉业现状
        1.2.1 荷兰花卉业发展概况
        1.2.2 荷兰观赏苗木产销基本情况
        1.2.3 荷兰花卉产业经验综述
        1.3 美国花卉业现状
        1.4 日本花卉业现状
        1.5 哥伦比亚等拉美新兴花卉生产国现状
        1.6 亚洲其他花卉产区现状
        1.6.1 泰国花卉业现状
        1.6.2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花卉业现状
        1.6.3 韩国花卉业现状
        1.6.4 印度花卉业现状
    2 国内各省花卉产业进展综述
        2.1 云南省花卉业现状
        2.2 江苏省花卉业现状
        2.3 广东省花卉业现状
        2.4 上海市花卉业现状
        2.5 河南省花卉产业现状
        2.6 山东省花卉产业现状
        2.7 福建省花卉业现状
        2.8 其他省份花卉业现状
        2.9 台湾花卉业现状
第二章 全国花卉产销统计分析
    1 2000-2004全国花卉产业结构与产销总体情况分析
        1.1 主要数据快速增长,销售额增长率低于面积增长率
        1.2 花卉市场新建不多,花卉企业数量有新变化
        1.3 观赏苗木生产屡创新高,单位面积效益逐年下降
        1.4 盆栽植物增幅较大,但面临巨大压力
        1.5 切花切叶,食药用、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的出口形势有喜有忧
    2 2004年各省花卉主要产销数据对比分析
        2.1 总体情况
        2.2 种植结构和销售结构分析
        2.2.1 2004年全国主要花卉产区种植结构比较(以浙、粤、苏、豫、鲁、滇为例)
        2.2.2 2004年全国主要花卉产区销售结构比较(以浙、粤、苏、豫、鲁、滇为例)
        2.2.3 主要花卉产品销售额的各省分布情况
    3 浙江花卉产业统计数据分析
        3.1 2005年浙江花卉产业统计数据
        3.2 从统计数字中看浙江花卉产业发展形势与特点
        3.2.1 总体情况稳中有升,开始理性回归
        3.2.2 总体效益基本与上年持平
        3.2.3 出口创汇大幅上升
        3.2.4 生产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第三章 浙江省花卉产业现状调查
    1 浙江省花卉产业现状
        1.1 浙江花卉产业历史回顾
        1.2 浙江花卉产业发展特色及竞争优势
        1.2.1 不断开拓进取,优势地位显着
        1.2.2 发展环境优越,产区特色鲜明
        1.2.3 产品种类丰富,精品意识突出
        1.2.4 科技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1.2.5 创新经营模式,流通日渐成熟
    2 浙江花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增长速度快,品种结构调整滞后
        2.1.1 观赏苗木方面
        2.1.2 鲜花方面
        2.1.3 出口方面
        2.2 生产水平仍待提高
        2.2.1 生产基础不高,科学研究落后
        2.2.2 创新能力不高,育种基础薄弱
        2.2.3 专业人才短缺、流动性大
        2.2.4 生产者对业务不够精通
        2.3 运输成本高,劳动力短缺,土地矛盾日益突出
        2.3.1 运输成本高
        2.3.2 劳动力短缺、土地价格高
        2.3.3 土地流转困难
        2.4 信息渠道不畅,服务体系滞后
        2.5 融资渠道窄,花卉保险施行难
第四章 对浙江花卉业若干现象的分析
    1 关于浙江花木经纪人现象的探讨
        1.1 浙江花木经纪人的产生于发展
        1.1.1 浙江花木经纪人的产生
        1.1.2 花木经纪人的定性
        1.1.3 浙江花木经纪人的规模
        1.1.4 孙妙夫的经纪人之路
        1.2 国外花木经纪人形式和特点
        1.3 浙江花木经纪人的前景展望
        1.3.1 生产者减少对经纪人信息的依赖性
        1.3.2 职业经纪人日渐规范,专业销售商越来越多
        1.3.3 合作组织、协会、花木市场将发挥经纪作用
    2 关于浙江花卉合作社模式的探讨
        2.1 对海宁康艺鲜切花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2.1.1 生产大户带动周边小户,联合发展
        2.1.2 康艺品牌全面带动海宁花卉业
        2.1.3 与云南、凌源等地花卉合作社的不同之处
        2.1.4 最深的印象——政府扶持起到很大的作用
        2.1.5 最大的问题——销售渠道无法统一
        2.2 对浙江花卉合作社的现状分析
        2.2.1 花卉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
        2.2.2 合作社的发展不能全靠政府扶持
        2.2.3 应该发展专业化、特色化经营的花卉合作社
    3 关于浙江花卉交易市场建设的探讨
        3.1 花卉市场类型
        3.2 消费型市场
        3.2.1 总体情况
        3.2.2 存在的问题
        3.3 产地型市场
        3.3.1 总体情况
        3.3.2 浙江产地型花卉市场出现经营问题的原因
        3.4 对花卉市场的前景展望
        3.4.1 对发展消费型花卉市场的建议
        3.4.2 对发展产地型花卉市场的建议
    4 关于发展浙江花卉出口的探讨
        4.1 我国花卉产品进出口情况
        4.2 浙江花卉出口情况
        4.3 浙江花卉出口存在的问题
        4.3.1 小农生产为主,产品商品率低,缺乏商业意识
        4.3.2 出口产品种类单一,缺乏稳定的出口渠道
        4.3.3 相关管理办法有待完善
        4.3.4 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4.3.5 资源掠夺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4.4 浙江花卉出口的优势
        4.4.1 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4.4.2 花卉生产历史悠久,经营有道
        4.4.3 出口数量少,潜力仍然很大
        4.4.4 优秀花卉企业数量多,是出口市场上的主力军
        4.5 浙江花卉出口的发展思路
    5 关于科学统计花卉产业的探讨
        5.1 花卉产业统计现状分析
        5.1.1 花卉产业的基本国情不利于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5.1.2 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5.1.3 调查方法不完善,表格设计不科学
        5.1.4 基层统计工作力量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
        5.1.5 统计数据发布渠道不畅通,利用效能低
        5.2 科学统计花卉产业的几条对策
        5.2.1 立足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完善现行的花卉统计指标体系
        5.2.2 理顺花卉行业管理体制,避免重复调查
        5.2.3 完善调查方法,提高调查效率
        5.2.4 以量化方式对花卉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分析
        5.2.5 明确统计信息发布时间,拓宽统计信息发布渠道
第五章 对提高浙江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1 降低苗木比重,优化品种结构,建立稳定的产业结构体系
        1.1 观赏苗木方面
        1.2 鲜花方面
        1.3 盆景方面
        1.4 园艺资材方面
    2 重视资源开发,加强科技投入
        2.1 重视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2 继续引进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
        2.3 加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提高花卉企业的科研能力
        2.4 实施花卉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2.5 加强花卉专业队伍建设,制定重点科研攻关计划
    3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促进产业高效发展
        3.1 进一步培育花卉消费市场
        3.2 推动花木经纪人健康发展
        3.3 完善花卉物流体系,尽快开通花卉绿色通道
    4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4.1 尽快完善花卉信息网络体系
        4.2 加强技术指导和职业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5 做好花卉用地规划,突破土地瓶颈制约
        5.1 实施“走出去”战略
        5.2 规范花卉项目用地审批,从宏观上考虑花卉设施用地规划
        5.3 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6 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政策扶持,疏通融资和保险渠道
        6.1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6.2 建立支农信贷机制,疏通融资渠道
        6.3 积极引入保险机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作者自传
致谢

四、“九五”花卉业十大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园记文献的两宋私家园林造园风格及其流变研究[D]. 康琦.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7)
  • [2]历史时期苏州地区花卉业研究[D]. 沈婧.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3]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研究[D]. 石润宏.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4]陈半丁及其历史承担——“此中有真趣—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研讨录要[J]. 本刊编辑部. 诗书画, 2017(01)
  • [5]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 高寿利.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6]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 黄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 [7]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闵小艺.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8]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曹辉,陈平留.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02)
  • [9]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上海为例[D]. 李丽雅.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 [10]浙江花卉产业现状调查与加强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探讨[D]. 龚月. 浙江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九五”期间花卉产业的十大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