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疾病的刮痧疗法

外伤性疾病的刮痧疗法

一、刮痧疗法治疗伤科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银玲,邱沈虹[1](2021)在《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急性期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温通刮痧疗法对急性期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和甲钴胺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功能量表(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0)含量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TNF-α含量、IL-6含量及IL-10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TNF-α含量、IL-6含量及IL-10含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优良率(66.67%,20/3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刮痧疗法能减轻急性期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恢复腰椎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临床疗效确切。

高兆虹[2](2021)在《“颈腰同治”法铜砭刮痧对血瘀气滞型项痹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探讨“颈腰同治”刮痧与常规颈部刮痧在改善项痹病颈部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以此丰富“颈腰同治”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刮痧的临床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符合准入标准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105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病人给予项痹病常规治疗与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以颈部铜砭刮痧治疗;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以“颈腰同治”铜砭刮痧治疗。每5天刮痧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应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评分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SF-36量表对三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1个疗程后颈部症状、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进行评价,并在干预后1个月对病人颈部疼痛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随访,综合评价3种治疗方案对项痹病的临床疗效。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干预前对三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经检验,三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病人干预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升高(P<0.001),且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2,P<0.001)。3.三组病人干预后NDI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降低(P<0.001),且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33,P<0.001)。4.三组病人干预1个疗程后以及干预后1个月SF-36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1个疗程后各维度得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情感职能和生理职能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病人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90%、93.75%、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2,P=0.042)。6.三组病人颈部疼痛复发率分别为18.18%、12.50%、6.25%,虽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4,P=0.344)。结论:1.铜砭刮痧能显着改善血瘀气滞型项痹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颈椎功能受损情况。2.“颈腰同治”刮痧在缓解神经根性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疗法,且单纯颈部刮痧优于常规治疗。3.“颈腰同治”法作为治疗颈椎病的新思路,可有效降低病人的复发率,近远期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谢斌彬[3](2021)在《恢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恢刺患侧腰夹脊穴(L1~L5)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常规针刺患侧腰夹脊穴(L1~L5)治疗相比,观察针刺方法的改变能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份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纳入受试者70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共66例受试者完成,分别为试验组(恢刺法)33例,对照组(常规针刺法)33例,总脱落率5.71%。操作时试验组选用0.30x75mm规格针灸针对患侧腰夹脊穴(L1~L5)予以恢刺治疗,恢刺后留针继续针刺配穴,配穴除环跳穴选用0.30x75mm规格针灸针,其余配穴均选用0.30x40mm规格针刺,予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主穴、配穴均留针20分钟,留针完毕之后起针,医者协助患者向各方向活动腰部,对照组选用0.30x75mm的针灸针对患侧腰夹脊穴(L1~L5)予针刺治疗,针刺行针时采用常规直刺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继续针刺配穴,配穴穴位、针具、操作及留针时长均同试验组,留针完毕之后起针,协助患者活动腰部。1周治疗3次,2周1疗程,治疗4周,共2疗程。研究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采用VAS、JOA及ODI量表进行主观疼痛、客观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程度进行评分,统计各项量表评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体疗效评价参照JOA下腰痛评分表。结果:1.治疗前将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及VAS、JOA及ODI量表评分值进行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2周后两组的VAS、JOA及ODI量表评分依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3.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VAS、JOA、ODI评分,出现显着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4周时,采用恢刺法的试验组在疼痛改善及活动受限等情况方面均优于选用常规针刺的对照组。4.选取两组受试者在第2周、第4周治疗时间节点的的VAS、JOA、ODI评分,与各自治疗前的分值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且两组在第4周时VAS、JOA、ODI评分相比各自第2周的评分,均有显着改善(P<0.05)。5.试验组(恢刺法)共完成33例,显效率为21.21%,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常规针刺)共完成33例,显效率为9.09%,有效率为84.84%,两组进行比较有显着差异,z=2.20,P=0.02(P<0.05),选择恢刺法的试验组明显优于选择常规针刺的对照组。结论:两组在治疗第2周或第4周时,相比各自治疗前而言,无论是选用恢刺法的试验组还是选择用常规针刺的对照组,均有显着疗效,且第4周时两组的VAS、JOA及ODI评分均较各自第2周时的分值进一步改善。而在治疗2周时,选用恢刺法的试验组和选用常规针刺的对照组在对VAS、JOA、ODI评分改善上并无统计差异,两组疗效相当,当治疗到第4周时,试验组选用恢刺法在治疗上对于VAS、JOA、ODI评分改善上均显着优于选用常规针刺的对照组,推测随着治疗时间周期的延长,选用恢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是从改善患者的主观疼痛、客观体征还是日常活动受限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帅艳常[4](2021)在《铜砭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铜砭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收治的乳腺增生女性患者82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铜砭刮痧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1个周期后疼痛评分、乳腺增生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 <0.05);治疗1个周期,试验组疼痛评分、乳腺增生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铜砭刮痧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显着,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乳腺增生症状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王羽乔琳,秦元梅,钟远,杨艳明[5](2020)在《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虎符铜砭刮痧"是李道政先生开创的以虎符铜砭作为工具的一种刮痧方法,相比于传统刮痧疗法,虎符铜砭刮痧疗法具备一定的优势,目前在治疗乳腺增生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从作用机制、适用性病种应用等方面概述该疗法的临床实施,为促进该疗法的规范化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覃镜羽[6](2020)在《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佐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对照组予手法配合枕颌牵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时间节点,通过患者SF-36评分值变化以评价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参考VAS、NDI评分改变情况以做出疗效评价。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SF-36评分比较:(1)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两两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VAS评分比较:(1)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两两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治疗1周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NDI评分比较:(1)治疗前与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1周与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内比较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2周与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5.45%,显愈率为75%;对照组有效率为81.4%,显愈率为53.4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体有效率及显愈率经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手法配合枕颌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能改善SF-36评分,降低VAS、NDI评分;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在提高轻、中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疼痛方面优于手法配合枕颌牵引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方芳[7](2020)在《刮痧疗法佐治小儿“风热犯表型”急乳蛾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刮痧疗法佐治小儿“风热犯表型”急乳蛾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符合纳入标准患儿130例,年龄在1岁至14岁之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试验组采用刮痧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用中药口服治疗,疗程均为7天,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变化及中医证侯积分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处理,评价刮痧疗法佐治小儿“风热犯表型”急乳蛾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试验共纳入130例,127例完成临床试验观察,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脱落率为2.31%。两组患儿治疗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降低中医证侯积分,试验组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有效率为92.19%,两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率为66.67%,对照组治愈率为42.1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治疗2天后,试验组退热率为71.43%,对照组退热率为5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试验组退热率为88.89%,对照组退热率为65.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试验组退热率为95.24%,对照组退热率为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改善咽痛、咽部体征、大便、小便、舌象、脉象/指纹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在改善咽部体征、大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在改善咽痛情况、小便、舌象、脉象/指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刮痧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风热犯表型”急乳蛾与单用中药相比,两种方法有效率相当,但刮痧辅助治疗后治愈率更高。2.在退热方面,刮痧疗法佐治能缩短“风热犯表型”急乳蛾的发热时间,有更好的退热效果。3.刮痧疗法佐治“风热犯表型”急乳蛾对咽部体征、大便情况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王大军[8](2020)在《基于筋骨辨证探讨中医外治法与中医五体理论的辨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中医外治法与《内经》中提到的“五体”理论的辨证关系研究内容:“五体”理论最早见于《内经》,针对“五体”论述除“肉”外均设有专篇论述,《素问·皮部论》、《灵枢·经脉》、《灵枢·经筋》、《灵枢·骨度》等篇。《内经》中不仅仅提出“五体”,还依据局部特征功能设立其它相关概念。如皮又有皮毛、腠理、皮部。肉有分肉、谿谷、肌腠,脉有血脉、经脉、络脉、浮络,筋有经筋、宗筋、膜筋,骨有关节,骨空等概念。“五体”结构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共同行使人体运动功能。治疗方法总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各自又有其不同的理论系统,“外治法”理论多从人体结构上论述。现代解剖体系多从“形”的层次去认知人体,有明确的形态结构。中医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上,体现了中医“象”的思维模式。而中医对人体结构及其功能的描述也多从“象”的层次说明,《内经药瀹》中提到“张志聪曰:五方生天之五气,五气生地之五行而生五脏,五脏生外之五体,盖人秉天地五方之气味而生成者也”。说明了人体是顺应天地而生,五体内应五脏与地之五行相应。《内经》中提到的人体结构划分为“五体理论”,“六经理论”,“藏府理论”。“五体”为干,保护脏腑,又通过六经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是内治法治疗疾病的理论支持。“皮、筋、肉、脉、骨”外在结构为外治法治疗疾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模式,以《内经》中所载为主体,查找古籍文献对比各家学说,运用中华医典查找内经类的古籍,总结“五体,皮、筋、肉、脉、骨”的概述、功能、关联、病候、外治法等,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运用中国知网等搜索引擎以“五体、皮、脉、肉、筋、骨、刺法、灸法、角法、推拿、导引、刮痧”等为关键词筛选相关联的现代文献,以筋骨辨证“分层”的理论思维模式为桥梁,将中医“五体理论”融入到外治法中,最后按照基本步骤、运用范畴学,对文献进行梳理、筛选,确立出中医外治法的五体辨证思维,从而形成完整的中医外治法理论体系框架。使中医“象”的理论层次与现代医学“形”的理论层次相连接,为中医外治法提供理论支持。结果:1.构建以五脏为中心、五体为用的人体空间结构模式图。2.形成以五体理论为核心的辨证思维模式用以指导外治法的应用。结论:在外治法的应用中,可以运用“五体理论”为核心的辨证思维,来确定外治法的使用与作用层次。

余志骐[9](2020)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与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以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量表、脊椎活动度评分、临床体征积分量表作为观察指标,探究两组的疗效及差异,分析与讨论林氏正骨手法的特点与优势,为临床运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疾病提供更多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作为试验对象的60名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采用SPSS软件获得随机编码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采用林氏正骨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隔2天1次,每周3次。所有患者均以2周为治疗限。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脊柱活动度评分以及临床体征积分量表。于第一次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第三次治疗后、第四次治疗前、治疗周期结束后以及结束后1个月进行观察。结果:(1)临床共收集病例60例,治疗组为30例,对照组为30例。(2)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数据比较上,(P>0.05)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实时疗效比较,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实时镇痛疗效及改善腰部活动均更具优势。治疗组VAS评分、脊椎活动度评分,组内(P<0.05),组间(P<0.05)。(4)中期疗效比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腰肌劳损中期镇痛疗效更具优势,组内(P<0.05),治疗组VAS评分组间(P<0.05)。(5)整体疗效比较,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更具优势。ODI、VAS、临床体征积分量表,两组内(P<0.05),两组间(P<0.05)。脊椎活动度评分两组内(P<0.05),两组间(P>0.05)。(6)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7)远期疗效比较,所有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简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对患者进行随访,与治疗结束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均无复发,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疗远期疗效对比传统推拿手法更具优势,两组内(P<0.05)、两组间(P<0.05)结论: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具有实时镇痛以及改善腰部活动度的效果;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中期镇痛疗效较不稳定;林氏正骨手法具有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并且具有远期疗效。

陆倩影[10](2020)在《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搜集古代中医文献中与任督二脉外治法相关的内容,梳理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学术源流,整理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基础理论,归纳总结出古代常用的任督二脉外治法治疗种类及操作方法,分析古代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应用规律,以期为任督二脉外治法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文献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秦汉时期至清代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学术源流,以展现任督脉外治法理论及应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及特点。采用传统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中医古籍中任督脉的基础理论内容,明晰任督脉外治法在古代得以广泛运用的理论基础及具体内容。运用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古代文献中任督脉外治法的应用规律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展现古代任督脉外治法的具体特点,并以数据方式进行直观陈述。结果:第一方面,通过学术源流梳理,本文整理挖掘了从秦汉至清代以来,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及应用方面的变迁与发展脉络。秦汉时期,针刺、艾灸为任督脉外治法的主要治疗方式,操作相对简单。魏晋隋唐时期,任督脉灸法较为盛行,治疗范围较为广泛。这一时期,任督脉熨法、敷法、贴法、摩法、导引等治疗方式相继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任督脉外治法的内容。宋元时期,医家更为重视任督脉针灸的感传效应,针刺补泻法以单式手法为主。明代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针刺复式补泻手法,操作较之宋元时期更为复杂。清代流行任督脉中药外治法,熨法、敷法、贴法、摩法等治疗方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第二方面,通过对散在于中医古籍中关于任督二脉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和归纳总结,本文整理综合阐述了支撑任督脉外治法不断传承创新的多方面理论基础,是解读任督脉外治法具体应用规律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第三方面,本文通过对精心筛选出的62本古籍文献中相关资料的整理,归纳出常用任督脉外治法共11种,分别是针刺、艾灸、熨法、敷法、贴法、摩法、爪法、点法、揉法、刮痧、导引等治疗方式,并对具体操作方法和辅助方药等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第四方面,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古籍文献中任督脉外治法常用药物、主治病证、选穴部位等规律。并重点论述了艾叶、食盐、葱白等任督脉外治法常用药物功效;阴寒内盛证、小便不通、霍乱病等任督二脉常见病证出现的缘由;神阙、关元、百会等常用腧穴主治病证规律。结论:任督二脉外治法源远流长,简便验廉,在古代应用颇广。通过本文归纳总结,明晰了任督二脉外治法学术发展历史,阐述了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古代常用任督脉外治法11种,统计分析了古代文献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具体应用规律。本文的撰写丰富了任督二脉外治法研究的内容,可以为后续文献、临床、教学等工作提供文献支持。

二、刮痧疗法治疗伤科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刮痧疗法治疗伤科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急性期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对象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1.5.2 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
    1.7 疗效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及ODI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比较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2)“颈腰同治”法铜砭刮痧对血瘀气滞型项痹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概述
        1.2 发病原因
        1.3 病理机制
        1.4 治疗进展
        1.5 生活质量现状
    2.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刮痧疗法的相关研究概述
        3.1 刮痧疗法的概述
        3.2 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
    4. 颈腰同治的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现状
        4.1 理论渊源
        4.2 临床应用现状
技术路线图
临床观察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的确定
        1.3 病例的选择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假设
        2.2 研究设计
        2.3 分组方法
        2.4 临床干预
        2.5 研究工具
        2.6 资料收集与评估
        2.7 统计分析
        2.8 研究的伦理学要求
        2.9 质量控制
结果
    1.试验完成情况
    2.干预前三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干预前三组病人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评分比较
        2.3 干预前三组病人NDI比较
        2.4 干预前三组病人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3. 干预前后三组病人各评价指标得分比较
        3.1 干预前后三组病人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评分比较
        3.2 干预前后三组病人NDI比较
        3.3 干预前后三组病人SF-36量表评分比较
    4.干预后三组病人各评价指标得分比较
        4.1 干预后三组病人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评分比较
        4.2 干预后三组病人NDI评分比较
        4.3 干预后三组病人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4.4 干预后三组病人疗效评价
        4.5 干预后1个月三组病人颈部疼痛复发情况
讨论
    1.研究设计与思路分析
        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2 “颈腰同治”理论的选取
        1.3 刮痧部位的选择
        1.4 刮痧器具的选择
    2.研究结果分析
        2.1 基线资料分析
        2.2 临床效果分析
    3.铜砭刮痧疗法的作用机理
    4.铜砭刮痧安全性分析
结论
研究创新性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读研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着作
个人简介

(3)恢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中止、脱落标准
        1.6 针刺异常情况及其处理、预防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安全性指标
        2.7 统计处理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完成情况分析统计
        3.2 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比较
        3.3 治疗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4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
        3.5 治疗后两组JOA评分比较
        3.6 治疗后两组ODI评分比较
        3.7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病名和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
        1.3 治疗
    2 研究方案选择依据
        2.1 研究方案选择
        2.2 恢刺法的选择
        2.3 夹脊穴选择
    3 研究统计结果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铜砭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2.2 疼痛评分、乳腺增生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5)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的概念
2 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
    2.1 普通刮痧疗法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结果
    2.2 虎符铜砭刮痧疗法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结果
3 虎符铜砭刮痧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3.1 内科疾病
        3.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1.2 高血压
        3.1.3 阿尔兹海默症
    3.2外科疾病
    3.3 妇科疾病
        3.3.1 乳腺癌
        3.3.2 乳腺增生
    3.4 其他疾病
4 结语

(6)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1.1 中医诊断标准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5 疗效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资料收集
        3.3 治疗方案
        3.4 不良事件判定
        3.5 安全性评价分级
    4.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性指标
    5.数据处理、统计和分析
    6.研究结果
        6.1 脱落病例分析
        6.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6.3 观察指标的比较
        6.3.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6.3.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6.3.3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
        6.3.4 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讨论
    1.颈椎病的定义及分型
    2.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分型
    3.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3.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义
        3.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4.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4.1 手术治疗
        4.2 保守治疗
        4.2.1 中药治疗
        4.2.2 西药治疗
        4.2.3 针灸治疗
        4.2.4 牵引治疗
        4.2.5 针刀治疗
        4.2.6 手法治疗
        4.2.7 其他疗法
    5.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
    6.选题目的
    7.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8.研究结果分析
        8.1 一般资料
        8.2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8.2.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8.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8.2.3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
        8.2.4 对疗效性指标差异的探讨
        8.2.5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8.2.6 不良事件
    9.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9.1 存在的问题
        9.2 解决方法
        9.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刮痧疗法佐治小儿“风热犯表型”急乳蛾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小儿急乳蛾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小儿急乳蛾的认识
    3 刮痧疗法相关研究
    4 总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临床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病例剔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终止研究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样本估算
        2.2 病例来源
        2.3 治疗方案
        2.4 随访
        2.5 临床观察项目
        2.6 评价标准
        2.7 安全性判定
    3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及统计学处理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数据统计学处理
        4.3 基线情况分析
        4.4 研究结果分析
        4.5 安全性评定
分析与讨论
    1 立题依据
    2 肺经刮痧佐治“风热犯表型”急乳蛾的依据
        2.1 刮痧的理论基础
        2.2 肺经刮痧佐治“风热犯表型”急乳蛾的理论依据
    3 加味银翘马勃散“辛凉透表、清热利咽”
    4 结果分析
        4.1 基线分析
        4.2 疗效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基于筋骨辨证探讨中医外治法与中医五体理论的辨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 五体理论概述
    1 五体各论
        1.1 皮
        1.2 肉
        1.3 筋
        1.4 脉
        1.5 骨
    2 五体总论
    3 外治法与五体的关系
第二部分 构建五体辨证模型
    1 五体理论与筋骨辨证
    2 五体与五脏
    3 构建五体理论的辨证体系
    4 指导外治法的应用
    5 五体辨证思维模式图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外治法在五体理论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对腰肌劳损的研究
        一、腰肌劳损的定义
        二、腰肌劳损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腰肌劳损的病因
        四、腰肌劳损的病机
        五、腰肌劳损的西医治疗
    第二节 中医对腰肌劳损的研究
        一、腰肌劳损的中医病名
        二、腰肌劳损的中医病因病机
        三、腰肌劳损的中医治疗
    第三节 林氏正骨手法的研究
        一、林氏正骨手法的简介
        二、林氏正骨手法的特点
        三、林氏正骨手法的特色手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设计思路
        二、分组方法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指标
        五、疗效评价
        六、统计方法
        七、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解决办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完成情况
        二、基本资料比较
        三、观察指标的比较
        四、临床疗效比较
        五、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基线资料方面
        二、各期疗效方面
        三、临床疗效方面
        四、安全性方面
        五、总结
    第二节 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体会
        一、腰部结构链式反应引起腰肌劳损的理解
        二、腰部椎旁肌牵拉扭转治疗腰肌劳损的体会
    第三节 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部的临床体会
        一、不同于常规推拿手法
        二、特色手法体会
    第四节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10)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任督二脉外治法古代学术源流
    1 秦汉时期
    2 魏晋隋唐时期
        2.1 《针灸甲乙经》任督二脉外治法的记载
        2.2 《肘后备急方》记载任督二脉外治法的急救应用
        2.3 《诸病源候论》任脉导引法
        2.4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任督二脉外治法发展
    3 宋金元时期源流
    4 明代源流
    5 清代源流
第二部分 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1 任督脉循行
    2 任督二脉的生理病理特点
        2.1 任脉生理功能
        2.2 任脉病理特点
        2.3 督脉生理功能
        2.4 督脉病理特点
    3 任督二脉腧穴应用规律
        3.1 任脉腧穴应用
        3.1.1 呼吸系统疾病
        3.1.2 消化系统疾病
        3.1.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1.4 郁证
        3.1.5 阴寒病症
        3.2 督脉腧穴应用
        3.2.1 外感表证
        3.2.2 情志病症
        3.2.3 五官疾病
        3.2.4 神志病症
第三部分 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整理研究
    1 针刺外治法
        1.1 毫针疗法
        1.1.1 针刺角度
        1.1.2 针刺补泻手法
        1.2 火针疗法
        1.3 放血疗法
        1.3.1 三棱针放血法
        1.3.2 ?针放血法
        1.4 禁灸刺腧穴
        1.5 小结
    2 艾灸疗法
        2.1 艾久壮数
        2.2 艾灸顺序
        2.3 督脉艾灸疗法
        2.4 任脉艾灸疗法
        2.4.1 神阙隔盐灸
        2.4.2 神阙隔蒜灸
        2.4.3 神阙隔葱灸
        2.4.4 神阙隔附子饼灸
        2.4.5 神阙隔药物灸
        2.5 小结
    3 熨法
        3.1 药熨法
        3.1.1 蒸煮熨法
        3.1.2 火炙熨法
        3.1.3 炒熨法
        3.1.4 熨斗火熨法
        3.1.5 贴熨法
        3.1.6 熨脊法
        3.2 艾熨法
        3.3 葱熨法
        3.3.1 炒葱熨法
        3.3.2 熨斗火葱熨法
        3.4 盐熨法
        3.5 蛋熨法
        3.6 热熨法
        3.7 牛屎熨法
        3.8 榆树皮灸熨法
        3.9 小结
    4 敷法
        4.1 药物敷法
        4.1.1 涂敷法
        4.1.2 调敷法
        4.1.3 贴敷法
        4.1.4 撒布法
        4.2 非药物敷法
        4.3 小结
    5 贴法
        5.1 膏贴法
        5.2 饼贴法
        5.3 缚贴法
        5.4 小结
    6 摩法
        6.1 药物摩法
        6.1.1 膏摩法
        6.1.2 丸摩法
        6.1.3 涂摩法
        6.2 非药物摩法
        6.3 小结
    7 其他外治法
        7.1 爪法
        7.2 点法
        7.3 揉法
        7.4 刮痧法
        7.5 导引
        7.5.1 导引养生
        7.5.2 导引疗疾
        7.6 小结
第四部分 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应用规律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入库标准
        2.2 剔除标准
        2.3 文献管理
    3 研究结果
        3.1 任督二脉外治法用药规律分析
        3.2 任督二脉外治法常见病种分析
        3.3 任督二脉外治法常用腧穴统计
        3.3.1 神阙穴
        3.3.2 关元穴
        3.3.3 百会穴
        3.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刮痧疗法治疗伤科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急性期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 银玲,邱沈虹. 中医药导报, 2021(07)
  • [2]“颈腰同治”法铜砭刮痧对血瘀气滞型项痹病的临床效果观察[D]. 高兆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恢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D]. 谢斌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铜砭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 帅艳常.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02)
  • [5]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 王羽乔琳,秦元梅,钟远,杨艳明. 光明中医, 2020(21)
  • [6]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D]. 覃镜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刮痧疗法佐治小儿“风热犯表型”急乳蛾临床疗效观察[D]. 方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基于筋骨辨证探讨中医外治法与中医五体理论的辨证研究[D]. 王大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余志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中医古籍中任督二脉外治法的理论研究[D]. 陆倩影.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外伤性疾病的刮痧疗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