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H值对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瑶[1](2020)在《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四诊资料及处方用药,综合分析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明确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对,为高血压肾损害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客观数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干预大鼠肾动脉内皮细胞(RRAECs)构建血管内皮损伤模型,通过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技术,从miRNA角度及转录后水平研究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筛选确定补气活血中药黄芪-丹参药对代表性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的最佳配伍比例,探讨其改善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和调节机制,为阐明黄芪-丹参药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药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撑。方法:1.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导师用药规律研究:收集12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软件对患者基本资料、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阐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并系统分析各证素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尿微量白蛋白(m 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证素特征和基本病机。同时,统计导师临证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用药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组方规律,探索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经验,并筛选出核心药对,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2.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miRNA差异表达谱的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以AngⅡ体外诱导RRAECs 24 h建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基于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筛选在Ang 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差异表达(DE)miRNA,分析Ang Ⅱ对内皮细胞miRNA表达谱的影响,并寻找其下游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构建DE miRNA与其靶基因的局部网络图,探讨miRNA在Ang Ⅱ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调控机制,筛选出关键miRNA进行下一步研究。3.miRNA-200c-3p靶向ZEB2参与Ang 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子对接,预测ZEB2是否是miRNA-200c-3p的靶基因。构建ZEB2-3’UTR质粒,在HEK293T细胞内进行转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NA-200c-3p对ZEB2的靶向作用。荧光定量PCR(qPCR)评估细胞内转染效率后,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ZEB2的m 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ZEB2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同样,应用上述方法检测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miRNA-200c-3p对ZEB2的靶向调控作用。4.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RRAECs的保护作用研究:采用MTT法筛选毛蕊异黄酮(0.5 mg/L、1.5 mg/L、5 mg/L、15 mg/L、50 mg/L)和丹参酮ⅡA(1 mg/L、3 mg/L、10 mg/L、30 mg/L、100 mg/L)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最佳药物浓度,继而将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按比例进行配伍,确定药对活性成分的最佳配伍比例。在此基础上,探讨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细胞迁移、活性氧生成、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5.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对Ang Ⅱ诱导RRAECs的保护机制研究:采用miRNA-mRNA联合测序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构建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组与模型组中miRNA的差异表达谱,筛选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改善Ang 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分别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qPCR技术检测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miRNA-200c-3p和ZEB2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12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4例,男女比例为1.22:1,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40±10.39岁,其中,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47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血压肾损害的主要发病人群,占比70.83%。所有纳入患者的高血压平均病史为12.2±8.65年,其中,最短病史为5年,最长病史为40年。合并症方面,高血压肾损害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数量最多,为38例;其次为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共36例。纳入患者中,使用最多的降压药物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其次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两类药物联用方案中,采用ARB+CCB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CCB组合;三药联用方案中,采用ARB+CCB+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其次为ARB+CCB+利尿剂组合。纳入患者的虚性证候要素主要由气虚、阴虚和阳虚构成,其中,气虚证素的患者例数最多,共100例,占比83.33%。实性证候要素主要由血瘀、湿热、肝火(阳)和痰浊构成,其中,血瘀证素的患者例数最多,共67例,占比55.83%。在所有纳入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单一证素患者最少,共4例,肝火(阳)患者3例,湿热患者1例,占总例数的3.33%。双证素患者最多,共63例,占总例数的52.5%,其中,气虚+血瘀患者例数最多,共28例,占比44.44%。三证素患者共53例,占总例数的44.27%,其中,气虚+血瘀+湿热患者例数最多,共20例,占比37.74%。各证素患者的平均年龄、尿β2-MG及e GFR在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在高血压病史、血清Cystatin C及尿m ALB方面,各证素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虚证素患者的尿β2-MG均值最高,其次为血瘀。血瘀证素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其他证素患者,而e GFR水平则显着低于其他证素患者。血瘀、气虚证素患者的血清Cystatin C、尿m ALB水平均高于其他证素患者。用药规律方面,丹参、黄芪分别是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应用频率最高的活血、补气中药,黄芪-丹参是应用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当归、川芎、黄连、大黄。2.以5x10-7mol/L AngⅡ诱导RRAECs 24 h建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经miRNA-m RNA联合测序检测,AngⅡ诱导后共筛选出443个DE m RNA,其中66个上调,377个下调(fold change>1.5 or<0.67,P<0.05);共检测到58个DE miRNA,其中,55个上调,3个下调(fold change>1.5 or<0.67,P<0.05)。与对照组相比,属于miRNA-200家族不同成熟体的miRNA-200a-3p、miRNA-200b-3p、miRNA-200c-3p、miRNA-429在Ang Ⅱ组中均差异高表达,提示miRNA-200家族在AngⅡ诱导的RRAECs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故后续实验选用家族中最显着高表达的miRNA-200c-3p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此外,DE miRNA靶基因富集的GO条目与DE m RNA的富集结果相类似,均涉及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及小分子结合等方面;KEGG Pathway分析显示AngⅡ可能调控的靶基因与m TOR、AMPK、自噬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3.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NA-200c-3p与ZEB2 3’UTR序列之间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NA-200c-3p能够负调控ZEB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miRNA-200c-3p的表达显着升高(P<0.001),ZEB2的m RNA(P<0.01)和蛋白(P<0.001)表达明显降低。敲减miRNA-200c-3p可上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 RNA(P<0.001)和蛋白(P<0.01)的表达,显着减弱Ang Ⅱ对细胞增殖(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P<0.05)和迁移(P<0.001)能力的抑制作用;反之,过表达miRNA-200c-3p,则下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 RNA(P<0.05)和蛋白(P<0.001)的表达,且明显增强Ang Ⅱ对RRAECs增殖(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1,P<0.01)和迁移(P<0.05)能力的抑制功效。上调ZEB2表达至少可部分逆转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4.AngⅡ诱导RRAECs功能障碍,可使RRAECs凋亡率升高,细胞迁移能力下降,活性氧生成增多,线粒体自噬激活,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迁移,减少活性氧生成,抑制线粒体自噬,升高线粒体膜电位。5.测序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Ⅱ诱导RRAECs功能障碍的保护机制可能与miRNA调控细胞凋亡、炎症等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有关。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组miRNA-200c-3p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01),ZEB2的m RNA(P<0.05)和蛋白(P<0.01)表达均有上调;同时,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干预可显着减弱AngⅡ对RRAECs增殖(在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1,P<0.05,P<0.01)和迁移能力(P<0.01)的抑制作用。结论:1.临床研究: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各证候要素分布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血瘀、湿热、肝火(阳)、阴虚、痰浊、阳虚。气虚+血瘀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占比最高的证素组合。各证素患者在年龄、尿β2-MG、e GFR方面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以补气活血为主,兼以清热化湿、通腑排毒;黄芪-丹参为其应用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2.实验研究:(1)AngⅡ通过升高miRNA-200c-3p水平下调靶基因ZEB2的表达,抑制RRAE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2)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迁移,减少活性氧生成,抑制线粒体自噬,升高线粒体膜电位。(3)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显着增强Ang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iRNA-200c-3p从而靶向上调ZEB2表达密切相关。
崔晓[2](2020)在《小檗碱通过AMPK/mTOR通路调节自噬溶酶体功能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作为2型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病因。白蛋白尿目前是DKD的主要临床诊断标准,同时也在促进DKD发生发展的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早期研究表明尿蛋白对肾脏的损伤主要是由于尿蛋白引起足细胞和系膜细胞发生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然而近期研究发现过多尿蛋白造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凋亡,证实了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在肾脏损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自噬在多项研究中被证实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溶酶体功能正常是自噬完成的必要条件,但自噬-溶酶体途径在糖尿病肾病这一病理状况下如何改变及其具体机制仍未得到完全阐明。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从中草药黄连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有报道指出BBR可改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然而其对尿白蛋白超负荷造成的肾小管损伤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自发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Zucker Diabetic Fatty(ZDF)大鼠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1.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疗效研究。2.白蛋白超负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及小檗碱的干预效果。3.白蛋白超负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功能的作用及小檗碱干预效果。方法:1.以ZDF大鼠为研究对象,同周龄ZL大鼠作为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6周后,测定大鼠随机血糖并留取大鼠24小时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UMA)。以2次或2次以上随机血糖≥16.7mmol/l作为2型糖尿病造模成功的标准,糖尿病造模成功且24小时UMA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视为DKD造模成功。糖尿病肾病造模成功后,将DK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KD)和小檗碱干预组(DKD+BBR)。小檗碱干预3周后处死大鼠,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生化法测定各组大鼠24h UMA和肾小管损伤指标。2.(1)以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和HK-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干预细胞24h,CCK-8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及细胞自噬相关指标LC3、p62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 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的磷酸化水平。(2)自噬调节通路细胞实验:设置对照组(control组),白蛋白超负荷组(5mg/ml BSA),AMPK激动剂组(5mg/ml BSA+AICAR),m TOR抑制剂组(5mg/ml+Rapamycin),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指标LC3、p62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m TOR的磷酸化水平。(3)药物干预细胞实验:设置对照组(control组),白蛋白超负荷组(5mg/ml BSA),小檗碱干预组(BSA+BBR),小檗碱干预+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BSA+BBR+CC),凋亡检测盒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指标LC3、p62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m TOR的磷酸化水平。3.以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和HK-2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实验分组设置为对照组(control组),白蛋白超负荷组(5mg/ml BSA),小檗碱干预组(BSA+BBR),小檗碱干预+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BSA+BBR+CC)。提取各组大鼠及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测定溶酶体功能的主要调节因子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磷酸化水平、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 1,LAMP1)的表达水平;酶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溶酶体相关水解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的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CTSB、ACP的表达水平。结果:一、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疗效研究1.成功建立大鼠DM及DKD模型:9周龄时,ZDF大鼠2次以上随机血糖≥16.7mmol/l,表明成功建立DM模型。11周龄时,ZDF大鼠2次以上随机血糖≥16.7mmol/l且24小时UMA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成功建立DKD模型。与NC组大鼠相比,DKD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体重未见明显变化;与NC组大鼠相比,DKD组大鼠24h UMA水平明显增高,肾小管损伤指标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GAL)也明显升高(P<0.05)。2.小檗碱干预效果:与DKD组相比,小檗碱干预组大鼠24h UMA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时对肾小管损伤指标NAG、GAL也有改善作用。小檗碱作用安全,对大鼠肝功能、肾功能未见影响(P>0.05)。二、白蛋白超负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及小檗碱的干预效果1.与DM组大鼠相比,DKD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比值下降,p62表达增高,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m TOR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2.与DKD组大鼠相比,小檗碱干预可上调大鼠LC3II/LC3I比值,下调p62表达,上调AMPK磷酸化水平,下调m TOR磷酸化水平(P<0.05)。3.白蛋白超负荷可导致HK-2细胞p62蛋白表达上调,LC3II/LC3I比值下调,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m TOR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4.与白蛋白超负荷组(5mg/ml BSA)相比,AMPK激动剂和m TOR抑制剂均可上调HK-2细胞中LC3II/LC3I比值,下调p6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AMPK磷酸化水平,下调m TOR磷酸化水平(P<0.05)5.小檗碱可上调白蛋白干预的HK-2细胞中LC3II/LC3I比值,下调p6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AMPK磷酸化水平,下调m TOR磷酸化水平(P<0.05)。向小檗碱干预的HK-2细胞加入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发现LC3II/LC3I比值下降,p62表达增高,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m TOR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6.5mg/m L白蛋白干预后,HK-2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小檗碱干预可减少白蛋白诱导的细胞凋亡。向小檗碱干预的细胞中加入Compound C,可逆转小檗碱抗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三、白蛋白超负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功能的作用及小檗碱干预效果1.与NC组大鼠相比,DKD组大鼠溶酶体功能调控的关键因子TFEB磷酸化水平升高,溶酶体膜蛋白LAMP1生成减少,溶酶体水解酶ACP、CTSB表达下降,ACP、CTSB酶活性下降。2.小檗碱干预可降低DKD组大鼠升高的TFEB磷酸化水平,上调LAMP1和溶酶体水解酶ACP、CTSB的表达水平,升高ACP和CTSB的酶活性。3.白蛋白超负荷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FEB磷酸化水平升高,LAMP1表达减少,ACP和CTSB酶表达量减少,酶活性下降。3.小檗碱可下调白蛋白干预的HK-2细胞中升高的TFEB磷酸化水平,上调LAMP1和溶酶体水解酶ACP、CTSB的表达水平,升高ACP和CTSB的酶活性。4.向小檗碱干预的HK-2细胞中加入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升高小檗碱抑制的TFEB磷酸化水平,抑制小檗碱升高的LAMP1、ACP和CTSB表达,抑制小檗碱上调的ACP、CTSB酶活性。结论:1.小檗碱可降低DKD大鼠24h UMA,并减轻大鼠肾小管损伤。2.白蛋白超负荷可抑制自噬,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多。小檗碱可通过激活AMPK/mTOR通路改善DKD大鼠肾脏自噬障碍,减轻蛋白尿造成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抑制和细胞凋亡。3.白蛋白超负荷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功能损伤;小檗碱可通过上调TFEB的活性,上调白蛋白超负荷状态下HK-2细胞溶酶体功能,从而减轻蛋白尿对肾脏的损伤。
李凯[3](2019)在《β2-微球蛋白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血管生成关系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β2微球蛋白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生存关系的研究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在脑胶质瘤不同WHO分级和IDH1突变状态中的表达差异以及β2微球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诊断的203例胶质瘤患者的术前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浓度和临床病理相关资料,术前2-3天采取脑胶质瘤患者静脉血1.5ml,通过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浓度;并使用石蜡包埋的胶质瘤组织通过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IDH1的突变状态。下载分析TCGA数据库中1134例胶质瘤患者的肿瘤β2微球蛋白的mRNA水平和临床病理相关资料。TCGA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包括使用高通量分析转录组定量测序(RNA-Seq)检测β2微球蛋白的mRNA水平和使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方法确定肿瘤的IDH1突变状态。分别比较不同WHO级别、不同IDH1突变状态的胶质瘤患者之间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差异,并使用TCGA数据库的患者随访信息分析胶质瘤的β2微球蛋白表达量与患者的预后生存之间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本组资料研究表明,WHO-IV胶质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其他级别(WHO II-III)(p<0.05),并且患者胶质瘤级别越高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浓度也越高;IDH1突变型胶质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浓度显着低于野生型患者(p<0.05);并且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血清β2微球蛋白表达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TCGA数据库资料研究表明,脑胶质瘤患者的WHO分级越高其β2微球蛋白mRNA水平也越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1突变型脑胶质瘤患者β2微球蛋白的mRNA水平显着低于野生型患者(p<0.05);并且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脑胶质瘤患者的β2微球蛋白mRNA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越差。结论:β2微球蛋白含量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IDH1突变状态可能相关。脑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的患者其β2微球蛋白的mRNA水平和血清蛋白浓度可能会越高,并且β2微球蛋白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愈差。第二部分胶质瘤中β2-微球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相关性目的:探讨胶质瘤中β2微球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将胶质瘤所有基因的mRNA水平与β2微球蛋白的mRNA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强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并按照其分析的结果选择与血管生成调节相关的蛋白质进行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寻找β2微球蛋白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的相关性。收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手术的103例胶质瘤患者的石蜡切片,对β2微球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进行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CGA基因表达资料研究分析表明,在脑胶质瘤中与β2微球蛋白表达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富集在信号转导、血管生成及调节、NF-κB信号传导的正调节及细胞增殖中;呈负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化学突触传递及跨膜运动等过程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后发现,脑胶质瘤中β2微球蛋白的表达与血管生成调节过程中的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密切相关。经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后表明,在38例WHO IV胶质母细胞瘤中β2微球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阳性率分别为84.21%和94.74%,并且随着恶性胶质瘤的WHO分级的降低,两种蛋白的阳性率均降低;同时,β2微球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IDH1野生型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96%和89.47%;并且在脑胶质瘤中β2微球蛋白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在脑胶质瘤中,β2微球蛋白表达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密切相关,并参与调节脑胶质瘤血管生成过程,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及进展。
倪雪[4](2018)在《地理环境对乳酸脱氢酶和尿β-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乳酸脱氢酶和尿β2-微球蛋白都是临床上重要的医学检测指标。乳酸脱氢酶对于多种癌症的检测具有敏感性,而尿β 2-微球蛋白对于肾脏器官的很多疾病都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科学的参考值的制定是医学指标临床使用的基础,然而目前在临床上,乳酸脱氢酶和尿β 2-微球蛋白的参考值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自1950年代起,国内外对健康人乳酸脱氢酶参考值的范围做了大量研究,但各研究得出的结论差别较大;很多学者研究了本地区的健康人尿β 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范围,研究表明区域差异会导致尿β 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差异。同时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拔等自然环境因素会对这两项医学指标值产生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取成年人乳酸脱氢酶和尿β 2-微球蛋白两项指标进行研究,挖掘地理环境对这两项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建立地理因素与医学指标值间的预测模型,制定不同区域的乳酸脱氢酶和尿β 2-微球蛋白参考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医学文献,收集了 10118例健康成年人的乳酸脱氢酶测量值和10313例健康成年人的尿β 2-微球蛋白测量值。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反应地理环境对医学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从空间位置、地形、气候气象及土壤四个方面选取了 25项地理因子进行研究,包括经度(X1)、纬度(X2)、海拔(X3)、年日照时数(X4)、年平均气温(X5)、年平均相对湿度(X6)、年降水量(X7)、气温年较差(X8)、年平均风速(X9)、表土砂砾百分率(X10)、表土粉粒百分率(X11)、表土粘粒百分率(X12)、表土参考容量(X13)、表土容重(X14)、表土石砾含量(X15)、表土有机质含量(X16)、表土 pH(X17)、粘土阳离子交换量(X18)、粉土阳离子交换量(X19)、表土盐基饱和度(X20)、表土总可交换量(X21)、表土碳酸钙含量(X22)、表土硫酸钙含量(X23)、表土碱度(X24)和表土盐分(X25)。首先,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乳酸脱氢酶和尿β 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主要地理影响因子;其次,根据相关地理因子和样本点空间位置分别建立两项医学指标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和趋势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比较,分别选出乳酸脱氢酶和尿β 2-微球蛋白的最优预测模型;第三,根据最优预测模型分别计算中国2322个点的乳酸脱氢酶参考值和尿β 2-微球蛋白参考值,然后运用克里金插值和热点分析探究两项医学指标参考值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地理环境对乳酸脱氢酶和尿B 2-微球蛋白的影响机理。结果:健康成年人乳酸脱氢酶参考值的主要地理影响因子为海拔、年平均相对湿度、表土砂砾百分率、表土粉粒百分率、表土粘粒百分率、表土参考容重、表土容量、粉土阳离子交换量和表土总可交换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248、-0.163、-0.288、0.186、0.174、-0.262、-0.164、0.290 和 0.158;健康成年人尿 β 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主要地理影响因子为海拔、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和粘土阳离子交换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231、0.268、-0.302、-0.166、0.186。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和尿β 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最优预测模型均为偏最小二乘模型。在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中,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参考值整体上从西部向东部逐渐递减,变化特征与中国地形的变化相似,高值区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低值区大致以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边界往东,包括中国的中部和东部等大部分地区。尿β 2-微球蛋白参考值整体上从西向东先递减,到达青藏高原东端后再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高值区分布在青藏高原大部分、新疆北部甘肃西北部及内蒙古西部地区,低值区大致分布在以秦岭-淮河及云贵高原为界、以东及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结论:乳酸脱氢酶参考值和尿β 2-微球蛋白参考值能够受到地理环境的显着影响。本研究对这两项指标的参考值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建模,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潘尚霞[5](2017)在《南方某工业区环境重金属暴露对儿童神经和肾脏早期影响》文中认为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儿童健康损害尤其是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是目前环境和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领域。多年来以能源的大量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量污染物也通过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形式排放入环境中,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环境重金属污染因其具有隐蔽性、长期性、累积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导致污染的危害大、持续时间长、治理成本费用高而见效慢等后果而备受关注。由于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迁移等属性,不少重金属可以通过水、食物、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健康损害,甚至可以引起严重的慢性中毒,导致公害病的发生,如汞污染导致的水俣病、镉污染引起的痛痛病等。而儿童是环境污染的脆弱人群,对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害更为敏感,同时大量研究已表明重金属可以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不可逆转性损害的发生,儿童时期的重金属污染可以影响成年期某些疾病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而目前的环境重金属污染和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环境重金属污染长期、低剂量典型暴露区的内暴露;环境重金属长期、低剂量联合暴露对儿童神经系统的联合效应以及100μg/L作为环境铅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价的界定限值是否需要修订等,都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国家环境保护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划入的环境重金属重点防控区的一个镇为污染区,相邻上风侧一个镇为对照区,随机抽样选择污染区和对照区至少生活两年的9-11岁在校学生,进行健康问卷调查、智力和神经行为测试等,并采集环境样品和生物样本进行铅、镉、砷、汞的外暴露和内暴露指标检测,同时调查了重金属暴露早期健康效应指标,以探索环境重金属长期、低剂量联合暴露对9-11岁儿童神经系统和肾脏早期损伤效应。本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所采集的环境样品中,污染区大米、麦菜、空心菜中的镉含量(1.41、0.24、0.15 mg/kg)和大米、空心菜中的砷含量(0.19、0.16 mg/kg)及大米、空心菜中的铅含量(0.18、0.26 mg/kg)均高于对照区大米、麦菜、空心菜中的镉含量(0.20、0.14、0.07 mg/kg)和大米、空心菜中的砷含量(0.13、0.10 mg/kg)及大米、空心菜中的铅含量(0.13、0.13 mg/kg)。同时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比(0.20mg/kg),污染区大米和麦菜镉含量(1.41、0.24 mg/kg)均高于国家卫生标准限值,尤其是污染区大米镉含量是国家卫生标准限值的7倍,远远超过卫生标准限值要求。污染区土壤中铅、镉、汞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区(p<0.05),并且铅、镉、汞含量均是对照区2倍之多。这些结果表明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环境重金属污染仍然比较严重,环境重金属污染已经迁移、富集到食物中,对人群健康影响已构成威胁。同时,重金属也已扩散、迁移到附近地区,致使环境重金属污染面积扩大。2.调查地区儿童血、尿中铅、镉、砷、汞检测结果显示,污染区儿童血、尿中铅、镉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区儿童(p<0.001),同时,存在性别暴露差异:对照区男孩血铅(39.36μg/L)、血汞(1.73μg/L)分别显着性高于女孩血铅(35.24μg/L)、血汞(1.50μg/L)(p<0.05),污染区男孩血铅(72.61μg/L)、血汞(1.66μg/L)、尿镉(1.62μg/L)、尿砷(31.92μg/L)、尿汞(0.40μg/L)均分别显着高于女孩血铅(60.67μg/L)、血汞(1.45μg/L)、尿镉(1.29μg/L)、尿砷(27.23μg/L)、尿汞(0.34μg/L)(p<0.05)。重金属暴露早期健康效应指标检测分析显示污染区儿童尿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浓度高于对照区儿童,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01)。这些结果说明环境重金属污染已引起儿童体内重金属内暴露水平增高,并已对儿童的健康影响构成了一定的风险。3.污染区儿童智力测试得分值显着低于对照区(103.38±10.755 vs106.23±12.838,p<0.05),同时,污染区儿童智商在中等及以下(分值在109分以下),人数比对照区多。神经行为测试显示污染区儿童划消数字、连接数字、目标追踪3个测试项目得分显着低于对照区儿童(p<0.001)。说明研究地区的环境重金属污染已经对儿童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污染区儿童整体智力水平降低,智商高的儿童出现减少,并可能会影响儿童神经行为。4.控制混杂因素后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环境铅、镉、砷、汞联合暴露污染的情况下,只有血铅与儿童的智力有显着性负相关(p<0.05);血铅浓度从最低四分位数(35.65μg/L)上升到最高四位数(70.65μg/L),能导致儿童智力测试得分下降3.50分;同时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铅、镉、砷、汞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证实。进一步探讨血铅含量低于100μg/L是否对儿童智力有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当血铅浓度低于100μg/L时,在环境铅、镉、砷、汞联合暴露污染的情况下,仍然只有血铅与儿童智力呈现显着性负相关(p<0.05),血铅含量从最低四分位数(34.68μg/L)增加到最高四位分数(67.53μg/L),能引起儿童智力测试得分下降3.23分。并且,当血铅浓度达到67.53μg/L时,就开始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智力测试得分下降。这些结果说明在铅、镉、砷、汞长期、低剂量联合暴露水平下,只有铅能导致儿童智力下降,并且即使血铅浓度低于100μg/L,也能引起儿童智力下降。当血铅浓度达到67.53μg/L时,开始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智力下降,提示目前国内有关标准设定血铅浓度大于100μg/L为敏感人群健康损害界定限值有待商榷。环境重金属长期、低剂量联合暴露对儿童神经系统交互作用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和队列研究深入探索。
仇杰[6](2016)在《不同胎龄围生期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MODS)与胎龄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有窒息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65例(如胎盘早剥,胎盘老化,脐带绕颈与脱垂,胎膜早破,羊水过度与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等)。1、根据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有无围生期窒息,将其分为A组(早产儿窒息组),B组(足月儿窒息组),C组(早产儿对照组),D组(足月儿对照组),比较各组多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率。2、以上病例中发生围生期窒息的新生儿79例,根据胎龄将其分为早期早产窒息组、晚期早产窒息儿组、足月儿窒息组,比较各组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比较两组多器官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早产儿窒息组多器官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早产对照组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多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P>0.05)。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程度:早期早产窒息组、晚期早产窒息组、足月窒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列联系数为or=0.35,胎龄与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程度呈低度相关性。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多器官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P<0.0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P<0.05。多器官功能损伤中损伤器官的排列顺序无差异,早产儿窒息组脑损伤75.00%,肺损伤45.83%、心肌损伤37.50%、肾损伤29.17%、肝损伤16.67%,足月儿窒息组脑损伤70.00%,肺损伤35.00%、心肌损伤35.00%、肾损伤25.00%、肝损伤15.00%,各脏器损伤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生期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早产儿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程度越严重;窒息越重,多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多器官功能损伤中发病率最高的为脑组织损伤,其余依次为肺、心、肾、肝、凝血、胃肠、离子。
张文丽,姚丹成,孙嘉龙,韩京秀,尚琪[7](2015)在《贵州省赫章县镉污染区人群健康损害状况调查及损害指标关系探讨》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贵州省赫章县环境镉污染区人群健康状况。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采集人群尿样,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检测尿镉,分光光度法测定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肌酐,放射免疫法测定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完成人群尿样筛查共1351人份,污染区948人,对照区403人。污染区与对照区人群尿镉水平分别为8.79和2.93μg/g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镉阳性率分别为10.8%和1.2%。两地区人群尿β2-MG和尿N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污染区与对照区人群联合反应率分别为1.6%和0.5%。结论赫章县环境镉污染对人群存在潜在健康危害,联合检测尿镉、NAG和β2-微球蛋白能够全面反映环境镉污染的健康危害。
李丽[8](2013)在《尿低分子量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羊水粪染肾损害中的预警价值》文中提出[背景资料]羊水粪染(meconium-stained amniotic fluid, MSAF)是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之一,意味着胎儿宫内缺氧。当胎儿出现宫内缺氧时,为了保证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除了心、脑外的其他器官血管收缩以保证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肠系膜血管的收缩使肠道蠕动增加、频率增大,肛门括约肌松弛,将大量的胎粪排入羊水中,出现羊水粪染。Falciglia HS等[’]学者报道,在所有出生的活产儿中,出现羊水粪染的发生率约为7%-20.4%,其中约有2%-9%[2]发生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m aspiration syndrome, MAS),后者的死亡率可以达到5%-40%[2]。此外,羊水粪染亦有可能会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窒息,重者甚至死亡等,并且Ojha RK等[3]调查发现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中约有50%在出生时有羊水粪染。所以通过判断羊水粪染在胎儿窘迫(fetal distress)诊断中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林西[4]等调查报道,孕周小于37周的新生儿,羊水粪染率约为2.67%,足月儿约为17.37%,过期产儿约为85.28%。不过也有研究[5-6]认为,若新生儿出生时发现存在羊水粪染,但胎心率正常,则患儿可以有十分良好的预后。有学者研究认为[5,6],羊水粪染的程度和羊水粪染的时间早晚与胎儿围产期疾病有关,产程早期的羊水粪染,胎儿心率异常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的增加,而产程后期的羊水粪染,胎儿心率异常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早期明显降低。目前,多数研究认为羊水粪染增加了胎儿围产期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7-8]。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常常是胎儿窘迫的延续,而胎儿窘迫往往是新生儿窒息和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容易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以及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预防远期后遗症的发生。新生儿窒息肾损害本质是缺氧缺血性肾损伤,肾损害发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胎儿对宫内缺氧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使体内血流重新分布,维持心、脑、肾上腺等重要器官的血供,而肾、肠及皮肤血供显着减少。近年来,对缺氧缺血性肾损害的研究逐渐增多,成为一个研究新热点。众所周之,肾小管为肾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肾实质体积的95%,远远超过肾小球的总容量,较肾小球具有高的易损性,其中缺氧缺血是引起肾小管损害最常见的三大原因之一。由于小儿肾单位的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生儿期尚未发育完善[9],在此生理基础上并发缺氧所致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可导致几乎100%新生儿肾小管功能受到损害。新生儿期的肾功能损害症状常常不典型,或者有合并症而较难辨认。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肾功能检测手段的改进,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的报道较前明显增多。有研究表明,具有急性肾损害的新生儿有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及高血压的风险[10]。因此,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做到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是必要的,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有文献报道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可高达82%,其中肾损害约为41.57%[11-12],而国内报道新生儿窒息器官损伤发生率为74.8%,肾损伤约为52.9%。新生儿窒息后肾脏损伤可以导致患儿出现少尿甚至无尿,以致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危及生命。所以寻找一种能够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指导临床合理的治疗以改善预后是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颇为关注的研究方向。目前已有多项肾早期损伤的检测指标,多数基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改变。内生肌酐清除率(reatinine clearance, CCr)虽然是临床上公认的能比较准确地反映GFR变化的指标[13],但由于CCr需要留取24h尿液和抽两次血检测,不能因病情恶化进行反复多次测定。另外采用由性别、年龄、血浆Cr三个变量推算得出,也难计算准确,而且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结果准确度和灵敏度不理想。为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使用一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测指标。长期以来,临床上一般以少尿、氮质血症和肌酐作为主要判断肾小球滤过率的诊断指标,基层医院新生儿肾功能诊断的最基本和常用的实验项目也是检测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creatinine, Cr)。少尿症状在新生儿极易被忽视,而BUN、Cr仅属中度敏感。肌酐作为肾功能主要评判指标已有40余年,由于检测简便和费用低廉而颇受欢迎。有学者认为,虽然BUN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但它不能满足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标志物要求,且受机体疾病状况的影响较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营养不良、进食困难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肾小管有明显的被动重吸收功能[14]。诸多的研究表明Cr水平易受年龄、性别、体形、身高、肌肉量及膳食结构等因素影响。因此,用Cr评判肾功能亦并不可靠。据研究血尿素氮、肌酐作为判断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及判断预后指标的最大缺点是敏感性较差,尤其是在急性肾功能障碍的早期,尿素氮、肌酐并不一定异常,同时新生儿肾脏代偿能力差,且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当BUN、Cr高于正常时已表明60%-70%的有效肾单位受到了破坏,病情已恶化,如重视不够,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肾小球滤过率降低50%以上时,BUN、Cr才有明显反映,不能真实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所以不能作为肾脏早期功能受损的指标。以上表明,传统的肾功能检测方法不够灵敏,容易漏检病变早期或轻微的急性肾功能障碍的患儿。为此对评价新生儿早期肾功能损害,临床上迫切需要使用一些更安全、更方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查手段来早期发现肾损害。肾脏病理是诊断肾脏疾病的最可靠直接依据,目前肾活检已经成为肾内科的常规检查方法,但是作为创伤性检查,操作难度高,具有一定风险,肾活检无法作为一种常规、动态的检测手段在基层医院普及。Yamaguchi Y[16]等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的过程中肾小管所受的损害可能要早于肾小球,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对缺氧特别的敏感,因此选择一种能够早期诊断肾小管损害的理想指标,对缺氧缺血性肾脏损害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对肾脏病患者尿液中的微量蛋白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尿系列微量蛋白的测定成为近年来检测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检测IgG、TRF、mAlb、NAG、α1-MG、β2-MG、RBP等,其中前三项主要反映肾小球功能,后四项主要反映肾小管受损情况。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检测不仅能准确反映肾损伤情况,还具有操作简单、无损伤、易于自动化的优点[21]。尿mALB已被公认为是继发性肾病早期诊断的一种高敏感、高特异指标。αl-微球蛋白(alpha1-microglobulin,α1-MG)是一种分子量为26100的糖蛋白,它以游离状态或与高分子蛋白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游离状态的α1-MG可经肾小球滤过,且大部分被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少量从尿中排出,当肾近曲小管受损时则其排量增加,所以α1-MG可敏感反映肾小管功能,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 β2-MG)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中,正常血清中浓度相当稳定约2mg/L,几乎全部从肾小球滤过,且99%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在细胞内被溶酶体系统分解。β2-MG是经典的肾小管标记蛋白,可直接反映肾小管的功能。吴红梅等[23]报道肾脏损害的患儿做尿常规及尿蛋白定量的检查,可出现正常的情况,而对尿微量蛋白增高的患儿作肾活检,发现肾脏损害明显。因此,不能以尿蛋白定性或尿蛋白定量作为肾损伤的早期指标,而尿微量蛋白指标比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定性和血清指标肾功能检查更早出现,敏感性更高。因此检测尿微量蛋白,可尽早反映肾功能损伤,可指导临床治疗。此检查采样方便,无创伤,尤其适用于新生儿。通过尿微量蛋白动态变化检验能使我们早期更敏感地评价肾脏功能。目前大部分医院具有检测尿微量蛋白的条件,且标本收集方便,操作简单,化验结果可靠,并且可以避免因反复抽血引起的医源性贫血,可作为一种监测早期新生儿肾损害的常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综上所述,羊水粪染可引起新生儿多器官损害,但是否合并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目前相关报道尚较少。尿液中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尿低分子量蛋白与羊水粪染肾损害可能有关,但与肾损害相关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其与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的关系,对指导临床医生处理羊水粪染引起的肾损害早期诊断价值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气分析,血清尿素氮、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探讨新生儿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尿低分子量蛋白在羊水粪染肾脏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医生及时、准确的处理因羊水粪染引起的肾损害提供实验依据。[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尿液中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a1-微球蛋白(α1-M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等尿低分子量蛋白水平,探讨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尿低分子量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羊水粪染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分组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出生的120例足月新生儿,其中羊水粪染90例为研究组,按羊水粪染程度分成Ⅰ度、Ⅱ度、Ⅲ度;羊水清的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测定新生儿血气分析,血清尿素氮、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法,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足月羊水粪染新生儿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出生时胎龄为37~42周(平均39.50±0.95周),体重2500~4000g(平均3571.11±438.30g),其中羊水Ⅰ度胎粪污染32例,Ⅱ度胎粪污染30例,Ⅲ度胎粪污染28例,未用过利尿剂及肾毒性药物。另选取本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出生时胎龄37~42周(平均39.42±1.26周),体重2500~4000g(平均3477.59±510.69g)作为对照组。羊水粪染患儿与正常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羊水Ⅲ度粪染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最高,羊水Ⅱ度粪染组次之,羊水Ⅰ度粪染组最低。羊水Ⅰ度、Ⅱ度、Ⅲ度粪染组脐带血血气分析PH值分别为7.25±0.34、7.22±0.32、7.16±0.23,脐带血PH值随着羊水粪染程度增高而降低,并且Ⅲ度粪染组平均值小于7.20,新生儿出现酸中毒情况。3、羊水Ⅰ、Ⅱ、Ⅲ度粪染组各指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在羊水Ⅰ度、Ⅱ度、Ⅲ度粪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Ⅰ度及Ⅱ度羊水粪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羊水Ⅲ度粪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Ⅰ度、Ⅱ度粪染组中,脐带血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Ⅲ度粪染组中,脐带血PH值为7.25±0.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低分子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羊水粪染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早期发现及评估其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邹存国,尚琪,张文丽[9](2011)在《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肾脏损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人群研究资料为基础,从β2-微球蛋白的理化特性、与肾损伤的关系、测定方法等方面回顾了血、尿β2-微球蛋白在肾损伤,尤其在镉暴露所致肾损伤方面的应用。
吴英子[10](2011)在《pH值对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尿液pH值对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的影响。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正常对照组与肾脏疾病组尿液在pH值调节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变化。结果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肾脏疾病组pH值调节前后有显着变化(P<0.01)。结论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不稳定,在酸性环境中易分解破坏。因此其测定需调节pH值并及时测定,才不会出现假阴性或与疾病不相符的结果。
二、pH值对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H值对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英文词缩略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高血压肾损害的关键因素 |
2 miRNA在高血压及肾脏疾病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
2.1 miRNA的生物学特点 |
2.2 miRNA参与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2.3 miRNA对肾脏稳态与肾脏疾病的调控作用 |
3 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 |
3.1 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病机的认识 |
3.2 黄芪、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
3 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
3.3 CKD分期标准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研究方法 |
6.1 病例收集 |
6.2 观察指标 |
6.3 数据处理 |
7 结果 |
7.1 性别分布 |
7.2 年龄分布 |
7.3 患者高血压病史及血压达标情况 |
7.4 合并症分布情况 |
7.5 降压药物应用情况 |
7.6 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
7.7 各证候要素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
7.8 各证候要素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
7.9 用药统计分析 |
8 讨论 |
8.1 证素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医病机研究中的应用 |
8.2 关联规则分析在疾病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
8.3 研究结果分析 |
9 结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miRNA差异表达谱的构建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细胞株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
3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2 MTT比色实验 |
3.3 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 |
3.4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Ang Ⅱ对 RRAEECs存活力的影响 |
4.2 AngⅡ诱导RRAECs中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5 讨论 |
6 结论 |
实验二 miRNA-200c-3p靶向ZEB2 参与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细胞株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
3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2 细胞转染 |
3.3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
3.4 Transwell细胞迁移功能检测 |
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NA-200c-3p与 ZEB2 的靶向关系 |
3.6 qPCR实验 |
3.7 Western Blot实验 |
4 实验结果 |
4.1 Ang Ⅱ体外诱导活化的RRAECs中 miRNA-200c-3p的表达变化 |
4.2 miRNA-200c-3p对 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
4.3 ZEB2是miRNA-200c-3p的直接潜在功能性靶基因 |
4.4 Ang Ⅱ体外诱导活化的RRAECs中 ZEB2 的表达变化 |
4.5 ZEB2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
4.6 ZEB2 的异常表达可逆转miRNA-200c-3p对 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
5 讨论 |
6 结论 |
实验三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细胞株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
3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2 MTT比色实验 |
3.3 细胞功能检测实验分组 |
3.4 细胞凋亡实验 |
3.5 细胞划痕实验 |
3.6 活性氧检测实验 |
3.7 线粒体/溶酶体/核染色观察RRAECs内线粒体自噬的变化 |
3.8 线粒体膜电位(JC-1)检测实验 |
3.9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毛蕊异黄酮不同浓度作用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
4.2 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作用下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
4.3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配比作用下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
4.4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凋亡的影响 |
4.5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迁移的影响 |
4.6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活性氧的影响 |
4.7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内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
4.8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线粒体膜电位(Δψ_m)的影响 |
5 讨论 |
6 结论 |
实验四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对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2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 miRNA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
3.3 细胞转染 |
3.4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
3.5 Transwell细胞迁移功能检测 |
3.6 qPCR实验 |
3.7 Western Blot实验 |
3.8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 miRNA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
4.2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 改善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
5 讨论 |
6 结论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2)小檗碱通过AMPK/mTOR通路调节自噬溶酶体功能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疗效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1.4 实验方法 |
1.1.5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
1.2.2 各组大鼠肾功能比较 |
1.2.3 各组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UMA)变化 |
1.2.4 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指标比较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白蛋白超负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及小檗碱的干预效果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主要试剂配制 |
2.1.5 实验方法 |
2.1.6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自噬及相关信号通路改变 |
2.2.2 小檗碱干预对DKD大鼠肾组织自噬及AMPK/mTOR通路的作用 |
2.2.3 白蛋白超负荷对HK-2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4 小檗碱干预对白蛋白负荷下HK-2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5 白蛋白超负荷对HK-2细胞自噬水平及自噬相关通路的影响 |
2.2.6 AMPK激动剂及mTOR抑制剂对HK-2 细胞自噬水平及自噬相关通路的影响 |
2.2.7 小檗碱干预对白蛋白抑制HK-2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白蛋白超负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功能的作用及小檗碱干预效果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1.4 主要试剂配制 |
3.1.5 实验方法 |
3.1.6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小檗碱干预对大鼠肾组织溶酶体活性的影响 |
3.2.2 小檗碱通过AMPK/mTOR通路改善白蛋白负荷导致的HK-2 细胞溶酶体活性受抑 |
3.2.3 小檗碱干预对大鼠肾组织溶酶体生成调控的影响 |
3.2.4 小檗碱通过AMPK/mTOR通路改善白蛋白负荷下HK-2 细胞溶酶体生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蛋白尿对肾脏的影响及机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β2-微球蛋白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血管生成关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β2微球蛋白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生存关系的研究 |
一、前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1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和肿瘤组织中IDH1 突变状态的检测 |
2 TCGA数据库中脑胶质瘤β2微球蛋白mRNA水平及临床病理资料下载 |
三、结果 |
1 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浓度随着胶质瘤WHO分级的升高而增加 |
2 IDH1野生型脑胶质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比IDH1 突变型高 |
3 β2微球蛋白的mRNA水平随着脑胶质瘤WHO分级的升高也增加 |
4 IDH1野生型脑胶质瘤β2微球蛋白的mRNA水平较IDH1突变型增加 |
5 β2微球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 |
四、讨论 |
五、结论 |
第二部分:脑胶质瘤中β2-微球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
一、引言 |
二、材料和方法 |
1 TCGA数据库中胶质瘤β2微球蛋白关联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 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胶质瘤中β2微球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 |
三、结果 |
1 TCGA数据库中脑胶质瘤β2微球蛋白关联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2 脑胶质瘤中β2微球蛋白与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整合 |
3 脑胶质瘤中β2微球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表达增加 |
4 列联表分析β2微球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在胶质瘤中表达呈正相关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β2微球蛋白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地理环境对乳酸脱氢酶和尿β-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学科背景 |
1.1.1 医学地理学 |
1.1.2 健康地理学 |
1.2 医学指标 |
1.2.1 乳酸脱氢酶 |
1.2.2 尿β-2微球蛋白 |
1.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数据的获取 |
2.1 医学指标参考值数据 |
2.1.1 样本选取 |
2.1.2 数据来源及分布 |
2.2 地理指标的选取 |
2.2.1 中国地貌及气候特征 |
2.2.2 地理因素指标的选取 |
第三章 空间自相关与相关分析 |
3.1 空间自相关 |
3.1.1 空间自相关基本原理 |
3.1.2 乳酸脱氢酶空间自相关性 |
3.1.3 尿β2-微球蛋白的空间自相关性 |
3.2 相关分析 |
3.2.1 相关分析基本概念 |
3.2.2 乳酸脱氢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立预测模型 |
4.1 建模方法及模型精度对比 |
4.1.1 偏最小二乘法 |
4.1.2 趋势面分析 |
4.1.3 模型精度对比 |
4.2 乳酸脱氢酶预测模型 |
4.2.1 乳酸脱氢酶与地理因子的偏最小二乘分析 |
4.2.2 乳酸脱氢酶与地理因子的趋势面分析 |
4.2.3 乳酸脱氢酶预测模型的精度对比 |
4.3 尿β2-微球蛋白预测模型 |
4.3.1 尿β2-微球蛋白与地理因子的偏最小二乘分析 |
4.3.2 尿β2-微球蛋白与地理因子的趋势面分析 |
4.3.3 尿β2-微球蛋白预测模型的精度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空间分布趋势图构建 |
5.1 空间制图法 |
5.1.1 地统计分析 |
5.1.2 正态性检验 |
5.1.3 克里金插值 |
5.1.4 热点分析 |
5.2 乳酸脱氢酶参考值的空间分析与制图 |
5.2.1 乳酸脱氢酶参考值的正态分布检验 |
5.2.2 乳酸脱氢酶参考值的克里金插值 |
5.2.3 乳酸脱氢酶参考值的热点分析 |
5.3 尿β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空间分析与制图 |
5.3.1 尿β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正态分布检验 |
5.3.2 尿β2-微球蛋白的克里金插值 |
5.3.3 尿β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热点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
6.1 地理环境对乳酸脱氢酶参考值的影响分析 |
6.2 地理环境对尿β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影响分析 |
6.3 结论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创新点 |
7.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5)南方某工业区环境重金属暴露对儿童神经和肾脏早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1.1 研究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
1.1.2 国内环境重金属污染概况 |
1.1.3 重金属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 |
1.1.4 重金属对肾脏神经系统的影响 |
1.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
2.2.1 研究现场 |
2.2.2 研究对象 |
2.3 调查方法 |
2.4 研究内容 |
2.4.1 调查地区儿童健康问卷调查 |
2.4.2 调查地区儿童医学体格检查 |
2.4.3 调查地区儿童智力测试 |
2.4.4 调查地区儿童神经行为测试 |
2.4.5 重金属暴露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测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6.1 研究设计阶段 |
2.6.2 资料收集阶段 |
2.6.3 数据录入分析阶段 |
2.7 名词解释 |
第3章 结果 |
3.1 调查地区环境样品检测结果 |
3.2 调查地区大米和蔬菜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
3.3 调查地区儿童基本情况 |
3.4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内暴露含量及健康效应 |
3.4.1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内暴露含量 |
3.4.2 血、尿中4种中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
3.4.3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暴露肾脏损伤早期效应指标 |
3.4.4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暴露与肾脏损伤早期效应指标相关性分析 |
3.4.5 调查地区儿童肾脏损伤早期效应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
3.4.6 重金属对调查地区儿童肾脏损伤早期效应指标交互作用分析 |
3.5 调查地区儿童智力及神经行为 |
3.5.1 调查地区儿童智力测试结果 |
3.5.2 调查地区儿童神经行为测试结果 |
3.5.3 调查地区儿童不同年龄、性别智力和神经行为比较 |
3.6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内暴露与智力相关性分析 |
3.6.1 单因素分析 |
3.6.2 血中4种重金属内暴露含量与智力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6.3 尿中4种中重金属内暴露含量与智力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6.4 重金属对儿童智力测试得分影响交互作用分析 |
3.7 调查地区儿童肾脏损伤早期效应指标与智力相关性分析 |
3.7.1 单因素分析 |
3.7.2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8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内暴露与神经行为相关性分析 |
3.8.1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8.2 重金属对儿童神经行为测试测试得分交互作用分析 |
3.9 调查地区儿童肾脏损伤早期效应指标与神经行为相关性分析 |
3.10 调查地区儿童神经行为与智力相关性分析 |
3.10.1 单因素分析 |
3.10.2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调查地区环境重金属污染情况 |
4.2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内暴露情况 |
4.2.1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内暴露指标选择 |
4.2.2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内暴露 |
4.3 调查地区儿童健康效应情况 |
4.3.1 调查地区儿童肾脏早期损伤 |
4.3.2 调查地区儿童智力 |
4.3.3 调查地区儿神经行为测试 |
4.4 调查地区重金属暴露与健康效应关联分析情况 |
4.4.1 混杂因素的选择 |
4.4.2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暴露与智力 |
4.4.3 调查地区儿童重金属暴露与神经行为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不同胎龄围生期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贵州省赫章县镉污染区人群健康损害状况调查及损害指标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1.1调查区域与调查对象 |
1.2人群尿样采集 |
1.3检测方法与仪器 |
1.4质量控制 |
1.5统计方法 |
2结果 |
2.1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构成 |
2.2调查人群各项指标正态性检验 |
2.3人群各项指标总体水平 |
2.4不同筛选条件下人群各项指标比较 |
2.5人群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6各项指标的人群反应率 |
3讨论 |
(8)尿低分子量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羊水粪染肾损害中的预警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主要试验试剂、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伦理学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 羊水粪染组中,尿β_2-微球蛋白、尿α_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尿素氮、肌酐等含量及脐带血PH值(血气分析) |
3.3 羊水Ⅰ、Ⅱ、Ⅲ度粪染组分别与对照组中尿β_2-MG、α_1-MG、mALB及血清BUN、Cr、脐带血PH值的比较,分别见表3-5、表3-6、表3-7 |
第四章 讨论 |
4.1 羊水粪染与胎儿缺氧 |
4.2 羊水粪染肾损害的机制及病理改变 |
4.3 肾功能检查 |
4.4 总结 |
4.5 本试验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尿微量蛋白在新生儿窒息肾损伤中的预警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中英文双解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pH值对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D]. 刘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小檗碱通过AMPK/mTOR通路调节自噬溶酶体功能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D]. 崔晓.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β2-微球蛋白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血管生成关系的初步研究[D]. 李凯. 武汉大学, 2019(07)
- [4]地理环境对乳酸脱氢酶和尿β-2微球蛋白参考值的影响[D]. 倪雪.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5]南方某工业区环境重金属暴露对儿童神经和肾脏早期影响[D]. 潘尚霞.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7(09)
- [6]不同胎龄围生期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相关性[D]. 仇杰.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7]贵州省赫章县镉污染区人群健康损害状况调查及损害指标关系探讨[J]. 张文丽,姚丹成,孙嘉龙,韩京秀,尚琪. 卫生研究, 2015(05)
- [8]尿低分子量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羊水粪染肾损害中的预警价值[D]. 李丽.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9]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肾脏损伤[J]. 邹存国,尚琪,张文丽. 卫生研究, 2011(06)
- [10]pH值对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J]. 吴英子. 中国医学创新, 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