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入WTO后 云铝国际竞争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洁[1](2014)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之中,既存在着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产业安全风险。商贸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反映。伴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及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外部冲击及影响越来越大。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中国商贸服务业应加快产业发展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内资控制力及优化对外依存度,维护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安全。本文结合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在重点研究流通产业和产业安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特征,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流通产业、产业安全及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理论及其文献,并从中国商贸服务业的政策、业态、外资和国际化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其次,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商贸服务业表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业态发展面临困境、外资控制逐渐加强及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等特点。再次,从内部和外部角度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中国商贸服务业在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中,产业安全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其中内部影响机理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力和竞争环境,外部影响机理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外国产品及技术、国际环境。然后,依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内外部影响机理,分别基于产业发展力、产业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和产业对外需求弹性进行实证分析。基于产业发展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高于工业,显然,这不符合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前提条件,即检验证实了中国商贸服务业不存在鲍莫尔成本病。基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显示,中国商贸服务业竞争力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越是沿海发达省市,其较高的市场开放度导致商贸服务业受外资冲击越强,商贸服务业竞争力较低。基于产业控制力的研究结论指出,目前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构成威胁,但不同区域、不同视角的影响效果不同,这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等因素有关。基于产业对外需求弹性的研究发现,总体来说,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缺乏弹性,产业发展不安全,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对外需求弹性存在差异。紧接着,为进一步测度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度,分别从产业发展力、产业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和产业对外依存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客观计算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状态。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商贸服务业处于“基本安全”的下档。并利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所选择的安全指标、安全区间、指标权重相对合理,预警模型较准确。最后,采取国际比较的形式,分别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维护背景、维护主体和维护手段进行分析,揭示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模式随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提出维护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增进中国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力、提升中国商贸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加强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内资控制力、优化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对外依存度和协调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区域发展。
任杰[2](2010)在《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云南作为我国的经济弱省但同时又是我国西部的农业大省,农产品贸易在云南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云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2.74%,在全国排名第17位,云南农产品的出口额在全国排第14位,占云南总出口额的16%。近年来,云南省商品出口增长放缓,但是农产品出口增长却在加速,尤其是特色农产品更是增势强劲,其中主要出口农产品有烟草、蔬菜、咖啡、茶叶、鲜切花、香料油,这六种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农产品出口额的近8成,在当前形势下,增强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云南农业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据,在借鉴国内外国际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并分析了农产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其次,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云南省农业生产现状及主要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及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再次,运用进出口数据,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贡献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四个指标,对云南农产品及主要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了云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最后,对影响云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云南实际情况,针对几种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分别提出了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游俊波[3](2009)在《云南省外贸与外向型工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外贸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并总是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南地区处于我国西南边陲,同缅甸、老挝、越南相连,区位优势明显,而且资源禀赋良好,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优越条件。另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云南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目前云南的外贸依存度不高,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而产业结构是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的状况和演变趋势制约着进出口商品结构层次的高低。通过这种视角下对云南外贸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发现出口因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资源性产业)而使得出口结构难以调整,陷于比较优势陷阱;出口不能优化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出口工业的水平与结构。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确立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外贸发展模式将是一种突破,但是这并不否定比较优势的发挥。基于传统主导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将有利于建立竞争优势,这是云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这也将有利于云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下,云南的经济将日益开放,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必将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得以实现。发展对外贸易和工业结构优化二者联系密切,如何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并共同促进云南的经济增长是意义重大的。本文的正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其中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云南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从外贸发展总体情况、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结构的角度说明了云南外贸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云南外贸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又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产业结构决定着出口商品结构,针对外贸中显示的各种问题,采用产业的角度来考量云南外贸发展,找出产业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接着第三部分通过产业的三个层面依次推进的分析,找出产业系统中对于云南外贸影响或贡献最大的因素(三次产业、工业、出口工业)。侧重分析云南对外贸易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分析的结果总结出对外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趋势,突出工业的重要性。随后通过大量的数据的分析,结合云南的实际贸易状况进行定性的阐述和解释,从而得出应将出口工业作为焦点。在前一部分分析的基础上,第四部分分析云南工业的总体情况以及其与出口产业的联系,主要通过产业规模、产业优势(区位商)、产业能耗来评估,通过两者的联系得出云南出口工业对出口结构方面的影响,从而引出发展云南新型出口工业的意义,进而做出对新型出口工业的选择,以期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五部分基于以上分析,在介绍了对策选择的原则后,本文最后提出云南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外贸与工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两个方面。其一,视角上本文将外贸与工业结合起来考虑,这是在大背景与新形势下为云南经济增长这一目标而作出的选择。其二,方法上本文运用了一系列定量分析方法。第三部分中分析了云南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度,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分析来研究外贸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工业在云南外贸中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中分析了云南工业基础与出口工业的联系,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研究产业专业化率,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现有出口工业的优劣方面。另外,其中第三节以优势产业的特点为导向,应遵循的原则为标准,从影响产业的因素、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入手,拟从产业体系中找到符合产业升级规律、顺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的五大新型产业,以期挖掘出的外贸与工业协调发展的基石,这也是一种尝试与探索。
沈群[4](2007)在《金融衍生品对企业财务与经营业绩的影响 ——中外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商品价格、利率及汇率的剧烈变动,促使企业产生了避险的动机和需求。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既可以用于规避风险,又具有杠杆操作及交易成本低的特点,各国企业对其的运用在过去20年迅速增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公司对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之下,本论文对企业对金融衍生品的运用及其对企业价值及财务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本论文首先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的内涵以及其对一国宏观经济的作用,同时,本文对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的动机、衍生产品的使用对公司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和企业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状况的分析,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使用金融衍生产品对公司财务政策、公司价值和相关利益人的影响等问题。其后,本论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管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以及企业对其利用状况,并选取深沪两市111个可观察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动机、其对公司财务政策和公司价值的影响等问题。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参与衍生产品交易的动机和效果可以部分地支持西方的研究结论。最后,本论文在总结前两部分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政府政策、市场建设以及企业角度提出了放宽政府政策,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鼓励企业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等政策建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力求尽可能地在目前已有的西方经典财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研究框架,应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公司利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动机和效果进行研究,并希望对政府、市场及企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但是受笔者学识水平和文献资料所限,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笔者没有在导言部分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而是把它们专列一章(第二章)进行综述。其次,在实证分析中,由于目前使用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中国上市公司比较少,应用衍生产品的品种有限,导致实证检验的样本不足,因此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有可能不够。
罗建川[5](2006)在《基于铝土矿资源全球化的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未来10年左右,是世界矿产资源占有格局重新定位的战略机遇期,我国铝业的发展面临着全球化竞争。为了适应以及参与全球化资源竞争,我国铝业必须从全球角度实现铝矿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充分保障铝土矿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才能在铝矿资源全球化视角下制定出我国的铝业发展战略。本文遵循战略管理理论,以安全(国家、经济、产业、资源、矿产资源)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学、(矿产)资源学等理论作指导,对我国铝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论文分为7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是导论。该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基本结构。第2章是理论述评。首先,论述了国家安全与资源安全的理论。内容包括:资源安全与国家非传统安全,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以及资源安全理论研究的新动态;其次,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矿产资源战略的理论研究。内容包括:战略与矿产资源战略,国外关于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论述,国内关于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论述;再次,分析了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及其演变。内容包括:美国矿产资源战略,日本矿产资源战略,其它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最后,对我国矿产资源战略进行了述评。内容包括:我国矿产资源战略的演变,我国缺乏矿产资源全球战略的严重性,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战略的启示。第3章是铝矿资源全球化的我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首先,论述了世界铝土矿资源储量与分布特点。内容包括:世界铝土矿资源/储量及分布,世界铝土矿储量/资源特点,世界铝土矿矿床和矿石类型、分布及矿石质量;其次,分析了世界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包括:世界铝土矿产量,世界铝土矿产能,世界铝土矿生产开采的基本特点;再次,论述了我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的演进。内容包括:电解铝工业创业和徘徊发展阶段,铝工业快速发展阶段,铝工业迅猛发展和结构初步调整阶段,铝工业结构大力调整优化和“走出去”阶段;第四,阐述了我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存在的问题。内容包括:我国现行的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现行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存在的问题;第五,对近期我国铝土矿管理战略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战略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战略政策与措施;最后,分析了实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的主要途径。第4章是基于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我国铝资源管理战略。首先,论述了我国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主要优势。内容包括:本土市场有优势、营销网络较完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我国铝业企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成熟;其次,分析了我国铝土矿可持续供应的瓶颈制约。内容包括:铝土矿资源储量少、品质差,生产氧化铝的能耗与成本高,氧化铝和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电解铝生产成本较国外高,资源产品供应渠道单一,采购能力弱,技术经济指标较国际平均水平差,铝加工科技创新能力弱,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组织结构和产业横向组织结构不合理;再次,对我国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静态与动态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铝土矿资源对氧化铝生产能力的最佳承载能力,论述了氧化铝价格与期铝、现铝的多重协整关系。第5章是全球铝工业的发展与我国铝业发展战略。首先,论述了世界铝工业发展状况。内容包括:产能产量持续增长,供需基本平衡,跨国铝业公司主导世界铝工业,国际化经营程度高,跨国铝业公司生产经营日趋全球化,实力不断增强,依靠规模化和科技进步及管理,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入,环境、健康与安全进一步得到重视:其次,分析了全球铝工业发展的新特点。内容包括:铝的市场前景看好,铝土矿资源保障问题引起关注,铝业全球化特征突出;再次,阐述了我国铝工业发展状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铝工业大国,我国铝贸易在全球举足轻重;最后,论证了铝业全球化中我国铝工业的定位。内容包括:我国由铝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中国铝业公司主导国内铝工业,引领世界铝业的发展。第6章是基于资源保障供应的铝金属发展战略决策问题。首先是决策问题分析。内容包括:总问题分析,子问题分析。其次是建模思路及模型的建立。内容包括:模型类别的确定,模型选择的限制,模型涉及的指标体系,模型描述,敏感性分析模型;再次是评价模型。内容包括:铝金属生产的技术水平评价模型,铝金属产业整体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最后是以中国铝业公司为例的战略决策的实际例证。第7章是总结与展望。内容包括:本论文的主要结论,论文创新点,未来研究的展望。
荀昱[6](2005)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研究》文中指出时代的变迁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首要环节。本文通过中外对比的方法,指出贷前风险识别,尤其是非财务因素分析在西方银行倍受重视,而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尚属于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风险识别体系和方法正面临着如下挑战:一、主要依靠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存在缺陷;二、非财务因素分析指标、权重不合理,分析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三、优秀的信贷文化尚未形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银行应从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上加强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应该有前瞻性,应结合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的分析来识别风险。并从行业分析、管理水平、信誉状况、财务分析四个维度建立和完善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的新体系。同时,以云铝股份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对商业银行改进现行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树立重视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信贷精神文化;二、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价值公理;三、加强相关数据积累;四、提高信贷员素质;五、加强制度文化研究,同时本文还对改进现行组织制度提出了新构想。
王志勇,马敏象,鲍亦平,包长根[7](2005)在《提升云南省矿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内外矿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分析了云南省矿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矿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提升云南矿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江峰[8](2004)在《中国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效应实证分析》文中指出资产重组是企业实施扩张或收缩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和手段,在当今国际兼并重组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因此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建材企业巨头凭借雄厚的资金、强大的研究开发实力及纯熟的跨国兼并收购技巧陆续进入中国,国内建材行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日趋严峻。在这种纷争变幻的格局中,我国建材企业,特别是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日趋频繁,利用收购兼并、资产剥离、资产置换、分拆上市等资产重组手段,在市场条件下集中不同的优质资源,优化股权、资产、主营业务结构,构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在公司经营的产业范围内形成核心优势,并力图在资本市场上打造出中国的企业航母。 本文以我国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近年来发生的并购重组活动为依据,以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兼并收购重组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建材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内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例,对建材行业并购重组的动机、方式、特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效果及市场反应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采用分类分析、窗口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上市公司股票的累积平均超额收益,得出重组类型、业绩变化、市场反应相关性结论,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建材行业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田弘,孙丽伟,李宏思[9](2004)在《电解铝材料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讨》文中认为为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 ,使我国电解铝工业正确把握机遇 ,以提升电解铝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结合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现状和特点 ,采用国际、国内对比的方法 ,从资源的综合利用、企业建设投资、产品生产成本及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 ,指出了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潜力 ,论述了电解铝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生存与发展方向 ,并为我国电解铝企业充分利用我国自身优势不断地推出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 ,以不断发展壮大提出颇有造诣的见解 ,得出了电解铝工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重要结论。
刘艳[10](2003)在《加快我厂电解铝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文中认为本文概述了我厂电解铝业的现状,加入WTO对我厂铝业的影响以及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同时,针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厂电解铝业发展的有关对策与措施。
二、加入WTO后 云铝国际竞争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入WTO后 云铝国际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2.1 流通产业理论 |
2.1.1 连锁经营理论 |
2.1.2 流通组织化程度与产业绩效 |
2.1.3 供应链理论及流通渠道理论 |
2.1.4 流通技术理论 |
2.2 产业安全理论 |
2.2.1 保护民族产业理论 |
2.2.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2.2.3 依附理论 |
2.2.4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
2.2.5 战略性贸易政策 |
2.3 产业安全内涵的界定 |
2.4 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研究进展 |
2.4.1 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基本理论 |
2.4.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影响 |
2.4.3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竞争力对产业安全的影响 |
2.4.4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贸服务业发展历程 |
3.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贸服务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
3.1.1 1981-1992年:以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稳定 |
3.1.2 1992-2001年:以政府规章增进市场竞争 |
3.1.3 2001年至今:以产业导向加快市场发展 |
3.2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贸服务业业态的发展历程 |
3.2.1 中国商贸服务业业态的单一化时期 |
3.2.2 中国商贸服务业业态的多样化时期 |
3.2.3 中国商贸服务业业态的复合型时期 |
3.3 经济全球化与外商投资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
3.3.1 外商投资中国商贸服务业的试点阶段 |
3.3.2 外商投资中国商贸服务业的起步阶段 |
3.3.3 外商投资中国商贸服务业的规范发展阶段 |
3.3.4 外商投资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
3.3.5 外商投资中国商贸服务业的高速扩张阶段 |
3.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贸服务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
3.4.1 中国商贸服务业国际化的萌芽阶段 |
3.4.2 中国商贸服务业国际化的起步阶段 |
3.4.3 中国商贸服务业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
3.5 小结 |
第4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现状 |
4.1 中国商贸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均衡 |
4.1.1 中国商贸服务业省域发展情况 |
4.1.2 中国商贸服务业城市发展情况 |
4.1.3 中国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中国商贸服务业业态发展面临困境 |
4.2.1 新型业态发展较慢 |
4.2.2 业态布局不合理 |
4.2.3 业态组织化程度低 |
4.2.4 态结构创新较弱 |
4.3 中国商贸服务业外资控制逐渐加强 |
4.3.1 外资商贸服务企业投资增长快 |
4.3.2 外资商贸服务企业收购力度大 |
4.3.3 二、三线城市成为外资商贸服务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
4.3.4 外资商贸服务企业的经营效益较高 |
4.4 中国商贸服务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
4.4.1 市场绩效较低 |
4.4.2 内资经营品牌特色不明显 |
4.4.3 中国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
4.4.4 中国商贸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偏低 |
4.4.5 中国商贸服务业销售不规范 |
4.4.6 产业分散度较高 |
4.5 小结 |
第5章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机理 |
5.1 内部机理 |
5.1.1 产业发展力 |
5.1.2 产业竞争环境 |
5.2 外部机理 |
5.2.1 外商直接投资 |
5.2.2 国外产品和技术 |
5.2.3 国际环境 |
5.3 小结 |
第6章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分维度检验 |
6.1 基于产业发展力的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 |
6.1.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6.1.2 中国商贸服务业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检验 |
6.1.3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发展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6.2 基于产业竞争力的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 |
6.2.1 动态偏离-份额法的测度模型 |
6.2.2 实证分析 |
6.3 基于产业控制力的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 |
6.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6.3.2 实证分析 |
6.4 基于产业对外需求弹性的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 |
6.4.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6.4.2 实证分析 |
6.5 小结 |
第7章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综合评价 |
7.1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 |
7.1.1 产业发展力指标 |
7.1.2 产业竞争力指标 |
7.1.3 产业控制力指标 |
7.1.4 产业对外依存度指标 |
7.2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指标警限设置 |
7.3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各评价指标的安全状态分数值 |
7.4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7.5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定量估算与分析 |
7.6 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指标体系的检验 |
7.6.1 模型的构建 |
7.6.2 数据处理 |
7.6.3 网络节点选择 |
7.6.4 训练和学习 |
7.6.5 结果分析 |
7.7 小结 |
第8章 维护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国际比较 |
8.1 发达国家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维护 |
8.1.1 维护背景 |
8.1.2 维护主体 |
8.1.3 维护手段 |
8.2 发展中国家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维护 |
8.2.1 维护背景 |
8.2.2 维护主体 |
8.2.3 维护方法 |
8.3 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维护 |
8.3.1 维护背景 |
8.3.2 维护主体 |
8.3.3 维护方法 |
8.4 小结 |
第9章 维护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
9.1 增进中国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力 |
9.1.1 扶持中小型商贸服务企业 |
9.1.2 充分发挥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职能 |
9.2 提升中国商贸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
9.2.1 坚持市场化与竞争化 |
9.2.2 鼓励产业并购与联合 |
9.3 加强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内资控制力 |
9.3.1 实行外资管理与区位选择制度 |
9.3.2 取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 |
9.4 优化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对外依存度 |
9.4.1 运用合规性贸易壁垒 |
9.4.2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
9.5 协调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区域发展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2)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情况 |
1.2.2 国内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情况 |
1.2.3 关于云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情况 |
1.2.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概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二章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理论基础研究 |
2.1 优势理论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2.1.2 竞争优势理论 |
2.2 国际竞争力 |
2.2.1 国际竞争力概况 |
2.2.2 优势理论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
2.3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2.3.1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内涵 |
2.3.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云南省主要出口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情况分析 |
3.1 云南省农业要素禀赋和生产情况 |
3.1.1 云南农业生产要素禀赋 |
3.1.2 农业生产情况 |
3.2 主要出口农产品生产状况 |
3.2.1 生产分布 |
3.2.2 主要出口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
3.3 主要出口农产品贸易分析 |
3.3.1 云南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
3.3.2 云南主要农产品出口情况 |
第四章 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
4.1 主要分析指标 |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4.1.2 出口贡献率 |
4.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4.1.4 贸易竞争力指数 |
4.2 原始数据来源 |
4.3 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
4.3.1 云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整体评价 |
4.3.2 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五章 云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直接因素分析 |
5.1.1 质量安全分析 |
5.1.2 营销策略分析 |
5.2 间接因素分析 |
5.2.1 资源要素分析 |
5.2.2 科技因素分析 |
5.2.3 政策因素 |
第六章 提升云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6.1 改进烟草业市场营销策略建立烤烟价格支持政策体系 |
6.1.1 建立烟草分级市场 |
6.1.2 完善销售服务机制 |
6.1.3 探寻市场经济体制下烟草专卖管理道路 |
6.1.4 建立烤烟价格支持政策体系 |
6.2 优化蔬菜生产结构形成有效产业链 |
6.2.1 加强组织领导 |
6.2.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6.2.3 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络资源做好信息传递工作 |
6.2.4 加大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6.2.5 制定计划 |
6.2.6 加强宣传力度 |
6.3 建立良好的产销平台提高鲜切花国际竞争力 |
6.3.1 加强生产管理技术 |
6.3.2 加大宣传和规划力度 |
6.3.3 提高鲜切花流通能力 |
6.4 提高国营、民营咖啡企业竞争力 |
6.5 提升云南茶叶国际竞争力关键是树立普洱茶品牌 |
第七章 结论 |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本人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参与课题 |
附录B:2003一2008年云南主要农产品数据 |
(3)云南省外贸与外向型工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理论借鉴与文献综述 |
(一) 理论借鉴 |
(二) 文献综述 |
三、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框架与文章结构 |
五、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云南省的对外贸易现状与问题 |
一、云南省的对外贸易现状 |
二、云南省的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影响云南省外贸发展的产业因素分析 |
一、外贸发展需要三次产业支撑 |
(一) 云南的三次产业结构 |
(二) 外贸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实证分析 |
二、外贸发展需要工业支撑 |
(一) 从具体出口产品的角度来看 |
(二) 从大型企业、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 |
第四章 云南省工业发展与外贸关系分析 |
一、云南省工业基础与出口工业 |
(一) 企业数量规模分析 |
(二) 区位商分析 |
(三) 工业载能分析 |
二、云南省出口工业对外贸的影响 |
(一) 出口工业对出口总量、结构的影响 |
(二) 云南发展新型出口工业的意义 |
三、云南省新型出口工业的选择 |
(一) 工业化进程中的新型产业选择 |
(二) 具体产业现况分析 |
第五章 云南省外贸与工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
一、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路 |
二、发展对策 |
(一) 立足于工业基础的对外贸易 |
(二) 立足于国际竞争优势发展出口产业 |
第六章 结论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金融衍生品对企业财务与经营业绩的影响 ——中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思路和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四、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一章 金融衍生产品与企业的风险管理 |
第一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内涵 |
第二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经济功能 |
第三节 金融衍生产品与企业的风险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公司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动机及影响——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公司使用衍生产品的动机 |
第二节 衍生产品使用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
第三节 衍生产品使用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 |
第四节 衍生产品使用对相关利益人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及企业对其的运用 |
第一节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司衍生产品使用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及企业利用状况分析 |
第一节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现状 |
第二节 我国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现状 |
第三节 中国公司使用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案例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动机的实证分析 |
第二节 衍生产品使用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三节 衍生产品使用对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四节 衍生产品使用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推进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使用——中外研究结果的比较 |
第二节 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推进企业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三节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基于铝土矿资源全球化的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理论述评 |
2.1 国家安全与资源安全的理论研究 |
2.1.1 资源安全与国家非传统安全 |
2.1.2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
2.1.3 资源安全理论研究的新动态 |
2.2 国内外矿产资源战略研究论述 |
2.2.1 战略与矿产资源战略 |
2.2.2 国外关于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论述 |
2.2.3 国内关于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论述 |
2.3 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及其演变 |
2.3.1 美国矿产资源战略 |
2.3.2 日本矿产资源战略 |
2.3.3 其它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 |
2.4 我国矿产资源战略述评 |
2.4.1 我国矿产资源战略的演变 |
2.4.2 我国缺乏矿产资源全球战略的严重性 |
2.4.3 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战略的启示 |
第3章 铝矿资源全球化的我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 |
3.1 世界铝土矿资源储量与分布特点 |
3.1.1 世界铝土矿资源/储量及分布 |
3.1.2 世界铝土矿储量/资源特点 |
3.1.3 世界铝土矿矿床和矿石类型、分布及矿石质量 |
3.2 世界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
3.2.1 世界铝土矿产量 |
3.2.2 世界铝土矿产能 |
3.2.3 世界铝土矿生产开采的基本特点 |
3.3 我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的演进 |
3.3.1 电解铝工业创业和徘徊发展阶段 |
3.3.2 铝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
3.3.3 铝工业迅猛发展和结构初步调整阶段 |
3.3.4 铝工业结构大力调整优化和“走出去”阶段 |
3.4 我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存在的问题 |
3.4.1 我国现行的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 |
3.4.2 现行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存在的问题 |
3.5 对近期我国铝土矿管理战略的探讨 |
3.5.1 战略指导思想、方针、原则 |
3.5.2 战略目标 |
3.5.3 战略政策与措施 |
3.6 实施铝土矿资源管理战略的主要途径 |
第4章 基于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我国铝资源管理战略 |
4.1 我国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主要优势 |
4.1.1 本土市场有优势、营销网络较完善 |
4.1.2 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
4.1.3 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
4.1.4 我国铝业企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
4.1.5 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成熟 |
4.2 我国铝土矿可持续供应的瓶颈制约 |
4.2.1 铝土矿资源储量少,察赋差 |
4.2.2 铝土矿资源开采技术含量低,资源损失浪费严重 |
4.2.3 资源产品供应渠道单一,采购能力弱 |
4.2.4 技术经济指标较国际平均水平差,铝加工科技创新能力弱 |
4.2.5 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组织结构和产业横向组织结构不合理 |
4.3 我国铝土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静态与动态分析 |
4.3.1 静态分析 |
4.3.2 动态分析 |
4.4 铝土矿资源对氧化铝生产能力的最佳承载能力分析 |
4.4.1 氧化铝价格与期铝、现铝的多重协整关系 |
4.4.2 最佳承载能力分析 |
第5章 全球铝工业的发展与我国铝业发展战略 |
5.1 世界铝工业发展状况 |
5.1.1 产能产量持续增长,供需基本平衡 |
5.1.2 跨国铝业公司主导世界铝工业,国际化经营程度高 |
5.1.3 跨国铝业公司生产经营日趋全球化,实力不断增强 |
5.1.4 依靠规模化和科技进步及管理,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
5.1.5 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入,环境、健康与安全进一步得到重视 |
5.2 全球铝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
5.2.1 铝的市场前景看好 |
5.2.2 铝土矿资源保障问题引起关注 |
5.2.3 铝业全球化特征突出 |
5.3 我国铝工业发展状况 |
5.3.1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铝工业大国 |
5.3.2 我国铝贸易在全球举足轻重 |
5.4 铝业全球化中我国铝工业的定位 |
5.4.1 我国由铝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 |
5.4.2 中国铝业公司主导国内铝工业,引领世界铝业的发展 |
第6章 基于资源保障供应的铝金属发展战略决策问题 |
6.1 决策问题分析 |
6.1.1 总问题分析 |
6.1.2 子问题分析 |
6.2 建模思路及模型的建立 |
6.2.1 模型类别的确定 |
6.2.2 模型选择的限制 |
6.2.3 模型涉及的指标体系 |
6.2.4 模型描述 |
6.2.5 敏感性分析模型 |
6.3 评价模型 |
6.3.1 铝金属生产的技术水平评价模型 |
6.3.2 铝金属产业整体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
6.4 战略决策的实际例证:中国铝业公司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6)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与不足 |
2. 信贷风险识别的理论与方法 |
2.1 信贷风险识别的内涵 |
2.2 信贷风险成因及风险识别的一般理论 |
2.2.1 关于信贷风险的成因 |
2.2.2 关于信贷风险的识别 |
2.3 国外商业银行及评级机构对贷前风险的识别 |
2.3.1 优秀的信贷文化 |
2.3.2 注重非财务因素分析 |
2.3.3 美国商业银行的分析方法 |
2.3.4 穆迪、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方法 |
2.3.5 韩国、香港的分析方法 |
2.3.6 国外银行和评级机构风险识别方法的启示 |
3. 我国商业银行贷前风险识别方法分析 |
3.1 调查样本选择 |
3.2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体系 |
3.3 现行识别方法的不足与挑战 |
3.3.1 现行方法主要基于财务分析 |
3.3.2 现行方法未把握金融本质,存在逻辑起点错误 |
3.3.3 财务报表分析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等重要资源 |
3.3.4 财务报表分析应用的条件不满足 |
3.3.5 非财务因素分析指标权重不合理,分析方法缺乏可操作性 |
3.4 信贷文化建设滞后及其消极影响 |
3.4.1 内部信贷精神文化建设中忽视非财务因素及对人性注重不足 |
3.4.2 扩张型的经营思想导致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
3.4.3 管理链条长,责权利不明,风险管理措施流于形式 |
3.5 分析结论 |
4.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的思考 |
4.1 风险识别的体系构建 |
4.2 行业分析框架 |
4.3 企业管理及领导者能力分析 |
4.4 信誉状况及特发事件分析 |
4.5 财务因素分析 |
5. 案例分析(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的信贷风险识别) |
5.1 云铝股份简介(发展沿革与经营现状) |
5.2 云铝股份的二期工程 |
5.3 中国电解铝行业的现状 |
5.4 云铝股份的竞争对手分析 |
5.5 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电解铝行业 |
5.6 云铝股份的最新近况 |
5.7 云铝股份未来前景预测 |
5.8 案例启示 |
6. 结论与建议 |
6.1 对商业银行改进贷前风险识别方法提几点建议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表一、中国工商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
表二、中国农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
表三、中国建设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
表四、中国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
表五、华夏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
表六、银行信贷风险调查问卷表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7)提升云南省矿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矿业发展的趋势[1] |
1) 世界矿业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
2) 发展中国家逐步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
3) 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推进了世界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
4) 中国矿业发展的战略转变。 |
2 云南省矿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2, 3] |
2.1 发展现状 |
2.2 存在的问题 |
3 云南省矿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3.1 面临的机遇 |
3.2 面临的挑战 |
4 提升云南矿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6, 7] |
4.1 转变观念?提高对矿业全球化的适应能力 |
4.2 顺应矿业全球化发展趋势?扩大对外开放 |
4.3 调整结构?努力实现矿业的协调发展 |
1) 调整所有制结构。 |
2) 调整生产结构。 |
3) 调整产品结构。 |
4.4 组建大公司大集团?提高矿业的国际竞争力 |
4.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 |
4.6 完善矿业权市场体系?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获得制度 |
(8)中国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效应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
1.3 建材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二章 建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动机分析 |
2.1 西方国家企业资产重组和并购动机 |
2.2 主要理论 |
2.3 建材企业资产重组动机实证分析 |
2.4 重组失败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建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式实证分析 |
3.1 企业资产重组形式 |
3.2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式 |
3.3 实证研究 |
3.4 趋势预测 |
第四章 资产重组效应实证分析 |
4.1 样本与检验方法 |
4.2 并购重组绩效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讨论及建议 |
5.3 本研究的局限 |
附表一 建材行业上市公司一览表 |
附表二 CAR[-30,30]和 CAR[-100,0]计算结果 |
参考文献 |
(9)电解铝材料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我国电解铝行业的运行状况 |
3 我国电解铝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1 我国电解铝行业所面临的机遇 |
3.2 我国电解铝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
4 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4.1 技术水平的竞争力 |
4.2 建设投资的竞争力 |
4.3 产品成本的竞争力 |
5 我国电解铝生存与发展的对策 |
5.1 进行产业重组, 优化产业结构 |
5.2 推行铝电联盟,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5.3 加大科技进步力度,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
5.4 发展特色产品, 稳固市场营销份额 |
6 结束语 |
四、加入WTO后 云铝国际竞争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研究[D]. 陈洁. 湖南大学, 2014(12)
- [2]云南主要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 任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 [3]云南省外贸与外向型工业发展研究[D]. 游俊波. 中南民族大学, 2009(S2)
- [4]金融衍生品对企业财务与经营业绩的影响 ——中外比较研究[D]. 沈群. 厦门大学, 2007(07)
- [5]基于铝土矿资源全球化的我国铝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 罗建川. 中南大学, 2006(01)
- [6]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研究[D]. 荀昱.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5)
- [7]提升云南省矿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 王志勇,马敏象,鲍亦平,包长根. 中国工程科学, 2005(S1)
- [8]中国建材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效应实证分析[D]. 江峰. 武汉大学, 2004(05)
- [9]电解铝材料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讨[J]. 田弘,孙丽伟,李宏思.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 [10]加快我厂电解铝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J]. 刘艳. 世界有色金属,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