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音乐公开课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何钰[1](2021)在《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论终身学习与中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文中研究表明
李瑶[2](2021)在《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记忆单词,背背英语短句,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受及对英语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运用对比学习的方式,体验到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能够了解到人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双重属性或多重属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实然状态的生活为基础,以理性与人性为判断标准,分析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中存在的简单性问题,探索如何运用对应性思维解决这些简单性问题,从而培养教师和学生运用对应性思维学习英语的能力。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从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背景、内容、过程、原则、途径、方法、评价七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简单性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这七个维度出发,分别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对应思维能力。文章共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设计以及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部分,阐述了调查设计的目的与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与总结。最终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七个维度下都存在简单性问题这一普遍现状。第三部分具体指出了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简单性问题。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简单性偏重于中国(汉语)文化背景下渗透德育,基于中英文化背景对比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欠缺;英语学科德育内容渗透的片面性体现在渗透单一完善的理论知识,教材中中英文化对比的知识呈现薄弱;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外在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式教育,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的抽象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知行统一的原则;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的单一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偏重课堂教学的间接途径和重在通过文本符号形式渗透;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浅显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采用说服教育法、陶冶教育法和榜样示范法;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的不足性偏重于采用他评和表扬的评价方式。第四部分对七个维度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背景方面:中英文化对比进行德育渗透缺乏理论支持,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力薄弱;内容方面:教材本身内容的单一,缺乏丰富的内容作参照,对中西方思维和价值观之间存在的差异认知浅显;过程方面: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应试教育普遍存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力度不够;原则方面:偏离实然存在的师生活动与交往,偏重间接经验,忽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应参照;途径方面:遵循简单的课程安排,缺乏师生共同参与的安排,在考试中难以把握对实际行为效果的考查;方法方面:存在简单的道德认识观,而缺乏认识与实践的对应,存在简单的教学进度观,而缺乏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对应;评价方面:师生间存在简单权威观,缺乏师生对应共建教育教学关系,教师对自身行使批评教育权的认识不清楚。第五部分针对问题和原因分别对这七个维度提出了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简单性问题的建议即对应渗透。背景方面:走向中英文化对比渗透,加强培训中英文化异同点对比的相关内容;内容方面:由渗透简单求善的教育到去恶求善模式对应的转换,由零散的中英文化内容走向中英文化知识之间的对比;过程方面:改变教师单向灌输,推动师生走向对话与交流,由师生授受关系到对等型师生关系的转换;原则方面:由因材施教的原则走向因问教学原则的对应,由知行统一的原则走向知行互参定位的对应;途径方面:由偏重课堂教学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对应,由偏重文本符号到文本符号与行为事实的对应;方法方面:从认知、情感、行为层面对方法进行改造,由简单的教学进度观到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对应;评价方面:由偏重采用他评的方式到他评与自评的对应,由采用表扬的评价方式到表扬与批评的对应。
张皓轩[3](2021)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L镇三所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它是教学上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符合学校工作的规律,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教学常规管理是开展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手段,它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组织、协调与监督机制,是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管理的活动,保障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乡村基础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较为有限。以地区的相关文件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内容细则为参照基础,调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和理清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完善与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与方式,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丰富乡村教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为深入了解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真实现状,本研究运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来获得探索现状与发现问题的维度。首先借助于文献研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常规管理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范围;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教学常规管理这三大核心概念进行了探讨与界定,将教学常规的内容划分成:课程设置常规,课堂教学常规,教学教研常规三个方面;并明确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考察的四个主要维度:管理主体,管理结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然后以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观察法为辅的方式,来获得被调查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数据。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L镇下两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一个教学点中三名校长和三名教师作为访谈调查对象,以此来了解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并从学校中选取四个班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进一步证实教师在课堂教学常规方面的现状。将现场观察法贯穿于整个调查过程之中,作为调查获得数据与材料的补充。通过对调查所获得的访谈材料、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材料进行整理,进而在现状的客观描述和总结中发现,所调查的三所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为: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且缺乏教师参与;管理结构不健全,且职位与职能不匹配;管理内容脱离学校实际,且无法落地实施;管理方法依赖上级检查,且管理局面被动。结合访谈中的内容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群体间的非正式关系削弱教学常规管理的效力;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匮乏;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化缺失;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干预不当。基于以上的问题总结与分析,笔者从教师角度,学校管理者角度,学校整体角度,教育管理部门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学校自身要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校本管理体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常规管理。其次,学校还要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利用家校合力优化监督环境。再次,乡村小规模学校之间要统整课程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放权,以校为本,完善师资补偿机制,并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经费支持。
秦玉娟[4](2020)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研究 ——以2012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文中指出教材作为学校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音乐教材,可以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性质、目标与实施。论文以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2012版)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概述不同阶段音乐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的变迁历程,梳理我国初中音乐教材的沿革;从教材文本内容及教材使用情况两个维度,探寻教材的内容特色,进行反思,提出建设性意见。然后基于提高教材使用质量的实践与探索,提出构建提高音乐素养的目标体系;梳理教材作品内含的音乐要素;掌握前后递进识读乐谱的教学方法;最后呈现全员参与的落地实践喜人局面。
朱晓彬[5](2020)在《高中生传统音乐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以栾川县A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在强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们能够更好、更容易的接受传统音乐,这对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在参与硕师计划三年服务期时,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学校开始重视学生传统音乐的培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音乐活动。相反的,一些贫困县城甚至是地方戏曲的发源地却不重视当地传统音乐的教育和普及,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排斥情况。为此,本文就关于如何提升高中传统音乐教学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本研究以栾川县A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和高中部的音乐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了对高中音乐教师进行访谈后,了解了当地传统音乐教学现状。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生传统音乐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相关课程积极性不高,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度不够,少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排斥的心理。当地学校一切为高考服务,文化课教师及部分领导对音乐课程不重视,学校传统音乐教育意识严重缺失。音乐课程不规范,教学设施未充分利用。音乐教师对传统音乐的掌握、拿捏不到位,备课不充分。在相关理论和文献的指导下,总结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归因是:我国传统音乐创新力度不够,部分宣传作品欠妥;我国优秀传统音乐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学校音乐课程未落实到位,传统音乐教育受影响。对此,结合之前有关的问题,本研究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传统高中生传统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岗前培训及在职培训,应安排、督促学校落实传统文化学习的活动。其次,学校层面应大力支持音乐教师教学工作,丰富校园传统文化色彩。具体举措为学校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去当地文工团学习,应鼓励音乐教师参与公开课大赛,和适当增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最后从教师自身来看,音乐教师应根据实际改善教学模式,多组织现场实践教学,增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效。
常平芳[6](2019)在《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同伴互助研究 ——以J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同伴互助有助于打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合作型教师文化,使教师获得社会——情感支持,增强职业认同感,激发专业发展动机。然而,从以往研究来看,在小学里教师同伴互助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有效性不强,这个问题促使笔者深入小学进行实证研究,考察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寻找影响教师同伴互助有效开展的原因。笔者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及个人精心撰写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先对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再对国内外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教师同伴互助的理论体系。笔者从内涵、价值、内容、形式、实施和保障这六个方面对教师同伴互助理论做了阐述。第三章是J小学校本教研中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笔者先对J小学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然后从组织方式、形式、实施和保障这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最后分析了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表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效促进了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增强;第二,有效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第三,有效促进了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教师同伴互助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存在局限性;其次,囿于浅层次的合作,缺乏真正的对话;最后,教师负担过重,同伴互助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第四章是影响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从具体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来看,组织方式自上而下,导致教师的互助行为缺乏自主性,部分教师同伴互助活动的实施策略不够合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同伴互助素养不足。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管理方式集权化,难以激发教师互助的主动性,对教师同伴互助的支持性措施不足,难以保证教师互助的持续性。以上原因造成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不强。第五章是增强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几点思考。笔者从具体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教师和学校这三个角度来提建议。在优化教师同伴互助活动方面,要改进其组织方式,丰富其内容与形式,完善其实施策略。在教师方面,教师要提高同伴互助意识,强化同伴互助技能,做到以下三点:深化对同伴互助的认识,敢于开放自己;学会沟通和观察,提高自身互助能力;明确自身发展需求,主动开展同伴互助。在学校方面,学校要完善支持性措施,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多重保障,首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为同伴互助提供时间保障;其次,搭建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情感和培训上的支持;最后,改革教师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意识与合作积极性。
董红静[7](2019)在《中职语文情境教学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 ——以Y市某三所中职学校的调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内部国情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对中职生的教育教学也越发重视。同时,随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势在必行。这也对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作为文化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被学生抱怨枯燥无味。大家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了基本清晰的认知,其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中职语文教学基于其特殊的教育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语文教学则更应当侧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性所在。要想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建立具有中职特色的语文教学新课型,建立新的教学目标,构筑新的评价体系,优化原有的教学内容。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使学生舒心学习,健康学习,加紧研究新型教育方式势在必行。本研究主要针对Y市三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等方式,对中职语文情境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寻找改进策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师生情境教学的理解和实施,以及学校情境教学的管理。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境教学与管理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实施情境教学的影响来进行访谈概述,旨在进一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和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从阅读文献和访谈中可以看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管理相对宽松。通过阅读文献,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关于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要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有必要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管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不断完善修正新型教学模式,同时从管理的角度研究提高语文情境教学效果的方法。
林卿[8](2018)在《非遗传承视野下区域音乐教育体系建构的理论探索 ——以龙岩行政区域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非遗”为视域,将区域音乐(包括“非遗”文化)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之原则指导下,注入龙岩地区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课堂,进而尝试为构建区域音乐教育体系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从龙岩政府行政区域的实际出发,走访了龙岩地区的文化馆、民间艺人、部分学校,搜集相关材料,并借助教育学、社会学、美学、音乐学和历史学的理论,揭示区域音乐在各类学校音乐教育的可能性,其目的主要在构建龙岩政府行政区域音乐教育体系上,力求创造出既有说服力的理论,又能为其它地区的“区域音乐”作为各类学校的教学课程,提供有效的、可参照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本文由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分析入手,探讨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明区域音乐融入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着力创造区域音乐教育的体系化;阐释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等;最后提出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标准,以及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性质、理念、思路与实施建议等。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建构,作为一种龙岩地区学校的现象来看,其实施将形成一个由众多学生参加的、有连续性(从幼儿园到大学)意义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区域社会文化现象。这对于区域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来说,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自然美,而且也能体悟到区域音乐艺术美,并在不同类型的区域音乐民俗活动中,使学生重新认识、感悟区域音乐的丰富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怀。这一体系的建构,也能够从制度上保证将优秀的区域音乐作为各类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理论上探索、凝练如何着力打造区域音乐融入各类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着力创造区域音乐教育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而提升区域音乐教育体系建构的理论价值。本文的另一创新点在于,将原先仅局限于片段的、散落的、未能达到“能自成体系”的区域音乐教学活动进行体系化梳理,提出“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采用“系统性、实践性与学理性”合力并举的思维方式,对区域音乐教育体系进行框架性的课程标准设计,以期对龙岩地区区域音乐的学校教育具有启示和规范的作用。当然,本文所构拟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标准还有待今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并在实践探索中进行理论提升,使区域音乐教育体系建构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逐步完善。
吴琼[9](2017)在《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音乐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音乐也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活动是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音乐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幼教工作者应该重视幼儿音乐教育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然而,当前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有待改善,部分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也有待提高,少部分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发挥其审美功能,而是机械化的技能技巧的传授。本文以淮安市10所公立幼儿园为例(其中城市5所,农村5所),以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从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基础条件、幼儿园音乐教师师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实施以及家园共育实施这四个方面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目前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幼儿园过度重视保育忽视保教、农村幼儿园仍然存在音乐教学设备不充足现象、大部分幼儿园没有音乐环境创设、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音乐渗透普遍不够、幼儿教师付出多却普遍工资较低、幼儿园大多数教师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家园共育普遍形式化、被动化。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思考,以促进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更好地发展。
王吉[10](2015)在《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学前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又是终身教育体系的起点,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教师又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一个焦点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儿童生活的数字化以及与之相应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也因此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幼儿教师工作情境的特殊性,使得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表现与一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表现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不宜直接挪用一般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的成果,而幼儿教师构成的多样性,又使得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也很难找到一个能够普遍适用于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路径,因此需要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借鉴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成果,本研究以有资质的幼儿教师为关注重点,以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为研究内容,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了一个包括基础层、本体层和表现层的三层能力结构模型。以该能力模型为指导,分析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我们看到对于有资质的幼儿教师而言,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本体层中相关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因此本研究以实践性知识生成为基础构建了一个适于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行动路线,根据该行动路线我们在个案幼儿园进行了设计研究,行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幼儿园教师存在在教育技术应用上的创新性,同时研究对发展模式中的教师案例研究和教师叙事研究的行动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并对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共有六章,大致从三部分对问题展开论述。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完成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这一部分主要是回答幼儿教师教育技术是什么的问题。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宏观背景以及以往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的概貌综述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以往研究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特殊性关注不足的问题。在对教育技术学学科中典型的政策性文本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注意到活动分析方法和要素分析方法两种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界定的思路,并强调情境化和结构化的结合应该成为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的取向。据此研究使用活动分析的思路,综合使用德尔菲法、聚类分析法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借助构建的能力模型对分类进行了结构化处理,研究将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界定为一个三层次的树状结构,结合能力表现层的内容,本文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容上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结构对其能力要求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能力本体层的结构提出要从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个维度思考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路径。论文的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现实基础分析,主要包括第三章,这一部分主要回答当前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怎么样,也就是为什么要发展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问题。这一部分首先对常用的调查问卷进行内容分析,从而明确了一般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中方法论上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综合使用问卷调查、关键事件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用多种方法明确当前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通过这种多维视角的能力现状透视,研究将问题聚焦在教育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上,并将能力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论文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这一部分主要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在对实践性知识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教育技术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一般模式,并据此设计了强调教师叙事研究、教师案例研究与教师行动相结合的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行动路线,通过在个案幼儿园的设计研究,研究对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环节进行了理论上的进一步阐释,以行动提升了个案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同时也验证了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促进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最后本文对实践性知识生成模式中外部激励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本研究在采用活动分析的思路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成进行了新的诠释,并通多种方法的调研明确了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最后构建并以行动研制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模式。研究证明虽然实践性知识是综合性的,但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是学科性的,这种基于教育技术相关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来促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对于音乐公开课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于音乐公开课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当前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突出的简单性偏差 |
2.在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运用对应性思维的重要性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研究 |
2.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内容的研究 |
3.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研究 |
4.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的研究 |
5.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
6.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研究 |
7.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的研究 |
8.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方法 |
2.论文研究思路 |
(五)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
1.理论基础 |
2.核心概念界定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 |
1.调查设计目的 |
2.调查对象的选择 |
(二)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
1.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
1.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的认知 |
2.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的认知 |
3.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的认知 |
4.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的认知 |
5.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评价的认知 |
6.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
二、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简单渗透 |
(一)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简单性 |
1.偏重在中国(汉语)文化背景下渗透德育 |
2.基于中英文化背景对比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欠缺 |
(二)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内容渗透的片面性 |
1.渗透单一完善的德育理论知识 |
2.教材中中英文化对比的知识呈现薄弱 |
(三)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外在性 |
1.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式教育 |
2.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
(四)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的抽象性 |
1.教师对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渗透德育 |
2.教师对学生采用知行统一的原则渗透德育 |
(五)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的单一性 |
1.教师对学生偏重课堂教学的间接途径渗透德育 |
2.教师对学生重在通过文本符号形式渗透德育 |
(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浅显性 |
1.教师对学生采用说服教育法渗透德育内容 |
2.教师对学生采用陶冶教育法渗透德育内容 |
3.教师对学生采用榜样示范法渗透德育内容 |
(七)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的不足性 |
1.德育渗透评价偏重采用他评的方式 |
2.德育渗透评价多采用表扬的评价方式 |
三、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简单教育 |
(一)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简单性 |
1.中英文化对比教学缺乏理论支持 |
2.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力薄弱 |
(二)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内容渗透的片面性 |
1.教材本身内容的单一,缺乏丰富的内容作参照 |
2.对中西方思维和价值观之间存在的差异认知浅显 |
(三)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外在性 |
1.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
2.应试教育普遍存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力度不够 |
(四)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的抽象性 |
1.偏离实然存在的师生活动与交往 |
2.偏重间接经验,忽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应参照 |
(五)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的单一性 |
1.遵循简单的课程安排,缺乏师生共同参与的安排 |
2.考试中难以把握对实际行为效果的考查 |
(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浅显性 |
1.存在简单的道德认识观而缺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对应 |
2.存在简单的教学进度观而缺乏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对应 |
(七)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的不足性 |
1.师生之间存在简单权威观而缺乏师生对应共建教育教学关系 |
2.教师对自身行使批评教育权的认识不清楚 |
四、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问题的改造:对应渗透 |
(一)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简单性的建议 |
1.由偏重汉语文化背景下渗透德育走向中英文化对比渗透 |
2.加强培训中英文化异同点对比的相关内容 |
(二)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内容渗透片面的建议 |
1.由渗透简单求善的教育到去恶求善模式对应的转换 |
2.由零散的中英文化内容走向中英文化内容之间的对比 |
(三)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外在性的建议 |
1.改变教师单向灌输,推动师生走向对话与交流 |
2.由师生授受关系到对等型师生关系的转换 |
(四)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抽象性的建议 |
1.由因材施教原则走向因问教学原则的对应 |
2.由知行统一原则走向知行互参定位原则的对应 |
(五)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单一性的建议 |
1.由偏重课堂教学转换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对应 |
2.由偏重文本符号转换到文本符号与行为事实的对应 |
(六)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浅显性的建议 |
1.从认知、情感、行为层面对方法进行合理改造 |
2.由简单的教学进度观转换到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对应观 |
(七)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不足性的建议 |
1.由偏重采用他评的方式转换到他评与自评的对应 |
2.由偏重表扬的评价方式转换到表扬与批评的对应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小学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小学英语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
致谢 |
(3)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L镇三所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乡村基础教育薄弱 |
2.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
3.当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困境 |
4.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问题凸显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现状 |
2.关于“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现状 |
3.研究评述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教学常规 |
2.教学常规管理 |
3.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
(二)教学常规管理理论基础 |
1.科学管理理论 |
2.人本管理理论 |
3.校本管理相关理论 |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价值诉求 |
(一)建立与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
(二)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形成 |
(三)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手段 |
(四)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三、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四)调查方法 |
(五)调查实施 |
四、调查现状描述 |
(一)管理主体 |
(二)管理结构 |
(三)管理内容 |
1.课程设置常规 |
2.课堂教学常规 |
3.教学教研常规 |
(四)管理方法 |
五、问题总结与分析 |
(一)存在问题 |
1.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且缺乏教师参与 |
2.管理结构不健全,且职位与职能不匹配 |
3.管理内容脱离学校实际,且无法落地实施 |
4.管理方式依赖上级检查,且管理局面被动 |
(二)原因分析 |
1.非正式关系削弱教学常规管理效力 |
2.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匮乏 |
3.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化缺失 |
4.教育管理部门干预不当 |
六、研究对策与建议 |
(一)以人为本,彰显教学常规管理人文情怀 |
1.了解教师需求,注重教师发展 |
2.评价多样合理,管理注入情怀 |
(二)以校为本,教育行政部门适当放权 |
1.减政减负,转变行政管理理念 |
2.适当放权,凸显学校管理职能 |
(三)统整学校课程资源,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
1.统整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资源 |
2.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平台 |
(四)强化学校教师团队建设,家校合力优化监督环境 |
1.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
2.丰富家校沟通形式,形成家校监督合力 |
(五)构建校本教学常规管理体系,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1.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组织结构 |
2.制定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六)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经费供给,完善师资配备机制 |
1.保障学校教育经费供给,助力学校基础设施完善 |
2.完善师资补偿机制,网络教育技术予以辅助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师访谈调查提纲 |
附录三: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校长访谈调查提纲 |
附件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观察提纲 |
致谢 |
(4)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研究 ——以2012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论文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概貌 |
第二节 我国初中音乐教材的沿革 |
一、近现代初中音乐教材的沿革 |
二、200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教材 |
三、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深化与发展 |
第二章 教材文本内容的静态研究 |
第一节 结构布局站位高 |
一、四大板块对接单元主题 |
二、作品比例调整科学合理 |
第二节 细化课标重心低 |
一、整合领域创新编写 |
二、重点明确弹性选择 |
三、重视评价拓展视野 |
四、注重知识技能提高 |
第三章 教材使用情况的动态分析 |
第一节 音乐学业指标测评 |
一、笔试 |
二、技能 |
第二节 教材问卷调查情况 |
一、师生调查问卷 |
二、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四章 提高教材使用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
第一节 教材的不足 |
第二节 实践与探索 |
一、构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标体系 |
二、梳理教材作品内含的音乐表现要素 |
三、掌握前后递进识读乐谱的教学方法 |
四、呈现全员参与的落地实践喜人局面 |
第三节 反思与建议 |
一、内容结构,应突出要素主线的编写思路 |
二、围绕教材,宜增加多样化教材系列作品 |
三、结合教材,需为课堂增添青春时尚魅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音乐教材使用状况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2 中学音乐教材使用状况调查(教师问卷) |
致谢 |
(5)高中生传统音乐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以栾川县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基于自己三年支教期间遇到的实际问题 |
二、当今中小学生对传统音乐认识不到位 |
三、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生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对栾川县A中学的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概述 |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教师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传统音乐教育意识欠缺 |
二、音乐教师的传统音乐技能有所欠缺 |
三、音乐课程不规范,教学设施未充分利用 |
第二章 高中生传统音乐教学出现的困境归因 |
第一节 我国传统音乐创新力度不够,部分宣传作品欠妥 |
一、我国传统音乐表现形式缺乏与时俱进 |
二、地方部门在宣传传统音乐时未进行严格筛选 |
第二节 我国优秀传统音乐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
一、多元化文化的冲击 |
二、地方政府未能充分利用当地传统音乐资源 |
第三节 学校音乐课程未落实到位,传统音乐教育受影响 |
一、高中素质教育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 |
二、学校校本课程设计不合理 |
三、音乐教师“术业有专攻”引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
第三章 解决高中传统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
第一节 教育管理部门需保障音乐教师培训并落实好相关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
一、应加强教师岗前和在职培训 |
二、应安排、督促学校落实传统文化学习的活动 |
第二节 学校应大力支持音乐教师教学工作,丰富校园传统文化色彩 |
一、学校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去当地文工团学习 |
二、学校应鼓励音乐教师参与公开课大赛 |
三、学校应适当增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
第三节 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善教学模式,增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效 |
一、音乐教师应多组织现场实践教学 |
二、音乐教师应多采用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 |
三、根据实际开发音乐类校本课程 |
结语 |
附录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调查问卷(学生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同伴互助研究 ——以J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进行同伴互助 |
1.1.2 教研组领导下的教师同伴互助有待改进 |
1.1.3 个人兴趣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法 |
1.3.2 访谈法 |
1.3.3 观察法 |
1.4 关于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教师同伴互助 |
1.5.2 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二章 教师同伴互助的理论体系 |
2.1 .教师同伴互助的内涵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
2.1.1 教师同伴互助的内涵 |
2.1.2 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
2.2 教师同伴互助的内容 |
2.2.1 教师专业发展结构 |
2.2.2 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 |
2.3 教师同伴互助的形式及实施 |
2.3.1 课例引导模式 |
2.3.2 课题推动模式 |
2.3.3 互动交流模式 |
2.4 教师同伴互助的保障 |
2.4.1 组织保障 |
2.4.2 培训保障 |
2.4.3 时间保障 |
第三章 J小学校本教研中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 |
3.1 J小学基本情况介绍 |
3.1.1 教师基本情况 |
3.1.2 教研组活动的内部组织结构 |
3.2 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形式及开展情况 |
3.2.1 师徒结对 |
3.2.2 集体备课 |
3.2.3 听评课 |
3.2.4 读书交流会 |
3.2.5 业务培训会 |
3.2.6 课题研究 |
3.3 J小学的管理方式与支持性措施 |
3.3.1 管理方式 |
3.3.2 支持性措施 |
3.4 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有效性表现 |
3.4.1 同伴互助有效促进了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增强 |
3.4.2 同伴互助有效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
3.4.3 同伴互助有效促进了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 |
3.5 J小学教师同伴互助中存在的问题 |
3.5.1 教师同伴互助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存在局限性 |
3.5.2 囿于浅层次的合作,缺乏真正的对话 |
3.5.3 教师负担过重,同伴互助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
第四章 影响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
4.1 教师同伴互助活动的组织方式与实施策略方面 |
4.1.1 组织方式自上而下,互助行为缺乏自主性 |
4.1.2 部分教师同伴互助活动的实施策略不够合理 |
4.2 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与同伴互助素养方面 |
4.2.1 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
4.2.2 教师同伴互助的素养不足 |
4.3 学校的管理方式与支持性措施方面 |
4.3.1 管理方式集权化,难以激发教师互助的主动性 |
4.3.2 支持性措施不足,难以保证教师互助的持续性 |
第五章 增强教师同伴互助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
5.1 优化教师同伴互助活动 |
5.1.1 改进教师同伴互助活动的组织方式 |
5.1.2 丰富教师同伴互助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
5.1.3 完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的实施策略 |
5.2 教师要提高同伴互助意识,强化同伴互助技能 |
5.2.1 深化对同伴互助的认识,敢于开放自己 |
5.2.2 学会沟通和观察,提高自身互助能力 |
5.2.3 明确自身发展需求,主动开展同伴互助 |
5.3 学校要完善支持性措施,提供多重保障 |
5.3.1 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为同伴互助提供时间保障 |
5.3.2 搭建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情感和培训上的支持 |
5.3.3 改革教师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意识与合作积极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中职语文情境教学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 ——以Y市某三所中职学校的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及管理的理论问题 |
一、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及管理的核心概念界定 |
(一) 情境教学 |
(二)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 |
(三) 教学管理 |
二、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及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 合作学习理论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影响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及管理的因素 |
(一) 学校因素 |
(二) 教师专业素养 |
(三) 学生态度 |
第二章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及管理现状调查—以Y市某三所中职学校为例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方法 |
(二) 调查对象 |
(三) 调查内容 |
二、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情况调查结果 |
(一) 中职师生对语文情境教学的态度调查 |
(二) 中职教师实施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调查 |
(三)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的效果调查 |
三、中职语文情境教学管理情况调查结果 |
(一) 教师专业身份调查 |
(二)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调查 |
(三) 学校管理措施调查 |
(四) 师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态度调查 |
第三章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师生缺少对情境教学的热情 |
(二) 教师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单一 |
(三) 情境教学实施的效果不明显 |
二、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及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学校对情境教学的管理不明确 |
(二) 教师的情境教学管理能力和观念的局限 |
(三) 中职学生学习条件的不足 |
第四章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及管理改进对策 |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一) 大力引进优秀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 |
(二) 转变教师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
(三) 明确“章法”,指导教师开展情境教学 |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一) 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提高学习、生活的积极性 |
(二) 督促学生阅读专业相关的课外书籍,拓宽视野,夯实语文基础 |
(三)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整体素养 |
三、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
(一) 组织针对性强的培训学习 |
(二) 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助推情境教学 |
(三) 丰富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非遗传承视野下区域音乐教育体系建构的理论探索 ——以龙岩行政区域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分析 |
第一节 区域音乐:学校外部传承中的两种倾向 |
一、民间艺人:处境濒危却坚守不舍 |
二、非遗传承:自然传承与官方、社会力量合力 |
第二节 区域音乐教育:学校内部传承中的两种现象 |
一、教师队伍:“意识淡薄”与“心存敬畏”共存 |
二、教育传承:“能力薄弱”与“传承能手”并行 |
第二章 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
第一节 着力打造区域音乐融入各类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
一、践行区域音乐教育,增强师生文化自觉 |
二、践行区域音乐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
第二节 着力创造区域音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一、在传承中增强民族意识,在实践中提升民族素养 |
二、在传承中增强体验,在体验中实现内化于心 |
第三章 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可行性 |
第一节 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 |
一、理论基础: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要求 |
二、三个工程:区域音乐教育从新理念转向新措施 |
第二节 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实践基础 |
一、各类民间艺人:汇聚实现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
二、区域音乐:体裁形式多样、题材内容丰富 |
三、各类学校:区域音乐教育拟设置的实践基地 |
四、实践参照:泉州南音教育办学模式 |
第四章 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标准 |
第一节 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性质、理念与思路 |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理念与课程设计思路 |
第二节 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
第三节 建构区域音乐教育体系的实施建议 |
一、教学建议 |
二、评价建议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四、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 |
五、制定教学质量的评估条例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设计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进程 |
1.2.3 研究方法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教学 |
1.3.2 音乐教学 |
1.3.3 幼儿园音乐教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论文新意 |
1.5.1 关键问题 |
1.5.2 论文新意 |
第2章 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研究的必要性 |
2.1 幼儿园音乐教学自身价值 |
2.1.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
2.1.2 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
2.1.3 促进幼儿完整人格品质的建立 |
2.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新要求 |
2.3 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有待改善 |
第3章 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样本概况 |
3.2 幼儿园音乐教学基础条件现状调查 |
3.3 幼儿园音乐师资现状调查 |
3.4 音乐教材的选择现状调查 |
3.5 音乐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
3.6 音乐教学成果现状调查 |
3.7 家庭对幼儿音乐教学的影响现状调查 |
第4章 影响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因素分析 |
4.1 幼儿园因素 |
4.1.1 部分幼儿园过度重视保育忽视保教 |
4.1.2 农村幼儿园存在音乐教学基础设备不充足现象 |
4.1.3 大部分幼儿园没有音乐环境创设 |
4.1.4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的音乐渗透不够 |
4.2 幼儿园教师因素 |
4.2.1 幼儿园大多数教师音乐素养有待提高 |
4.2.2 农村大部分幼儿教师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形式传统单一 |
4.2.3 音乐教材更新滞后以及教师应用教材存在模式化 |
4.3 幼儿园外部因素 |
4.3.1 教育部门的幼儿音乐教育投入问题 |
4.3.2 部分幼儿家长音乐教育理念偏颇 |
4.3.3 家园共育形式化、被动化 |
第5章 对提高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建议 |
5.1 幼儿园:加强幼儿园对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视 |
5.1.1 在音乐教学设备上 |
5.1.2 在音乐环境创设上 |
5.1.3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音乐渗透上 |
5.1.4 在音乐教学实施上 |
5.2 幼儿教师:加强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
5.2.1 注重教师音乐教学技能培训 |
5.2.2 注重音乐教学中的体验与互动 |
5.2.3 注重音乐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教材选择的情感性 |
5.2.4 注重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
5.2.5 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
5.3 幼儿园外部:加强政府扶持、家园共育 |
5.3.1 政策扶持 |
5.3.2 增加音乐教育投入 |
5.3.3 加强家园共育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幼儿园音乐师资问卷 |
附录2 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问卷 |
附录3 园长问卷(关于音乐教育方面) |
附录4 家长问卷(关于音乐教育方面) |
附录5 幼儿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6 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活动观察记录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10)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
一、选题背景 |
二、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研究 |
二、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
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四、相关研究的启示与本研究的可能空间 |
第三节 问题确定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三、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确定 |
第一节 我国主要教育技术能力界定的演变与能力内涵确定的方法启示 |
一、主要教育技术能力界定演变的逻辑 |
二、两个主要教育技术能力界定思路的优势与问题 |
三、以往教育技术能力界定对研究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启示 |
第二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容确定与能力模型建构 |
一、教育技术能力活动确定的方法与过程 |
二、教育技术能力内容的聚类分析及模型建构 |
第三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理论分析 |
一、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基础层内容 |
二、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本体层内容 |
三、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表现层内容 |
第四节 基于能力模型的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容与结构 |
一、基于能力模型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再认识 |
二、基于能力模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再认识 |
三、基于能力模型的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结构 |
第三章 能力模型视角下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对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
一、对问卷进行分析的研究思路 |
二、对问卷的分析结论 |
三、教育技术能力状况问卷调查的问题分析 |
第二节 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调研的基本思路 |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三、关键事件分析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个案分析 |
一、个案研究的对象与采用的方法 |
二、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分析 |
三、幼儿教师媒体应用状况分析 |
第四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思考 |
第一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构建 |
一、对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的内容分析 |
二、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构建 |
第二节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分析 |
一、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
二、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价值分析 |
第五章 基于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设计研究 |
第一节 基于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行动路线设计 |
第二节 教师案例研究的行动及反思 |
一、案例研究概述 |
二、教师案例研究行动的过程总结 |
第三节 教师叙事研究的行动及反思 |
一、教师叙事研究概述 |
二、教师叙事研究的行动及思考 |
第四节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行动的评价 |
一、能力发展行动评价的基本思路 |
二、基于问卷的效果评价 |
三、基于访谈的效果评价 |
四、对幼儿教师能力发展行动中动力缺乏问题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对本研究的总结 |
二、研究展望 |
附录1. 专家咨询意见问卷 |
附录2. 教育技术能力构成的性质调查问卷 |
附录3.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行动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5. 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行动效果评价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四、对于音乐公开课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论终身学习与中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D]. 何钰. 集美大学, 2021
- [2]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李瑶.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凭祥市L镇三所学校为例[D]. 张皓轩.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研究 ——以2012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D]. 秦玉娟.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5]高中生传统音乐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以栾川县A中学为例[D]. 朱晓彬. 郑州大学, 2020(03)
- [6]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同伴互助研究 ——以J小学为例[D]. 常平芳. 山西大学, 2019(02)
- [7]中职语文情境教学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 ——以Y市某三所中职学校的调查为例[D]. 董红静. 扬州大学, 2019(02)
- [8]非遗传承视野下区域音乐教育体系建构的理论探索 ——以龙岩行政区域学校为例[D]. 林卿.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8)
- [9]淮安市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吴琼.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10]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视角[D]. 王吉. 天津师范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