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矿井通风网络与安全分析

基于GIS的矿井通风网络与安全分析

一、GIS-Based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and Safety Analysis(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鹏[1](2020)在《小纪汗煤矿矿井通风对煤壁自燃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采掘工作面的推进和巷道的开拓延伸,巷道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了煤柱煤壁漏风的不良通风状况,使得小纪汗矿11212工作面回撤通道处的隔离煤柱煤壁在2018年的一大里发牛生了自燃冒烟现象,对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因此为了保障小纪汗矿的安全生产,需要对其通风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和煤壁自燃特性研究。本文首先,采用气压计逐点测定法对小纪汗矿进行通风阻力测定和通风阻力分布分析及简单的安全性分析,将测定数据作为矿井通风辅助软件中的基础参数进行设罝,在此基础上进行矿井自然分风模拟解算,解算结果与实际通风情况基本吻合,且根据模拟解算的风压可计算并得出11212工作面回撤通道隔离煤柱两端差压为433.89Pa.其次,将现场采集的2#煤样进行破碎筛选为1#~6#煤样,分别将6种煤样置于程序升温箱中进行煤自燃特性实验,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氧化产物,可知小纪汗矿煤样的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分别为60~70℃、115-125℃,当煤温达到100℃时1000PPM的CO浓度可作为煤自燃的判断标准。再次,利用FLUENT仿真模拟软件对11212工作面回撤通道隔离煤柱的煤自燃现象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433.89Pa的煤柱差压和1m2的裂隙通道条件下,CO浓度达到了1000PPM,煤柱煤壁发生了自燃。最后,根据煤自燃条件影响因素(压差、裂隙率0.013和水分11.43%~16.31%)对小纪汗煤矿进行了自燃危险区域预测及预警,得到高危区仅有11212工作面回撤通道隔离煤柱,依据划分的煤自燃阶段对小纪汗矿自燃煤壁进行了自燃阶段判断,并选用喷浆堵漏钻孔灌浆防治技术对其进行防治,实施后的气体浓度检测结果表明煤壁自燃防治效果显着,不会再出现煤自燃情况。

宋爽[2](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是矿井瓦斯治理的主要手段。安全高效的瓦斯抽采效果评价对于矿井瓦斯精准抽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的智能评价对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工程资料收集、理论分析、模型搭建与训练、原型系统设计开发及现场试验等方法,提出了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预测模型,形成了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方法,开发了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系统。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原理及技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钻孔因素、风流瓦斯浓度因素、抽采浓度因素等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考虑各个指标间相互耦合作用及对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综合评价的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关系矩阵法选取了瓦斯抽采浓度、抽采流量、风流瓦斯浓度等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指标满意度模型,提出了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体系,对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效果进行等级评价。(2)针对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预测精度问题,对矿井瓦斯抽采计量数据采用One-hot编码对抽采计量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数据维度、构造数据时间窗,并按8:1:1的比例划分数据集,构建了四层LSTM评价指标体系预测模型。通过调整时间步长、损失函数和优化函数等参数提高了模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对比其他预测模型算法,LSTM模型能够解决梯度消失问题并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准确率。(3)针对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智能等级划分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平均值修正法对抽采计量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浅层机器学习评价方法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评价方法,构建了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模型。相比于浅层神经网络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凭借深层神经网络优越的学习能力,更适合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且准确率更高。(4)为实现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高效智能评价及可视化显示,设计了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系统前端界面和后台数据结构,并在云平台上进行算法集成、模型封装及抽采评价与智能调控系统的开发部署,解决了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查询和缓存的关键问题,为采空区卸压瓦斯的精准抽采提供软件模型及技术支持。(5)针对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效果问题,结合试验矿井高位钻孔瓦斯抽采试验数据,分析了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效果,对瓦斯抽采评价等级进行划分。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钻孔封孔质量和调整抽采负压等调控建议措施,实现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监测、效果评价和智能调控一体化流程,从而保证卸压瓦斯的精准高效抽采。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形成了一种准确高效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方法,为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提供了有力依据。

郭昕曜[3](2019)在《高突矿井瓦斯风险评估方法与管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能源,如何保证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各类煤炭生产灾害中,瓦斯灾害的后果最为严重,其常发生在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因此,降低我国百万吨煤死亡率,控制生产过程的瓦斯风险已成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围绕影响煤矿瓦斯灾害的三类危险源,对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是降低我国矿井瓦斯灾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制定科学的风险管控方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高瓦斯突出矿井沙曲矿为研究背景,围绕瓦斯风险运用工学、管理学、信息理论、计算机科学以及矿山安全理论,研究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管控技术,以期降低该类矿井内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全方位地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在本文的第2章,首先根据以往瓦斯事故的典型案例及文献分析,对所研究矿井进行现场调研,为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综合风险评估获取可靠评估资料。其次,以影响瓦斯事故的三类危险源为划分原则,构建包含50个指标因素的风险评估体系,并通过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物元可拓理论的评估模型。进而,为辨识影响各类瓦斯事故的关键指标因素,通过对灰色预测理论加入弱化算子的方法改进和优化了实测初始数据和最佳权重值的获取方法。以沙曲矿的三个工作面为例,对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进行了风险等级评估,并基于优化过的灰色预测模型对一系列实测指标因素进行了关联度排序。根据风险等级评估和指标因素的关联排序结果,指出该矿井应对瓦斯爆炸灾害重点监控,同时风量合格率及应急管理措施为影响瓦斯爆炸灾害的关键指标因素,需对该两类指标进行重点应对。基于第2章影响瓦斯爆炸灾害的指标因素关联分析结果,为应对高突矿井巷道内风量过低造成的瓦斯集聚和超限风险,提高风量合格率这一关键指标因素,在本文的第3章,首先提出了基于Ventsim数值模拟的“计算-反馈-调节”机制计算各巷道风阻,通过各主要通风机模拟风量与实测风量对比,验证该机制的误差不超过2.5%。其次,采用Ventsim三维仿真模拟技术从宏观角度研究通风系统的改造方案。预测了隔离改造后通风系统内主要风机及用风点的风量变化,并通过风流短路法的降阻调节使南9集中回风巷中的调节风窗阻力降低了404Pa,所在巷道风量由原来的1458 m3/min增加到3444 m3/min。最后,基于Fluent模拟技术从微观角度拟合了风窗开启面积与风阻间的关系,确定风窗至少应开启3.28m2可使风机恢复至额定功率工作状态。为巷道风阻测定及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方案设计提供了较为方便准确的工程技术支撑。基于第2章影响瓦斯爆炸灾害的指标因素关联分析结果,为防止煤矿瓦斯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完善应急管理措施这一关键指标因素,在本文的第4章,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所研究矿井中应急管理措施存在的不足,详细阐明了瓦斯爆炸事故中对作业人员造成伤亡的各类原因,指出了最主要因素是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蚀。其次,基于地铁火灾人群疏散理论,对比作业人员在瓦斯爆炸事故后带上自救器疏散的时间及灾害来临的时间建立了疏散时间模型,设计了安全疏散系数K。最后基于瓦斯爆炸冲击波在巷道内传播规律、人员疏散效率的安全疏散系数K及Floyd算法计算的最短疏散路径,确定了该矿井面临瓦斯爆炸风险时临时避难硐室的选址范围及最优疏散路径。为全面提高煤矿企业日常瓦斯风险管控能力,在本文的第5章,针对上文两类关键指标因素制定的风险应对方法,将前文瓦斯风险评估模型、通风系统管理以及最优应急疏散路径分析进行集成,通过综合对比前人开发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开发语言,设计了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的框架和数据发送、接收及分析步骤,建立了基于Matlab与Visual Studio混合编程技术的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的共享数据中心。利用多种编程语言、搭载不同设备完成,实现了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风险动态监测、识别、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的效果。最后,在本文第6章,根据前文研究结果对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管控的体系进行了总结,得出主要结论,提出创新点,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杜波[4](2019)在《矿井通风安全监测数据在线分析精度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矿井通风安全在线分析的动态特征入手,提出了在线分析面临的基础数据偏差及在线分析精度问题。分析了日常通风基础数据的偏差问题,指出了通风基础数据偏差主要影响因素和特点;在阻力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风安全分析的精度的问题,将分析精度分为静态精度和动态精度2种。分析提出,要保障通风安全分析的静态精度,需要以通风阻力测定为基础,要保障通风安全分析的动态精度,需要从动态监测的数据维度和精度2方面进行保障,数据维度方面包括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2种。

闫大群[5](2018)在《基于网络解算的综采工作面瓦斯浓度监测预警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矿井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潜在安全风险之一,如何最大化避免瓦斯灾害所导致的人身伤害甚至伤亡以及所造成的巨大损失都是整个煤田开采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和重视的一点。本文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和风网拓扑信息,构建了通风瓦斯综合分析模型,首先对瓦斯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ARMA模型,基于此对监测点瓦斯浓度进行预测,进而得出瓦斯浓度预测区间,并依据井巷拓扑结构和井下通风瓦斯基础数据快速形成矿井通风系统图并构建通风瓦斯流域分析基础模型。然后从矿井通风瓦斯系统的角度出发对井巷的通风瓦斯数据(如风阻、风压、风速、瓦斯浓度等)分布情况从全局性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构建远程技术支持平台对整个监测系统进行维护,可对系统数据进行定期的分析及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多维信息融合的瓦斯气体浓度预警分析,其结果可以形象地显示井下瓦斯浓度的变化趋势、矿井通风的整体布局,有助于更准确地得出整个煤矿井下作业系统的评价结果;(2)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和通风网络拓扑信息,构建了通风瓦斯综合分析模型,可辨识出井下矿井通风系统中存在高瓦斯风险的区域,得出不同区域的瓦斯涌出量变化趋势、整个系统的风流信息以及正常通风状态下瓦斯浓度的变化趋势、显示潜在的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该研究成果可为矿井瓦斯等气体的预测预警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手段。

张文瑞[6](2019)在《长平矿风井投运期间通风系统优化调整研究》文中指出长平矿开采范围不断扩大,为有效解决该矿急需的芦家峪风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及通风分配问题,对该矿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以及芦家峪风井投运后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首先对该矿主要全部巷道进行通风阻力测试,然后将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相关计算。测试依据课题组成员修订的《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MT/T440-2008标准进行。根据温湿度相关参数测试、通风阻力参数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研发通风管理及分析系统软件。应用本软件系统对该矿现有通风系统的有效风量、构筑物漏风以及通风阻力分布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为提高有效风量率、降低通风阻力提供依据;进而达到优化通风系统的目的。本论文在长平矿通风参数测试基础上,利用矿井通风管理信息系统MVIS/3D-Net软件,基于最小功耗原理,按照节点驱动的原则进行风量的按需调节,构建了长平矿矿井通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长平矿通风系统三维化。同时确定了釜山回风立井、长平回风立井、杨家庄回风立井、芦家峪回风立井的最大阻力路线,绘制了各回风立井最大阻力路线压能分布图,以及最大阻力路线上各巷道阻力及巷道百米阻力直方图以体现各段巷道同等条件下(相同长度)阻力消耗。根据各回风立井的最大阻力路线图,分析了各回风系统的进风区、用风区、回风区的阻力分布。本研究可为矿井安全生产实践提供通风系统日常管理评价、灾变时期实时诊断和控风决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矿井扩能改造建设,提升矿井生产能力,保障通风系统可靠、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该论文有图30幅,表26个,参考文献74篇,附表2个。

陈超[7](2014)在《基于VRMine的矿井通风动态运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矿山数字化是现代化采矿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利用VR技术创建出逼真的三维矿山工程环境,可以更加深刻直观地了解实际矿业工作环境,进行风险预测和矿山事故分析与再现,实现透明化、精细化、智能化和远程管理。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实现矿井通风系统的数字化无疑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增强矿工安全保护意识和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此,建立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矿井通风三维动态模拟运行系统,实现通风系统中各种参数的实时动态监测、通风系统优化及采掘工作面瓦斯预测预报,对保证井下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佛寺地理信息资料为基础数据,借助VRMine数字矿山系统实现了以矿井通风三维系统模块、三维动态运行模块、通风网络解算与优化模块、远程网络平台模块、通风系统统计报表模块等为主要功能的大佛寺矿井通风动态运行系统,为大佛寺煤矿的数字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该系统的基础上,以改善数字矿山用户体验为目的,提出采用自然人机交互接口替代传统的鼠标键盘交互,采用基于Kinect的NUI设计,阐明了自然人机交互方式改善用户体验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数字化矿山用户的操作体验。此外,针对数字矿山未来发展方向—智能矿山,提出了一些物联网的应用设想。

王玉刚[8](2013)在《煤矿通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煤矿井下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安全生产一直是困扰该行业的难题,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煤矿事故发生,其中与通风有关的事故占比重最大,危害也最大。主要原因是复杂的煤矿井下通风环境、不规范的煤矿通风管理及工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大幅提升,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对煤矿安全生产已高度重视,投入也逐渐增多。因计算机科学、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根据现有技术完全可以研发煤矿通风地理信息系统。本文针对我国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矿井生产过程中井下的信息特点以及煤矿企业井下生产现状等的调查和研究,设计了煤矿通风地理信息系统。此系统主要实现基于GIS与现有煤矿监测系统软件的整合升级、常用通风专业模型的建立、通风专业模型与GIS空间数据的结合、管理煤矿所用通风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煤矿通风参数提供集成的数据环境和可视化平台,用于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最终实现煤矿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的现代化,从而使煤矿通风信息的管理和处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系统和规范。本系统采用UML建模语言进行设计,使用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和GIS组件技术进行开发,具体采用了C#.NET和ArcGIS Engine,采用Oracle和ArcSDE数据引擎建立数据库,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范京道[9](2013)在《矿井风量波动与漂移的溯源分析研究》文中认为井巷风阻是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的重要基础数据,精度要求高,现场测取费工费时,直接影响到网络解算技术在现场的应用。风速/风量监测属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监测功能。深入提取风量监测数据中隐含的包括风阻波动变化在内的系统信息,能够形成对矿井通风计算常态化应用的有力支撑,对于提高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操作的通风网络解算在验证和认定风阻数据时需要基于经验的人为介入,无严格的程序可遵循,难以准确反映矿井客观实际。有鉴于此,本论文在综合有关风量和风阻分布数据全部信息的基础之上,通过优化平衡实现了风量监测数据的全局性推演,进而以得到验证的全矿风量分配格局为目标和限制条件,获取了各风道风阻数据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风量和风阻计算的两级控制和校验,有效改善了模型的适用性及可靠性,显着降低了对人为介入的要求,并稳定提高了计算数据的客观符合度,能够形成对通风网络解算技术在煤矿现场常态化应用的有力支撑。在论文研究中,提出了将日常生产条件下的监测风量变化分为风量波动和风量漂移的概念;提出了风量波动属于白噪声平稳序列,而风量漂移属于非平稳序列的论点。在此基础上以泰勒级数展开将风量变化的非线性函数线性化,构建了风量波动与漂移溯源分析的数学模型,以通风网络的灵敏度矩阵为指导,辨识风量变化的致因分支及其风阻变化量,进而获得矿井风量/风阻波动的统计特征及风阻漂移数据。为定量描述属于非线性复杂动态系统的通风系统变化特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可有效指导矿井通风的隐患辨识与风阻数据维护。论文研究表明,风量变化溯源分析在整个通风系统内的辨识力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因而影响辨识精度的均匀性,甚至形成局部的“辨识盲区”而引起溯源分析的多解问题。论文研究因此指出了通风系统内风量监测点布局优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单风道风阻变化影响分析的布局优化和设置附加判据处理多解辨识的方法,提高了溯源分析对网络系统的适应能力及辨识精度。本论文研究提出了通风系统数字实验平台的概念,基于随机过程和蒙特卡罗方法的有关理论提供了完整的数字实验设计,并以数字实验验证了风量波动与漂移溯源分析的数学模型。通风数字实验平台能够提供高度接近现场通风实际的模拟场景,适宜于在广泛的研究范围内展开专题论证与方案分析,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

胡耀锋[10](2012)在《基于粗集与遗传算法的矿井通风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煤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样使得人类对煤炭的开采也更加频繁。煤矿开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矿井通风安全。矿井通风安全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它对井下工人的安全、健康及矿井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矿井通风的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关键技术是矿井通风安全评价。因此,加强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本文根据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薛村矿的矿井通风安全现状,从实际的管理角度出发,对其可能出现的矿井通风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由此建立了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基于粗集属性约简和遗传算法优化的特点,将粗集和遗传算法应用到矿井通风安全评价中。首先运用粗集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约简,去掉多余属性,得到核属性,这样就避免了很多繁杂的计算;然后利用区间相似函数建立了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模型,再运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接着通过在MATLAB中求得的最优解得到矿井通风安全综合评价值;最后结合薛村矿的矿井通风安全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粗集与遗传算法应用到矿井通风安全评价中是可行并且合理的。该评价结果对于矿井通风安全的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以后的矿井通风安全评价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GIS-Based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and Safety Analysi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S-Based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and Safety Analysis(论文提纲范文)

(1)小纪汗煤矿矿井通风对煤壁自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通风阻力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1.2.2 矿井通风软件研究现状
        1.2.3 煤自燃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1.2.4 煤炭自燃预测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与自然分风模拟
    2.1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内容及方法
        2.1.1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内容
        2.1.2 巷道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2.1.3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参数的计算
    2.2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及结果检验
        2.2.1 测定参数及其计算结果
        2.2.2 测定精度检验
        2.2.3 通风阻力分布合理性
    2.3 矿井通风系统自然分风模拟
        2.3.1 矿井通风网络模型
        2.3.2 通风网络基本参数
        2.3.3 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参数
        2.3.4 解算结果
        2.3.5 矿井通风模拟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小纪汗矿2~#煤自燃特性实验
    3.1 实验原理及装置
        3.1.1 实验原理
        3.1.2 实验装置
    3.2 小纪汗矿煤样实验条件
    3.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3.1 实验结果
        3.3.2 CO、CH_4、C_2H_6和C_2H_4气体的规律分析
        3.3.3 耗氧速度及气体产生率分析
        3.3.4 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
    3.4 不同粒径煤样自燃规律
        3.4.1 CO浓度规律分析
        3.4.2 CH_4浓度的律分析
        3.4.3 耗氧速度规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隔离煤柱两端差压与煤自燃仿真模拟
    4.1 煤柱自燃概述
        4.1.1 煤柱自燃条件
        4.1.2 煤柱自燃机理
        4.1.3 煤柱自燃原因
    4.2 煤柱自燃煤柱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的构建及网格划分
        4.2.2 Fluent渗流扩散数学模型
        4.2.3 边界条件设置
    4.3 煤柱煤自燃模拟分析
        4.3.1 基本假设
        4.3.2 煤柱CO浓度分布规律数值模拟
    4.4 本章小结
5 煤自燃区域预测与防治技术
    5.1 煤自燃区域预测
        5.1.1 水分对煤自燃的影响
        5.1.2 压差和裂隙率对煤自燃的影响
        5.1.3 小纪汗矿煤自燃区域预测
    5.2 煤自燃分级预警
        5.2.1 自然升温气体浓度分析
        5.2.2 煤自燃阶段划分及分级预警
        5.2.3 小纪汗矿煤自燃阶段划分及预警
    5.3 煤自燃灾害防治技术
        5.3.1 煤自燃发火防控技术
        5.3.2 小纪汗矿煤自燃防治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2)基于深度学习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矿瓦斯抽采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3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与调控系统研究现状
        1.2.4 深度学习理论及方法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影响因素分析
        2.1.1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技术分析
        2.1.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钻孔布置参数
        2.1.3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施工管理
        2.1.4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系统
    2.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2.1 抽采评价指标建立原则
        2.2.2 抽采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2.2.3 抽采评价指标筛选
        2.2.4 抽采评价关键指标选取
    2.3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2.3.1 抽采评价权重计算方法选取
        2.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权重计算
        2.3.3 基于关系矩阵法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权重计算
        2.3.4 综合赋权值法
    2.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2.4.1 评价方法选择
        2.4.2 抽采评价模型建立
        2.4.3 抽采评价等级划分
    2.5 本章小节
3 基于LSTM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预测模型研究
    3.1 深度学习理论与LSTM网络模型
        3.1.1 深度学习理论
        3.1.2 循环神经网络模型
        3.1.3 LSTM网络模型
    3.2 采空区卸压瓦斯基础数据集及数据预处理
        3.2.1 瓦斯抽采关键评价指标预测流程
        3.2.2 采空区卸压瓦斯数据预处理
        3.2.3 数据降维
        3.2.4 构造时间窗
        3.2.5 数据集划分
    3.3 基于LSTM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关键指标预测模型建立
        3.3.1 抽采评价关键指标预测模型学习流程
        3.3.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关键指标预测模型结构分析
        3.3.3 基于LSTM的抽采评价关键指标预测模型构建及训练
    3.4 基于LSTM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预测模型实验与参数优化
        3.4.1 实验数据集及模型评价指标选取
        3.4.2 预测模型步长调优
        3.4.3 预测模型损失函数调优
        3.4.4 预测模型优化函数调优
    3.5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指标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深度学习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模型研究
    4.1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指标数据预处理
        4.1.1 基于拉格朗日插值法的数据缺失值补全
        4.1.2 基于平均值修正法的异常值修正
        4.1.3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数据归一化处理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浅层机器学习智能评价方法研究
        4.2.1 支持向量机的浅层机器学习模型结构
        4.2.2 基于SVM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模型构建
        4.2.3 基于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结果分析
    4.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智能评价方法研究
        4.3.1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4.3.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模型构建
        4.3.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智能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云平台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调控与系统实现
    5.1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调控模型构建
        5.1.1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调控模型建立
        5.1.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调控模型参数调试
    5.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系统设计
        5.2.1 系统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
        5.2.2 系统开发流程及结构设计
        5.2.3 系统布局与功能设计
    5.3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系统实现
        5.3.1 Web前端系统功能开发与实现
        5.3.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评价系统后台功能实现
        5.3.3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解决
    5.4 本章小结
6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方法工程验证
    6.1 采空区卸压瓦斯高位钻孔抽采效果分析
        6.1.1 工作面概况及钻孔抽采布置参数
        6.1.2 高位钻孔布置及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6.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预测模型验证
    6.3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及调控措施
        6.3.1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效果分析
        6.3.2 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调控措施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
    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软件着作权
    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 部分程序代码

(3)高突矿井瓦斯风险评估方法与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煤矿瓦斯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3.2 煤矿瓦斯风险应对措施研究现状
        1.3.3 煤矿瓦斯风险管控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高突矿井瓦斯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2.1 物元可拓评估与灰色系统理论
    2.2 瓦斯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2.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2.2 高突矿井瓦斯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2.2.3 瓦斯灾害风险指标体系
        2.2.4 瓦斯风险等级划分
        2.2.5 指标因素的无量纲化及风险等级划分
    2.3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及关键指标因素判定
        2.3.1 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
        2.3.2 可拓物元综合评估模型构建
        2.3.3 灰色模型优化及关键指标因素分析
    2.4 评估模型应用
        2.4.1 矿井概况
        2.4.2 瓦斯爆炸事故应用
        2.4.3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用
    2.5 确定下文风险应对重点工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风险应对的矿井通风系统模拟改造
    3.1 基于Ventsim模拟的通风阻力调节方法
        3.1.1 通风阻力测定目的
        3.1.2 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3.2 通风系统现状及仿真模型验证
    3.3 通风系统改造工程及其仿真模型
        3.3.1 通风系统改造工程
        3.3.2 通风系统改造仿真模型
    3.4 通风系统改造及调节方案
        3.4.1 改造前后对比分析
        3.4.2 基于风流短路法的降阻调节
        3.4.3 基于Fluent模拟的风窗面积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风险应对的应急避难硐室选址及疏散路径分析
    4.1 瓦斯爆炸灾害的危害分析
        4.1.1 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的伤害
        4.1.2 瓦斯爆炸冲击波伤害
        4.1.3 高温伤害
        4.1.4 耗氧危害
    4.2 基于瓦斯爆炸冲击波的避难硐室选址分析
        4.2.1 瓦斯爆炸冲击波分析
        4.2.2 瓦斯爆炸冲击波与避难硐室的位置关系
    4.3 基于人群疏散能力的避难硐室选址分析
        4.3.1 人群疏散有效时间估算
        4.3.2 人群疏散模型构建及检验
    4.4 基于Flody算法的最优疏散路径分析
        4.4.1 Flody算法思想
        4.4.2 Flody算法步骤
    4.5 实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风险管控的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构建
    5.1 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开发目的
    5.2 基于多语言开发的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结构
        5.2.1 系统平台结构
        5.2.2 数据的处理流程
        5.2.3 系统平台的技术框架
    5.3 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开发关键技术
        5.3.1 系统平台开发工具
        5.3.2 系统平台的共享数据中心
        5.3.3 基于Arc GIS软件对生产布局图的设计与集成
    5.4 瓦斯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
        5.4.1 系统平台的功能框架
        5.4.2 系统功能应用展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4)矿井通风安全监测数据在线分析精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通风基础数据的偏差分析
2 通风安全分析的精度分析
    2.1 通风相关分析的静态精度
    2.2 通风相关分析的动态精度
3 结语

(5)基于网络解算的综采工作面瓦斯浓度监测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矿井监测数据处理及应用研究现状
        1.3.2 瓦斯浓度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3.3 基于瓦斯预测的预警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瓦斯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风量分配算法
    2.1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
    2.2 通风网络区域划分
        2.2.1 基本概念的定义
        2.2.2 算法与程序实现
    2.3 风量分配算法
    2.4 通风灵敏度
        2.4.1 基本概念
        2.4.2 通风灵敏度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综采工作面瓦斯浓度预测
    3.1 矿井基本情况及通风安全信息化建设现状
        3.1.1 矿井概况
        3.1.2 通风安全信息化建设情况
    3.2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基本理论方法
        3.2.1 ARMA模型定义
        3.2.2 ARMA模型基本原理
        3.2.3 ARMA模型基本形式
    3.3 瓦斯浓度预测预警方法及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瓦斯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4.1 系统总体框架
    4.2 通风瓦斯数据分析服务端
        4.2.2 一级目标巷分析
        4.2.3 一级与二级目标巷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长平矿风井投运期间通风系统优化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长平矿通风参数测试
    2.1 长平矿矿井通风系统普查
    2.2 通风阻力测定
    2.3 测试参数预处理和分析
3 矿井通风管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
    3.1 通风网络风流分配数学模型
    3.2 MVIS/3D-NET优化调节数学模型
4 长平矿矿井通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 矿井通风管理信息系统
    4.2 建立长平矿通风管理信息系统
    4.3 三维矿井通风系统可视化功能
5 长平矿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
    5.1 长平矿通风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完善
    5.2 通风管理信息系统误差分析
    5.3 长平矿通风系统评价分析
    5.4 最大通风阻力路线
    5.5 用风量分析
    5.6 典型巷道风阻值
    5.7 小结
6 芦家峪风井投运通风系统方案模拟
    6.1 芦家峪进风立井投运模拟
    6.2 芦家峪回风立井投运前通风系统分析
    6.3 芦家峪回风立井风机投运方案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一:通风阻力测试汇总表
附表二:测试巷道风量误差统计表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VRMine的矿井通风动态运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数字化矿山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煤矿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现状
        1.2.2 国外煤矿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要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2 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 VRMINE
    2.1 概述
    2.2 VRMINE 系统主要功能
    2.3 VRMINE 系统技术特色
    2.4 本章小结
3 矿井通风动态运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概述
    3.2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配置
    3.3 系统体系结构
        3.3.1 系统体系结构
        3.3.2 系统层次结构
        3.3.3 系统总体框架结构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4.1 数据结构设计
        3.4.2 数据库设计
        3.4.3 数据容错处理
    3.5 客户端子系统
        3.5.1 系统设计
        3.5.2 系统实现
    3.6 服务端子系统
        3.6.1 系统设计
        3.6.2 MVC 设计模式
        3.6.3 系统具体设计
    3.7 系统维护设计
        3.7.1 系统维护设计
        3.7.2 系统维护方案
    3.8 系统网络安全方案
        3.8.1 物理安全实施方案
        3.8.2 防火墙实施方案
        3.8.3 数据备份实施方案
    3.9 本章小结
4 KINECT 及物联网技术在数字矿山的应用研究
    4.1 基于 KINECT 的数字矿山用户体验研究
        4.1.1 用户体验概念
        4.1.2 Kinect for windows 简介
        4.1.3 基于 Kinect 的用户体验设计
    4.2 物联网在数字矿山中的应用
    4.3 本章小结
5 应用实例
    5.1 大佛寺煤矿应用实例
        5.1.1 系统界面
        5.1.2 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
        5.1.3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与通风网络优化系统
        5.1.4 矿井通风三维动态模拟运行系统
        5.1.5 通风系统统计报表模块
        5.1.6 Kinect 改善数字矿山用户体验应用效果展示
    5.2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煤矿通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2 系统关键技术
    2.1 统一建模语言
    2.2 空间数据库技术
    2.3 组件式 GIS 技术
        2.3.1 组件式 GIS 特点
        2.3.2 本系统采用的组件式 GIS 软件
3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和可行性分析
        3.1.1 需求分析
        3.1.2 可行性分析
        3.1.3 用例建模与分析
    3.2 系统设计采用原则
    3.3 系统总体结构及数据流程
        3.3.1 系统总体模块化设计
        3.3.2 系统数据流程
    3.4 系统基础数据库设计
        3.4.1 通风专业模型成果库
        3.4.2 风机风筒参数库
        3.4.3 安全监测数据库
    3.5 系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设计
    3.6 数据间关联
    3.7 符号库设计
    3.8 接口设计
        3.8.1 用户接口
        3.8.2 内部接口
        3.8.3 外部接口
4 系统主要模块关键算法与详细设计
    4.1 通风实时安全监测模块
        4.1.1 测点配置
        4.1.2 数据获取与显示
        4.1.3 领域类图
    4.2 需风量计算子模块
        4.2.1 模块主要公式
        4.2.2 模块流程与详细设计
    4.3 阻力测定子模块
        4.3.1 模块主要公式
        4.3.2 模块流程与详细设计
    4.4 矿井主通风机性能测定子模块
        4.4.1 模块主要公式
        4.4.2 模块数据处理主要数学模型
        4.4.3 模块流程与详细设计
    4.5 局部通风机选型子模块
        4.5.1 模块主要公式
        4.5.2 模块算法流程与详细设计
5 系统在陕西省红石岩煤矿的应用
    5.1 系统主界面
    5.2 通风监测模块
        5.2.1 通风参数信息实时监测
        5.2.2 人工巡检信息管理
    5.3 通风专业解算模块
        5.3.1 需风量计算
        5.3.2 阻力测定计算
        5.3.3 主通风机性能测定
        5.3.4 局部通风机选型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矿井风量波动与漂移的溯源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3 通风安全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通风网络解算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1.3.2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3 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评价与特征分析研究现状
        1.3.4 矿井通风系统的异常分析研究现状
        1.3.5 矿井通风计算分析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矿井通风基础数据的获取及其误差分析
    2.1 矿井通风控制方程及其特征
        2.1.1 概述
        2.1.2 矿井通风网络计算的理论模型
        2.1.3 通风基础数据的概念与地位
    2.2 获取通风安全基础数据的方法概述
        2.2.1 通风基础数据的现场测定方法
        2.2.2 通风基础数据整合的常规方法
    2.3 通风基础数据的系统性获取
        2.3.1 获取通风基础数据的系统性方法概述
        2.3.2 风量分配数据获取与全局化推演
        2.3.3 风阻数据获取与确认
    2.4 软件实现与案例分析
        2.4.1 程序实现流程
        2.4.2 算例分析
    2.5 小结
3 风量变化的跟踪分析
    3.1 概述
        3.1.1 风量监测数据的应用特点分析
        3.1.2 风量波动
        3.1.3 风量漂移
        3.1.4 风量波动与漂移的分析
        3.1.5 通风系统风量变化可叠加性分析
        3.1.6 风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
    3.2 风量波动的溯源分析基础
    3.3 风量波动的溯源分析
        3.3.1 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的数学模型
        3.3.2 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的特点和误差分析
    3.4 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的数字实验
        3.4.1 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的数字实验模型
        3.4.2 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的数字实验及其分析
    3.5 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成果的统计意义
        3.5.1 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
        3.5.2 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的应用
    3.6 小结
4 风量漂移的辨识与溯源分析
    4.1 风量漂移辨识的数理基础
        4.1.1 风量漂移的数学问题
        4.1.2 风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基础
        4.1.3 平稳过程的特征及遍历性
        4.1.4 平稳与非平稳时间序列的进一步讨论
    4.2 通风波动特征辨识分析
        4.2.1 通风波动与漂移的辨识概述
        4.2.2 通风漂移辨识分析模型
        4.2.3 通风漂移辨识的实现
        4.2.4 风量波动与漂移的辨识误差分析
        4.2.5 基础风量数据拟合与风量漂移数据的提取
    4.3 风阻漂移计算与现场条件下的风阻数据跟踪维护
        4.3.1 风阻漂移计算
        4.3.2 风阻数据维护分析
        4.3.3 风阻数据跟踪维护的实现
    4.4 小结
5 矿井通风的数值实验
    5.1 风阻数据跟踪维护的数值实验基础
        5.1.1 风阻波动及漂移计算成果的验证方法概述
        5.1.2 风量波动与漂移溯源分析的数字实验基础
        5.1.3 风量波动与漂移溯源分析的数字实验概述
    5.2 矿井通风数值实验平台设计
        5.2.1 矿井通风数值实验的模型分析
        5.2.2 矿井风量波动与漂移的场景设定功能组概要
        5.2.3 矿井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功能组概要
        5.2.4 矿井风量波动与漂移溯源计算模型的可信度分析
    5.3 风量波动与漂移溯源分析数值实验
        5.3.1 通风数值实验场景模拟的数据准备
        5.3.2 通风数值实验中对数据设定的进一步考虑
        5.3.3 通风数值实验场景的设定
        5.3.4 矿井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及其可信度评价
        5.3.5 矿井风量漂移溯源分析与风阻数据维护
    5.4 矿井通风数字实验的数据处理
    5.5 矿井通风数字实验成果分析
        5.5.1 单条分支风阻变化的数值实验
        5.5.2 两条分支风阻变化的数值实验
        5.5.3 三条分支风阻变化的数值实验
        5.5.4 风量漂移溯源计算的数字实验成果分析
    5.6 小结
6 风量变化溯源分析在黄陵二号矿的现场应用
    6.1 风量变化溯源分析现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6.1.1 应用风速传感器进行测值波动溯源分析的可行性
        6.1.2 风量溯源分析在矿井通风旬报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6.1.3 矿井异常风量溯源分析的现场试验
    6.2 黄陵二号矿概况
    6.3 黄陵二号矿的风量波动变化溯源分析试验要点及其安排概要
    6.4 黄陵二号矿某次瓦斯异常的原因分析
    6.5 风量变化溯源分析在黄陵二号矿反风演习中的验证
        6.5.1 验证方案与观测数据
        6.5.2 第一组试验风量变化溯源分析
        6.5.3 第二组试验的风量变化溯源分析
        6.5.4 第三组试验风量变化溯源分析
    6.6 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粗集与遗传算法的矿井通风安全评价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安全评价简介
        1.2.2 安全评价国外研究现状
        1.2.3 安全评价国内研究现状
        1.2.4 粗集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5 遗传算法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分析
    2.1 矿井通风系统
        2.1.1 矿井通风系统组成
        2.1.2 矿井通风系统的特点
    2.2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分析
        2.2.1 安全分析方法
        2.2.2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矿井通风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的分析与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1.1 系统性原则
        3.1.2 科学性原则
        3.1.3 特殊性与普遍性原则
        3.1.4 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
        3.1.5 可测性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粗集与遗传算法的矿井通风安全评价应用
    4.1 粗集理论
        4.1.1 粗集理论的特点
        4.1.2 粗集理论
        4.1.3 粗糙集基本概念
        4.1.4 粗集的属性约简
    4.2 应用粗集进行指标筛选的可行性
    4.3 基于粗集的矿井通风安全指标的筛选
    4.4 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4.4.1 群决策理论
        4.4.2 群组专家评价法
        4.4.3 专家综合可信度
        4.4.4 区间相似函数的定义
        4.4.5 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4.5 基于遗传算法的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模型的应用
        4.5.1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可行性
        4.5.2 遗传算法原理
        4.5.3 遗传算法的计算步骤
    4.6 MATLAB在遗传算法中的应用
        4.6.1 求解函数优化问题的MATLAB实现
        4.6.2 MATLAB遗传工具箱的结构与主要函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井通风安全评价的案例分析
    5.1 矿井通风安全评价
        5.1.1 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指标的量化
        5.1.2 矿井通风安全决策信息表的建立
        5.1.3 评价指标的约简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模型的应用
        5.2.1 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5.2.2 基于遗传算法的矿井通风安全评价模型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6.1 薛村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6.1.1 加强薛村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6.2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6.2.1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6.2.2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GIS-Based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and Safety Analysis(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纪汗煤矿矿井通风对煤壁自燃影响研究[D]. 李江鹏.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基于深度学习的采空区卸压瓦斯抽采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 宋爽.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3]高突矿井瓦斯风险评估方法与管控技术研究[D]. 郭昕曜.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4]矿井通风安全监测数据在线分析精度的探讨[J]. 杜波. 煤矿安全, 2019(01)
  • [5]基于网络解算的综采工作面瓦斯浓度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 闫大群.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6]长平矿风井投运期间通风系统优化调整研究[D]. 张文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7]基于VRMine的矿井通风动态运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超.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3)
  • [8]煤矿通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玉刚.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 [9]矿井风量波动与漂移的溯源分析研究[D]. 范京道.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3)
  • [10]基于粗集与遗传算法的矿井通风安全评价应用研究[D]. 胡耀锋. 河北工程大学, 2012(04)

标签:;  ;  ;  ;  

基于GIS的矿井通风网络与安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