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菜中的微量元素铁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丽,高熙[1](2021)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信阳市售常见绿叶类蔬菜中铁的含量》文中认为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6种信阳市常见绿叶蔬菜中铁的含量,为指导人们合理食用蔬菜补铁以及蔬菜开发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种蔬菜生菜、菠菜、白菜、包菜、油菜、芹菜叶子洗净、烘干研成粉末,将其硝化后配制成溶液,以邻二氮菲做显色剂,使用UV-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10 nm处测得各样品的吸光度(A);用5组不同含量的铁标准溶液测得铁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制成标准曲线,据此求得样品中铁的含量。结果:6种蔬菜铁含量油菜>菠菜>生菜>白菜>包菜>芹菜,其中油菜、菠菜、生菜中含铁量较丰富,芹菜叶含铁量最少。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铁的含量简便、快速、成本低,具有显着优势。
陈晨[2](2020)在《活竹酒品质特征指标筛选及制作工艺优化》文中指出活竹酒是将基酒通过微孔注入活竹腔中,封闭陈酿一段时间后得到的一种含酒精饮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悠久的饮用历史。目前,我国活竹酒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产品标准和评价指标,鲜见活竹酒的化学成分与营养指标研究。因此,为了了解我国市场上的活竹酒产品质量情况,为制定活竹酒产品标准及标准化生产规程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市场上的活竹酒主流产品,通过气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分析了活竹酒的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表征活竹酒品质的特征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活竹酒工艺参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收集的酒样均符合我国蒸馏酒中甲醇与重金属元素铅的安全标准。经气相色谱法检测,活竹酒中甲醇含量低于0.60 g/L;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重金属元素Co含量低于1.00μg/L,As含量低于10.00 mg/L,Cd含量低于3.00μg/L。Pb含量低于0.06 mg/L,远低于国标中规定的0.50 mg/L限量。(2)感官特征和理化性质研究表明:活竹酒亮度较高,色调呈浅绿色至深黄色。其黄绿色调与酒体中的总黄酮含量显着相关,总黄酮含量可达22.91~209.04 mg/L。参考OIV甜度分级标准,活竹酒可分为半甜型、半干型和干型,前两种类型占90%。活竹酒中所含的酸量为1.10~2.40 g/L,所含固形物量为2.15~44.48 g/L,酒精度为26.35~35.54°。通过主成分分析,从颜色参数和理化性状的10个指标中,筛选出表征活竹酒相关品质的6个重要参数:亮度(L*)、红绿色调(a*)、黄蓝色调(b*)、总糖含量、固形物含量和酒精度。(3)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研究表明:活竹酒中共检出48种挥发性物质,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6种。在10种白酒的特征挥发性成分中,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在活竹酒中含量较高,分别为0.05~0.55 g/L、0.20~1.09 g/L。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能够表征活竹酒挥发性成分的8个重要参数:正丙醇、乳酸乙酯、甲醇、正丁醇、异戊醇、异丁醇、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4)矿质元素组成和含量研究表明:活竹酒富含钾元素(222.40~968.99 mg/L)、锰元素(0.81~5.90 mg/L),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矿质元素补充剂。除此之外,其他各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别为:Na(7.77~67.85 mg/L)、Mg(4.93~26.29 mg/L)、Ca(4.33~30.00 mg/L)、Fe(0.05~0.60 mg/L)、Cu(0.01~0.08 mg/L)、Zn(0.13~1.78 mg/L)、Cr(LOD~4.20μg/L)、Co(LOD~1.00μg/L)、Se(LOD~20.00μg/L)、Mo(1.00~3.80μg/L)、Ni(LOD~30.00μg/L)、Al(0.04~0.38 mg/L)、As(LOD~10.00 mg/L)、Cd(LOD~3.00μg/L)、Pb(LOD~0.06 mg/L)。酒体中的矿质元素对活竹酒品质的影响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7种矿质元素中,筛选出了能够表征活竹酒矿质元素的10个重要参数:Mn、Zn、Cd、Mg、Al、Fe、Co、Mo、Se、K。(5)通过正交实验,以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元素为评价指标,优化了基酒度数、毛竹生长年份及基酒在竹腔内的陈酿时间,优化得到的活竹酒的最佳工艺为:将60°白酒,注入1~2年生毛竹的竹腔中,密封陈酿30天。此时铁元素含量最高,达0.05 mg/L;酒精度为17.5°,与市场上的活竹酒相近,风味良好。陈酿后,活竹酒中检出7种毛竹秆挥发性成分:十四烷(Tetradecane)、正己醇(1-Hexanol)、正辛醇(1-Octanol)、2-壬酮(2-Nonanone)、十七烷(Heptadecane)、二十三烷(Tricosane)、壬醛(Nonanal)。综上所述,本文以甲醇和Pb元素为指标,通过检测,初步评估了活竹酒的饮用风险;明确了活竹酒的感官特征、理化性质、挥发性成分及矿质元素特性;以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表征活竹酒品质的主要指标;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活竹酒的制作工艺。研究结果为活竹酒品质检验、产品标准制定及标准化生产规程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冰雅,刘思飞,李延升,刘彤彤,伊萍[3](2020)在《辽宁地区16种蔬菜中的9种元素含量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辽宁地区蔬菜中9种元素(K、Na、Ca、Mg、P、Fe、Mn、Cu、Zn)含量范围。方法采用干灰化法消解蔬菜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对16种蔬菜中9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蔬菜中矿物质元素含量非常丰富,但不同蔬菜中各种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种属不同种类的蔬菜元素含量也有所不同,其中磷的含量在17~98 mg/100 g;钾的含量在4~359 mg/100 g;镁的含量在2~114 mg/100 g;钠的含量在0~90.6 mg/100 g;铜的含量在0~0.55 mg/100 g;锌的含量在0~1.44 mg/100 g;钙的含量在3~412 mg/100 g;铁的含量在0.3~3.3 mg/100 g;锰的含量在0~2.33 mg/100 g。结论本研究结果不仅对人们日常饮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对蔬菜营养成分分析评价提供参考。
张宇[4](2019)在《纳米级壳聚糖-多酚-铁营养强化剂的制备及表征》文中研究指明食品中添加铁营养强化剂是可持续、低成本减少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铁营养强化剂有稳定性不好、易引起不良感官变化等问题。近年来,纳米级铁营养强化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也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在溶液中易被氧化,易聚集形成沉淀。此外,纳米级铁营养强化剂的制备大多采用NaBH4作为还原剂,NaBH4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和发育毒性。壳聚糖(CS)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植物多酚是优良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本论文尝试以CS为载体和稳定剂,天然植物多酚作为还原剂,制备纳米级壳聚糖-多酚-铁营养强化剂,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此,本论文首先以CS作为纳米铁稳定剂,以NaBH4为还原剂(经典方法),对其制备工艺和稳定性进行研究,进而以天然多酚替代NaBH4为还原剂,制备新型纳米铁强化剂,并对其特性进行表征,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CS为载体和稳定剂,以NaBH4为还原剂,制备CS-NaBH4-Fe纳米制剂(NPs),最佳工艺参数为:壳聚糖浓度1.0mg/mL,FeCl3浓度0.08mol/L,NaBH4浓度1.2 mg/mL。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S-NaBH4-Fe NPs由紫外光谱分析测得Fe(Ⅱ)与Fe(Ⅲ)的分布比例为0.81:1,由能谱仪测得铁元素中Fe(Ⅱ)与Fe(Ⅲ)的分布比例为1.18:1,说明CS-NaBH4-Fe NPs中含有高浓度的Fe(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S借助于与Fe的配位反应参与了 CS-NaBH4-Fe NPs的构建。考察了 CS-NaBH4-Fe NPs的形貌、铁的价态分布、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表明,CS-NaBH4-Fe NPs溶液室温条件下放置两周后,其形貌未发生显着性变化,且价态稳定性良好;CS-NaBH4-Fe NPs冻干粉热分解温度约150℃,表明壳聚糖包载后,显着提高了铁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CS-NaBH4-Fe NPs在模拟胃肠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Fe(Ⅱ)释放率,保证了 Fe(Ⅱ)和总铁的稳定释放。(2)以天然多酚替代NaBH4为还原剂,制备CS-多酚-Fe NPs。选择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迷迭香酸、咖啡酸和茶多酚等十种天然多酚为候选还原剂,以纳米颗粒形貌均一性、二价铁含量及溶液感官颜色为综合考察指标,对其进行筛选,确定表没食子儿茶素为最佳还原剂,制备得到CS-EGC-Fe NPs。CS-EGC-Fe NPs溶液分散性好,呈透明的棕黄色,透射电镜结果检测显示,CS-EGC-Fe NPs呈分散均匀的球状颗粒,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得其平均粒径136.2±12.7nm。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证明,CS和EGC借助于与Fe的配位反应参与了 CS-EGC-Fe NPs的构建。对CS-EGC-Fe NPs 的形貌、铁的价态分布、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表明,CS-EGC-Fe NPs溶液放置两周后,其平均粒径、分散性指数和铁的价态分布有显着变化(p<0.05),但是粒径仍在纳米级(在132.3 nm至158.4nm范围内),变化不大;CS-EGC-Fe NPs的冻干粉末热分解温度约173.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模拟体外实验表明,CS-EGC-Fe NPs 在胃、肠液中同样能够稳定释放,且在肠液中多以二价铁形式存在。综上所述,以壳聚糖为载体和稳定剂、表没食子儿茶素为还原剂制备得到的铁纳米颗粒具有稳定的形态、价态和热稳定性,其在胃、肠液中有稳定释放的特点。本课题的研究为纳米级铁营养强化剂提供了一种环保、绿色、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将大大提高纳米级铁营养强化剂的稳定性。
劳澄婕[5](2019)在《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对小鼠空肠黏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的影响》文中指出铁元素是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然而缺铁却普遍影响着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口服柠檬酸铁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改善慢性肾病患者的缺铁性贫血,但是长期使用易导致铁过载,并对空肠黏膜造成损伤,但长期服用柠檬酸铁对空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未得到系统的研究。本试验选用80只9月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柠檬酸铁溶液:低剂量组(FC,1.25%),中剂量组(FC,2.5%),高剂量组(FC,5%);对照组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6周。生化法检测血清、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空肠的铁含量;HE染色观察空肠形态结构;AB-PAS染色检测空肠杯状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D-乳酸、空肠黏膜SIg A和8-OHd G含量;q RT-PCR检测空肠MUC2、TFF3、紧密连接蛋白、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m RNA表达量;生化法检测空肠氧化损伤、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和occludin蛋白水平。1、随着灌胃铁剂量增加,灌胃FC各组小鼠血清、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空肠的铁含量显着增加(P<0.05或P<0.01),呈现剂量效应。2、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空肠绒毛高度显着降低,高剂量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着降低(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均显着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空肠MDA、羰基化蛋白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型。灌胃FC各组小鼠8-OHd 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随着灌胃铁剂量增加,各组小鼠空肠GSH含量和SOD活力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GSH-Px、CAT活力和T-AOC也随灌胃铁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中、高剂量组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4、空肠TNF-α、IL-1β、IL-2、IL-6和IL-8 m RNA表达水平随灌胃铁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IFN-γm RNA表达水平仅高剂量组显着升高(P<0.05);灌胃FC各组小鼠空肠IL-4和IL-10 m RNA表达水平降低,且中、高剂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空肠黏膜SIg A含量显着增加(P<0.01)。5、空肠ZO-1、occludin、claudin-1、MUC2、TFF3 m RNA表达量随灌胃铁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血清D-乳酸含量随灌胃铁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可显着增加血清、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空肠中的铁含量导致机体发生铁过载,降低空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引起氧化应激,导致空肠黏膜发生脂质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空肠黏膜的氧化损伤可引起长绒毛高度和绒隐比降低,影响空肠的形态结构。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可增加促炎因子含量,抑制抗炎因子分泌,同时降低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SIg A含量,从而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受损。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减少杯状细胞数量,下调MUC2、TFF3、ZO-1、occludin和claudin-1 m RNA表达水平,降低occludin蛋白含量,导致肠上皮间紧密连接破坏,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损伤了空肠黏膜机械屏障。总而言之,长期灌胃柠檬酸铁使空肠发生铁过载,引起了空肠黏膜发生氧化损伤,从而导致空肠黏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受损。
李俊杰[6](2019)在《锌锰硼硒对芥菜软腐病菌抑制作用及对芥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芥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草本科植物,其农产品可加工成为腌制品,可以开胃增加食欲,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消化可以使人体排毒除湿,降低血压以及防止癌症。芥菜作为临泉的特色产业之一,带动了临泉脱贫攻坚的发展。芥菜软腐病是芥菜常见的一种细菌型病害,其病原菌为胡萝卜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锌锰硼硒是四种自然界的微量元素,施加到植物栽培时,不仅可以提升植物的抗氧化和抗病免疫性的能力,还可以提升植物的营养品质。因此,通过本研究探究锌锰硼硒元素对芥菜的抗氧化抗病性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通过矿质元素调控芥菜抗病性、提高芥菜产量及品质,生产富硒芥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芥菜的种子萌发以及发育实验发现: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数随着锌、锰、硼、硒的浓度组合提高而提高,在施用矿质元素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种子的发芽势最高为92.9%,发芽率最高为95.4%,种子的发芽指数最高为88.2,简易活力指数最高为0.3754。当锌、锰、硼、硒的浓度提高时,种子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对芥菜种子发育开始产生毒害作用。因此素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效果最好。(2)通过锌锰硼硒对芥菜软腐病菌的抑制试验发现:随着锌锰硼硒元素浓度的增加,对液体培养基中的软腐病菌的抑制率而增加,在锌浓度800mg/kg,锰浓度300mg/kg,硼浓度600mg/kg、硒浓度5mg/kg时最高,且抑制效果硒>硼>锰>锌,软腐病菌在5mg/kg的硒浓度时几乎无法生长。通过对软腐病菌的酶活实验发现,锌锰硼硒降低了软腐病菌内的SOD、CAT、POD活性,破坏了活性氧代谢,从而抑制软腐病菌的生长。锌锰硼硒组合对软腐病菌在芥菜栽培时的发病抑制效果,随着矿质元素浓度的提高,发病率越低,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发病率最低,当锌锰硼硒浓度再提高时,芥菜的发病率反而上升,不利于芥菜的抗病。因此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对芥菜生长中对软腐病菌的抗病效果最好。(3)通过锌锰硼硒对芥菜的营养品质实验发现:芥菜的干重和各项营养品质随着锌锰硼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芥菜的干重、总氨基酸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当锌锰硼硒浓度提高时,芥菜的有机硒含量增加,而干重、总氨基酸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下降,过量的锌锰硼硒元素反而抑制了芥菜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因此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对提高芥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提升效果最好。
孙建云[7](2016)在《甘肃省14个市州市售蔬菜中铅、镉、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2011-2014年甘肃省14个市州范围内销售的蔬菜开展铅、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监测,评价甘肃省市售蔬菜中铅、镉、汞含量的中位数、P90值和P95值,以及铅、镉、汞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初步确定甘肃省不同种类蔬菜及不同地区市售蔬菜中的铅、镉、汞污染特征,为提升甘肃省市售蔬菜中铅、镉、汞监测与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蔬菜中的汞含量采用全自动测汞仪进行测定;铅含量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2-2010),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镉含量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15-2003),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以中位数、P90和P95衡量铅、镉、汞的含量,不同市州、不同品种、不同采样地点蔬菜样本中重金属检出率和超标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不同年度之间重金属检出率和超标率用卡方趋势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年份蔬菜样本中铅、镉、汞含量分析:蔬菜样本中铅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的铅含量P95、P90排在第一;2013年的铅检出率最高,且随年份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32,P<0.05);2011年的铅超标率最高,且随年份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6.50,P<0.05)。镉的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的镉含量P95最高,2011年的镉含量P90最高;2013年的镉检出率最高,且随年份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4.01,P<0.05);2011年的镉超标率高,且随年份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1.95,P<0.05)。汞的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的汞含量P95、P90最高;2012年的汞检出率最高,且随年份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09.82,P<0.05);2012年的汞超标率最高。2.不同地区蔬菜样本中铅、镉、汞含量分析:以中位数评价,蔬菜样本中铅含量排在前三位的是分别为定西市(0.0951mg/kg)、天水市(0.0900mg/kg)及庆阳市(0.0880mg/kg),镉含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白银市(0.0082mg/kg)、陇南市(0.0081mg/kg)及庆阳市(0.0076mg/kg),汞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庆阳市(0.0012mg/kg)、兰州市(0.0010mg/kg)、天水市(0.0009mg/kg)及白银市(0.0009mg/kg)。14个市州蔬菜样本中的铅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8.27,P<0.05),铅超标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7.93,P﹥0.05)。14个市州蔬菜样本中的镉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3.34,P<0.05),镉超标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4个市州蔬菜样本中的汞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1.75,P<0.05),汞超标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种类蔬菜样本中铅、镉、汞含量分析:以中位数评价,各类市售蔬菜样本中的铅含量依次为:菌类>茎类>根类>叶类>果实类>花类;镉含量依次为:菌类>根类>茎类>叶类>果实类>花类;汞含量依次为:菌类>叶类>根类>茎类>果实类>花类。其中花类和果实类蔬菜样本中铅、镉、汞的含量中位数均为较低。各类市售蔬菜样本铅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2.12,P<0.05),铅超标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1.58,P<0.05);各类蔬菜样本镉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54.09,P<0.05),镉超标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47.10,P<0.05);各类蔬菜样本汞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83.33,P<0.05),汞超标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不同采样地点的蔬菜样本中铅、镉、汞含量分析:超市采集的蔬菜样本中铅、镉、汞的检出率均高于农贸市场采集的样本中铅、镉、汞的检出率,超市采集的蔬菜样本中镉和汞的超标率高于农贸市场采集的样本中镉和汞的超标率。超市与农贸市场蔬菜样本中铅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72,P<0.05),铅超标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38,P﹥0.05);镉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8.74,P<0.05),镉超标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53,P<0.05);汞检出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8.80,P<0.05),汞超标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12,P<0.05)。结论1.甘肃省绝大多数市售蔬菜样本中铅、镉、汞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但部分地区和部分种类蔬菜中铅、镉、汞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说明甘肃省市售蔬菜的重金属污染潜在隐患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持续监测,开展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预警。2.蔬菜中的铅含量普遍相对较高,白银市、陇南市和庆阳市蔬菜样本中镉含量高于其它地区,庆阳市、兰州市、天水市和白银市蔬菜样本中的汞含量高于其它地区。说明工业污染可能是导致蔬菜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原因之一,提示要进一步加强工业“三废”治理和环境治理。3.菌类蔬菜中铅、镉、汞的含量都相对较高。鉴于菌类蔬菜的生物特性,要加强菌类蔬菜种植环节的重金属污染防控,同时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加强菌类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4.超市蔬菜样本的铅、镉、汞污染情况较农贸市场样本严重,提示加强食品流通过程中包装材料(保鲜膜、包装纸箱)中重金属的监测,减少仓储、运输环节带来的重金属污染。
刘胤璇[8](2016)在《滇南地区13种野生蔬菜营养价值及食品安全评估》文中研究指明野生蔬菜是风味独特、利用历史悠久并深受人们喜爱的蔬菜种类,在云南各地普遍销售和食用。但关于野生蔬菜含有何种营养成分、是否存在食品安全等问题,一般均属于未知状态。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普遍食用的的野生蔬菜种类进行营养成分和食品安全分析评价研究,从而为其科学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论文选取了13种滇南地区常见的野生蔬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ICP-MAS、离子色谱、氨基酸分析仪等设备对所采集样品进行检测,获得该13种主要野生蔬菜的水分、蛋白质、糖、脂肪、纤维素、维生素C、金属元素、氨基酸、硝酸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数据,并与五种普通栽培蔬菜的相关营养成分数据对照,运用SPSS软件进行营养成分及食品安全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与普通栽培蔬菜相比,野生蔬菜营养价值突出,其中蛋白质含量、膳食纤维、P、K、Ca、Mg等营养成分显着高于栽培蔬菜,且含八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对滇南地区13种野生蔬菜的氨基酸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蔬菜中所含味觉氨基酸含量远高于栽培蔬菜,基本符合理想蛋白要求的野生蔬菜有8种,包括蕨菜、马齿苋、鹅肠菜、滑板菜、滇南杜鹃、皱果苋、臭菜、蒲公英等;食品安全评估结果表明有害金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的仅有蒲公英、滇南杜鹃、鹅肠菜三个样本,而硝酸盐的含量均微小。综上所述滇南地区野生蔬菜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高。其中蕨菜、马齿苋、滑板菜、皱果苋、臭菜五种营养价值较高、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适宜于开发利用。
于世欣[9](2015)在《不同地区土壤养分含量与番茄叶片养分含量、产量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光温室为山东省冬季蔬菜的主要供应设施,番茄在各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内普遍种植,在蔬菜生产和供应中占主要地位。随着日光温室中番茄栽培面积的日益增加,菜农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在生产上不科学施肥、长期过量施肥或施肥不均衡,造成了番茄品质和产量的下降,给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时会进一步造成土壤恶化及环境污染。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在番茄施肥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给我们很多可以借鉴的施肥经验,但是由于各国土壤、环境、地理等条件不同以及栽培方式、试验方法的不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各地区的环境条件和施肥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各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为此,本文以日照莒县、淄博临淄、泰安岱岳区等地区的番茄日光温室为调查采样对象,利用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三个地区12个村庄进行大量的番茄叶片和土壤样品的采集,研究了不同地区多年种植番茄后日光温室的土壤养分特点、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与叶片中养分含量的关系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中,番茄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施肥处理要比不施肥处理的含量高,CK处理的最低;不同采样时期的叶片中养分含量存在差异性,第三采样时期即盛果期的叶片中养分含量要高于其他三个采样期。2三地区土壤碱解氮均值含量均<150mg/kg,在土壤中含量水平低,莒县和临淄地区的有效磷、速效钾在土壤中含量水平极高,各土壤养分频数分布曲线均呈正态分布;三地区的土壤电导率值均在适宜番茄生长的正常范围内。3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和中量元素钙、镁,在三个地区番茄日光温室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莒县地区的有效铁、有效锰含量较高,其他两地区的含量较低,三地区土壤有效锌含量水平高,而临淄地区的有效铜、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在土壤中含量水平高。4三地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日光温室种植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岱岳区土壤中的交换性钙也存在这一规律,莒县和临淄两地区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没有显着变化,三地区的交换性镁含量都较稳定,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较大变化;除岱岳区的有效锰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有效铁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外,其余各地区日光温室中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在土壤中的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5莒县、岱岳区的番茄叶片中有超过80%的全氮和70%的全钾含量在适量范围内,三地区番茄叶片中全磷含量较高。番茄叶片中钙、镁元素缺乏,且变异系数较大;三地区番茄叶片中微量元素铁、锰、锌含量有超过一半的在适量范围内,叶片锰、锌的变异系数较大。6三地区土壤有效养分与叶片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没有相似的规律;日照地区的土壤有效铜、有效锌与叶片锰呈显着负相关,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铜、有效锰与番茄产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临淄地区的土壤交换性镁与叶片全钾呈显着负相关,与叶片铁、镁呈显着正相关,土壤交换性钙则与番茄产量呈显着负相关;岱岳区的有效锰与番茄产量呈显着负相关,交换性钙与番茄产量呈显着正相关。
杨一鸣,王彦斌,曾亮,苏琼[10](2015)在《半干旱区菜地土壤与蔬菜中铁、锰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甘肃省榆中县蔬菜基地,选择30个点位采集4种蔬菜(120株)及相应的土样,在对重金属Fe、Mn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蔬菜重金属富集能力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Fe、Mn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 424.55和419.83 mg·kg-1,蔬菜中Fe、Mn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69和2.31 mg·kg-1鲜质量。蔬菜中Fe、Mn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3.02×10-4和5.66×10-3,两者相差一个数量级。Fe、Mn在4种蔬菜中的富集系数不同,在芹菜中富集系数最大。Fe、Mn在同一蔬菜中的富集系数亦差别很大,其富集系数的由大到小顺序为Mn,Fe。榆中县居民膳食Fe、Mn每天摄入量分别为11.55 mg和3.47 mg。因此,榆中县居民通过膳食摄入Fe、Mn明显不足,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补充Fe、Mn。
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铁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中的微量元素铁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信阳市售常见绿叶类蔬菜中铁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溶液的配置 |
1.4 样品处理 |
1.5 最佳波长的测定 |
1.6 标准曲线的绘制 |
1.7 样品含量测定 |
2 结 果 |
2.1 最佳波长的确定 |
2.2 6种绿叶蔬菜铁含量的测定 |
3 分析与讨论 |
(2)活竹酒品质特征指标筛选及制作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竹饮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2 竹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2.3 白酒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活竹酒的感官与理化性质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外观特征测定 |
2.2.2 酒精度测定 |
2.2.3 酸度测定 |
2.2.4 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测定 |
2.2.5 总黄酮含量测定 |
2.2.6 四种特征黄酮碳苷含量测定 |
2.2.7 固形物含量测定 |
2.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活竹酒的外观特征 |
2.3.2 活竹酒的理化性质 |
2.3.3 活竹酒外观特征和理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2.4 小结 |
3 活竹酒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挥发性成分组成检测 |
3.2.2 特征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 |
3.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活竹酒挥发性成分检测结果 |
3.3.2 活竹酒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3.4 小结 |
4 活竹酒的矿质元素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活竹酒矿质元素测定 |
4.2.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矿质元素检测的标准曲线和检测限 |
4.3.2 活竹酒中17种矿质元素的总体评价 |
4.3.3 活竹酒中17种矿质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
4.3.4 矿质元素对活竹酒感官品质的影响 |
4.3.5 活竹酒矿质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
4.4 小结 |
5 活竹酒的工艺优化 |
5.1 实验材料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实验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活竹酒制作工艺正交实验 |
5.2.2 矿质元素组成及含量测定 |
5.2.3 酒精度测定 |
5.2.4 挥发性成分测定 |
5.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元素含量范围分析 |
5.3.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5.3.3 挥发性成分结果分析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初步验证了市场上活竹酒的安全性 |
6.1.2 明确了市场上活竹酒的感官和理化特性 |
6.1.3 明确了市场上活竹酒的挥发性成分 |
6.1.4 明确了市场上活竹酒的矿质元素组成 |
6.1.5 优化了活竹酒的制作工艺 |
6.2 讨论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活竹酒中的挥发性成分 |
附录 B 基酒与活竹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对比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3)辽宁地区16种蔬菜中的9种元素含量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来源 |
2.2 仪器与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样品前处理 |
2.3.2 ICP-OES仪器条件 |
3 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纳米级壳聚糖-多酚-铁营养强化剂的制备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铁的营养学功能 |
1.1.1.铁的生理功能 |
1.1.2.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1.3.铁的适宜摄入量 |
1.1.4.铁元素在人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机制 |
1.2.铁营养强化剂 |
1.2.1.第一代铁营养强化剂 |
1.2.2.第二代铁营养强化剂 |
1.2.3.新型铁营养强化剂 |
1.2.4.纳米铁营养强化剂 |
1.3.壳聚糖 |
1.3.1.壳聚糖概述 |
1.3.2.壳聚糖的生物活性 |
1.3.3.壳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
1.4.多酚化合物 |
1.4.1.多酚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1.4.2.多酚类化合物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1.4.3.多酚化合物在金属纳米颗粒领域的应用 |
1.5.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
1.6.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7.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图 |
2.壳聚糖-硼氢化钠-纳米铁营养强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2.1.材料与设备 |
2.1.1.材料与试剂 |
2.1.2.设备与仪器 |
2.2.实验方法 |
2.2.1.CS-NaBH_4-Fe NPs的制备 |
2.2.2.NaBH_4-Fe NPs的制备 |
2.2.3.CS-NaBH_4-Fe NPs的表征 |
2.2.4.CS-NaBH_4-Fe NPs在模拟胃肠道的释放行为 |
2.2.5.CS-NaBH_4-Fe NPs制备工艺优化 |
2.2.6.CS-NaBH_4-Fe NPs制备工艺优化 |
2.3.结果与分析 |
2.3.1.CS-NaBH_4-Fe NPs制备条件优化 |
2.3.2.CS-NaBH_4-Fe NPs的表征 |
2.3.3.CS-NaBH_4-Fe NPs的稳定性分析 |
2.3.4.CS-NaBH_4-Fe NPs的热稳定性分析 |
2.3.5.模拟胃液中铁的释放行为 |
2.3.6.模拟肠液中铁的释放行为 |
2.4.结果与分析 |
3.纳米铁体系中最佳多酚还原剂的确定及表征 |
3.1.材料与设备 |
3.1.1.材料与试剂 |
3.1.2.设备与仪器 |
3.2.实验方法 |
3.2.1.不同还原剂下纳米铁溶液的制备 |
3.2.2.纳米铁溶液的表征 |
3.2.3.CS-EGC-Fe NPs体系在模拟胃肠环境中铁释放情况 |
3.2.4.不同还原剂对纳米铁溶液中二价铁含量影响的单因素实验 |
3.2.5.考察纳米铁溶液中最佳多酚还原剂综合指标的确定 |
3.2.6.实验数据分析 |
3.3.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不同还原剂对纳米铁溶液中二价铁含量影响的单因素实验 |
3.3.2.不同还原剂对纳米铁溶液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分析 |
3.3.3.不同还原剂下纳米铁溶液的制备紫外光谱(UV-vis)分析 |
3.3.4.红外光谱分析 |
3.3.5.CS-EGC-Fe NPs溶液的稳定性分析 |
3.3.6.CS-EGC-Fe NPs固体粉末的热稳定性分析 |
3.3.7.CS-EGC-Fe NPs在模拟胃液中铁释放率的时间单因素实验 |
3.3.8.CS-EGC-Fe NPs在模拟肠液中铁释放率的时间单因素实验 |
3.4.本章小结 |
4.结论与展望 |
4.1.结论 |
4.2.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5)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对小鼠空肠黏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微量元素铁的研究进展 |
1.1 铁的生物学功能 |
1.1.1 参与氧的运输和储存 |
1.1.2 参与电子的传递过程 |
1.1.3 维持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 |
1.1.4 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 |
1.1.5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1.2 铁代谢 |
1.2.1 铁的吸收和转运 |
1.2.2 铁的储存与排泄 |
1.3 铁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
1.3.1 铁缺乏 |
1.3.2 柠檬酸铁 |
1.3.3 铁过载 |
1.3.3.1 铁过载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3.3.2 铁过载与肝脏疾病 |
1.3.3.3 铁过载与心血管疾病 |
1.3.3.4 铁过载与肾脏疾病 |
1.3.3.5 铁过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1.3.3.6 铁过载与消化道疾病 |
1.3.3.7 铁过载与其他疾病 |
2 氧化应激 |
3 肠黏膜屏障 |
3.1 机械屏障 |
3.2 化学屏障 |
3.3 免疫屏障 |
3.4 生物屏障 |
4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实验内容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动物日粮 |
1.3 试剂 |
1.4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2.2 机体铁含量的测定 |
2.2.1 血清铁含量测定 |
2.2.2 组织铁含量测定 |
2.3 空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
2.3.1 空肠HE染色 |
2.3.2 空肠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 |
2.4 空肠黏膜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测定 |
2.4.1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空肠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 |
2.4.2 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细胞因子含量 |
2.4.3 空肠黏膜SIgA含量测定 |
2.5 空肠黏膜屏障蛋白检测 |
2.5.1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空肠MUC2、TFF3、Claudin-1、occludin和 ZO-1 m RNA表达 |
2.5.2 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occludin含量 |
2.5.3 血清D-乳酸检测 |
2.6 空肠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
2.7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机体生长性能和铁状态 |
3.2 空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
3.2.1 空肠形态学指标 |
3.2.2 空肠IEL和 GC的变化 |
3.3 空肠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 |
3.4 空肠屏障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
3.5 空肠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 |
4 讨论 |
4.1 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对机体铁含量的影响 |
4.2 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对空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4.3 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对空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
4.4 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对空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 |
4.5 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对空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5 结论 |
6 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锌锰硼硒对芥菜软腐病菌抑制作用及对芥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芥菜的研究进展 |
1.2 欧文氏菌的分类鉴定和研究进展 |
1.2.1 欧文氏菌属的分离鉴定 |
1.2.2 菊果胶菌属(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的种分类 |
1.3 植物细菌软腐病的研究进展 |
1.4 植物细菌软腐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
1.4.1 农业防治 |
1.4.2 化学防治 |
1.4.3 生物防治 |
1.5 锌、锰、硼、硒对蔬菜生长和品质形成营养的研究进展 |
1.5.1 硒对蔬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
1.5.2 锰对蔬菜生长发育品质的影响 |
1.5.3 锌对蔬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1.5.4 硼对蔬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1.6 矿质元素与植物病害的影响研究进展 |
1.6.1 矿质元素与病原物的关系 |
1.6.2 微量元素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主要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设计 |
3.2.1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2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3 样本采集、病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
3.2.4 锌硼锰硒对软腐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影响 |
3.2.5 锌硼锰硒对芥菜软腐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
3.2.6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软腐病发病的影响 |
3.2.7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8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4.2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
4.2.1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种子萌发和生长综合分析 |
4.3 样本采集、病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
4.4 锌硼锰硒对软腐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影响 |
4.5 锌硼锰硒对芥菜软腐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
4.6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软腐病发病的影响 |
4.7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
4.8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5 讨论 |
5.1 矿质元素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5.2 矿质元素与植物营养品质的关系 |
6 结论 |
6.1 锌锰硼硒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
6.2 锌锰硼硒对软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
6.3 锌锰硼硒对芥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甘肃省14个市州市售蔬菜中铅、镉、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3 甘肃省蔬菜生产及蔬菜重金属污染概况 |
3.1 蔬菜生产概况 |
3.2 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概况 |
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样本采集 |
1.1 采样原则 |
1.2 采样要求 |
2 样本来源 |
3 样本预处理方法 |
4 检测与评价方法 |
4.1 检测方法 |
4.2 评价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三章 结果 |
1 甘肃省蔬菜样本重金属检测总体情况 |
1.1 蔬菜铅、镉、汞检测总体结果 |
1.2 各市州蔬菜样本铅、镉、汞检测结果 |
1.3 各年度蔬菜样本铅、镉、汞检测结果 |
2 不同种类蔬菜样本重金属检测总体情况 |
2.1 蔬菜种类与铅、镉、汞检测总体结果 |
2.2 各市州蔬菜种类与铅、镉、汞检测结果 |
2.3 各年度蔬菜种类与铅、镉、汞检测结果 |
3 不同采样地点蔬菜样本重金属检测总体情况 |
3.1 采样地点与蔬菜铅、镉、汞检测总体结果 |
3.2 各市州不同采样地点与蔬菜铅、镉、汞检测结果 |
3.3 各年度不同采样地点与蔬菜铅、镉、汞检测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1 蔬菜销售地与蔬菜铅、镉、汞含量分析 |
2 采样年份与蔬菜铅、镉、汞含量分析 |
3 蔬菜种类与铅、镉、汞含量分析 |
4 采样场所与蔬菜铅、镉、汞含量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建议与措施 |
1 合理规划蔬菜生产布局 |
2 提高蔬菜规范化种植,做好运输和储存环节的污染防治 |
3 进一步加强蔬菜和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协同监测 |
4 大力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灌溉用水水质的监测 |
第七章 论文不足和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滇南地区13种野生蔬菜营养价值及食品安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野生蔬菜研究现状及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常见野生蔬菜利用概况 |
1.2.1 菜蕨 |
1.2.2 蕨菜 |
1.2.3 白花羊蹄甲 |
1.2.4 滇南杜鹃 |
1.2.5 积雪草(马蹄叶) |
1.2.6 马齿苋 |
1.2.7 花叶滇苦菜 |
1.2.8 鹅肠菜 |
1.2.9 皱果苋 |
1.2.10 小心叶薯(青莲花) |
1.2.11 连蕊藤(滑板菜) |
1.2.12 羽叶金合欢(臭菜) |
1.2.13 蒲公英 |
1.3 食品安全评估的重要性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样品以及采样地 |
2.1.2 主要实验仪器及来源 |
2.1.3 实验试剂及来源 |
2.1.4 实验试剂配制方法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品处理 |
2.2.2 蛋白质测定 |
2.2.3 糖测定 |
2.2.4 金属元素测定 |
2.2.5 纤维素测定 |
2.2.6 维生素C测定 |
2.2.7 氨基酸测定 |
2.2.8 脂肪测定 |
2.2.9 硝酸盐测定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1 基本营养成分测定结果及分析 |
3.2 金属元素测定结果及分析 |
3.2.1 大量元素测定结果及分析 |
3.2.2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及分析 |
3.2.3 有害金属测定结果及分析 |
3.3 氨基酸测定结果及分析 |
3.3.1 氨基酸总量及种类分析 |
3.3.2 味觉氨基酸含量 |
3.3.3 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与氨基酸模式谱的比较 |
3.4 硝酸盐测定结果 |
4 讨论与结论 |
4.1 野生蔬菜营养价值评估 |
4.2 野生蔬菜食品安全评估 |
4.3 结论 |
5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不同地区土壤养分含量与番茄叶片养分含量、产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我国日光温室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1.3 氮素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
1.4 磷素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
1.5 钾素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
1.6 钙、镁元素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
1.7 微量元素 |
1.7.1 植株中微量元素的作用 |
1.7.2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成 |
1.8 山东省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标准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田间试验设计及采样 |
2.2 番茄日光温室基本情况及对施肥状况的调查 |
2.3 问卷调查和样品采集 |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4.1 土壤中有效氮、磷、钾的测定 |
2.4.2 土壤中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与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的测定 |
2.4.3 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的测定 |
2.4.4 叶片中钙、镁元素与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的测定 |
2.4.5 土壤pH和电导率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田间试验番茄叶片中养分含量随着采样时期的变化 |
3.1.1 不同采样时期番茄叶片中大量元素氮、磷、钾含量变化 |
3.1.2 不同采样时期番茄叶片中钙、镁含量变化 |
3.1.3 不同采样时期番茄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
3.2 不同地区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养分状况 |
3.2.1 不同地区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碱解氮含量状况 |
3.2.2 不同地区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有效磷含量状况 |
3.2.3 不同地区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速效钾含量状况 |
3.2.4 不同地区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pH值 |
3.2.5 不同地区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电导率(EC值) |
3.2.6 不同地区日光温室中番茄产量状况 |
3.3 各地区番茄日光温室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
3.3.1 日照地区各村庄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 |
3.3.2 临淄地区各村庄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 |
3.3.3 泰安地区各村庄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 |
3.3.4 三地区番茄日光温室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 |
3.4 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 |
3.4.1 各地区日光温室大、中量元素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 |
3.4.1.1 日照莒县地区大、中量元素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 |
3.4.1.2 临淄地区大、中量元素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 |
3.4.1.3 岱岳区大、中量元素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 |
3.4.2 各地区日光温室微量元素含量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 |
3.4.2.1 日照莒县日光温室微量元素含量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 |
3.4.2.2 临淄日光温室微量元素含量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 |
3.4.2.3 岱岳区日光温室微量元素含量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 |
3.5 番茄叶片的营养元素状况 |
3.5.1 日照地区番茄叶片的营养元素状况 |
3.5.2 日照地区番茄叶片中养分含量的判断 |
3.5.3 临淄地区番茄叶片的营养元素状况 |
3.5.4 临淄地区番茄叶片中养分含量的判断 |
3.5.5 泰安地区番茄叶片的营养元素状况 |
3.5.6 泰安岱岳区番茄叶片中养分含量的判断 |
3.6 各地区土壤中有效养分与番茄叶片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3.6.1 日照地区土壤中有效养分与番茄叶片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3.6.2 临淄地区土壤中有效养分与番茄叶片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3.6.3 泰安岱岳区土壤中有效养分与番茄叶片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田间试验番茄叶片中养分含量的丰缺状况 |
4.2 三地区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状况 |
4.3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对作物的影响 |
4.4 对三地区番茄产量的分析 |
4.5 番茄日光温室中土壤养分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变化 |
4.6 番茄叶片中养分含量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关系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半干旱区菜地土壤与蔬菜中铁、锰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 1 研究区概况 |
1. 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 3 样品测试分析 |
1. 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 1 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
2. 2 蔬菜重金属含量特征 |
2. 3 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 |
2. 4 蔬菜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关关系 |
3 讨 论 |
3. 1 土壤中 Fe、Mn 来源探究 |
3. 2 不同地区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 |
3. 3 榆中县居民蔬菜 Fe、Mn 摄入量的健康风险分析 |
4 结 论 |
四、蔬菜中的微量元素铁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信阳市售常见绿叶类蔬菜中铁的含量[J]. 李秀丽,高熙.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1(03)
- [2]活竹酒品质特征指标筛选及制作工艺优化[D]. 陈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辽宁地区16种蔬菜中的9种元素含量调查[J]. 朱冰雅,刘思飞,李延升,刘彤彤,伊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4)
- [4]纳米级壳聚糖-多酚-铁营养强化剂的制备及表征[D]. 张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6)
- [5]长期灌胃柠檬酸铁对小鼠空肠黏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的影响[D]. 劳澄婕.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锌锰硼硒对芥菜软腐病菌抑制作用及对芥菜的影响研究[D]. 李俊杰.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7]甘肃省14个市州市售蔬菜中铅、镉、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D]. 孙建云. 兰州大学, 2016(02)
- [8]滇南地区13种野生蔬菜营养价值及食品安全评估[D]. 刘胤璇. 云南大学, 2016(02)
- [9]不同地区土壤养分含量与番茄叶片养分含量、产量的关系[D]. 于世欣.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4)
- [10]半干旱区菜地土壤与蔬菜中铁、锰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J]. 杨一鸣,王彦斌,曾亮,苏琼.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