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螅的露天小池养殖(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晶[1](2017)在《基于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海珍品暂养基地建立与效能》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着改善,生活层次和要求也明显提高,国内外对海珍品的需求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国内外海珍品养殖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传统养殖业依赖自然环境程度大,若遇到自然灾害养殖产率会大幅下降,养殖风险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可以实现海珍品全年处于生长阶段和海珍品生长环境的全过程控制,具有养殖时间长、繁殖量高、节能减排、健康养殖和运营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研究循环水养殖对海珍品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课题研制了一种海珍品暂养技术,即海珍品暂养基地“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提供优良的养殖水质和适度的温度保障,研发了多功能、多用途的循环系统。该系统能够高效的削减海水养殖造成的水质污染,通过海水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对海洋取水的依赖性,大幅度的降低了运行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养殖业面临的水质和控温两大难题。本论文针对北方海水产品养殖条件,设计了总体积为2430 m3的暂养池,采用封闭内循环养殖技术暂养海珍品。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建成运行后,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可保持一级海水水平;海水温度控制范围在0-35℃左右,该系统的冷水运行成本为0.97元/吨,相比传统方式,成本降低了1.83元/吨;每年可减排7.86吨CO2、0.09吨SO2、0.012吨NOX、0.06吨粉尘;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内海水循环流动,使能量系统内部交换,整个系统既是热源也是冷源,大大减少了对冷却水的需求量。这种系统是环境友好型系统,既经济又环保。为了验证系统的可靠性,本论文选用鲍鱼进行试验。利用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控制暂养池的温度在10-20℃范围内,采用封闭式循环养殖技术养殖鲍鱼。在实验周期内,鲍鱼生长良好,养殖水体水质符合鲍鱼养殖要求,氨氮、亚硝态氮等含量均在安全限度之内。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无论是在成长质量控制,还是在节能、环保方面,循环水养殖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综上所述,使用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养殖水体的水质和温度,使得养殖环境更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并且有效降低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环境友好并达到了实验设计预期要求。
王欣[2](2014)在《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增殖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人工鱼礁作为诱集鱼类的装置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近些年,他们的用途已经开始多样化,主要包括:水产增养殖﹑娱乐潜水﹑海岸防护﹑栖息地保护以及生态修复等。建设人工鱼礁,发展海珍品增殖成为我国北方沿海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皱纹盘鲍是人工鱼礁区重要的增殖种类之一,鲍鱼的增殖与人工鱼礁的投放相结合,能够获得双重目的,即栖息地和资源的改善,同时这也是定向增产目标物种的廉价方法。本文的目的就是对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的这一增殖方式进行效果评价,即在一个特定网箱内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来构建栖息地,并利用增殖技术投放一定量的皱纹盘鲍,从而对网箱内鲍鱼的生长存活以及网箱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环境监测结果发现:水温变化范围为3.1~25.1℃,盐度变化范围31.6~34.1,符合皱纹盘鲍生长存活要求;透明度、pH、DO、CODMn、BOD5、各类营养盐、油类和硫化物在试验调查期间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水质标准,污染指数Pi均小于1;水中的重金属都符合《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要求,在监测调查期间,各重金属的污染指数Pi均小于1;底质调查的重金属、油类和硫化物从试验开始到试验结束,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中的第一类标准,污染指数Pi均小于1;底栖藻类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90.2g/m2~463.5g/m2,并且在鲍鱼摄食高峰期生物量较大的种类有裙带菜、马尾藻、小石花菜、石花菜、绿管浒苔和小珊瑚藻,而其中的裙带菜和马尾藻都是鲍鱼喜食的藻类。鲍鱼监测结果:试验中鲍鱼15个月平均生长率为63.5μm/d,生长最快阶段达到78.7μm/d,最慢阶段为13.6μm/d,与其它鲍鱼养殖数据相比,生长速度达到较高水平,并且也符合商业要求;存活率方面,试验最终存活率为66.03%,死亡主要集中在试验开始阶段,之后存活率能都达到90%以上,存活率略低于网箱养殖数据,高于底播增殖数据。并且,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了鲍鱼生长与主要环境因子水温的关系方程:y=-0.0009x3+0.0188x2+0.2271x-2.0025, R2=0.9471,y为皱纹盘鲍壳长增长率(mm/月),x为水温。
宋志乐,孙振兴,燕敬平,郑志芳,孙永杰,宋乐成,孙元虎,衣华波,刘飞宏[3](2003)在《科学养鲍问答(1)》文中研究表明 1.鲍的养殖方法有几种?优缺点是什么? 鲍的养殖方法大体有筏式养殖、岩礁潮下带沉箱养殖、潮间带围池养殖、潮下带垒石蒙网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底播放流增殖等。其特点及优缺点如下: (1)筏式养殖 其特点是利用类似于海带、扇贝等
张崇光,王瑶志[4](1989)在《水螅的露天小池养殖》文中研究表明 水螅作为腔肠动物的代表,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实验材料。近几年来,由于水域污染的原因,要采集到活水螅已成为非常困难的事。为此,我们对水螅进行了人工培养。经过五年时间的探索,采用露天小池养殖水螅获得了成功。三年来,水螅已经终年不绝地繁衍下来。现将具体的饲养方法介绍如下。
二、水螅的露天小池养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螅的露天小池养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海珍品暂养基地建立与效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
1.3.1 海水循环养殖系统的原理 |
1.3.2 循环水养殖的可行性分析 |
1.3.3 现有的海水养殖模式 |
1.3.4 国外循环海水养殖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 |
1.3.5 国内循环海水养殖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 |
1.3.6 鲍鱼循环海水养殖 |
1.4 海水养殖控温技术 |
1.4.1 海水养殖控温技术概况 |
1.4.2 控温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 海珍品暂养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1.5.1 目前海水养殖存在问题 |
1.5.2 海水养殖发展趋势 |
1.5.3 海珍品暂养技术 |
1.6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海水养殖循环系统的构建 |
2.1 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技术 |
2.2 系统设计原则及其配套设施 |
2.2.1 设计原则及依据 |
2.2.2 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的核心工艺及配套措施 |
2.2.3 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建立 |
2.2.4 养殖池 |
2.2.5 全自动微滤机 |
2.2.6 蛋白质分离器 |
2.2.7 臭氧发生器 |
2.2.8 综合生物滤池 |
2.3 海水控温及热能循环利用系统 |
2.3.1 配置方案 |
2.3.2 温控设计参数 |
2.3.3 控温耗能计算 |
2.3.4 养殖用水量计算 |
2.3.5 设备配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的运行效果 |
3.1 引言 |
3.2 鲍鱼养殖系统 |
3.2.1 主要原料 |
3.2.2 仪器设备 |
3.2.3 鲍鱼暂养池的构建 |
3.3 鲍鱼暂养池的日常运行 |
3.3.1 日常测定 |
3.3.2 生物滤池的构建 |
3.3.3 系统日常维护 |
3.3.4 鲍鱼饲养管理 |
3.4 养殖水质评估情况 |
3.4.1 养殖水体中pH、DO的变化情况 |
3.4.2 养殖水体中COD变化 |
3.4.3 水处理系统氨氮去除效果 |
3.4.4 水处理系统亚硝酸氮去除效果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效益分析 |
4.1 运行费用计算 |
4.1.1 总能量 |
4.1.2 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和传统冷水机组系统耗能情况 |
4.1.3 采用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用水情况 |
4.1.4 采用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每月节省费用 |
4.1.5 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系统与传统养殖方案对比 |
4.2 利用海水控温与循环系统进行节能的环保指标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增殖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皱纹盘鲍的生物学特征及渔业资源状况 |
1.1 皱纹盘鲍的分类 |
1.2 皱纹盘鲍的自然分布 |
1.3 皱纹盘鲍的生物学特征 |
1.3.1 形态特征 |
1.3.2 生活习性 |
1.4 皱纹盘鲍的价值 |
1.4.1 食用价值 |
1.4.2 药用价值 |
1.5 鲍鱼渔业资源状况 |
1.6 目前存在问题 |
1.6.1 养殖水质恶化 |
1.6.2 种质退化 |
1.6.3 病害问题 |
2 人工鱼礁区皱纹盘鲍养殖和增殖现状 |
2.1 皱纹盘鲍养殖方式 |
2.1.1 筏式养殖 |
2.1.2 海底沉箱养殖 |
2.1.3 潮间带围池养殖 |
2.1.4 陆上工厂化养殖 |
2.1.5 礁区底播增殖 |
2.2 皱纹盘鲍的增养殖 |
2.3 皱纹盘鲍礁区增殖的优势及其潜在问题 |
2.4 皱纹盘鲍礁区底播技术要求 |
2.4.1 皱纹盘鲍增殖礁区的选择 |
2.4.2 皱纹盘鲍礁区增殖的放流规格与密度 |
2.4.3 皱纹盘鲍礁区底播的方法 |
2.4.4 皱纹盘鲍礁区增殖的管理与收获 |
2.5 国内外人工鱼礁区鲍鱼养殖和研究的例子 |
2.6 皱纹盘鲍礁区增殖研究中的问题 |
3 崂山湾皱纹盘鲍人工鱼礁区环境调查与评价 |
3.1 背景 |
3.2 研究样地与取样方法 |
3.2.1 水质和底质的采集 |
3.2.2 底栖藻类的采集 |
3.3 样品处理分析 |
3.3.1 水质和底质的测定 |
3.3.2 底栖藻类的分类鉴定 |
3.4 水质、底质评价方法 |
3.4.1 评价标准 |
3.4.2 单项污染指数法 |
3.4.3 溶解氧评价方法 |
3.4.4 pH 评价方法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水质结果 |
3.5.2 底质结果 |
3.5.3 大型底栖藻类 |
3.6 讨论 |
3.6.1 水质结果讨论 |
3.6.2 底质结果讨论 |
3.6.3 底栖藻类结果讨论 |
4 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皱纹盘鲍增殖效果研究 |
4.1 背景 |
4.2 试验地点 |
4.3 试验材料 |
4.4 试验方法 |
4.4.1 网箱和人工鱼礁的设置 |
4.4.2 幼鲍的标记、测量及投放 |
4.4.3 数据采集 |
4.4.4 日常管理 |
4.4.5 室内试验 |
4.4.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4.5 结果 |
4.5.1 壳长与鲜重的关系 |
4.5.2 鲍鱼生长情况 |
4.5.3 鲍鱼存活情况 |
4.5.4 试验鲍鱼生长及存活情况与其它地方对比 |
4.5.5 室内试验情况 |
4.6 讨论 |
4.6.1 鲍鱼生长情况讨论 |
4.6.2 鲍鱼存活情况讨论 |
4.6.3 鲍鱼增殖效果评价讨论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水螅的露天小池养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海水控温及循环利用海珍品暂养基地建立与效能[D]. 刘雨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2]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增殖效果的研究[D]. 王欣.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3]科学养鲍问答(1)[J]. 宋志乐,孙振兴,燕敬平,郑志芳,孙永杰,宋乐成,孙元虎,衣华波,刘飞宏. 齐鲁渔业, 2003(07)
- [4]水螅的露天小池养殖[J]. 张崇光,王瑶志. 生物学教学, 19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