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徐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伟[1](2021)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发 表重要讲话作?
孟晓静[2](2019)在《太原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交通中心,辖六区三县一市,具有自然资源、资金、区位、政策等优势,但是太原市周边土地不多,不是传统农业大市,所以发展现代农业才是破解太原市“三农”发展难题的首要任务。2018年太原市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谋划和实施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示范园。到2020年,基本建成农村与城市相配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而这一规划的实施资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大量资金的支持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很难如期实施,这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太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数据,了解太原市最新出台的农业发展规划,2018年改革力度空前,各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而仅凭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经营主体的自筹投入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11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深入清徐、阳曲、娄烦等地实地走访,寻找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主要困难,并从经营主体、金融机构、政府三方面深入剖析当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加大金融机构创新力度、完善农村金融领域配套政策等对策和建议,为更好的促进太原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侯帅[3](2018)在《农发行支持太原市乡村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和经批准开办的涉农商业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乡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太原市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从国外金融机构和国内农发行支持乡村建设的案例和经验中分析山西省农发行支持太原市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现状、不足及经验。相比国内外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建设的案例,目前,山西省农发行正在大力进行太原市乡村建设支持,但还存在信贷品种单一、融资困难、融资模式不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及内部人员管理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太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乡村建设进程,借用国内外经验,提出一系列政策性意见,包括农发行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并在金融项目中大力创新,开放战略合作,并在人员管理方面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乡村建设发展有一定意义。
包怡茹[4](2018)在《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已成为关键。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都需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系统研究相关理论和包商银行及包商银行D支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现有条件、金融政策和体制机制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作为目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解决当地广大农民的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三农”服务、推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性。以D支行农户微贷业务为例,本文试图探索出适合商业银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新途径,有效解决我国“三农”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本文主要阐释的内容具体表现为:一是以概念概述为基础,包括“三农”的概念、微小企业的界定、涉农微贷业务的界定、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界定。二是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包括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和普惠性金融体系理论,以及这些理论与涉农微贷业务的关系。三是介绍了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必要性,分别从D地区“三农”发展中农户的信贷需求高市场广阔、D地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发展存在局限性及包商银行改革创新的内在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包商银行D支行发展涉农微贷的必要性。四是分析了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首先从包商银行D支行发展情况及涉农微贷产品、业务操作模式、业务流程四个方面阐述了包商银行D支行目前微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涉农微贷产品种类和金融服务方式单一,导致在同业中缺乏竞争力;D支行网点和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导致不能满足该地区开展涉农微贷的需求;涉农微贷业务面临的信用、自然灾害、不可抗力及市场风险;涉农贷款投放成本高;同行业间涉农贷款竞争激烈;运作管理不能满足D支行的发展;D地区民间借贷较多。五是提出了完善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即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的繁荣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为包商银行其他支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作用,同时为促进该地区“三农”发展,推进该地区新农村建设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李明明[5](2017)在《资源型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电子商务是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而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今后发展的重点,是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民消费和农村青年创业的新型产业,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途径。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讲,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助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拓展销售市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脱贫。通过广大的农村市场,维系引导着生产和消费,进一步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认识到农村电子商务对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作用与地位,尤为重要。本文从农村电子商务在资源型地区山西省经济转型布局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入手,分析了山西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作用,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山西省的地位与前景,客观地研究资源型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出山西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当前山西省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在国家及地方政策、资金等大力支持下高速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与此同时,山西省基础条件较差、人才资源存量不足、现代物流发展落后、企业竞争能力有待提升、消费动力不足、营商环境需要改善等是当前山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提升的建议和对策,通过进一步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与地位、营造健康的营商环境、大力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构建产业体系、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等,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在经济转型中的促进作用和基础作用,有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农村融合发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具体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山西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刘岳武[6](2014)在《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飞快发展,但在飞快发展的同时,“三农”问题仍然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仍然没有实现有效改善,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相对滞后,农民实现增收依然很难,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一方面在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另一方面在于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村市场化建设滞后。农业现代化作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之一,就是要利用自身特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聚集度,提高我省农业生产规模,搞活农产品流通,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但目前我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依然相对落后,不能与现有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有效契合,严重制约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农民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农产品流通当中,分享农产品流通带来的经济利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对于转型期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农产品流通相关领域研究做简要综述的基础上,以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作为理论指引,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阐述了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提出了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路径,最后结合理论实际,从宏观角度提出促进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文章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总结归纳,系统地提出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二是通过渠道关系的视角透析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各流通主体间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衡,提出了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
张英[7](2013)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金融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当今市场经济起基础性作用的大环境下,为一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以上两方面来看,农村金融的发展就值得引起我们更大的重视,尤其是在党中央明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而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打破原有的落后格局,从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方方面面入手,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本文首先从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现状入手,发现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非农离农的倾向,而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更多实质性作用的非正规金融组织非但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反而常常受到政府方面给出的巨大压力;农业保险方面,虽然政府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仍处于摸索阶段,受到农保本身运行机制和农民投保意识极度欠缺的限制,发展进度极为缓慢。总体来看,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普遍偏低,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弱,在这种环境下,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状况依然很严峻,外流渠道主要是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流形式包括资金上存、大量发放非涉农贷款、银行间市场拆借等,与新农村建设的富农意图明显相悖。接下来谈到的是农村地区信贷政策的不足,面对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强大资金支持,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所采用的信贷政策明显难以应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门槛高、利率高、产品单一、额度偏小等,与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最后就是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不平衡,很多涉及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位,不管是资金需求方还是供给方,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法律保障,双方的业务往来自然就难以活跃起来;信用是随着金融而生的,切金融活动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差也是公认的事实,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和过去政府对农村经济活动数据记录的缺失等原因共同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如此种种,笔者在本文最后一章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建立更优更新的信贷机制,塑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并以此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武二丽[8](2013)在《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农村金融市场资源流失严重、供需矛盾突出、市场竞争不充分、低效率等难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而我国对农村金融市场建立问题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提出应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由对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做出了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周小川同志在解读十八大报告时进一步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顺应农村金融需求演变趋势,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适应农村需求的金融体系,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由单一的国家银行系统,发展成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和民间集资、合会、地下钱庄等非正规金融组成的农村金融市场。然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仍相对滞后,本文从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为原则,对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揭示当前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太原市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新农村建设以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和农村金融供给现状调查,得出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一、农村金融市场商业化运作的内在矛盾突出。太原市农村经济发展信贷市场需求面广,资金需求量大,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需求;二、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资金回流机制;三、农村金融市场生态环境恶化;四、金融当局忽视了对非正规金融的引导、监督;五、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针对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应的对策:一、加快农村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体系;三、发展新农村保险市场,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四、强化政府的功能定位,尊重农村金融市场独立性。
范惠芳[9](2013)在《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基本经济单元,是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县域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域政权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的特色区域经济。县域金融是现代县域经济的核心。为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就要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县域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商业性转型进而撤出农村地区、农发行也逐步收缩了其政策支农业务、县域地区的储蓄存款被转移到发达地区,民间融资不规范利息高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进而加剧了县域地区资金的严重不足。本文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水平分析县域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希望可以提高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本文共分六章节内容: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金融与经济、县域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理论研究综述。第三章分析了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现状,包括县域金融服务的内涵,县域金融服务的机构设置、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内容。第四章提出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资金外流现象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通过分析问题及原因,找出解决金融服务问题的对策,首先是完善县域金融体系,其次要创新金融服务工具,优化县域生态环境。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县域金融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提供参考,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杨峰,李泽平[10](2012)在《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完成,社会上民间资本充斥、广大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在同一地区也存在着民间存款逐年增加与当地中小企业、农户缺乏资金并存的复杂局面。融资困境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试图通过现代市场经济学、现代金融理论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清徐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徐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
三、2021年工作安排 |
(一)以“拓荒牛”精神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科技自立自强太原要有新担当 |
(二)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太原要有新速度 |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品牌强市太原要有新动作 |
(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深化改革开放太原要有新举措 |
(五)以“老黄牛”精神一体推进“四治”,城市更新行动太原要有新提升 |
(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太原要有新局面 |
(七)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太原要有新突破 |
(八)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太原要有新成效 |
(九)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守护人民健康太原要有新作为 |
(十)以“孺子牛”精神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太原要有新形象 |
(2)太原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3.1 研究基本框架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现代农业的涵义 |
2.1.2 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涵义 |
2.1.3 金融支持的基本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信贷补贴论 |
2.2.2 农村金融市场论 |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3 金融支持太原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
3.1 太原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
3.2 太原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进展及成效 |
3.2.1 金融支农机构趋于稳定 |
3.2.2 金融支农产品不断创新 |
3.2.3 金融支农改革不断推进 |
3.2.4 金融支农需求持续增大 |
4 太原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太原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1 金融支农融资需求难以有效满足 |
4.1.2 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 |
4.1.3 金融支农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
4.2 太原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4.2.1 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能力有待提高 |
4.2.2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
4.2.3 政府支持金融支农政策不完善 |
5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5.1 发达国家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 |
5.1.1 美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5.1.2 日本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5.1.3 法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5.2 发展中国家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
5.2.1 印度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5.2.2 孟加拉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5.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
5.3.1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
5.3.2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需具备完整的金融体系 |
5.3.3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金融机构采取多种筹资方式 |
6 太原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解决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问题 |
6.1.1 增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竞争力 |
6.1.2 助力重点农业企业实力提升 |
6.1.3 建立多形式农业抵押担保 |
6.2 加大金融机构创新力度 |
6.2.1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
6.2.2 提高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 |
6.2.3 扩大农业保险范围 |
6.3 完善农村金融领域配套政策 |
6.3.1 完善金融支持的风险补偿机制 |
6.3.2 完善金融支持配套政策改革 |
6.3.3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3)农发行支持太原市乡村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解析和基础理论 |
2.1.1 农业政策性银行 |
2.1.2 乡村建设 |
2.2 国内外金融机构支持与乡村建设的关系 |
2.3 国内外乡村建设缘起研究 |
2.4 金融供需分析 |
2.4.1 金融需求分析 |
2.4.2 金融供给分析 |
3 农发行支持太原市乡村建设的现状和案例研究 |
3.1 总体概况 |
3.2 案例研究 |
3.2.1 粮油购调销储 |
3.2.2 脱贫攻坚 |
3.2.3 水利设施 |
3.2.4 人居生活 |
3.2.5 棚户区改造 |
4 农发行支持太原市乡村建设的问题总结 |
5 国内外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
5.1 国外经验 |
5.1.1 美国 |
5.1.2 德国 |
5.1.3 日本 |
5.2 国内经验 |
5.2.1 辽宁省 |
5.2.2 天津市 |
5.2.3 盐城市 |
6 农发行支持太原市乡村建设政策性意见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4)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2.1.1 三农的概念 |
2.1.2 微小企业的界定 |
2.1.3 涉农微贷业务的界定 |
2.1.4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界定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普惠性金融体系理论 |
第三章 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必要性 |
3.1 D地区“三农”发展中农户的信贷需求高、市场广阔 |
3.1.1 D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
3.1.2 D地区“三农”发展中的农户情况及信贷需求特征 |
3.2 D地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发展存在的局限性 |
3.2.1 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发展的范围有限 |
3.2.2 D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剧 |
3.3 服务“三农”是包商银行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 |
第四章 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4.1 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现状 |
4.1.1 包商银行及D支行的发展情况 |
4.1.2 涉农微贷业务的产品 |
4.1.3 涉农微贷业务的操作模式 |
4.1.4 涉农微贷业务的流程 |
4.2 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中的问题 |
4.2.1 涉农微贷产品种类与金融服务方式单一 |
4.2.2 D支行网点和人员数量相对不足 |
4.2.3 涉农微贷业务面临的风险具有多样性 |
4.2.4 涉农贷款投放成本高 |
4.2.5 同行业间涉农贷款竞争激烈 |
4.2.6 D支行运作管理有待提升 |
4.2.7 D地区民间借贷较多 |
第五章 完善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对策 |
5.1 丰富金融服务方式,拓宽金融服务渠道 |
5.1.1 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 |
5.1.2 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及村口银行进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
5.2 结合区域特色创新涉农金融产品 |
5.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
5.3.1 增加涉农贷款业务人员 |
5.3.2 加强相关人员道德教育及业务培训 |
5.4 加强贷前贷后管理,有效防范风险 |
5.4.1 加强涉农贷款用途的贷前调查与贷后落实 |
5.4.2 创新金融风险防范方式 |
5.5 创新担保及抵押方式,降低农户融资成本 |
5.6 以单户分析信贷技术特色为基础,实行“双准入“原则 |
5.6.1 注重单户分析,提升涉农贷款质量 |
5.6.2 实行“双准入”原则,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和农户诚信调查制度 |
5.7 提升运作管理,改变绩效考核制度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资源型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源型地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1.1 山西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作用 |
1.1.1 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与提升 |
1.1.2 扩大农村消费、释放潜在需求 |
1.1.3 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
1.1.4 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精准脱贫 |
1.2 山西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地位与前景 |
1.2.1 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1.2.2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
1.2.3 推动电商平台快速高质发展 |
1.2.4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行政策扶持 |
第二章 资源型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2.1 山西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 |
2.2 山西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因素 |
2.3 山西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 |
2.4 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框架初步建成 |
2.5 农村商品交易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
第三章 资源型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 山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
3.1.1 自然环境限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
3.1.2 产品性质限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易 |
3.1.3 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 |
3.1.4 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相对落后 |
3.1.5 从业人员数量质量有待提升 |
3.2 山西省消费动力不足 |
3.2.1 市场购买力不足 |
3.2.2 消费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
3.3 山西省农村电子商务营商环境需要改善 |
3.3.1 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制度建设急需完善充实 |
3.3.2 电子商务主管部门统管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畅 |
3.3.3 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体系尚未形成 |
3.3.4 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
第四章 加强资源型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4.1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在经济转型中的地位 |
4.1.1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经济良性运行 |
4.1.2 进一步深化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
4.1.3 继续加大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力度 |
4.1.4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4.2 营造健康的营商环境 |
4.2.1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
4.2.2 实施资源整合,推进商务机构新型化 |
4.2.3 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 |
4.2.4 严格执法检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新型化 |
4.3 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
4.3.1 加大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创新力度 |
4.3.2 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
4.3.3 搭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
4.4 构建农产品电商产业体系 |
4.4.1 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 |
4.4.2 加快建设田头市场,保障网销农产品供应 |
4.4.3 引进培育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商 |
4.5 大力推动农村地区电商就业创业 |
4.5.1 创新创业担保贷款模式 |
4.5.2 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
4.5.3 推进贫困县青年电商创业 |
4.6 加快农村电商网络结点建设 |
4.6.1 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网络销售 |
4.6.2 继续推进龙头电商在山西布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文献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农产品流通体系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
2.1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及方向 |
2.1.1 转型的内涵 |
2.1.2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方向及路径 |
2.2 农产品流通体系在山西省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
2.2.1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内涵 |
2.2.2 农产品流通体系在山西省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
第3章 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山西省农产品流通现状 |
3.1.1 农产品优势产区基本形成,产量不断扩大 |
3.1.2 农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 |
3.1.3 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健全 |
3.1.4 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
3.2 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
3.2.1 农产品流通主体培育不足,组织化程度低 |
3.2.2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
3.2.3 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服务机制 |
3.2.4 农产品监管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规范不完善 |
第4章 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 |
4.1 流通主体多元化、规模化 |
4.2 市场体系网络化 |
4.3 服务体系信息化 |
4.4 监管体系规范化、法律化 |
第5章 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路径 |
5.1 加大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培育力度,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
5.1.1 培育农民成为农产品流通主体 |
5.1.2 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
5.1.3 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 |
5.2 建立农产品市场网络,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
5.2.1 建立以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的批发网络 |
5.2.2 建立以农贸市场为重点的零售网络 |
5.2.3 建立以产地集配中心为重点的集配网络 |
5.3 统筹城乡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5.3.1 以合作社为中心的横向一体化产业链模式 |
5.3.2 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模式 |
5.4 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
5.4.1 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
5.4.2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
5.4.3 加强农产品流通技术服务部门建设 |
5.5 健全农产品流通监管体系,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 |
5.5.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 |
5.5.2 完善农产品流通法律制度建设 |
5.5.3 加强政策的落实与实施 |
第6章 促进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
6.1 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各部门的政策联动 |
6.2 完善财税政策,加强金融支持 |
6.3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为建设流通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
6.4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6.5 深入实施“513”工程,加快“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方法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方法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框架结构与主要观点 |
1.3.1 本文的框架结构 |
1.3.2 本文的主要观点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 |
2.1 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 |
2.1.1 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 |
2.1.2 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理论 |
2.2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
2.3 本章小结 |
3 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3.1 农村金融服务或弱化或缺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 |
3.1.1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离农倾向严重 |
3.1.2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发展受限 |
3.1.3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
3.2 农村资金的外流与新农村经济建设意愿相违 |
3.3 信贷政策更新与新农村经济发展实情步伐不一致 |
3.3.1 资金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难以对接 |
3.3.2 信贷准入门槛偏高 |
3.3.3 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单一且额度较小 |
3.3.4 贷款高利率与农业经济低回报相矛盾 |
3.3.5 信贷业务结构与人员配置不合理 |
3.4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3.4.1 法制环境基础不牢 |
3.4.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小,信用环境差 |
4 我国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
4.1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新农村建设 |
4.1.1 加大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支农力度 |
4.1.2 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 |
4.1.3 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
4.2 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 |
4.2.1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全方位发展以期增加农村经济的内生功能 |
4.2.2 遏制农村地区资金外流 |
4.3 改革和创新信贷体制,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的力度 |
4.3.1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小额信贷 |
4.3.2 稳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 |
4.3.3 创新抵押担保制度 |
4.4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
4.4.1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 |
4.4.2 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
1.1.1 农村金融市场研究背景 |
1.1.2 农村金融市场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国外对农村金融市场研究 |
1.2.1 金融抑制论和深化论的提出 |
1.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 |
1.2.3 金融约束论的形成 |
1.3 我国对农村金融市场研究的进展情况 |
1.3.1 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市场问题的研究 |
1.3.2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性质 |
1.3.3 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研究 |
1.4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的对象 |
1.4.2 研究的方法 |
2 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
2.1 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发展历程 |
2.1.1 农村金融市场初步形成阶段(1979 年~1993 年) |
2.1.2 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框架阶段(1994 年~1996 年) |
2.1.3 农村信用社主体地位形成的深化阶段(1997 年~2006 年) |
2.1.4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的探索阶段(2006 年~ ) |
2.2 农村金融机构的组成 |
2.2.1 正规农村金融 |
2.2.2 非正规农村金融 |
2.3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农村金融的影响 |
3 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调查 |
3.1 太原市农村经济市场的供需现状 |
3.1.1 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现状 |
3.1.2 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现状 |
3.2 太原市农村金融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农村金融市场商业化运作的矛盾突出 |
3.2.2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资金回流机制 |
3.2.3 农村金融市场生态环境恶化 |
3.2.4 金融当局忽视了对非正规金融的引导、监督 |
3.2.5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
4 解决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问题的对策研究 |
4.1 加快农村金融市场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 |
4.2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体系 |
4.3 发展新农村保险市场,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
4.4 强化政府的功能定位,尊重农村金融市场独立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3.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
3.1 县域金融服务的内涵与范围 |
3.1.1 县域金融服务的内涵 |
3.1.2 县域金融服务的范围 |
3.1.3 县域金融与城市金融的区别 |
3.2 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的现状 |
3.2.1 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的机构设置及职能 |
3.2.2 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中的产品供给 |
3.2.3 金融服务对县域经济的贡献 |
4.山西省县域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4.1 山西县域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4.1.1 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
4.1.2 当地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比例较小,资金外流严重 |
4.1.3 金融服务产品结构不完善 |
4.1.4 金融资源价格整体偏高 |
4.1.5 民间金融服务市场缺乏规范 |
4.1.6 金融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人员素质不高 |
4.2 山西县域金融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4.2.1 县域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转型忽视了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
4.2.2 金融机构撤出农村地区导致对县域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
4.2.3 县域金融机构产品开发力度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
4.2.4 国家缺乏对于农业保险、抵押担保贷款方面的相关政策 |
4.2.5 农村政策性金融、非正规金融的建立和运作缺乏法律保障 |
4.2.6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恶劣 |
5.完善山西县域金融服务的思考 |
5.1 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
5.1.1 明确商业银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 |
5.1.2 鼓励和引导其他金融组织为“三农”服务,打破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垄断 |
5.1.3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
5.2 创新县域金融服务,扩大金融支农的深度和广度 |
5.2.1 完善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结构 |
5.2.2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支付结算方式 |
5.2.3 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 |
5.3 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
5.3.1 加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
5.3.2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5.4 提高员工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5.4.1 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提升责任意识 |
5.4.2 完善激励奖惩制度,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
6.本文的结论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6.1 结论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论 |
二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
三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境 |
(一)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
(二)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 |
(三)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的融资困境 |
(四) 原因分析 |
四 政策建议 |
(一) 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
(二) 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
(三) 完善当地政府与县级人民银行的合作监管体系 |
四、清徐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工作报告[N]. 张新伟. 太原日报, 2021
- [2]太原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 孟晓静.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6)
- [3]农发行支持太原市乡村建设问题研究[D]. 侯帅. 山西农业大学, 2018(06)
- [4]包商银行D支行微贷业务服务“三农”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包怡茹.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8(05)
- [5]资源型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D]. 李明明. 山西大学, 2017(03)
- [6]转型期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D]. 刘岳武. 山西财经大学, 2014(08)
- [7]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 张英. 贵州财经大学, 2013(S1)
- [8]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 武二丽. 山西财经大学, 2013(10)
- [9]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 范惠芳. 山西财经大学, 2013(10)
- [10]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 杨峰,李泽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