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高校发展的六大矛盾

公安高校发展的六大矛盾

一、公安高校发展中的六大矛盾(论文文献综述)

张勇[1](2017)在《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文中认为在历史上,开封曾经是七朝古都,且自元、明、清、中华民国以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都是河南的政治中心。但自清始,其省会地位曾发生过动摇。清初,迫于明末黄河决口造成的破坏,开封各级衙署被迫迁出。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水患,道光皇帝曾提出迁移河南省会之议。抗战时期,迫于日寇的威胁,河南省会被迫迁出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全国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历史背景下,由于郑州市具有位于河南省适中位置、处于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等发展经济的优势,而开封则面临诸多发展瓶颈,比如资源匮乏、处于黄泛区中心位置、面临黄河水患威胁等。两市的发展前景反差巨大,为了发展河南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化,方便对全省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城市工作的领导,河南省地方领导向中央提出省会由开封迁郑州请求,并获得批准。河南省政府在1950年就开始将郑州市作为未来省会进行规划,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还未开始,国家没有大的建设任务,河南省以及郑州市只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小规模建设。1952年9月19日郑州市被中央批准为河南省会,自1953年开始,省政府聘请苏联专家对郑州市进行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下,郑州市开始了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为省会迁移做准备。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郑州。省会的迁移给开封市的经济以及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开封市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才克服了困难。郑州市为迎接省会迁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市政建设、整顿交通秩序、加强物资供应等,保证了河南省直机关顺利迁郑州。河南省委为省直机关的迁移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对因省会迁移而产生的人事与组织关系变更,省委组织部也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省会迁走后,为了解决开封市的城市定位问题以及尽量减轻省会迁离对开封市经济的影响,河南省委决定将郑州地委专署由荥阳迁往开封市;在开封市的帮助下,郑州地委专署顺利入驻开封市,并改名为开封专区。河南省会迁移后留下的房产以及场地由开封市负责接收,开封市接收后作了相应处置,并在接收过程中积极维护本市利益。省会迁移郑州促进了该市的快速发展。其经济蒸蒸日上、技术工人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医疗卫生事业日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增强,从而使该市迅速成长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新省会郑州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时期中央与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以及随省会迁来的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的充实。开封市失去了省会地位,其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事业萎缩,文化事业衰落,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人口数量增长迟缓、结构也趋向不合理。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大批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随省会迁离开封,极大地削弱了开封市城市发展的能力。一五期间,开封市属于非重点建设城市,其建设得不到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开封市还必须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的发展。河南省会变迁对河南省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省会变迁改变了河南省的城市布局,形成了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历史基础;同时省会变迁也导致了开封市经济发展滞缓。在文化方面,省会变迁使河南传统的文化中心发生转移,从而产生双面性作用,对河南省的文化传播产生影响。在教育方面,省会变迁也是导致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名校缺失的原因之一。总之,省会作为一个区域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它的变迁必将对该区域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我国是单一制中央集权型国家,故全国政治中心享有支配资源的绝对优势,然后依次是省级区域政治中心、地区级区域政治中心、县级区域政治中心等。每级行政中心在本辖区内享有支配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资源集聚中心的转移。因此,成为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往往各方面发展较快,而失去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则发展缓慢,或者从此衰落。同时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会对该区域整体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季诚[2](2015)在《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当代人民警察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其使命就是为了保护人民人身财产安全、惩罚犯罪行为、打击邪恶势力、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的内容主要是指当代人民警察在履行所负有的职责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各项行为和准则,且将其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内化为人民警察内在的职业素养,也就是评判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行为标准所在。当前,我国的人民警察队伍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主要集中体现在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等。所以,加强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显得更加重要。本文根据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相关论述,提出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进而提出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概念和内容。以此提出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是以完成自身发展、履行自身职责、提高整体素质、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必要性。通过现状分析,探寻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原则主要体现在政治性、时代性、服务社会原则和吸收并进原则。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主要通过增强培育认识、固化培育理念、完善培育内容、丰富培育理论,探索培育方法、增强培育实效、确立培育制度、提供培育保障、增强培育自觉意识、发挥自我能动性等途径,最终实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提升。

刘明福,王忠远[3](2014)在《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文中提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物。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总是从时代风云中脱颖而出。英雄创时代,在时代的潮头,总是挺立着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英雄。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威武雄壮的伟大时代,无一不是大众与伟人同声合唱,时势与英雄交相辉映。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政治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政治家的领导力和创新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没有杰出政治家的国家,难以有声有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缺乏大政治家的大国,难以在全球出类拔萃。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需要创新型

戴韶华[4](2011)在《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人民警察概论》课程建设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关于人民警察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在我国还不成熟,在高职的教育教学中,同时存在职业特点不突出的问题。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在课程建设中突出职业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途径。

张侠[5](2009)在《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文中提出都市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态。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都市旅游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普遍受到关注,尤其是都市凭借多元的文化内涵、强大的城市功能和巨大的包容性,推动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体现了旅游的多重功能,不仅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眼球,也对完善政府职能的提出了更多要求。本文以政府经济学、旅游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和城市发展理论的多重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开展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综合研究。从泛旅游社会发展观出发,辨析了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区别;分析了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行政运行职能在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重要性;提出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模式;通过对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武汉市优化政府旅游行政职能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论文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及本文的思路框架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对都市旅游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都市旅游竞合背景下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进行了阐述;以政府职能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城市发展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依据;着重解析了都市旅游发展观。第三章分析了旅游发展对都市发展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旅游发展对都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系统关系和互动关系。第四章分析了政府职能对都市旅游发展的作用,在阐述部分国家以及我国旅游发展中政府与产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旅游产业政策、政府投入与税收、管理体制等与都市旅游发展的关系,对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强度以及政府行为“泛化”现象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五章对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运作进行了研究;从基本职能、运行职能和部门职能三个方面界定了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阐述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主要职能之间、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发展阶段之间、都市旅游发展战略与职能运作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主要经验与不足;提出了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主要发展趋势。第六章研究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路径;提出了优化的总体原则;着重阐述了行政运行职能的优化思路;总结了政府管制、政府主导和自组织三种职能模式;阐述了政府职能优化的政策保障、法律保障、财税保障和危机管理体系;根据都市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产业一体化、价值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三种职能优化途径。第七章分析了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和政府职能运作的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优化的基本对策和建议。第八章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王平,陈君武[6](2008)在《当前我国警察招录模式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和发展公安教育事业,关键是要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公安后备队伍。我国公安后备军的来源主要是公安高校毕业学生、以及社会招录警察两个方面。为此,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就我国公安招录警察的制度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就公安院校招生以及公安机关向社会招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之后提出了一些构想,以求教于大方。

韩宝庆[7](2008)在《地方公安高校教育质量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必须紧紧围绕教育质量的提高来进行。事实上,近年来,教育的质量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因其直接关涉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各国政府、教育界专家学者都十分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改革。如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已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进了大众化的行列,但大学生数量的增多最多只能说我们是教育的大国,我们要真正成为教育的强国,还必须要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目前,关于高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普适性研究较多,也取得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安高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身特点,借鉴普通高校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地方公安高校教育质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全面的分析研究,构建全面提高公安高校教育质量的可操作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教育质量的分析和研究,为地方公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我国的公安高校教育在经历了初创期和发展期之后,如今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社会犯罪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并为公安院校的发展改革及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面前,公安高校如何发展改革,如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是公安院校最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必然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抉择。为此,深入剖析公安高校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探究并形成既符合教育活动规律又适应公安高校教育特点模式势在必行。任何教育模式的创建都首先面临着核心价值和理论的建立问题。本文试图在全面分析影响公安高校教育质量因素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公安高校教育模式,理性指导公安高校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公安高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李玉兰[8](2008)在《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以湖南省S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面临的困境却成为阻碍我国民办高校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加强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为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课题研究在深入的实地调查和广泛的文献阅读基础上,阐述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阐述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几个阶段;揭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面临的困境;剖析民办高校师资队伍面临困境的原因;并针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本文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从湖南省S学院这一个案出发,深入剖析,由点及面,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出建议与应对之策,为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创新点之所在。

袁广林[9](2008)在《美国警察培养对我国警察教育改革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制国家,警察种类繁多,隶属机关也不相同,因而警察教育也是各自独立。美国警察教育有两个体系,一是警察系统的职业培训。由于美国有发达的高等教育,新招募的警察学历较高,美国国家刑事司法

袁广林[10](2008)在《我国警察培养模式的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警察培养有学历教育模式和职业培训模式两种形式,前者以系统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其培养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理论脱离实践而受到挑战;后者以警察职业技能训练为本位,在提高了警察实战能力的同时,也削弱了警察专业学科建设,警察职业因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难以获得专业地位。借鉴西方警察培养的经验,采取分段培养较为适宜。学历教育阶段以学术为取向,主要进行文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适度注重与实践的联系;职业培训阶段以技能为取向,针对岗位需要,面向实战,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两个阶段在空间上相对分离,在时间上衔接,也即所谓的"4+1"模式。

二、公安高校发展中的六大矛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安高校发展中的六大矛盾(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研究回顾与分析
        (一) 有关中国城市史的研究
        (二) 国内有关中国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研究
        (三) 海外及港台相关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四、研究对象与概念说明
        (一) 研究对象
        (二) 概念说明
第一章 河南省会变迁动因
    第一节 开封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清、民国开封省会地位的动摇
        一、清初驻开封各级衙署的被迫迁出
        二、晚清时期的迁省会之议
        三、民国时期河南省会的迁移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动因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的国内经济背景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行政区划调整及省级行政中心变迁
        三、郑州成为河南省新省会的优势
        四、开封发展的瓶颈
        五、河南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契合
    小结
第二章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与初步建设
    第一节 郑州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
        一、郑州市新省会的初步规划
        二、苏联专家与新省会城市规划
    第三节 新省会郑州市的初步建设
        一、新省府工程
        二、郑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相关建设机构的变化
        三、郑州市的全面建设任务
        四、迅速壮大的基本建设队伍
        五、坚持勤俭节约的建设原则
    第四节 城市扩建中的征地
        一、郑州市留用土地以及建设征地概况
        二、郑州市土地征用相关政策及调整
        三、郑州市征地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省内外积极支援新省会建设
        一、郑州市各界的大力支援
        二、郑州市群众积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三、来自省内外的支援
    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会迁移过程及相关问题解决
    第一节 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
        一、省会迁郑的部署
        二、省会迁郑前开封市政府的调查工作
        三、开封市受影响群众对省会迁移的反映
        四、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
        五、开封市政府应对民生经济困难的对策
    第二节 郑州市迎接河南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一、省会迁郑筹备机构的成立
        二、郑州市迎接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三、欢迎迁郑委员会对筹备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四、郑州市民众对筹备工作的积极响应
        五、省会迁郑筹备工作的基本完成
    第三节 省会迁移中的组织工作与组织关系调整
        一、河南省委的动员与组织工作
        二、留汴与迁郑:省委及政府的人事组织调整
    第四节 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
        一、郑州专区由荥阳迁开封
        二、开封专区的成立以及专市关系
        三、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的影响
    第五节 开封市政府接收迁郑单位移交房产场地及其处置
        一、开封市政府对迁郑单位房产的接收
        二、开封市对房产的处置与分配
        三、房产及场地移交中的问题及解决
    小结
第四章 新省会郑州市的崛起
    第一节 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与技术工人成长
        一、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
        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三、工人技术力量的成长
    第二节 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
        一、郑州市城市建设概况
        二、郑州市快速发展的市政建设
        三、郑州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与日俱进的教育事业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从无到有的高等教育
        三、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稳中有进的基础教育
        五、郑州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第四节 日趋繁荣的文化事业
        一、省级文化科研机构迁郑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繁荣
        二、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兴建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日益改善的医疗卫生事业
        一、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概况
        二、郑州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三、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原因分析
    第六节 郑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原因分析
        一、职工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
        三、人民幸福感增强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分析
    小结
第五章 开封省会地位丧失与发展的滞缓
    第一节 发展滞缓的经济
        一、开封市与郑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比较
        二、开封市与郑州市投资额对比
        三、作为非重点建设城市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
        四、发展缺乏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投资
    第二节 总体萎缩的教育事业
        一、发展迟缓的基础教育
        二、停滞的职业教育
        三、萎缩的高等教育
        四、开封市教育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第三节 文化发展走向衰落
        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随省会迁郑州
        二、文化娱乐设施发展的停滞
        三、文艺表演团体的缩减
        四、开封市文化发展衰落原因分析
    第四节 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一、发展滞缓的卫生事业
        二、缩减的卫生事业经费
        三、开封市卫生事业发展滞缓原因分析
    第五节 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
        一、开封市人口增减变化
        二、开封市人口结构变化
        三、开封市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原因分析
    小结
第六章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老工业城市的发展
        二、郑州市周围发展较快的中小城市
        三、郑州市周边因资源而兴起的新兴省辖市
        四、河南省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基地
        五、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中心的转移及其双面性作用
        二、高等教育发展滞缓、名校缺失的缘由之一
        三、省会变迁对河南省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小结
结语
    一、国内外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历史考察
    二、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关系
附录
    附表一: 清代黄河决口次数与河南河患纪要表
    附表二: 民国开封黄河水患情况
    附表三: 省直机关迁郑影响情况综合调查表 1954年7月5日
    附表四: 郑州市城市人口调查表
    附表五: 郑州市幼儿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基本情况(含3个表格)
    附录一: 省府迁郑后对救济工作的安排
    附录二: 关于欢迎省会迁郑各项筹备工作的报告
    附录三: 郑州市欢迎迁郑委员会的三次筹备工作检查情况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相关概述
    2.1 当代人民警察内涵
        2.1.1 当代人民警察概念
        2.1.2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特点
    2.2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相关概念
        2.2.1 职业道德素质概念
        2.2.2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概念
        2.2.3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特点
        2.2.4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构成要素
    2.3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概述
        2.3.1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概念
        2.3.2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内容
    2.4 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必要性
        2.4.1 当代人民警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2.4.2 当代人民警察完成自身职责的需要
        2.4.3 提高人民警察整体道德素质的需要
        2.4.4 适应形势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需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现状分析
    3.1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调查分析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1.3 访谈分析
    3.2 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存在的问题
        3.2.1 培育观念不强
        3.2.2 培育内容不完善
        3.2.3 培育方法较单一
        3.2.4 培育计划性不强
        3.2.5 培育队伍不专业
    3.3 当代我国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对职业道培素质培育重视程度不够
        3.3.2 社会不良影响的冲击
        3.3.3 受培育制度不完善的制约
        3.3.4 忽视培育教官队伍的建设
        3.3.5 自我培育意识不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加强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对策
    4.1 加强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原则
        4.1.1 政治性原则
        4.1.2 时代性原则
        4.1.3 服务社会原则
        4.1.4 吸收并进原则
    4.2 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应处理好的关系
        4.2.1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4.2.2 个人与整体的关系
        4.2.3 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4.2.4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3 加强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的途径
        4.3.1 增强培育认识固化培育理念
        4.3.2 完善培育内容丰富培育理论
        4.3.3 探索培育方法增强培育实效
        4.3.4 确立培育制度提供培育保障
        4.3.5 增强培育自觉意识发挥自我能动性
        4.3.6 加强教官培养打造培育专业队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时代的特点与挑战
    (一)习近平时代的涵义与特点
        1、习近平时代的内涵和方位
        2、习近平时代,站在经济总量“亚军国家”起点上
        3、习近平时代,创造中国共产党第四个奇迹
        4、习近平时代,打造“新中国3.0”
        5、习近平时代,奋斗“社会主义7.0”
    (二)习近平时代面对的矛盾和挑战
        1、习近平论挑战
        2、六大矛盾
        ①生态矛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②贫富矛盾———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③官民矛盾———如何防止“权力”与“权利”对立
        ④人口矛盾———如何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⑤观念矛盾———如何凝聚社会共识
        ⑥中美矛盾———世界只能有一个冠军
        3、应对挑战———习近平治国大思维
    (三)习近平时代书写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第三份考卷
        1、习近平论“赶考”
        2、中国共产党的三场考试
        3、向历史交出第三份合格答卷
    (四)习近平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4、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回答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5、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
        6、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的品格特色
二、习近平的兴国目标和战略
    (一)中国梦凝聚中国志———建设“复兴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志”
        2、习近平点燃中国梦火炬
        3、中国梦170年漫漫征程
        4、中国梦的具体内涵
        ①中国梦是一个“和谐世界梦”
        ②中国梦是一个“腾飞兴国梦”
        ③中国梦是一个“拼搏强军梦”
        ④中国梦是一个“和平统一梦”
        ⑤中国梦是一个“生态文明梦”
        ⑥中国梦是13亿人民的“幸福人生梦”
        5、中国梦进入“战略冲刺期”
    (二)矢志不移中国道路———建设“特色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路”
        2、老路、邪路、特色路,只有特色之路是坦途
        3、“中国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4、从“结合论”、“特色论”到“鞋子论”
        5、“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6、“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三)强军方能卫国———建设“强大中国”
        1、中国梦与“强军梦”
        2、中国必须强军的七个理由
        3、推进“强军梦”为什么要“只争朝夕”
        ①中美进入“战略决赛期”,军事博弈凸现
        ②美国“军事遏制”导致中国“军事危机”
        4、中国需要一支“大海军”
        ①以海制华———美国遏制中国的主战场在海洋
        ②建设海洋强国———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
        ③中国海军梦———战略价值是什么
        5、“强军梦”在随时准备打仗中推进
        ①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
        ②实现“强军梦”———必须克服“和平病”
        ③从人民战争到人民国防———“强军”不能只靠军人
        6、军中绝不能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7、“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8、军事领域是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
        9、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三个原则
    (四)创新外交战略———建设“和平中国”
        1、中国梦与“和平梦”
        2、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
        3、坚持一个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4、倡导新型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关系创新
        5、实行“三个着力”———推进周边外交创新
        ①中国周边外交整体形势和基本方针
        ②落实“三个着力”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周边外交
        6、提高国际话语权———推进软实力建设创新
    (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安全中国”
        1、中国梦与“安全梦”
        2、习近平国家安全战略四大创新
        3、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创新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4、从传统安全到总体安全,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
        5、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规定了国家安全的本质
        6、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抓住了国家安全的核心
        7、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突出了国家安全的重点
        8、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筑牢国家安全的支撑
        9、以促进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为依托,打造命运共同体
    (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1、中国梦与“法治梦”
        2、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
        4、“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
    (七)弘扬中国精神———建设“文化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魂”
        2、建设“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
        3、弘扬“聚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4、培育“真善美”的中国道德
    (八)兴国必先兴风———建设“正气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风”
        2、神州大地起新风
        ①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首先抓改进工作作风
        ②习近平说:改进工作作风“从我本人做起”
        ③中国共产党三次历史性作风大建设
        3、天下兴亡看风气
        ①秦王朝、罗马帝国“作风亡国”的教训
        ②餐桌上判断共产党能赢国民党
        ③习近平会见卡斯特罗,为什么只能去6个人
        4、如果我们脱离群众,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①群众路线,是执政党的“生命线”
        ②联系群众,要体现在高级领导干部的衣食住行中
        ③联系群众,要跟群众“零距离接触”
        ④联系群众,要特别注意联系贫困群众
        5、向“四风”宣战,防止更多干部走上刑场
        6、“四风”不除,“霸王别姬”
    (九)治国重在治官———建设“廉洁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官”
        2、习近平论“反腐败”
        3、监督一把手,抓好身边人员和亲属
        4、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5、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
        6、破除“官本位”思想
        7、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十)涉险滩勇往直前———建设“改革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力”
        2、明确一个真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3、增强一个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4、制定一个纲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5、确立一个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坚持一个原则———决不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
        7、突出一个核心———解决“官场”与“市场”的关系
        8、实施一个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9、实现一个飞跃———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规律
    (十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效益中国”
        1、中国梦与“经济梦”
        2、“经济梦”为中国梦奠基,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动摇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
        4、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让“三个1亿人”市民化
        ①“第一个1亿人”问题———让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②“第二个1亿人”问题———让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得到改造
        ③“第三个1亿人”问题———让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实现城镇化
        5、靠创新驱动发展,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6、“三农”为重中之重,“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7、稳中求进、稳中求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8、东西互济,陆海统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中国梦与“生态梦”
        2、两座山、三阶段———中国“生态辩证法”
        3、树立生态文明四个新理念
        ①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②生态文明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任务
        ③生态文明建设是服务民生、赢得民心的基础工程
        ④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4、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5、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整体布局
        6、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7、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8、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十三)为政要在尚贤———建设“人才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才”
        2、怎样才是好干部———“看人”五条标准
        3、怎样成长为好干部———“育人”需两靠
        4、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用人”要知人善任
        5、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选票”如何有助“选优”
        6、干部工作公开———“公开”如何实现“公正”
        7、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如何防止片面性
        8、怎样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模范部门
    (十四)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建设“话语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声”
        2、经济中心工作不动摇,意识形态不放松
        3、用远大理想牵引现实目标
        4、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①不能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
        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坚持党性
        ③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坚持人民性
        ④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工作
        5、正面宣传主旋律,舆论斗争敢亮剑
        ①如何做到正面宣传为主
        ②舆论斗争要敢于亮剑
        ③网络战场要顶得住、打得赢
        ④牢牢占领宣传思想阵地
        6、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改革创新
        ①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②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③研究西方宣传的战略战术
        7、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特色
        ①阐释中国特色的宣传,要做到“四个讲清楚”:
        ②宣传和报道世界,是为了更好发展中国
        ③精心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8、全党动手,部门负责,形成合力
        ①宣传思想部门一定要强起来
        ②全党动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③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就得斗争
    (十五)大兴学习之风———建设“读书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书”
        2、爱读书,把读书作为立身之本、执政之基
        ①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②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③领导干部加强读书学习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④解决好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读好书,领导干部要读好三个方面的书
        4、善读书,读书的三种境界和三种方法
        5、把握“三大规律”,坚持“三个出发”
        ①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②坚持“三个出发”的方法论
        6、发扬共产党人的“读书传统”
三、习近平领袖魅力的经典元素
    (一)不能发财———习近平的“从政观”
        1、“不能发财”———共产党人的从政法则
        2、习近平跨入政界之前,为自己制定三大纪律
        3、做官先做人,珍惜在位时
        4、当官发财,就会自己把自己打倒
        5、那些大贪巨贪,最后不就当了一个财物保管员吗
    (二)勇于担当———习近平的“使命观”
        1、担当精神,就是“守土有责”的使命意识
        2、担当精神,就是奋斗历程中的“接力赛”精神
        3、担当精神,就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勇气
        4、习近平对党、国家、军队的担当
        5、习近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担当
        6、如何解决“只想当官、不想担当”的问题
    (三)情系人民———习近平的“人民观”
        1、心无百姓莫为“官”,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2、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3、各级干部不能眼睛总是向上
        4、树立五种崇高情感
        5、政声人去后,为民长远谋。
    (四)坚定信念 ———习近平的“信仰观”
        1、共产党人的最大优势是信仰
        2、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
        3、“信念是本,作风是形”
        4、增强“三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
        5、向仁人志士学习,追求高尚人生
    (五)登高望远———习近平的“天下观”
        1、登泰山而小天下———放眼全局谋大事
        2、观历史潮流———看清“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3、观世界格局———国际体系出现前所未有“大变局”
        4、观亚太博弈———经略周边地缘格局
        5、观中国大势———把握“三个前所未有”
        6、观政治变局———警惕在不见硝烟的战场吃败仗
    (六)继往开来———习近平的“历史观”
        1、以史为镜、以史为师、以史为基
        2、5000年中华民族“沧桑史观”
        3、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观”
        4、170年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观”
        5、90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观”
        6、60年新中国“兴国史观”
        7、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伟人史观”
    (七)底线思维———习近平的“忧患观”
        1、“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的涵义
        2、忧国———防止中国民族复兴前程被破坏
        3、忧党———防止党的执政地位被动摇
        4、忧业———防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被打断
        5、忧军———如何把我们这支军队继续带好
        ①军委主席责任重大,“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②坚持“军魂”,绝不能“犯历史性错误”
        ③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
        ④如果军队在战场上打不赢,那是要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的
        ⑤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
        ⑥能打仗、打胜仗首先是对军委的要求
        ⑦加强对战争问题的研究和筹划
        ⑧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⑨吃鸡蛋和投手榴弹的辩证法
        ⑩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
    (八)实干兴邦———习近平的“实践观”
        1、立根原在实践中,能接地气有定力
        2、调查研究是实践的起点,坚持三个“跑遍”
        3、实践重在实干,实践难在落实
        4、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5、“功成不必在我”,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九)敢于亮剑———习近平的“英雄观”
        1、反腐肃贪敢于亮剑———在全球“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
        2、反恐维稳敢于亮剑———坚决打击分裂恐怖势力
        3、军事斗争敢于亮剑———能战方能止战
        4、深化改革敢于亮剑———“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5、舆论斗争敢于亮剑———打好宣传思想战线主动仗
        6、牛为什么要长两只角?———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
    (十)以身作则———习近平的“表率观”
        1、打铁还需自身硬
        2、对亲朋好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
        3、全军官兵看军委,军委要给全军做表率
        4、最高统帅与基层官兵打成一片
        5、勇于向自身开刀,勇于自我清洗,勇于刮骨疗伤
    (十一)逢山开路———习近平的“创新观”
        1、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
        2、发展科技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的战略选择
        3、大幅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十二)令行禁止———习近平的“权威观”
        1、党的权威重于山———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
        2、法制权威高于天———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3、专政权威寒于冬———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威
        4、纪律权威硬如钢———维护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权威
        5、重读恩格斯《论权威》———树立科学的权威观
        6、“中国号”长风破浪———靠权威舵手领航
四、习近平治国理政获天下好评
    (一)比权力更有力的东西是“魅力”
    (二)习近平领袖魅力是共和国战略软实力
    (三)从“扳倒中国”论到“世界领袖”论

(5)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旅游业科学发展需要政府职能转换
        二、理论背景:政府职能研究需要多学科理论支撑
        三、政策背景:科学发展观需要都市旅游业大发展
    第二节 研究动态
        一、政府旅游行政职能研究评述
        二、城市旅游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都市旅游与政府职能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都市旅游的特征、功能和发展趋势
        一、都市旅游的特征
        二、都市旅游的功能
        三、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都市旅游竞合背景下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
        一、都市旅游竞合的一般特征
        二、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
    第三节 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职能理论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
        三、城市发展理论
    第四节 都市旅游的发展观解析
        一、旅游发展观的演变
        二、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解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游发展对都市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分析
        一、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分析
    第二节 旅游发展对都市经济影响
        一、目的地的集聚效应
        二、客源地的扩张效应
        三、集散地的辐射效应
        四、经济贡献及分析
    第三节 旅游发展对都市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弹簧效应明显
        二、文化首位度提高
        三、社会影响的双重效应
    第四节 旅游发展对都市环境资源的影响
        一、旅游发展与都市环境资源的关系
        二、旅游发展对都市环境资源的影响
        三、都市旅游环境资源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职能对都市旅游发展的作用分析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旅游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分析
        二、部分国家、地区旅游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节 旅游产业政策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旅游产业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二、部分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政策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三、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政府投入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政府投入与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二、税收与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四节 管理体制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部分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
        二、中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进和主要特点
    第五节 政府行为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都市系统和都市旅游产业特征
        二、政府职能范围、强度与都市旅游发展
        三、都市旅游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强度
        四、政府行为"泛化"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运作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概述
        一、旅游行政基本职能
        二、旅游行政运行职能
        三、旅游行政部门职能
    第二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主要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职能:在旅游行政环境中趋于主导地位
        二、经济职能:保障旅游活动实施的基础职能
        三、文化职能:旅游活动的精神导向职能
        四、社会职能:面向公众的社会形象职能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业发展阶段的关系
        一、都市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经济职能定位
        二、都市旅游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职能转变
        三、利益相关者角度的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阶段关系
    第四节 都市旅游发展战略与职能运作
        一、产业发展战略与政府职能
        二、宏观发展战略与政府旅游行政职能
    第五节 中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现实运作
        一、中国主要都市政府旅游行政职能分析
        二、中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主要经验和不足
    第六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趋势分析
        一、宏观层面:都市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职能
        二、中观层面:社会互动职能
        三、微观层面:支撑体系职能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
    第一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原则
        一、观念优化:全球化视角
        二、依法行政:推动法制建设
        三、顺应形势:调整基本职能配置
        四、城市经营:全面强化营销职能
    第二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运行职能的优化
        一、规划职能优化:旅游规划系统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
        二、组织职能优化:上下一致基础上的因地制宜
        三、协调职能优化:效益最大化产生共同愿景
        四、控制职能优化:赋予旅游部门社会监督权和公众服务权
    第三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模式选择
        一、政府管制模式
        二、政府主导模式
        三、自组织模式
    第四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保障体系
        一、政策保障体系
        二、法律保障体系
        三、财税保障体系
        四、危机管理体系
    第五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途径
        一、旅游系统模式
        二、旅游价值链模式
        三、社会公众满意模式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分析: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优化
    第一节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部门职能的演变历程
        一、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二、武汉旅游行政部门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概况
        二、都市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
        三、武汉与国内部分都市旅游业发展的比较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武汉都市旅游发展
        一、武汉都市旅游发展的市场情况
        二、武汉都市旅游发展的阶段判断
        三、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四节 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与对策
        一、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战略布局
        二、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组织设计
        三、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现实对策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发展观
        二、市场竞合背景下都市旅游政府职能运作的演变规律
        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相互关系
        四、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模式选择
        五、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一、提出了提出了政府主导模式的全新释义
        二、提出了当前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主要着力点
        三、提出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途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当前我国警察招录模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国警察招录模式存在的弊端
二、改革我国警察招录模式的思考
    (一) 公安院校招录警察模式的思考
    (二) 社会招录警察模式的思考

(7)地方公安高校教育质量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五) 相关概念界定
二、制约地方公安高校教育质量的主要问题
    (一) 教育主体的教育观念更新不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二) 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存在偏差
    (三) “教管”分离,学生专业学习意识淡化
    (四) 教育信息陈旧,缺乏理性探讨
    (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六) 教育质量监控、评价制度与公安高校教育特色不相应
    (七) 投入与发展间存在着严重矛盾
三、影响地方公安高校教育质量的成因分析
    (一) 教育主体因素
    (二) 教育客体因素
    (三) 教育信息因素
    (四) 教育方法因素
    (五) 教育环境因素
    (六) 设施因素
    (七) 教育制度因素
四、提高地方公安高校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 进一步明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三) 强化专业建设,使专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四) 精选教育信息,探索教育方法
    (五) 构建适应公安高校教育特色的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
    (六) 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公安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以湖南省S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意义
    1.2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4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几个阶段
    2.1 恢复发展期(1978—1991)
    2.2 数量繁荣期(1992—1996)
    2.3 控制发展期(1997—2002)
    2.4 规范提高期(2002—现在)
第三章 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
    3.1 SWOT分析法的含义
    3.2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SWOT分析
第四章 湖南省S学院师资队伍面临的困境
    4.1 学历困境:"本科教本科,专科教专科"
    4.2 结构困境:"老头带娃娃,中间稀缺化"
    4.3 学术困境:"教学敷衍了事,科研可有可无"
    4.4 管理困境:"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4.5 流失困境:"学生天天变,教师月月变"
第五章 湖南省S学院师资队伍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5.1 社会环境因素:思想观念未转变,战略认识不到位
    5.2 学校内部因素:重视利益、轻视管理、忽视感情
    5.3 教师个人因素:功利意识强、求稳心态重、教师自身对民办高校的轻视
第六章 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6.1 从外部环境来说:优化外部政策环境,维护教师权益
    6.2 从内部管理来说:优化机制,努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6.3 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民办高校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后记

(9)美国警察培养对我国警察教育改革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历教育: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
    (一) 通识教育
    (二) 专业教育
二、新警员培训:传授实用性知识, 注重实战技能的训练
    (一) 新警员训练课程注重传授实用知识
    (二) 新警岗前培训注重实战技能的训练
二、美国警察教育对我国警察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 改革我国警察教育体制:学历教育和职业训练分属不同教育机构实施
    (二) 重构警察培养模式: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技能训练
    (三) 改革课程设置:学历教育增加文理通识课程, 新警训练针对岗位需要传授岗位实用知识

(10)我国警察培养模式的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当下两种警察培养模式的解析
    (一) 学历教育模式
    (二) 职业培训模式
    (三) 我国警察培养模式的利弊解析
        1.警察系统举办学历教育在文化素养和实战能力两方面难以兼顾。
        2.取消学历教育专办职业培训模式, 以警察职业技能为本位, 提高了警察的实战能力, 同时也削弱了警察专业学科建设, 警察职业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难以获得专业地位。
二、我国警察培养模式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技能训练
三、我国警察培养新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 通识教育
    (二) 专业教育
    (三) 岗位技能训练

四、公安高校发展中的六大矛盾(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D]. 张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8)
  • [2]当代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培育研究[D]. 季诚.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07)
  • [3]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J]. 刘明福,王忠远. 决策与信息, 2014(Z1)
  • [4]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人民警察概论》课程建设探讨[J]. 戴韶华. 文教资料, 2011(14)
  • [5]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D]. 张侠. 华中师范大学, 2009(10)
  • [6]当前我国警察招录模式的思考[J]. 王平,陈君武. 西部法学评论, 2008(06)
  • [7]地方公安高校教育质量分析及对策研究[D]. 韩宝庆. 东北师范大学, 2008(05)
  • [8]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以湖南省S学院为例[D]. 李玉兰. 湖南师范大学, 2008(10)
  • [9]美国警察培养对我国警察教育改革的启示[J]. 袁广林. 公安教育, 2008(08)
  • [10]我国警察培养模式的重构[J]. 袁广林.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8(02)

标签:;  ;  ;  ;  ;  

公安高校发展的六大矛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