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效应是安全的

节前效应是安全的

一、节前效应落袋为安(论文文献综述)

张荣胜[1](2019)在《麦价上涨或难持续 盲目追高有风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小麦市场供应较为宽松,而需求相对不旺,麦价既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也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动能。尤其随着阶段性市场供需偏紧局面的缓和,小麦价格将会趋向平稳。为规避后市风险,建议贸易商切忌盲目追高,抓住机会出售手中小麦。相较于夏粮收购期间小麦市场行情的不?

王华宾[2](2019)在《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利行为问题是中国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对企业价值乃至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该问题的内部治理机制中,有制衡能力第二大股东的作用逐渐得到实务界的重视,例如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制衡大股东的引入被赋予重要地位,而学术界的研究目前也逐渐增多,普遍认为以第二大股东为关键要素的股权制衡,即“第二大股东制衡”,是对私利行为的治理重要甚至关键的制度安排。同时,媒体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和外部公司治理机制,也时常发挥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作用,是改善投资者保护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公司治理领域重点关注的新兴研究方向。因此,对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如何影响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该问题所涉及的制度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本研究对媒体治理研究方法进行改进,以多角度全面、深入分析媒体对样本公司监督水平,收集了2006-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15879个样本数据,提出并验证了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影响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包括:(1)总体而言,第二大股东制衡,即因第二大股东存在而形成的制衡式产权安排,能够通过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产生治理作用,促进企业价值提升,而媒体监督虽然对私利行为并无直接的事后治理作用,但是能够通过增强第二大股东制衡的治理作用,实现对私利行为的间接治理,最终对企业价值产生正面影响。(2)强监管背景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倾向于优先通过关联担保尤其是为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等形式上合法的交易方式获取私利,其次才会考虑通过资金占用或由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方式,不再普遍选择通过关联产品和劳务交易方式获取私利。(3)对强监管背景下已经发生变化的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第二大股东以监督和制衡为主,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这种治理作用会传导到企业价值,对私利行为的治理是第二大股东制衡这一产权安排对企业价值发挥正面影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大股东制衡是外部制度环境或者内部公司治理质量较差时,市场应对私利行为问题所内生出的产权层面的重要制度安排。(4)媒体监督对企业价值具有正面作用,对私利行为则不具有直接的事后治理作用,并不通过直接事后治理私利行为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改善企业价值。这种改善企业价值的作用主要来自于政策性媒体。(5)媒体监督能够增强第二大股东制衡的治理作用,从而实现对私利行为的间接治理,最终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面影响。媒体监督是制度环境较差时市场内生的外部治理机制,其治理作用主要来自于政策性媒体,受国有产权性质、政治关联背后政府力量的负面影响,也受分析师跟踪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从企业价值出发,检验强监管下控股股东私利行为方式选择,有助于加深对私利行为决策逻辑的理解,提高私利行为研究的可靠性。国内现有私利行为研究多直接沿用文献指标,忽视了2005年以来私利行为强监管政策的影响,缺乏指标适用性检验,本研究克服这一不足,从细分类型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出发,推测私利行为的方式选择,发现与之前研究相比,在强监管政策影响下,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获取私利的方式已经发生变化。(2)通过研究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治理作用,丰富了中国情境下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研究。国内现有私利行为治理机制的研究多将第二至第五(或第十)股东视为整体考察股权制衡,对股东关系和产权执行能力考虑不足,本研究深入分析股东关系和产权执行能力,发现强监管背景下,在控股股东私利行为问题上,第二大股东更倾向于选择制衡而非合谋,由其存在所形成的制衡式产权安排对私利行为具有治理作用,因此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面作用,表明第二大股东制衡通过治理私利行为这一路径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重要作用,丰富了科斯第二定理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研究。(3)将媒体因素纳入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研究框架,从第二大股东制衡的视角研究媒体监督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治理作用,拓展了媒体公司治理路径的研究,丰富了媒体治理理论以及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研究。国内现有媒体视角私利行为治理的研究主要考察媒体直接的事后治理作用,忽视了媒体监督通过影响第二大股东制衡这一潜在重要治理机制的治理作用,从而发挥间接治理作用的重要路径,并且对私利行为和媒体监督的考察不够深入。本研究基于对媒体治理研究方法的较大改进,在深层次考察媒体监督与私利行为的基础上,从第二大股东制衡的角度研究媒体监督对私利行为的间接治理作用,发现了媒体监督能够通过影响第二大股东产权执行影响其治理作用,实现间接治理,同时发现第二大股东的行为选择和治理作用会因交易费用而发生变化。(4)对现有媒体治理研究方法进行了较大改进,为媒体治理研究深入分析媒体监督水平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一致性和复现性:对目前财务和会计领域权威的、基于中文语境的专业领域情感词典进行拓展,提出研究所忽略的、从公司层面进行媒体报道情感分析的方法,对从语句层面衡量语境影响的方法进行了较大改进,同时增加了研究所忽略的、从篇章层面对语境影响的考虑。

叶涛[3](2018)在《春季攻势未尽 周期扛旗龙头擂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安信托投资副总监 魏颖捷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 林隆鹏南京证券研究所所长 周旭反弹持续推进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近期行情?反弹还会持续多久?林隆鹏:市场已经全面验证我们前期反复指出的“3300点一带逢低布局正当时”及“布局方向为大周?

冯永辉[4](2016)在《春节前生猪上涨概率大,高点在1718元/千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个月10月16日全国瘦肉型猪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创出今年以来的最低点15.4元/千克后,全国猪价触底反弹开始回升,至11月2日涨至16.6元/千克左右后开始平稳震荡至本周末。连续3周1.2元/千克的涨幅将猪价强力拉回16元/千克区间,也结束了之前弥漫于生猪市场的恐慌不安情绪,目前市场各方心态也逐渐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猪价走势自今年8月初开始便与去年同期高度吻合,先

杨朝晖[5](2013)在《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人口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寻求全新的生活机遇,本文将他们称之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群体既是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在语言、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特殊要求的群体,因此,如何开展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工作成为城市政府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以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访谈、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三阶段”观点,并对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深圳模式”进行了概括。在与国内外少数民族管理的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后,以少数人权利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理论视角,尝试构建了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公共治理模式框架,并将其与“深圳模式”加以对比,提出了改进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思路和建议。本文首先通过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开展深入访谈,积累了一定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方法从收集的数据之中逐条编码,从逐渐涌现出来的“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和融入程度”这个范畴入手,先后对“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利益相关者”、“深圳市少数民族管理方式演变”等概念或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深圳市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历程划分为从放任不管到由政府单方面主导,再到初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方式三个阶段。在运用扎根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在少数民族管理中存在的现象,如政府部门的“柔性管理”、聘请少数民族流出地官员来深参与管理的“来源地外援管理”、部分少数民族人员的“普通问题民族化”现象等。在与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深圳市正在形成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为基础的治理方式,而这一治理方式对于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将其概括为“深圳模式”,即“政府主导,市场、社会参与的合作治理”模式。在进入理论构建之前,为使本文研究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几个典型国家以及国内几个地方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进行了论述和对比分析。在理论构建阶段,本文通过反复比较扎根方法前期的实质性编码内容,寻找核心范畴之间的内在关联,最终选择从少数人权利理论和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治理模式框架,即“以法制为根本,通过政府主导、市场保障、社会搭桥的合作治理方式保障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模式框架,并从价值理念、体制框架、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论述。具体来说,在这一模式框架中,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是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城市政府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则是其推动力,市场机制的成熟、社会力量的壮大,为其提供合作的基础。最后,本文运用构建的公共治理模式框架,对“深圳模式”进行了检视,在分析其主要问题之后,尝试对深圳的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提出了改进思路和建议。

宋奕青[6](2013)在《“增减”的博弈》文中提出一方面,以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旗帜鲜明地增持股份,另一方面,创投资本仍不断减持手中股票。由此看来,资本市场分歧越来越大。近期股市跌势汹汹,部分上市公司股东也坐不住了,仅在6月21日就有11家公司发布增减持公告,数量之多创近期新高。其实,2013年上半年,中国股市的大股东和"董监高"(董事、监事、高管)减持就已经进入高潮期,前5个月,产业资本减持金额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樊翠花[7](2013)在《清末民初江苏乡村民变问题研究(1901-1921)》文中指出民变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清末民初,民变是整个社会不良运行状态的一种映照,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阵痛所致,江苏乡村民变则是一典型缩影。通过多维度、跨学科考察清末民初江苏乡村民变的概貌、发生机理、政府防控机制和民变的社会效应,可管窥社会系统的运行和更嬗。清末民初江苏乡村民变具有多重特征,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频发性与聚发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苏南倍于苏北,松江府高于其他;在民变类型上,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在民变规模上,具有群体性和暴力性;在民变人员构成上,具有复杂性和落后性;在行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匿名性。江苏具有滋生民变的环境条件,河湖密布,易生洪涝灾害,便利的水陆交通降低了民变的代价,增加了官府的处置成本;人多地狭,为民变这一集合行为提供了人数条件;乡村教育程度落后与迷信鬼神八字成为乡民抵制现代化改革的思想因素。乡民承受着多重结构性压力,农民收入构成单一,土地高度集中,抗风险能力低,农民在市场浪潮中只能随潮飘荡;盗匪遍地,兵祸不断,百姓无法安身立命;社会下层背负着穷人、农民、苏北人、客民等社会身份痛苦,受社会排斥者被迫采用非常规途径实现其目的。乡民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所得不符,产生挫折和仇官、仇绅、仇富的对抗性情绪,容易做出冲动报复行为,在“大闹大好处,小闹小好处,不闹没好处”观念的驱动下,在从众过程中,更容易陷入集体无意识,失衡的社会心理构成社会不安的潜流。环境条件、结构性压力、社会心理等要素的互动与持续发酵,为民变积蓄着力量,终于在米珠薪桂、租税强制征收、剧烈的社会变革、自然灾害频发、谣言煽惑等因素的诱发下,经过集体行为动员,民变层见叠出。粮食骚乱由米价高低和米价年际波动幅度共同决定,商品化程度高的江苏地区更易于出现“人造”饥荒,并周期性发作,引发大规模恐慌。租赋确定和征收常常是官民矛盾的焦点,政府、地主、农民围绕农产品展开激烈的争夺,使租赋征收的强制色彩越来越明显。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关键,政府就成为乡民求助对象和针对的目标。高发的天灾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饥民大量涌现,报荒纷沓而至,乡民在饥寒的逼压下不再受社会规范的束缚,天灾性公共危机为民变提供了集聚的基础。而现代化变革使新旧矛盾集中爆发,清政府穷于应付,北京国民政府措手不及。处于惶恐不安中的乡民为谣言大行其道提供了便利条件,乡民通过大众歇斯底里式的集合行为来缓解大难将至的焦虑。根据民变的诱因和局势的发展情况,政府运用经济、政治、法律、思想等防控手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经济上,为平抑米价,政府筹款购米、禁止私运米粮、打击囤积、限制粮食加工;为赈灾救荒,政府实行急赈、工赈、资遣饥民、蠲缓、治灾、兴办工艺;政治上,采取整顿吏治、严缉盗匪、法律约束、查禁谣言、舆论宣传、开启民智等预防措施;为紧急处置民变,疏导教育,武装弹压,软硬兼施,军警震慑、强行驱散、抓捕带离、遏制反弹,多策兼行,对饥民与乱民、首要与胁从,区别对待。然而,由于粮食危机、商人逐利、米禁斗争、米价利益难以平衡、赈款无着、赈米难购、赈灾人员腐败、贫民遣不胜遣、地方力图自保、救助理念落后、赈济治标不治本等原因,使得米价调控和灾荒救济的效果甚微,政府救助工作无法正常发挥保护、整合、稳定的功能。由于政府在乡村社会势单力薄、报刊舆论口诛笔伐,导致调控民变的政治威力无法有效发挥。数量众多的、高频率的民变对社会起着分裂与整合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民变剥蚀政府统治根基,加剧社会动荡,损耗社会财富,增添乡民痛楚,延缓江苏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民变发挥社会安全阀功能,释放了民怨,激活政府救助机制,推动新的社会管理制度的构建,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刺激北京国民政府推行新制度,引发社会对乡村和民变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民变的“破”与“立”中,促进了社会系统的新陈代谢。

李侠[8](2013)在《行情结束还是机构借机调仓?》文中提出多重利空接踵而至,周三收出的蛇年首个小阳线给投资者带来的希望被彻底击碎。 在美联储或提前结束QE、国务院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等消息的影响下,沪深股市周四双双放量大跌,房地产、银行、券商、煤炭、有色等板块领跌,沪市迅速击穿20日、30日均线,跌?

付建利,吴昊[9](2013)在《私募人士:反弹未完 等待新催化剂》文中研究说明昨日,A股市场出现了较明显调整,银行、地产等前期涨幅领先的强周期性蓝筹股拖累大盘下跌。本轮反弹行情是否还能继续?前期涨势如虹的蓝筹股熄火了吗?证券时报记者就市场关心的这些问题采访了多位私募基金人士。整体上来说,私募认为本轮基于估值修复的反弹行情过急过猛,积

张志斌[10](2013)在《“煤飞色舞”难掩行情疲态:市场热议“落袋为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昨日,A股市场“煤飞色舞”,在沪市单日1525亿元的近11个月以来的“天量”中,上证指数盘中再创2440.38点的行情新高。 然而,面对沪指年线和2450点附近的重要阻力位的考验,而且股指上涨中多数个股出现回调,加上市场成交量的异常放大,市场的分歧明显增大。由于短?

二、节前效应落袋为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节前效应落袋为安(论文提纲范文)

(1)麦价上涨或难持续 盲目追高有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节后麦价凸显上涨态势
后市还有多大上行空间
麦价持续上涨动能不强
建议贸易商抓住机会售粮

(2)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概念界定
        1.3.1 企业价值
        1.3.2 控股股东
        1.3.3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
        1.3.4 第二大股东制衡
        1.3.5 媒体监督
        1.3.6 情感分析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产权与交易费用理论
        2.1.2 媒体治理理论
    2.2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文献回顾
        2.2.1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本质和动机
        2.2.2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识别和衡量方法
        2.2.3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因素
        2.2.4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经济后果
    2.3 第二大股东制衡的文献回顾
        2.3.1 其他股东整体的治理作用
        2.3.2 第二大股东制衡的治理作用
    2.4 媒体治理的文献回顾
        2.4.1 媒体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监督作用
        2.4.2 媒体对公司治理状况的改善作用
        2.4.3 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机制
    2.5 媒体治理研究方法——新闻报道情感观点分析方法的研究
        2.5.1 情感分析方法的研究
        2.5.2 情感分析法在财务和会计领域的应用
    2.6 文献评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概念模型
    3.1 制度背景
        3.1.1 股权分置改革
        3.1.2 监管政策变革
        3.1.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3.1.4 媒体行业的历史与现状
    3.2 概念模型
        3.2.1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治理机制
        3.2.2 私利行为的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2.3 总概念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媒体治理研究方法的改进——基于语境的财经新闻情感分析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情感词典的拓展
        4.2.1 基于LM词典的财经新闻领域中文情感词典拓展
        4.2.2 情感词强度确定
        4.2.3 小结
    4.3 评价对象的识别
        4.3.1 段落的评价对象提取
        4.3.2 语句的评价对象提取
        4.3.3 小结
    4.4 语句层面基于语境语义规则的建立
        4.4.1 语句的主客观性判断
        4.4.2 主观语句的语境影响分析和情感强度计算
        4.4.3 质疑语句的判断和处理
        4.4.4 小结
    4.5 篇章整体层面基于语境语义规则的建立
        4.5.1 相关度判断
        4.5.2 转折关系考虑
        4.5.3 题材的影响
        4.5.4 小结
    4.6 方法的实现与测评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中介作用
    5.1 引言
    5.2 研究假设
        5.2.1 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5.2.2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
        5.2.3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作用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2 变量定义与度量
        5.3.3 计量模型设定
    5.4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相关性分析
        5.4.3 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5.4.4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5.4.5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媒体监督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
    6.1 引言
    6.2 研究假设
        6.2.1 媒体监督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6.2.2 媒体监督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3.2 变量定义与度量
        6.3.3 计量模型设定
    6.4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相关性分析
        6.4.3 媒体监督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6.4.4 媒体监督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6.4.5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媒体监督对第二大股东制衡与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关系的影响
    7.1 引言
    7.2 研究假设
        7.2.1 媒体监督对第二大股东制衡治理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作用的影响
        7.2.2 媒体监督间接治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7.3 研究设计
        7.3.1 样本选取、数据来源、变量定义与度量
        7.3.2 计量模型设定
    7.4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7.4.1 媒体监督对第二大股东制衡治理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作用的影响
        7.4.2 媒体监督间接治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7.4.3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主要创新点
    研究启示
    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本媒体报道情感分析方法的词典
附录2 本媒体报道情感分析方法的程序算法和代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春季攻势未尽 周期扛旗龙头擂鼓(论文提纲范文)

反弹持续推进
流动性阶段缓和
布局周期+细分龙头

(5)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关键概念的界定
        1.2.3 研究问题
        1.2.4.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技术路线与研究过程
    1.5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第二章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和融入程度研究
    2.1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2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相对于汉族的特殊性
        2.2.1 宗教信仰的特殊性
        2.2.2 饮食习惯方面的特殊性
        2.2.3 其它生活习惯的特殊性
    2.3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城市生活融入程度
        2.3.1 参与市场活动及就业的情况
        2.3.2 参与民族活动的情况
        2.3.3 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情况
        2.3.4 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情况
        2.3.5 城市市民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情况
        2.3.6 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情况
        2.3.7 少数民族抱团现象
        2.3.8 普通问题民族化现象
    2.4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在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5 小结
第三章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演变的研究
    3.1 早期的放任阶段
    3.2 由政府部门单一主导的时期
        3.2.1 政府部门的介入
        3.2.2 政府管理乏力
    3.3 新的方式: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的探索阶段
        3.3.1 政府定位的调整
        3.3.2 市场作用的发挥
        3.3.3 社会力量的参与
第四章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研究
    4.1 政府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
        4.1.1 人大的角色和作用
        4.1.2 政协的角色和作用
        4.1.3 党委的角色和作用
        4.1.4 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4.1.5 专职民族工作部门的角色和作用
        4.1.6 相关职能部门的角色与作用
        4.1.7 民族地区驻深圳市的办事处
    4.2 社会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关系
        4.2.1 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
        4.2.2 深圳市伊斯兰教协会
        4.2.3 社工服务机构
        4.2.4 居民自治组织
        4.2.5 其他社会组织
    4.3 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
        4.3.1 普通企业
        4.3.2 民族特色企业
        4.3.3 个体经营市场
第五章 对深圳模式的概括
    5.1 价值理念
    5.2 体制框架
    5.3 运行机制
    5.4 小结
第六章 国内外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6.1 国外少数民族管理方式和启示
        6.1.1 美国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
        6.1.2 加拿大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
        6.1.3 前苏联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
        6.1.4 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管理方式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6.2 国内其他省、市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和启示
        6.2.1 上海的做法:固基础、抓重点、促互动的网络化管理方式
        6.2.2 北京的做法:以点带面,创建民族街区
        6.2.3 武汉的做法:以服务为中心,创新体制机制
        6.2.4 广东的做法: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的长效机制
        6.2.5 关于各管理方式特征的分析
第七章 少数人权利和治理视角下的散居少数民族治理模式
    7.1 少数人权利理论与散居少数民族管理
        7.1.1 少数人权利理论的观点
        7.1.2 少数人权利理论对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适用性探讨
        7.1.3 对少数人权利保障途径的要求:法律途径与组织途径
    7.2 治理理论与散居少数民族管理
        7.2.1 治理理论的观点
        7.2.2 治理理论对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意义
    7.3 基于理论的模式构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合作网络治理
        7.3.1 价值理念的构建
        7.3.2 体制框架的构建
        7.3.3 运行机制的构建
第八章 对深圳模式的完善
    8.1 深圳模式的不足
        8.1.1 法制建设滞后与执法不严并存
        8.1.2 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8.1.3 少数民族利益表达与沟通渠道不畅
        8.1.4 小结
    8.2 深圳市所具备的条件
        8.2.1 法制环境较为完备
        8.2.2 政府运作相对规范
        8.2.3 社会组织逐步壮大
        8.2.4 居民自治发展迅速
        8.2.5 市场机制日趋成熟
    8.3 深圳模式的完善:法制约束下的合作治理
        8.3.1 夯实法制基础:推动修法立法进程,强化全社会法制意识
        8.3.2 完善政府管理:改善机构设置,加强跨界协调
        8.3.3 做大社会组织:整合资源构建社区民族服务平台
        8.3.4 强化市场引导:让少数民族按市场规则发展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的部分编码
附录 2 访谈对象清单和访谈提纲
附录 3 访谈记录及编码节选
附录 4 基本情况表
附录 5 受访者提供的有关资料清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清末民初江苏乡村民变问题研究(1901-192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民变”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清末民初江苏乡村民变概貌
    第一节 乡村民变的时空分布
        一、时间分布上的三个高峰期
        二、空间分布上的“遍地开花”
    第二节 乡村民变的类型与规模
        一、乡村民变的类型
        二、粮食骚乱与抗租风潮
        三、乡村民变的人数级别
        四、民变的激烈程度
    第三节 乡村民变的人员结构与行动方式
        一、复杂的人员结构
        二、民变团体
        三、传统的行动方式
    小结
第二章 乡村民变的社会土壤
    第一节 环境条件
        一、洪涝灾害与农作物分布
        二、便利的水陆交通
        三、人多地狭
        四、民智未开与鬼神观念
    第二节 结构性压力
        一、恶劣的经济环境
        二、混乱的社会治安
        三、痛苦的社会身份
    第三节 乡民的社会心理状态
        一、小事闹大与从众心理
        二、挫折与恐慌心理
        三、怨恨心理
    小结
第三章 乡村民变的促发因素
    第一节 米珠薪桂时的生存威胁
    第二节 租税征收中的农产品争夺
        一、沉重的租赋
        二、血腥的租赋催缴
    第三节 天灾性公共危机
        一、惊人的生命财产损失
        二、灾后的民食问题和精神创伤
        三、灾民大军涌现
        四、集体报灾
        五、饥寒起盗心
    第四节 社会变迁的刺激
        一、海丰面粉公司被劫事件
        二、反自治风潮
        三、毁学风潮
        四、辛亥革命时期的抗租风潮
        五、上海臭风潮
    第五节 谣言煽惑
        一、谣言繁兴
        二、谣言与民变
    小结
第四章 乡村民变的政府防控
    第一节 经济调控
        一、平抑米价
        二、赈灾救荒
    第二节 防患于未然的政治思想举措
        一、政治法律控制
        二、思想文化控制
    第三节 紧急处置民变的政治策略
        一、疏导教育
        二、武装弹压
    第四节 调控中的困扰
        一、米价难调
        二、灾荒难赈
        三、政府势单力薄
    小结
第五章 乡村民变的双重效应
    第一节 消极影响
        一、侵蚀政府权威
        二、影响社会稳定
        三、延缓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 积极意义
        一、发挥社会安全阀功能
        二、加速清朝覆灭
        三、引发社会理性思考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表
后记

四、节前效应落袋为安(论文参考文献)

  • [1]麦价上涨或难持续 盲目追高有风险[N]. 张荣胜. 粮油市场报, 2019
  • [2]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D]. 王华宾.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春季攻势未尽 周期扛旗龙头擂鼓[N]. 叶涛. 中国证券报, 2018
  • [4]春节前生猪上涨概率大,高点在1718元/千克[J]. 冯永辉. 北方牧业, 2016(22)
  • [5]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研究[D]. 杨朝晖. 兰州大学, 2013(06)
  • [6]“增减”的博弈[J]. 宋奕青. 中国经济信息, 2013(13)
  • [7]清末民初江苏乡村民变问题研究(1901-1921)[D]. 樊翠花. 苏州大学, 2013(05)
  • [8]行情结束还是机构借机调仓?[N]. 李侠. 金融时报, 2013
  • [9]私募人士:反弹未完 等待新催化剂[N]. 付建利,吴昊. 证券时报, 2013
  • [10]“煤飞色舞”难掩行情疲态:市场热议“落袋为安”[N]. 张志斌. 第一财经日报, 2013

标签:;  ;  ;  ;  

节前效应是安全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