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C QAM调制器的实现

DVB-C QAM调制器的实现

一、DVB-C QAM调制器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宋昊[1](2018)在《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三网融合”概念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正在向系统管理综合化、增值业务多元化的方向转变。通过在数字电视前端引入IP技术,能够高效的实现这一转变。基于IP技术的系统设备集成度高,涵盖了信号的复用加扰、处理调度、备份保护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播出的性能,满足丰富节目内容和多业务信号调度需求。因此IP化升级改造是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电视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传统ASI架构与IP架构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并对IP化升级改造后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所具备的优势进行了介绍。文中对涉及到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编码、复用、条件接收技术等,并对IP化升级改造过程中涉及到的IP组播、TS Over IP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作者结合所学内容,针对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提出了IP化升级改造方案,按照功能将前端系统分为信源接收系统、信号处理系统、播出传送系统及数字电视业务系统4个部分,针对前端系统的每个部分进行了架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业务类型提出了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要求进行了设备选型。对前端系统的设备运行情况及输出信号质量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符合数字电视前端安全播出的相关要求。

杨建平[2](2014)在《二代F3-ASI数字工程机》文中提出什么是工程机?除了外形是标准的19英寸机架外,还应该具有业务用机的功能及品质。使用上等的元器件,能连续不停电工作,并具有远程网络管理的功能。不过,国内常见的"工程机",是将家用的小机芯,装进工程机的大壳子里,仅仅换了外表,实质上还是家用机。虽然接收的信号是数字的,但音视频输出却是模拟的。后级的调制器,以及输送到系统里的信号,都是模拟的。真正的数字工程机,应该具备ASI数字接口,源码TS流输出。后级的调制器也是数字的,例如DVB-C(QAM)数字调制器、IP网络数字调制器等等。

胡晓东[3](2012)在《基于DVB-C的QAM调制器的选择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数字电视工程上使用的调制器QAM执行信道编码、数字调制和频率转换功能。从商用QAM调制器的一般结构出发,对基于DVB-C标准的QAM调制器输出能量和输出质量等指标、包过滤和复用等功能、可靠性及其质量判别测试仪器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最后论述了对于适用于三网融合的QAM调制器的选型的观点。

吴志辉[4](2011)在《增城有线电视网络远程接收传送香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节目实验》文中提出香港电讯管理局于2007年6月5日宣布香港数字地面电视服务采用中国国家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TVB和ATV于2007年年底前开展数字及模拟电视同步广播,数字地面电视分期实施,最快于2012年关闭模拟广播系统。亚洲电视有限公司(ATV)和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经过半年试播后,自2008年1月1日正式在全港开播地面数字电视节目。

吴春花[5](2011)在《DVB-C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误码分析》文中指出DVB-C有线传输方式是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传输方式。在DVB-C系统中,由于传输媒介的性质比较单一、固定,因此信道的传输环境与理想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比较相近,较适合理论分析和研究。但由于数字电视信号在DVB-C系统的传输过程中,既有编码和调制技术引起的误码;又有传输介质和系统设备引起的信号质量问题,所以,研究DVB-C的传输系统,分析误码产生的原因,解码出更好的数字电视信号质量对实际系统的网络构架有重要作用,对传输系统质量提高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数字电视系统概念的阐述,引出DVB-C传输系统,阐述了DVB-C传输技术的发展,介绍了DVB-C系统中所使用的信源编码MPEG-2的压缩和传送技术,对DVB-C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如同步反转、基带成形等作了描述,研究了DVB-C传输系统的信道编码和QAM调制技术,并分析了该传输系统中的指标如误码率、调制误差率指标和星座图等,同时通过研究系统中干扰类型和来源,并经过测量和仿真分析,指出:数字电视信号在DVB-C电缆系统中传输,要减少误码,提高传输信号质量,解码出更好的数字电视信号质量,须选择屏蔽性能良好的电缆和性能优良的无源器件如高隔离度的分配器等改进技术,以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侯振龙[6](2011)在《基于FPGA的数字电视信道编码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人们对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和节目数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数字电视传输过程中,信道传输质量与效率是影响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信道编码的优劣直接影响有线电视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质量与效率。因此,对数字电视信道编码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有线电视信道编码标准是根据欧洲标准ITU-T J.83制定的,因此在研发有线电视信道调制器时,信道编码部分大多采用国外厂商的支持ITU-T J.83 Annex A的芯片。这类芯片一般只提供2路或4路ASI输入,其设计灵活性可见一斑。同时,在成本和货源上也有着严重的制约。FPGA技术的日趋成熟使灵活设计和降低成本及开发周期成为可能。因此本文利用FPGA设计并实现基于DVB-C的有线电视信道编码器,在FPGA内部复用逻辑实现多路ASI输入,解决灵活性、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基于广电总局发布的GY/T 170-2001标准和FPGA技术,本文选用Altera公司的EP3C25Q240C8N芯片,利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并实现了我国现行标准的有线电视信道传输系统。FPGA设计部分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将DVB-C信道编码系统划分为四个模块:同步字节翻转与随机化模块,RS编码模块,卷积交织模块和字节到符号映射模块。再将这些模块细分为独立的单元,直至满足设计时序及功能。将有线电视信道编码系统通过Quartus II软件、Modelsim软件、SignalTap II软件在FPGA内部设计、实现及验证,最终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信道编码器的硬件PCB电路图。

沈志[7](2011)在《MC-QAM调制器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的实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介绍数字电视调制器的应用背景出发,对多载波QAM调制技术的实现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现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调制器各部分实现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及优化,着重解决了以下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各种定点FIR滤波器实现的系数压缩结构。该方法针对传统定点FIR滤波器中系数绝对值差异较大的特点,借鉴浮点数计算思想,通过修改滤波器累加器的位对齐结构,并压缩量化后系数存储位宽的方法,增加了滤波器量化后系数的实际有效量化字长,在不增加硬件位宽及滤波器阶数的前提下,将量化后的FIR滤波器阻带衰减性能提高了1020dB,解决了有限硬件位宽条件下高性能FIR滤波器的设计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滤波器系数的整体增益进行细微调整,消除高权重系数的量化误差,将滤波器阻带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约3dB。对于该方法在不同器件中的具体实现方式,从串行、并行及混合三种角度分别进行了设计。给出了系数预存变采样率滤波器阻带性能降低的原因,并改进了其实现结构。文章对系数预存方式下的任意变采样率滤波器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其实现过程分解为整数倍插值及小数倍抽取两个等效步骤,在首先详细分析了整数插值因子取值不同所导致的残留频谱幅度大小不同之后,进而研究了小数倍抽取将会导致的带内残留频谱叠加问题,并根据最差极限情况,对插值因子与累积残留频谱的关系进行了修正。而后,通过引入FIR滤波器系数压缩算法,提高了有限量化位宽条件下变采样率滤波器的工作性能;并针对原型插值滤波器系数对称的特点,对存储器进行分解并对地址线翻转,将系数预存储量降低了一半。结果表明该方法以使用系数预存储器的代价,换取了乘法器及加法器数量的指数级下降,只需要使用简单的实现结构,就可以替代传统Farrow结构下高复杂度的实时计算形式变采样率滤波器。对传统半带滤波器设计方法进行了结构改进。在以往研究成果上,利用半带滤波器中一半系数为零的特点,对传递函数进行了低敏感度因子提取,降低了系数量化位宽的需求,同时减少了乘法器的使用数量,优化了半带滤波器的实现结构。并利用乘法器时分复用的串行滤波器设计方法,对乘法器数量进行了进一步压缩,同时利用多个半带滤波器级联完成多级插值,降低了逻辑资源消耗。对比于传统多相滤波器结构,在不降低滤波器性能基础上,将占用资源最大的乘法器数量降低到原先的八分之一。提出了使用高阶滤波器对CIC滤波器的带内衰减进行补偿,实现宽带插值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针对CIC滤波器存在的通带内衰减问题,在传统二阶补偿及锐化设计基础上,将切比雪夫一致逼近方法引入到CIC及CIC补偿级联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将最终二者级联效果设计为最佳等波纹滤波器,从而使得CIC滤波器作为宽通带镜像抑制滤波器的设计方案成为可能。最终测试表明,补偿滤波器的阶数每增加一级,可以使CIC滤波器的带内纹波降低一个量级。推导了基带多载波调制模型的设计算法。针对传统设计方案中仅能在中频进行多载波合成的局限,对基带混频多载波调制算法进行了详细推导,使得以往必须在数字域合成的较高频率载波,在基带载波方式中,使用频带宽度级别的低频率频偏载波即可代替。文章同时对奇数及偶数载波数的异同进行了探讨。而后针对基带混频的结构特点对具体实现过程进行了优化,并给出了优化后的结构模型。提出了无相位截断的DDS设计方法,并最大程度优化了其实现结构。对多载波调制过程中的核心DDS载波合成器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结合DDS硬件结构,通过在算法上修改相位步进值,消除了传统DDS相位累加器所带来的截断误差,在小幅改动硬件的基础上,避免了DDS相位截断所带来的频带内干扰,使得DDS只需要通过提高幅度量化精度,线性增长系数存储器容量即可提高频带性能,而无须依赖指数增长存储器空间提高相位截断误差精度。该方法使得本设备中的DDS无杂散动态范围提高了17dBc以上;同时通过对查找表时分复用,及差分幅值保存,压缩了2比特的存储器资源消耗;进而引入输出幅值抖动,压低了合成载波近处的噪声谱平面约10dB。本文最后对高密度MC-QAM调制器设备的实现性能进行了测试,与以往设备进行了对比,经过改进后的系统在压缩逻辑资源约30%的基础上,获得了5.5dB的MER指标改善,并且实现了入网实用所要求的各项功能指标。文章最后对下一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杨建平[8](2010)在《DK8000/F3-ASI工程数字机》文中指出什么是工程机?除了外形是标准的19英寸机架外,还应该具有业务用机的功能及品质。使用上等的元器件,能连续不停电工作,还具有远程网络管理的功能,甚至内置仪器设备。不过,国内常见的所谓"工程机",却是将家用机的小内芯,搬到19英寸工程机的大壳子里,仅仅换了外包装,实质上还是家用机。虽然接收的信号是数字的,但输出却是AV模拟的。后面的调制器,以及输送到系统里的信号,都是模拟的。真正的工程数字机,应该具备ASI数字TS流输出,后级的调制器也是数字的。常见的有DVB-C(QAM)数字调制器、IP网络数字调制器,等等,能把数字信号送给用户终端。

刘庆丰[9](2010)在《数字有线电视前端QAM调制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换日益增加。正交幅度调制器(QAM Modulator)作为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数字调制方式,在数字电视广播、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卫星通信、数字微波传输等宽带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集成电路和数字通信技术飞速发展,FPGA作为集成度高、使用方便、代码可移植性等优点的通用逻辑开发芯片,在电子设计行业深受欢迎,市场占用率不断攀升。本文研究基于FPGA与BCM3034实现QAM调制的全过程。FPGA实现信源处理、信道编码输出基带I/Q信号,BCM3034实现对I/Q信号的调制,输出中心频率为36MHz、带宽为8MHz的中频信号,通过上变频器对中频信号进行上变滤波放大,输出中心频率为110MHz~870MHz的可变射频频率,并且步进100KHz可调。输出功率的范围为-7dBm~3dBm,并且步进为1dBm连续可调。本文具体内容总结如下:1.介绍了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状况、国际的数字广播电视标准,并详细介绍了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系统结构及论文选题意义等。2.研究了QAM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然后重点论证QAM调制器的系统方案设计,提出了以FPGA为核心的硬件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主要功能模块的划分,划分成系统接口模块、TS流处理模块、信道编码及调制模块和射频调制模块,并对每个模块逐一加以讨论。3.深入研究了基于FPGA与BCM3034电路设计,其中包括对BCM3034芯片介绍、FPGA型号的选取及详细研究BCM3034部分电路设计,做成成品。4.深入研究了数字电视上变频器电路设计,从数字电视上变频工作原理出发,讲述了对本振源设计、滤波器设计、电平可调衰减电路设计、分段滤波选择电路设计和射频功率衰减器设计五个模块进行了软硬件重点讨论,然后展示电路成品。5.研究测试与实验结果,主要由三方面内容,其中包括DVB-C国家广电总局指标要求及指标的描述、电路测试和指标测试。总体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成功。所以基于FPGA与BCM3034 DVB-C调制器总体设计完全成功。

何健标[10](2009)在《数字电视MC-QAM调制器的算法与实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多载波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技术的应用背景和主要特点的分析,给出了基于正交混频的多载波调制模型,在全面深入数字电视QAM调制器的研究现状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解决了以下技术难题:均方根升余弦滤波器设计方法。整个算法基于最优等波纹设计技术和根据邻道干扰和码间串扰约束获得的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采用间接的递归方法,解决了不等式直接求解存在的病态数据问题。这种等波纹均方根升余弦滤波器设计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与前人的设计方法相比可以提供更大的阻带衰减,更小的通带纹波,更为有效的控制码间串扰;(2)此方法不存在高阶滤波器设计的收敛问题,特别适合于设计高性能的均方根升余弦滤波器。基于FPGA的适合于各种FIR滤波器的实现结构。该结构以使用流水线技术的高速乘法累加器为核心,通过逻辑设计中时间—空间的互换,以最优的资源消耗来实现各种性能的FIR滤波器。基带成形滤波器的实现即采用此结构,与传统实现结构相比,基于高速乘法累加器的实现结构能灵活的处理综合面积和速度的约束关系,具有更优的性价比。用于数字信号采样频率任意变换的内插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三大关键技术:与采样频率转换比无关的内插滤波器连续时域冲激响应采样方法,最佳等波纹奈奎斯特FIR滤波器设计和灵活的多项式内插方法。采用上述方法设计的内插滤波器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采用固定的滤波器电路结构实现输入输出信号采样频率的实时变化或是连续变化;(2)频率响应精确可控而且可实现最小阻带衰减最大化;(3)灵活的多项式内插方法可以使得采样频率任意变换内插滤波器实现的存储要求最小化。适合数字电路实现的多载波QAM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的优化算法包括可增强信号输出功率的最佳相位多载波调制算法和用于子载波合成的高精度低复杂度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算法。实际测量证明了多载波QAM模型的合理性,并表明上述多载波QAM优化算法可以有效改善输出信号的质量。通用异步收发器的实现方法。为抵御随机脉冲导致的干扰,通过引入数字相关器来实现信号的最佳接收以提高收发器的抗干扰性能;此外还讨论了如何结合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的结构特点对同步模块和数字相关器等复杂的关键部件进行逻辑设计上的优化,使得这种新型的通用异步收发器性能大为提高而耗用资源较少。本文最后对有线数字电视QAM调制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DVB-C QAM调制器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VB-C QAM调制器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数字电视概述
        1.2.1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简介
        1.2.2 IP化升级改造后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优势
    1.3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发展进程
        1.3.1 国内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背景
        1.3.2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发展进程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概述
    2.1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主要设备
    2.2 传统数字电视前端系统
    2.3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
        2.3.1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结构
        2.3.2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优势
    2.4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构建规划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P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3.1 数字电视编码技术
    3.2 数字电视复用技术
    3.3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
    3.4 CA系统的组成
    3.5 数字电视标准化系统构建
        3.5.1 DVB标准卫星传输系统DVB-S
        3.5.2 DVB标准有线传输系统DVB-C
    3.6 IP组播技术
        3.6.1 IP组播地址
        3.6.2 IP组播协议
    3.7 TS Over IP技术
        3.7.1 TCP和UDP协议
        3.7.2 RTP协议
        3.7.3 TS流的IP封装
    3.8 信号传输质量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IP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
    4.1 项目背景
    4.2 前端系统功能要求
    4.3 前端系统设计方案综述
        4.3.1 系统设计原则
        4.3.2 系统处理能力
        4.3.3 系统安全播出
    4.4 前端系统架构设计
        4.4.1 信源系统
        4.4.2 信号处理系统
        4.4.3 信号播出传送系统
        4.4.4 数字电视业务系统
    4.5 多重备份保护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搭建实施方案
    5.1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实施方案
        5.1.1 央视标清、高清节目解决方案
        5.1.2 省台高标清节目、广播节目、台湾节目解决方案
        5.1.3 中数付费节目、境外节目解决方案
        5.1.4 自办节目及4K超高清节目解决方案
        5.1.5 EPG系统解决方案
        5.1.6 CA系统解决方案
        5.1.7 回看系统解决方案
    5.2 信号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5.2.1 卫星信号
        5.2.2 ASI信号
        5.2.3 IP组播信号
        5.2.4 SDI信号
        5.2.5 QAM信号
        5.2.6 节目监看系统
        5.2.7 网络管理系统
    5.3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配置方案
        5.3.1 卫星接收机
        5.3.2 编码器
        5.3.3 复用加扰器
        5.3.4 核心交换机
        5.3.5 IP-QAM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功能性测试
    6.1 功能性测试范围
    6.2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播出设备性能测试
        6.2.1 卫星接收机测试
        6.2.2 编码器测试
        6.2.3 复用加扰器测试
        6.2.4 核心交换机测试
    6.3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播出信号质量测试
        6.3.1 TS码流的标准符合性
        6.3.2 PCR指标实测
        6.3.3 PSI/SI表的语法、语义及发送间隔测试
        6.3.4 射频信号输出质量实测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二代F3-ASI数字工程机(论文提纲范文)

二代F3-ASI工程机概述
ASI原理简介
操作要领
网络管理
应用举例

(3)基于DVB-C的QAM调制器的选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商用QAM调制器的一般结构
2 QAM调制器指标的选择
    2.1 输出能量指标
    2.2 输出质量指标
    2.3 PCR抖动指标
    2.4 QAM模式和符号率的选择
3 QAM调制器功能的选择
4 QAM调制器的可靠性选择
5 QAM调制器的测试仪器选择
6 基于三网融合的QAM调制器选择

(5)DVB-C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误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概念
    1.3 国内外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和传输技术
        1.3.1 世界上现有的主要数字电视标准
        1.3.2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比较
    1.4 国内数字电视DVB-C传输技术的发展
        1.4.1 DVB-C传输技术简介
        1.4.2 DVB-C数字有线电视在国内的发展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DVB-C传输技术的阐述
    2.1 DVB-C传输技术原理
    2.2 信源编码MPEG-2
        2.2.1 MPEG-2视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2.2.2 MPEG-2的系统传送层
    2.3 DVB-C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2.3.1 同步反转与随机化
        2.3.2 信道编码
        2.3.3 基带成形和均衡
        2.3.4 QAM调制与基带接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DVB-C传输系统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3.1 信道编码
        3.1.1 频谱成形随机化
        3.1.2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3.1.3 RS编码
        3.1.4 卷积交织
    3.2 字节到M位符号的映射
    3.3 调制方式
        3.3.1 QPSK与OFDM
        3.3.2 QAM调制
        3.3.3 QAM调制与QPSK、MPSK调制的比较
        3.3.4 DVB-C中MQAM的调制与解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DVB-C传输系统的指标分析
    4.1 数字电视信号的主要测量方法
        4.1.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主要差异
        4.1.2 数字电视系统的主要测量项目
    4.2 DVB-C传输系统的主要指标
        4.2.1 比特误码率(BER)
        4.2.2 载噪比(C/N)、信噪比(S/N)和E_b/N_0
        4.2.3 调制误差率(MER)和误差矢量幅度(EVM)
        4.2.4 系统余量
        4.2.5 星座图
        4.2.6 相位抖动与相位噪声
        4.2.7 信道平均功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DVB-C传输系统的干扰和误码分析
    5.1 DVB-C传输系统中的主要干扰
        5.1.1 回波干扰
        5.1.2 噪声干扰
        5.1.3 DVB-C传输系统中的干扰源
    5.2 DVB-C传输系统中的误码分析
        5.2.1 同轴电缆对系统的抗干扰分析
        5.2.2 无源分配器的特性
        5.2.3 测试数据及分析
        5.2.4 仿真分析
    5.3 工程实践中降低误码率的改进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项目

(6)基于FPGA的数字电视信道编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第一章 DVB-C 系统信道编码技术
    1.1 数字电视信道编码技术
        1.1.1 数字电视的发展
        1.1.2 数字电视的标准
        1.1.3 信道编码简介
        1.1.4 差错控制系统
    1.2 DVB-C 系统信道编码原理
    1.3 FPGA 设计平台及流程
        1.3.1 FPGA 选型
        1.3.2 FPGA 设计流程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FPGA 的同步字节翻转与随机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1 伪随机序列概述
    2.2 同步翻转与随机化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2.3 随机化模块的 Modelsim 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PGA 的RS 编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伽罗华域算法与RS 编码
        3.1.1 伽罗华域
        3.1.2 RS 码
    3.2 RS 编码器IP 核的验证
        3.2.1 整体描述
        3.2.2 RS 编码器的生成及SignalTap II 板级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PGA 的卷积交织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交织技术概述
    4.2 卷积交织器的工作原理
    4.3 卷积交织器的实现与仿真
        4.3.1 交织器的设计
        4.3.2 交织器的设计实现及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FPGA 的字节到符号映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字节到符号变换映射的设计方案
    5.2 字节到符号映射模块的 Modelsim 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 FPGA 的 DVB-C 系统信道编码及硬件 PCB 设计
    6.1 基于 FPGA 的信道编码器的完整设计
    6.2 信道编码器的硬件 PCB 设计
        6.2.1 JTAG
        6.2.2 EP3C25Q240C8N 芯片
        6.2.3 时钟电路
        6.2.4 DVB-C 前端调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图设计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录 A 基于 DVB-C 的信道编码系统的顶层设计图
附录 B 基于 DVB-C 的信道编码系统的 PCB 电路设计图
详细摘要

(7)MC-QAM调制器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的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符号索引
1 绪论
    1.1 QAM 调制技术
    1.2 基于IP 的MC-QAM 调制器概述
    1.3 MC-QAM 调制器信号处理关键技术及研究热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2 MC-QAM 调制器体系结构
    2.1 传统单载波QAM 调制器结构
    2.2 基于IP 的MC-QAM 调制器实现结构
    2.3 主要性能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FIR 滤波器系数压缩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3.1 有效量化字长与高阶FIR 滤波器实现局限
    3.2 优化有效量化字长的传统方法概述
    3.3 系数压缩FIR 滤波器设计思想与实现结构
    3.4 系数压缩FIR 滤波器系数量化算法
    3.5 系数压缩FIR 滤波器性能分析
    3.6 系数压缩FIR 滤波器增益调整算法
    3.7 基于FPGA 的资源消耗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连续变符号率输出实现优化
    4.1 变符号率输出的实现方法
    4.2 变采样率内插滤波器实现概述
    4.3 系数预存变采样率滤波器结构优化
    4.4 整数倍插值滤波器设计
    4.5 小数抽取的频谱误差叠加分析
    4.6 MC-QAM 变采样率滤波器实现与对比
    4.7 本章小结
5 整数倍插值滤波器优化实现
    5.1 插值滤波器实现概述
    5.2 半带滤波器设计优化
    5.3 CIC 高阶补偿滤波器设计算法
    5.4 本章小结
6 基带多载波调制算法与实现
    6.1 多载波调制原理
    6.2 数字载波合成方法概述及杂散分析
    6.3 无相位截断DDS 设计算法
    6.4 无相位截断DDS 载波性能分析
    6.5 基带混频及多载波调制实现
    6.6 本章小结
7 高密度MC-QAM 调制器实现与测试
    7.1 MC-QAM 中频信号处理框图
    7.2 MC-QAM 设备功能及实物图
    7.3 MC-QAM 设备测试结果与对比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2 主持与参与项目目录

(9)数字有线电视前端QAM调制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 言
    1.1 国外数字电视的发展
    1.2 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
    1.3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组成
        1.3.1 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作用
    1.4 选题意义
    1.5 QAM 调制实现的关键问题
    1.6 本人工作内容
    1.7 论文的组织
第2章 QAM 调制器系统设计
    2.1 QAM 概述
        2.1.1 QAM 调制原理
        2.1.2 QAM 的解调和判决
        2.1.3 QAM 的误码率性能
    2.2 QAM 调制器系统方案设计
        2.2.1 主要硬件模块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FPGA 及 BCM3034 电路设计
    3.1 BCM3034 芯片简介
    3.2 FPGA 芯片选择
    3.3 BCM3034 相关电路设计
        3.3.1 时钟的输入设计
        3.3.2 输出电平和滤波电路设计
        3.3.3 寄存器配置
    3.4 QAM 中频板实物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电视上变频器设计
    4.1 本振源设计
    4.2 滤波器设计
    4.3 电平可调衰减电路设计
    4.4 分段滤波选择电路
    4.5 射频功率衰减器
        4.5.1 π型衰减器的计算
        4.5.2 T 型衰减器的计算
    4.6 实物照片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与实验结果
    5.1 测量指标描述
    5.2 测试 DVB-C 调制器原理和框图
    5.3 MPEG-2 码流及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数字电视MC-QAM调制器的算法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符号索引
1 绪论
    1.1 QAM调制技术
    1.2 有线数字电视中的QAM调制器
    1.3 MC-QAM调制技术
    1.4 本文的章节组织及主要创新点
2 MC-QAM调制器体系结构
    2.1 单载波QAM调制器结构
    2.2 MC-QAM调制器的电路实现结构
    2.3 调制器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带成形滤波器设计实现
    3.1 基带成形理论
    3.2 RRC滤波器设计方法概述
    3.3 等波纹RRC滤波器设计
    3.4 等波纹RRC滤波器性能分析
    3.5 基于MAC的通用FIR滤波器实现结构
    3.6 基带成形滤波器的实现
    3.7 本章小结
4 任意符号率调整
    4.1 采样率转换原理
    4.2 ASRC内插滤波器设计
    4.3 性能分析
    4.4 ASRC内插滤波器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多载波调制算法与实现
    5.1 多载波调制原理
    5.2 载波合成算法概述
    5.3 高性能多载波调制算法
    5.4 多载波调制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MC-QAM调制器的实现与测试
    6.1 控制模块(UART)的设计与实现
    6.2 PHY模块的实现
    6.3 MC-QAM调制器芯片的测试
    6.4 技术参数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主持及参与的项目目录
附录3 MC-QAM调制器PCB图

四、DVB-C QAM调制器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宋昊.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3)
  • [2]二代F3-ASI数字工程机[J]. 杨建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4(04)
  • [3]基于DVB-C的QAM调制器的选择探讨[J]. 胡晓东. 电视技术, 2012(12)
  • [4]增城有线电视网络远程接收传送香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节目实验[J]. 吴志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1(14)
  • [5]DVB-C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误码分析[D]. 吴春花.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1)
  • [6]基于FPGA的数字电视信道编码研究[D]. 侯振龙. 东北石油大学, 2011(04)
  • [7]MC-QAM调制器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的实现研究[D]. 沈志.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8]DK8000/F3-ASI工程数字机[J]. 杨建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0(20)
  • [9]数字有线电视前端QAM调制器设计与实现[D]. 刘庆丰.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4)
  • [10]数字电视MC-QAM调制器的算法与实现研究[D]. 何健标.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DVB-C QAM调制器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