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达官显贵到流氓恶少(论文文献综述)
马贵茹[1](2011)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选择 ——唐代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研究》文中提出在唐代社会有一类群体值得我们注意,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是普通百姓又有别于普通百姓,他们身份不一、出身各异,但是都拥有武力,而且依仗武力生存。这类群体是一群脱离了正常体制的群体,他们的存在是对国家法制和公信力的挑战,被看作是一群游离于法律边缘的群体。这类群体包括了游侠、窃贼、强盗、流氓、刺客等,他们拥有武力,或是个人仗剑而行,或是群聚生活,或为善或为恶。而依据其行为方式的差异,百姓对他们的态度也各有不同,而当政者对他们也会因为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政策。笔者将这类群体定义为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他们的生活游移于国家和社会之间,具有正义与非正义的非理性,因此官民双方对这类群体的反应具有褒和贬的复杂性,本文旨在对上述现象作出有意义的探索。本文将以在唐代边缘群体中那些不安于生产,依仗武力游走四方的人为研究对象,这类群体包括了游侠、窃贼、强盗、流氓、刺客、等多种身份,尽管身份复杂但依侍武力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因此笔者称其为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本文将分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将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详细解读,以求对历史上这类强势力量群体的构成、特点、成因、社会活动等基本状况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第二部分将论述这些强势力量的矛盾处境。探索他们的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身处家国之中,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实际生活的矛盾之处。作为普通人,他们对自己的家庭、社会、国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他们崇尚自由的理想和行为却与这种责任相违背。这部分将透过史料记载,分析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家庭责任、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上相违背的地方。并同时从他们所处的对立面研究家族、社会百姓对这类群体的态度,以及国家统治者对他们所采取的政策。第三部分将通过对他们这种矛盾处境的研究,看他们如何安身立命,看他们是如何处理家族、社会、官府的相互关系的,以从中研究他们的自处之道。
夏启发[2](2001)在《明代公案小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案小说是一种以形形色色的案件为题材的文学式样;它是以作案、断案或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语言艺术。狭义的公案小说,专指明代的公案小说。 中国公案小说,作品繁多,渊远流长,曾产生过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如《错斩崔宁》、《龙图公案》、《三侠五义》等几乎家喻户晓,历来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但是,由于种种社会原因与文化偏见(如“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以及公案小说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病(如题材的陈陈相同、叙事方式的模式化等),致使它诞生千余年来,一直没有在正统文学史及其相关论着中获得应有的“合法”地位,大多数文人雅士对公案作品几乎是不问原由地轻慢相顾,以至“1979年以前,几乎没有人对它进行过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纵有论者偶然涉及公案作品,则常常是“恶语相加”或贬多褒寡。即使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样的名着,对公案作品的评骘也不乏失当之处。 根据已有的材料看,宋元时期有目可查或存留下来的公案小说可谓凤毛麟角;而明代的各类公案小说,尤其是万历以后的公案小说则可谓汗牛充栋。文言笔记体公案小说在明代得到了稳步推进;书判体公案作品出现了空前繁荣;话本体公案小说获得了蓬勃发展。各种体裁的公案小说,“齐头并进,竞相奔发,出现了绚丽多采的局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万历之后,文坛上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公案小说结集,例如《百家公案》、《龙图公案》、《海刚峰公案》、《新民公案》、《详情公案》、《洋刑公案》、《律条公案》、《廉叫公案》、《诸司公案》、《神明公案》、《明镜公案》等等,真正把公案小说这一至今仍然被认为是“边缘文体”的文学创作,推向了她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包龙图判百家公案》这样具有开创意义的短篇小说结集的出现,使公案小说这一边缘文体开始走向中心。 明代公案小说出现空前的繁荣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明代经济的相对繁荣刺激了市民的物质欲望,到了晚明时期,“德化凌迟,民风不竞”,社会上争奇斗艳、追求炫人耳目的物质刺激,渴望感性欲求的强烈满足,整个社会弥漫着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气氛。而公案小说中记述的大量活生生的血腥的凶杀案例、离奇的奸淫事实,形形色色违法犯罪行为正好迎合了这种社会心理的欲求和趣尚。二、明代中叶以降,资本主义的某些因素开始在日趋腐化的封建王朝的肌体内萌芽滋长,同时,思想文化领域的一股启蒙思潮也正在酝酿之中。特别是李贽出现后,“心学异端”崛起,一股猛烈抨击理学、要求人性解放的思想启蒙运动已成燎原之势。从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到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等一系列的新潮观点的提出,对程朱理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哲学上肯定了物欲与自私的合理性之后,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出对人欲和个性的张扬趋向。三、从宋、元到明初,市民文化已经崛起,到了明代中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文化便日益壮大起来。公案小说作为市民文化的组成部分,顺应了时代文化的发展。四、明朝中后期的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政治更加腐败、黑暗,冤狱日益增多,人们普遍寄希望于清官。清官形象深入人心,公案小说大行其道。五、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也有助于包括公案小说在内的文学作品的大量刊行。此外,明代统治者重视封建法律的宣传与普及,也是促成晚明公案小说空前兴盛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小说涉及的题材与主题的基本类型看,明代公案小说表现得最深刻和最丰富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金钱梦”中的死亡陷阱;二、冲破礼法的“人欲之乱”;三、市井乡村里的人生百态。从明代公案小说塑造的人物典型看,清官循吏未必就是理所当然的主人公,在大多数公案小说中,清官循吏或判官,与其说是小说的中心人物,还不如说是一些兄有超话力量的图腾人的道广或凋和民主与专制的道德伦理符号,这些公式化概念化的个神丫人的清官,有时更像-张代表着礼法正义和强力意忐的脸谱。”’l然,也确有个少以歌颂清宫循吏为基本主题,并围绕“判官情结”编织故事的公案小说。例如(U公案}}和《)k图公案》等书判体公案小说,描片的就足判宫们折狱断案的故平,沽宫循吏特别是包公的形象,在这类小说中顺理成章地tiM着中心地仙。包公故事反复出现在宋元以降的众多公案义学作IR.中,丁R年来,“包青大”这一过于理想化的消宫形象,在中国几乎成了清正廉沾、正大光叫的代名词。因此,许多研究公案义学的着作,“言必称包公”,正如研究20世纪前后的仆方侦探小说必然要反复提及锅尔摩斯的形象一样。 但是,包公与福尔摩斯义有明显的个同。福尔摩斯破案的关键在于破解雏犯粗心以直的种种“儿亡之谜”,而在“解谜”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的似乎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皿维的理性的逻辑力章。包公断案折狱,无沦是“求神问鬼”还是“叫察秋毫”,其白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验证“善恶必报”的超念的道德理想。如果说以柿尔陪斯为代表的西方推理小说是近代科学精神的产物,它侧重于智力启迪,那么,以包公为代表的公案
朱绍永[3](2000)在《从达官显贵到流氓恶少》文中认为 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的时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为三公之一的太保,怎么与社会上的流氓痞子同名呢?确实,现在凡被冠以太保的人,多指道德败坏、劣迹斑斑的流氓恶少;然而在当初,太保却是官爵煊赫,颇有实权的显贵。太保,西周始设,本是辅弼天子的
二、从达官显贵到流氓恶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达官显贵到流氓恶少(论文提纲范文)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选择 ——唐代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 |
一 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概念的界定 |
二 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的范畴 |
(一) 游侠 |
(二) 窃贼与强盗 |
(三) 流氓恶霸 |
(四) 刺客 |
第二章 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的矛盾处境 |
一.理想与现实:个人的两难抉择 |
(一) 自由理想与现实生存的矛盾 |
(二) 自由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 |
(三) 自由理想与国家法律的矛盾 |
二“义士”与“无赖”:百姓的矛盾认知 |
三 打压与拉拢:官府的不同选择 |
第三章 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的自处之道 |
一 安身立命 |
二 人际交往 |
三 生存之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明代公案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节、 公案小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一、 先驱们的筚路蓝缕与后继者的“红色批评” |
二、 新时期的解放思想与研究者的从头再来 |
三、 述史者的钩深致远和理论家的艺术探微 |
第二节、 公案小说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一、 关于“公案小说”的渊源或产生问题 |
二、 关于公案小说“高峰”的定位问题 |
第二章、 明代公案小说的繁荣 |
第一节、 公案小说的定义 |
一、 “公案”一词的基本含义 |
二、 “公案小说”的内涵与外延 |
三、 公案小说与小说中的“公案” |
第二节、 明代公案小说的种类及版本 |
一、 明代公案小说的种类 |
二、 明代公案小说的种类及版本 |
第三节、 明代公案小说繁荣的原因 |
一、 “德化凌迟,民风不竞” |
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三、 “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文化” |
四、 清官意识与主体观念 |
五、 从抒情向叙事的文体转向 |
六、 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 |
第三章、 明代公案小说的嬗变 |
第一节、 明代公案小说体制的形成与流变 |
一、 文言笔记体公案小说的稳步推进 |
二、 书判体公案作品的空前繁荣 |
三、 话本体公案小说的蓬勃发展 |
第二节、 从《百家公案》到《包龙图公案》 |
一、 第一部公案小说集《百家公案》 |
二、 《龙图公案》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
第三节、 情节内容的继承和发展 |
一、 《龙头公案》与《百家公案》情节的比较 |
二、 《海公案》的故事来源 |
三、 从《萧曹随笔》到《廉明公案》 |
第四章、 明代公案小说的主题类型 |
第一节、 明代公案小说的主题的基源与成因 |
一、 “金钱梦”中的死亡陷阱 |
二、 冲破礼法的“人欲之乱” |
三、 市井乡村的人生百态 |
第二节、 法不阿贵:清官意识与“草民”幻想 |
一、 清官意识的成因及本质 |
二、 法不阿贵:一个“真实的谎言” |
第三节、 除暴安良:“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
一、 “朝廷法度,我决不私!” |
二、 “有如此顽民,使百姓怎得安生?” |
第四节、 疑案定谳:“包公一断鬼神惊” |
一、 “今既无赃,如何决断?” |
二、 “包公一断鬼神惊” |
三、 “棰楚之下,何求不得”? |
第五章、 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 |
第一节、 神明烛照与明察秋毫 |
一、 “鬼神崇拜”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蕴涵 |
二、 “民间信仰”与“神引”技法 |
三、 神明烛照与明察秋毫 |
第二节、 情理与王法的冲突与调和 |
一、 王法的威严与刑罚的残忍 |
二、 “判”“断”的人情化与艺术化 |
三、 情理与王法的冲突与调和 |
第三节、 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 |
一、 “德治”、法治与“治法” |
二、 判官、判词及其它 |
三、 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 |
第六章、 明代公案小说对后世的影响 |
第一节、 明代之后公案小说的演进与蜕变 |
一、 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分与合 |
二、 明代之后公案小说的演进与蜕变 |
三、 侠义公案小说的通俗化和商业化 |
第二节 《龙图公案》对《三侠五义》等小说的影响 |
一、 侠义公案小说生成的文化背景 |
二、 《龙图公案》等对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影响 |
三、 侠义公案小说的“《水浒》余韵” |
第三节, 明代拟话本公案小说对后世的影响 |
一、 从“明吏”到“清官”:判官角色的转换 |
二、 从“娱目”到“型世”:明代公案的遗风 |
三、 从“公案”到“奇冤”:公案小说的终结 |
参考书目 |
四、从达官显贵到流氓恶少(论文参考文献)
-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选择 ——唐代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研究[D]. 马贵茹. 河北师范大学, 2011(10)
- [2]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 夏启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01)
- [3]从达官显贵到流氓恶少[J]. 朱绍永. 语文知识,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