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饲料安全质量势在必行(论文文献综述)
田波[1](2013)在《中国饲料产业链整合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饲料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连接种植业、畜禽养殖业与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桥梁,也是保障畜禽产品供给,维护畜禽产品安全,构建健康有序的现代畜牧业体系的重要依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将饲料加工企业与畜牧养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是饲料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内饲料企业同质产品竞争的日益加剧,借助产业链整合,实现由单纯的横向扩张转变为向产业链内纵深发展,方是饲料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畜牧业良性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饲料产业进行研究,探索饲料产业与种植业、畜牧业乃至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机制,并结合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环境对饲料产业链及链上各环节的运行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合适的促进饲料产业链上各环节整合运行的机制,对提高我国饲料产业的竞争力,推动我国饲料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在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以饲料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饲料产业链各环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饲料产业链的成长规律,对现有饲料产业链上饲料加工企业与各节点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案例对饲料产业链整合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饲料产业链延伸和整合的机制和措施。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导言。本章在畜牧业和饲料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对发展饲料产业链的作用与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文献阅读,总结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产业链整合的理论与实践。首先,回顾了产业链整合的相关经济理论;其次,从产业链垂直整合、水平整合以及混合整合三个角度分析了产业链整合的方式;最后,探索国内外产业链整合的实践经验,并从中汲取了有益启示。第三章:饲料产业链演化分析。首先,从我国饲料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探索了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趋势;其次,对饲料产业链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及其角色、历史演变过程、主要的组织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探索了影响饲料产业链整合因素与促进饲料产业链整合的动因。第四章:饲料产业链纵向整合分析。首先,从发展状况、优越性、劣势与局限性三个方面对我国饲料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研究了饲料企业与原料供应商、养殖业、销售物流等饲料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协作关系;再次,以猪饲料产业链为例定量分析了饲料产业链纵向整合程度,并研究了影响饲料产业链纵向整合的因素;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饲料产业链纵向整合发展的模式。第五章:饲料产业链横向整合分析。首先,通过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我国饲料市场规模与结构;其次,从饲料企业数量与规模两个方面探索了我国饲料企业整合现状,并以猪配合饲料市场为例,运用实证模型分析了饲料市场整合程度;再次,分析了政府行为与饲料企业发展的关系,并研究了饲料产业链横向整合的不利因素、必要性及其可行性;最后,结合典型案例对我国饲料产业链横向整合进行了分析。第六章:饲料产业链整合的环境与企业策略研究。首先,从国家政策支持、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饲料产业链发展的宏观制度背景;其次,基于企业策略的角度研究了饲料企业的创新整合策略以及在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整合策略;最后,基于演化视角,以知识基础和顾客价值为指导探索了进一步优化整合饲料产业链的策略。第七章: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主要研究结论;并针对饲料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探索性地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饲料产业链的策略,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到一系列可供参考的结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本研究将产业链及相关理论应用于对饲料产业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注重饲料加工与种养殖业的关联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本研究以饲料加工企业为主体,着重探索饲料产业链的成长规律和影响因素、饲料加工企业与养殖业的整合机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三,本研究引入协整分析对饲料产业链整合程度进行分析,尝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饲料产业链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刘嘉炜[2](2011)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研究》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饲料工业一直不断的发展提高。中国工业饲料总产量在2005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并于两年以后达到1.23亿吨,与此同时,中国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饲料大国。伴随着饲料产业的发展,我国动物养殖业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而且由于饲料质量的提高,动物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消费的需求,其质量也得以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得以增强,出口量逐步增加。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也让直接影响到动物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饲料质量问题得以逐渐的暴露,尤其是近几年,由饲料产品质量所引发的对人民身体健康和消费者利益造成伤害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无论是兽药残留现象,抑或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作为中国饲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已经造成中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并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得以初步形成。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国饲料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框架结构也需要更进一步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在发达国家,只要是饲料安全法规体系对所涉及的内容,均配有非常科学、严格、细致的规定,而且可操作性强,对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利等具体细节上的规定也是十分清楚的。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食品安全的大事。从使用抗生素到出现疯牛病,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上不得不予以考虑的问题,正是由于在某些程度上,消费者的安全与饲料质量安全有直接联系,世界各国对于饲料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都非常重视和关注。在饲料管理和饲料质量管理方面,我们应向更有经验的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等国家学习,他们的饲料管理制度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正是在了解外国的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先进经验饲料及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对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现状进行或简要或深入的分析。并在饲料法规及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饲料质量的监管、推行HACCP体系及信用体制。本文旨在通过这些分析和比较,能作用于我国饲料产品质量全水平的提高,至此才能有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希望能让饲料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促进中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
戈鹏娜[3](2011)在《西安首阳生态养殖公司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以食为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安全,现代技术及工业一方面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资财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使食品污染问题亦同趋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无论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还是对猪肉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都已经构成了威胁,它还直接影响到生猪产业的发展和养殖者收入的持续增长,对于生猪养殖企业来讲如何进行质量安全的管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西安首阳公司在通过了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程度,建立与实施了控制食品安全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HACCP体系。针对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的比较分析将两种体系进行有机融合,使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一体化;按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的标准疏理出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指标,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并使用Yaahh5.0软件进行分析,找出相对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质量安全改进意见。HACCP的实施使得质量安全有了量化管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的比较分析将两种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有共同目标、共同管理方法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加强生产过程安全因素的控制,有利于企业有效地策划和配置资源,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质量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加强了质量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使得首阳公司的质量安全管理形成一个不断改进的闭环,有利于促进质量安全的建设。
张成图[4](2010)在《关于加快推进西宁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文中指出
唐进,曾军[5](2010)在《浅谈动物饲料安全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物饲料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础,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动物性食品质量的好坏,饲料不安全动物性食品就不安全。但近几年来,由于在饲料中添加了兴奋剂、激素、色素及"瘦肉精"等违规、违禁物质,在
陈福林[6](2010)在《广东畜牧饲料业发展回顾与展望——在《第二届广东饲料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的主题报告》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12月12日,第二届广东饲料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巡视员陈福林代表广东省农业厅、省畜牧兽医局在会上作了《广东省畜牧饲料业发展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该报告是在广东饲料业发展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成文的,受到了行业极大关注,特全文刊登,引发思考。
解沛[7](2009)在《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饲料工业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2005年,工业饲料总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7年,中国饲料总产量达1.23亿吨,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饲料大国。饲料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动物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消费的需要,而且由于饲料质量的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增强了动物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出口量逐步增加。而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饲料产品质量所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对消费者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造成中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饲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此,1999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并施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随后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和修订了《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等,初步形成了饲料安全法律体系。虽然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饲料安全法律体系,但我们必须承认:我国饲料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我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而发达国家饲料安全法规体系对所涉及的各项内容的规定科学、严格、细致,有可操作性,对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利规定得十分清楚。饲料质量安全是关系食品安全的大事,是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饲料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世界各国正普遍重视和关注饲料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特别是疯牛病的出现,抗生素的使用,给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等国家在饲料安全管理和饲料质量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严格的法律法规。他们的饲料管理制度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们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正是通过了解外国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同时分析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并通过对饲料法规建立、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推行HACCP体系、建立饲料标准化体系、在饲料企业中建立信用体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进行中外比较分析,从中探讨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的对策。对促进我国饲料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高,保证我国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动物养殖生产的高效安全,保障人类及动物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人体健康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我国饲料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中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顾丽群[8](2008)在《影响毕节地区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经验,以饲料行业全国性监督抽查——毕节地区抽查结果为基础材料,系统分析了影响毕节地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饲料质量安全控制方法及对策。本研究通过对毕节地区2004~2008年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产品的调查和检测分析,得出影响毕节地区饲料质量安全因素。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的合格率为90.1%,浓缩饲料合格率为91.4%;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为72%;动物性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为75.4%;饲料经营环节中企业合格率为94.8%,饲料产品合格率为90.1%;“饲料/水、猪尿”中违禁/限用药物合格率为99.7%;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中经营环节合格率为88.5%,生产环节合格率为82.6%,养殖环节合格率为76.5%。研究认为,配合饲料生产环节非法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安定等违禁药物或添加剂,或超量/超范围使用呋喃唑酮、喹乙醇、土霉素、金霉素等限用药物(或添加剂)以及铅、氟、铬、砷、黄曲霉毒素BI、沙门氏菌、铜等卫生指标超标,饲料中粗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等饲料营养指标不达标,动物性原料及饲料产品经营和使用环节不规范等是该地区饲料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饲料管理的漏洞、市场动作的不规范、饲料原料及动物产品价格的不稳定、产品标准和监测技术相对滞后是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与原因,提出了解决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饲料管理部门要经常性地进行饲料法规和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增强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意识;加强行业管理,健全各级饲料行政管理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和符理制度;完善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健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饲料质检机构,建立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和预警系统;组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质检机构研究制定饲料安全标准、监控技术和检测新技术,开发无公害无污染的新型饲料。
孔繁涛[9](2008)在《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产品消费量持续上升。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研究,防患于未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运用预警原理、风险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有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并将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剖析了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特性,系统分析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风险因素,从而揭示了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规律,探索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构建了预警概念指标体系和应用指标体系,建立了预警的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提出了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建议。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1)提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分析相关结论。本研究在全面阐述预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风险理论、系统工程方法论、自然辩证法以及预测决策原理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分析结论。其主要内容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大量风险,而风险是可以预测、管理和控制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获取、分析与传播过程,预警难点在于信息快速获取与智能分析;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预警可以使畜产品质量处于相对安全状态。(2)研究建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概念指标体系和应用指标体系。从方法论的角度,构建了理想状态下的预警概念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5个指数和29个指标。并以概念指标体系为基础,遵照实用性、灵敏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预警应用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3个指数、15个指标,其中的15个指标根据其特性,又分为12个警兆指标、2个警情指标和1个滞后指标。(3)研究建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微观和宏观模型。运用Likert五点尺度量表思路,兼顾常规警限划分原则和畜产品安全实践,界定了单警度、总警度的阈值。通过分析限量类危害物和违禁类危害物,建立了单因素、单产品视角的预警微观模型。在开展微观预警的基础上,从经济、技术相结合的角度,开展了宏观预警研究。一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后又采用DelphiMethod进行了评价检验;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另一方面,根据支持向量机(SV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建立了基于SVM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同时,采用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结果,对基于SVM的预警模型进行学习训练,从而将评价和预警有机结合。应用基于SVM的预警模型,对24个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与实际相一致。(4)提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建议。通过采取完善体系建设、扩大规模养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经济、严格市场监管、提高安全认识和实现信息共享等有效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处于无警状态,从而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邹忠爱[10](2008)在《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文中认为近年来,与猪肉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已严重危及到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和猪肉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中国,其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和紧迫。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猪肉食品的污染和安全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猪肉食品质量全程控制体系。本文以国家无公害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为依据,以食物链形成方式及HACCP食品安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原理,从畜牧业产业化产业链经营角度,以企业实证操作模式,按照“从源头到餐桌”的主线对影响猪肉食品安全的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配送、贮藏销售等环节进行分析与研究,建立了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确保猪肉生产的全程安全“无公害”。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剖析国内外畜产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我国猪肉产业化经营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阐明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拟解决的问题。2分析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在饲料生产上运用ISO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依据无公害系列法规及标准综合开发绿色环保的无公害饲料,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残留,实现了饲料源头的“无公害”,解决了无公害生猪养殖的饲料安全问题。3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构建“无公害”“六大统一体系”,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及农户的利益联结:并在生产上通过对养殖环境、饲养管理、引种、卫生防疫、用药及断针处理、公猪去势等关键控制点,依照无公害食品相关法规及标准实施控制,保障养殖业向无公害、规模化发展,提高了生猪饲养的安全性,使养殖过程实现“无公害”。4引进消化并吸收国外先进工艺及设备改善旧式屠宰加工方式及设备落后所造成的交叉污染,并在屠宰加工过程引入HACCP体系,对关键控制点及加工全过程全方面实施监管及控制,确保了供宰生猪的品质及疫病的控制,实现了屠宰分割加工环节的“无公害”。5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视觉识别VI,实施品牌战略,拓展连锁经营,依据GB/T19221《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标准和GB/T19575《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要求,构建“五大统一”营销模式,避免了销售市场的交叉污染,实现了销售环节的“无公害”。6对猪肉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各环节实施全面的检测与监控,建立较完善的检测体系,确保消费者从专卖店购买的猪肉是安全卫生无公害的:通过建立无公害猪肉溯源技术体系、信息流转体系,使问题猪能够追本溯源,并使问题得到快速的解决。综上所述,依照无公害食品法律法规及标准约束及HAcCP体系原理的运用实施,从生猪生产到无公害猪肉消费各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标准实施监管,创建了一套集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无公害屠宰加工技术、冷链配送安全保障技术、检测技术、溯源技术及品牌战略连锁经营模式为一体的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在实践上可以为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指导。
二、抓好饲料安全质量势在必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好饲料安全质量势在必行(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饲料产业链整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讨论 |
1.2.1 饲料产业 |
1.2.2 产业链及饲料产业链 |
1.2.3 饲料产业链整合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关于产业链整合的研究 |
1.3.2 关于饲料产业及产业链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创新点 |
第2章 产业链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
2.1 产业链整合的相关理论 |
2.1.1 产业组织理论 |
2.1.2 交易费用理论 |
2.1.3 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
2.2 产业链整合的方式 |
2.2.1 产业链垂直整合 |
2.2.2 产业链水平整合 |
2.2.3 产业链混合整合 |
2.3 国外饲料产业链整合的实践 |
2.3.1 美国饲料产业链整合的实践 |
2.3.2 荷兰饲料产业链整合的实践 |
2.3.3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饲料产业链整合的实践 |
2.4 国内产业链整合的实践——以乳业产业链整合为例 |
2.4.1 我国乳业产业链分析 |
2.4.2 国内乳业产业链整合的实践 |
2.5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3章 饲料产业链整合的影响因素及动因 |
3.1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
3.1.1 我国饲料加工工业发展现状 |
3.1.2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
3.2 饲料产业链概述 |
3.2.1 饲料产业链概念 |
3.2.2 饲料产业链主要组成部分及其角色 |
3.2.3 我国饲料产业链的历史演变 |
3.2.4 目前饲料产业链的主要组织模式 |
3.3 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制度因素 |
3.3.2 农业结构调整因素 |
3.3.3 由养殖业特点形成的饲料产业格局 |
3.3.4 经济全球一体化 |
3.4 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的动因 |
3.4.1 饲料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
3.4.2 我国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
3.4.3 产业链内各类企业间竞争的结果 |
3.4.4 食品安全保障的需要 |
3.4.5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
第4章 我国饲料产业链纵向整合分析 |
4.1 我国饲料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分析 |
4.1.1 饲料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状况 |
4.1.2 饲料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优越性 |
4.1.3 饲料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劣势与局限性 |
4.2 饲料企业与原料供应商(种植业)的协作分析 |
4.2.1 饲料企业与种植业协作理论分析 |
4.2.2 饲料企业与种植业协作实践分析 |
4.3 饲料企业与养殖业的协作分析 |
4.3.1 我国饲料企业与养殖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分析 |
4.3.2 我国饲料与养殖企业联合发展的现实基础 |
4.3.3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饲料与养殖企业联合发展经验的借鉴 |
4.3.4 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联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
4.4 饲料企业与销售物流的协作分析 |
4.4.1 饲料企业对销售计划的科学制定 |
4.4.2 饲料企业对销售工作过程的有效监管 |
4.4.3 饲料企业对产业链客户的用心管理 |
4.4.4 销售人员对饲料产业链信息的全面掌握 |
4.4.5 饲料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考核管理 |
4.5 饲料产业链纵向市场整合程度的判断与分析——以猪饲料产业链为例 |
4.5.1 饲料产业链纵向基本主体分析 |
4.5.2 数据说明 |
4.5.3 饲料产业链价格长期传导效应研究 |
4.5.4 饲料产业链价格短期传导效应研究 |
4.5.5 研究结论 |
4.6 饲料产业链纵向整合影响因素分析 |
4.6.1 产业链基础薄弱且断层,小农散养格局比较严重 |
4.6.2 产业链产业价值错位,利润呈现中间大两头小 |
4.6.3 产业链风险失控,饲料安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
4.6.4 产业链监管乏力,尤其是对饲料产业的监管力度不够 |
4.7 饲料产业链纵向整合的实现模式 |
4.7.1 产业链后向一体化模式 |
4.7.2 产业链前向一体化模式 |
4.7.3 产业链一条龙模式 |
第5章 我国饲料产业链横向整合分析 |
5.1 我国饲料市场规模与结构分析 |
5.1.1 我国饲料市场总体规模与结构 |
5.1.2 我国分类饲料市场规模与结构 |
5.2 我国饲料产业整合程度的判断与分析 |
5.2.1 我国饲料企业整合现状分析 |
5.2.2 我国饲料市场整合程度分析——以猪配合饲料市场为例 |
5.3 饲料产业链横向整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1 饲料产业链横向整合的不利因素 |
5.3.2 饲料产业链横向整合的必要性 |
5.3.3 饲料产业链横向整合的可行性 |
5.4 我国饲料产业链横向整合的实现模式 |
5.4.1 强强合并模式——以新希望集团与山东六和集团合并为例 |
5.4.2 民营企业的自主联合模式——以“7+1”高科技饲料联合体为例 |
第6章 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的环境与策略研究 |
6.1 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的环境 |
6.1.1 国家政策环境支持 |
6.1.2 社会环境 |
6.1.3 法律环境 |
6.2 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的企业策略研究 |
6.2.1 饲料企业创新整合的特殊性 |
6.2.2 饲料企业在生产环节的整合研究 |
6.2.3 饲料企业销售环节的整合研究 |
6.3 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方式的优化 |
6.3.1 基于演化视角进行饲料产业链整合 |
6.3.2 以知识基础为指导进行饲料产业链整合 |
6.3.3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进行饲料产业链整合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对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的建议 |
7.2.1 对我国饲料产业链纵向市场整合的建议 |
7.2.2 对我国饲料产业链横向市场整合的建议 |
7.2.3 产业链整合的政策支持与整合环境优化建议 |
7.3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饲料安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饲料安全概论 |
2.1 饲料工业发展状况 |
2.2 饲料安全的概念解析 |
2.3 饲料安全问题及其表现形式 |
2.4 饲料安全管理 |
3 饲料安全监管体系现状与问题 |
3.1 饲料安全监管行政体制现状 |
3.2 饲料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现状 |
3.3 饲料安全监管技术支持体系现状 |
3.4 饲料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饲料安全监管体系创新设计 |
4.1 饲料安全监管体系结构创新设计 |
4.2 饲料安全监管体系运行机制设计 |
5 完善饲料安全监管体系的具体建议 |
5.1 加快饲料安全监管行政体制建设 |
5.2 逐步健全饲料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5.3 构建饲料安全监管技术支持体系 |
5.4 强化饲料安全监管工作 |
结束语 |
注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西安首阳生态养殖公司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2.1.1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介绍 |
2.1.2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2.1.3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2.2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 |
2.2.1 良好操作规范(GMP) |
2.2.2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
2.2.3 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HACCP) |
2.3 HACCP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 首阳公司质量管理与HACCP体系的实施 |
3.1 首阳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3.1.1 首阳公司的背景介绍 |
3.1.2 关中黑猪的生态养殖模式 |
3.1.3 首阳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3.2 首阳公司HACCP体系的实施 |
3.2.1 首阳公司HACCP体系实施的准备工作 |
3.2.2 养猪生产工艺 |
3.2.3 生态养猪生产的危害性分析 |
3.2.4 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
3.2.5 生态养猪生产关键限值(CL)的建立 |
3.2.6 生态养猪生产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CCP)的监控措施 |
3.2.7 生态养猪生产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CCP)的纠偏措施 |
3.2.8 生态养猪生产HACCP体系的记录保存程序 |
3.2.9 生态养猪生产HACCP体系的验证程序 |
3.3 HACCP体系与IS09001体系同时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首阳公司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融合 |
4.1 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 |
4.1.1 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同点 |
4.1.2 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同点 |
4.1.3 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比较 |
4.1.4 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融合的可行性 |
4.2 首阳公司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融合 |
4.2.1 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方针的融合 |
4.2.2 人员培训的融合 |
4.2.3 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的融合 |
4.2.4 管理职责的融合 |
4.2.5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融合 |
4.2.6 操作规程的融合 |
4.2.7 HACCP-ISO9001体系文件统编 |
4.3 首阳公司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的作用 |
4.3.1 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的作用 |
4.3.2 HACCP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后关中黑猪的检测结果 |
第五章 首阳公司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体系的评价与改进 |
5.1 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1.1 食品质量安全的特征归纳 |
5.1.2 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 |
5.2 首阳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的评价与改进 |
5.2.1 质量安全指标分析 |
5.2.2 构建饲料安全生产体系 |
5.2.3 加强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建设 |
5.2.4 加强员工培训与考核 |
5.2.5 建立员工建议与反馈系统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浅谈动物饲料安全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动物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 |
1.1 环境的污染 |
1.1.1 人为因素的影响 |
1.1.2 农药等违规物质残留超标 |
1.2 国民安全意识淡薄 |
1.3 检验技术不够先进 |
1.4 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
2、确保饲料安全的对策 |
2.1 控制好三个环节。一是从源头上把好饲料原料进货环节 |
2.2 加强检测技术手段, 改善检测设备, 提高检测能力 |
2.3 增加执法人员, 加大监管力度, 严格执法 |
2.4 增强国民的安全意识 |
(6)广东畜牧饲料业发展回顾与展望——在《第二届广东饲料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的主题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饲料行业的朋友们: |
1 广东饲料业现状及特点 |
1.1 生产总量大 |
1.2 发展速度快 |
1.3 结构趋向合理 |
1.4 规模逐步扩大 |
1.5 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小规模生产企业依然居多 |
2.2 低水平同质化的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 |
2.3 原材料基地建设滞后 |
2.4 质量安全依然存在隐患 |
3 创新思路, 再上新台阶 |
3.1 开发原料基地, 稳定原料供应 |
3.2 加强科研投入, 提高产品质量 |
3.3 推进产业化经营, 做强做大饲料产业 |
3.4 强化服务, 促进发展 |
3.5 加强原料监测, 确保质量安全 |
(7)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1.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2 研究方法 |
1.4 结构框架 |
第二章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内涵、范畴 |
2.1.1 饲料质量的内涵 |
2.1.2 饲料质量安全的含义及特性 |
2.1.3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范畴 |
2.2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
2.2.1 饲料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
2.2.2 饲料管理部门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
2.3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 |
2.3.1 饲料质量安全与畜产品安全及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
2.3.2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意识是企业的灵魂 |
2.3.3 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是饲料工业全行业的大事情 |
第三章 中外饲料产业发展概况和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
3.1 世界饲料产业发展概况及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
3.1.1 世界饲料产业发展概况 |
3.1.2 世界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
3.2 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概况及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
3.2.1 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概况 |
3.2.2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现状 |
第四章 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
4.1 外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
4.1.1 美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
4.1.2 加拿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
4.1.3 欧盟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
4.2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
4.2.1 中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现状 |
4.2.2 中国饲料工业质量标准体系现状 |
4.2.3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
4.3 外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分析 |
4.3.1 美国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特点 |
4.3.2 美国政府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 |
4.4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
4.4.1 中国饲料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特点 |
4.4.2 中国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4.4.3 中国政府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
4.5 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
4.5.1 饲料法规的建立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 |
4.5.2 政府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 |
4.5.3 推行HACCP 管理体系,确保饲料安全 |
4.5.4 建立健全饲料产品标准化体系 |
4.5.5 构建较为完善的信用体制 |
4.5.6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五章 解决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
5.1 加快饲料法立法,全面提高饲料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
5.1.1 加快饲料法立法,积极推进饲料法的颁布实行 |
5.1.2 大力宣传饲料法规,提高饲料行业产品质量意识 |
5.1.3 饲料安全监督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 |
5.2 完善饲料管理制度,加强饲料监管 |
5.2.1 完善各级饲料行政管理部门 |
5.2.2 进一步完善饲料法律法规及标准 |
5.2.3 加强饲料标准化体系基础研究 |
5.2.4 加强饲料标签实施的管理 |
5.2.5 健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饲料企业进行HACCP 认证 |
5.2.6 建立饲料安全性评价制度 |
5.3 完善饲料质量监测体系 |
5.3.1 饲料质检机构的统筹安排 |
5.3.2 质检机构的自身建设 |
5.3.3 建立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制度 |
5.4 建立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
5.4.1 建立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
5.4.2 对饲料质量实行全程监管 |
5.4.3 加大对违规饲料企业的处罚力度 |
5.5 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加强饲料安全科研工作 |
5.5.1 研究饲料安全质量控制技术 |
5.5.2 开发新型饲料 |
5.5.3 完善饲料安全性检测技术 |
5.6 发挥饲料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饲料行业信用体制建设 |
5.6.1 进一步发挥饲料行业协会作用 |
5.6.2 完善饲料行业信用体制建设 |
5.7 完善我国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
5.7.1 树立正确的产品质量意识 |
5.7.2 充分发挥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作用 |
5.7.3 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5.7.4 加大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力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影响毕节地区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目的和意义 |
1.2 我国饲料生产现状 |
1.2.1 饲料生产发展情况 |
1.2.2 饲料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
1.2.3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
1.3 我国饲料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
1.3.1 非法使用违禁药物 |
1.3.2 过量添加饲料添加剂 |
1.3.3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污染饲料 |
1.3.4 饲料中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 |
1.3.5 微生物污染饲料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影响毕节地区饲料安全质量因素的研究结果和分析 |
2.1 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质量安全检验结果和分析 |
2.2 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检验结果及分析 |
2.3 动物性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结果及分析 |
2.4 饲料经营环节饲料产品检验结果及分析 |
2.5 2004~2008年"饲料/水、猪尿"中违禁/限用药物检验结果及分析 |
2.6 影响毕节地区饲料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
2.6.1 违禁药物"瘦肉精"的使用根除困难 |
2.6.2 违法添加安定、呋喃唑酮等违禁药物和超量超范围使用药物的问题突出 |
2.6.3 产品卫生指标超标现象值得注意 |
2.6.4 饲料营养指标不合格现象依然严重 |
2.6.5 动物性饲料原料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
2.6.6 流通环节中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合格率较低 |
2.7 监督抽查对饲料质量安全的积极作用 |
2.7.1 有力地打击了违法添加违禁药物和超范围超量使用药物的行为 |
2.7.2 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2.7.3 对进一步规范饲料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
2.7.4 促进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的提高 |
2.7.5 毕节地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状况 |
2.7.6 锻炼队伍,提高质检机构的整体水平 |
第三章 解决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
3.1 加强饲料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全面提高饲料行业的产品质量意识 |
3.2 加强饲料管理,完善饲料管理制度 |
3.2.1 完善各级饲料行政管理部门 |
3.2.2 进一步完善饲料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
3.2.3 饲料管理和质检部门指导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管理好饲料标签的执行 |
3.2.4 健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企业进行HACCP认证 |
3.2.5 建立饲料安全性评价制度 |
3.3 完善饲料质量监测体系 |
3.4 建立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和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
3.4.1 建立饲料质蛋安全监测制度 |
3.4.2 加大处理处罚力度 |
3.4.3 建立饲料质量安全预誉系统 |
3.5 增强饲料科研攻关能力 |
3.5.1 修订和完善饲料安全标准 |
3.5.2 研究饲料安全质量控制技术 |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
4.1 影响毕节地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
4.2 饲料管理 |
4.3 解决毕节地区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立题背景 |
1.1.1 畜牧业发展具有强劲生命力 |
1.1.2 畜产品在食物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 |
1.1.3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城乡居民生命健康 |
1.1.4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外向型畜牧业发展 |
1.1.5 风险分析是食物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
1.2 研究意义 |
1.2.1 食物质量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1.2.2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
1.2.3 食物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的内在规定性 |
1.2.4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性选择 |
1.3 研究动态 |
1.3.1 安全制度研究进展 |
1.3.2 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
1.3.3 风险预警研究进展 |
1.4 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1 基本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4.3 主要研究方法 |
1.5 主要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
1.5.1 主要研究特色 |
1.5.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分析 |
2.1 相关基本概念 |
2.1.1 基本概念 |
2.1.2 有关概念比较 |
2.2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理论 |
2.2.2 系统科学理论 |
2.2.3 经济学理论 |
2.2.4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
2.2.5 预测决策理论 |
2.3 预警研究进展 |
2.3.1 经济预警研究 |
2.3.2 农业预警研究 |
2.3.3 生态预警研究 |
2.3.4 预警研究领域向纵深发展 |
2.4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分析结论 |
2.4.1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的学科基础 |
2.4.2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理论分析相关结论 |
第三章 畜牧业经济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 |
3.1 畜牧业经济发展分析 |
3.1.1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 |
3.1.2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
3.1.3 现代畜牧业之含义 |
3.2 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严重 |
3.2.1 农产品出口基本状况 |
3.2.2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
3.2.3 农产品出口基本趋势 |
3.2.4 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扩大 |
3.3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上升 |
3.4 食物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进展 |
3.4.1 食物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
3.4.2 有关国际组织食物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
3.4.3 有关国家和地区食物质量安全预警研究 |
3.4.4 我国食物质量安全预警研究 |
第四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4.1 风险因素的有关术语及分类 |
4.1.1 风险因素的有关术语 |
4.1.2 风险因素的分类 |
4.1.3 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评价 |
4.2 物理性风险因素 |
4.3 化学性风险因素 |
4.3.1 风险因素成分分析 |
4.3.2 风险因素来源分析 |
4.3.3 风险因素控制的法律及规定 |
4.4 生物性风险因素 |
4.4.1 动物疫病分类 |
4.4.2 学理解释 |
第五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方法 |
5.1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方法设计 |
5.1.1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知识释义 |
5.1.2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方法概述 |
5.1.3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构成 |
5.2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概念指标体系 |
5.2.1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概念指标选择原则 |
5.2.2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概念指标体系构成 |
5.3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
5.3.1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与监测的关系 |
5.3.2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相关法律规定 |
5.3.3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相关计划 |
第六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应用指数体系的构建 |
6.1 预警应用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6.2 预警应用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 |
6.3 利用LIKERT五点尺度量表划分警限 |
6.4 预警应用指标的解释与判断 |
第七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技术 |
7.1 微观层面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技术 |
7.1.1 单因素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技术 |
7.1.2 单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技术 |
7.2 基于AHP 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与预警 |
7.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步骤 |
7.2.2 基于AHP 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 |
7.2.3 基于AHP 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 |
7.2.4 基于Delphi Method 的评价检验 |
7.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技术 |
7.3.1 支持向量机的产生和发展 |
7.3.2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 |
7.3.3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算法 |
7.3.4 基于SVM 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构建 |
7.3.5 基于SVM 的预警模型应用分析 |
7.4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智能系统模型设计 |
7.4.1 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表的构建 |
7.4.2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智能系统的功能 |
7.4.3 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智能系统的特点 |
第八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建议 |
8.1 完善体系建设,构建安全保障 |
8.1.1 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8.1.2 加快建设检验监测体系 |
8.1.3 尽快完善标准体系 |
8.1.4 依法强化队伍体系 |
8.2 扩大规模养殖,夯实安全基础 |
8.3 推进循环经济,实现健康养殖 |
8.3.1 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含义 |
8.3.2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 |
8.3.3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
8.3.4 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健康养殖 |
8.4 发展畜牧合作社,推进产业化经营 |
8.4.1 发展畜牧业合作社意义重大 |
8.4.2 发展畜牧业合作社的思路对策 |
8.4.3 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
8.5 实施认证管理,严格质量监管 |
8.5.1 加快发展畜产品的认证化管理 |
8.5.2 全过程实施畜产品质量监管 |
8.6 提高安全认识,实现信息共享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
9.1 基本结论 |
9.2 问题讨论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无公害猪肉简介 |
1.1 相关的几个概念 |
1.2 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 |
1.3 无公害猪肉指标 |
2 研究无公害猪肉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
2.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和紧迫 |
2.2 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中国猪肉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
2.3 响应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倡导绿色消费所需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国内研究现状及对策 |
3.2 国外研究现状及对策 |
3.3 国内有关猪肉产业化经营的研究进展 |
3.4 已有研究的不足 |
4 研究内容、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构建无公害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从源头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
1 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 |
2 建立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体系 |
2.1 建立ISO质量管理体系和饲料安全HACCP体系 |
2.2 开发生态环保安全型无公害饲料 |
3 结论 |
第三章 构建无公害生猪养殖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从养殖环节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
1 构建畜牧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
2 通过对生猪环节主要关键点的控制实现生猪养殖“无公害” |
2.1 养殖环境和水质的控制 |
2.2 良种繁育控制 |
2.3 饲养管理控制 |
2.4 卫生防疫与动物疫病的控制 |
2.5 饲料、药物与针头使用的控制 |
3 结论 |
第四章 构建生猪屠宰加工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从屠宰环节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
1 厂房建设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
2 屠宰分割加工设备及工艺符合卫生要求 |
3 生产管理上引入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3.1 把好生猪验收关 |
3.2 抓好宰前、宰中、宰后检验检疫关 |
3.3 把好二道冷却及金属探测关 |
3.4 其它控制 |
4 结论 |
第五章 构建无公害猪肉流通安全保障体系,从流通环节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
1 建立无公害猪肉流通安全保障体系 |
1.1 统一配送 |
1.2 统一标识 |
1.3 统一装修 |
1.4 统一标准 |
1.5 统一管理 |
2 结论 |
第六章 构建无公害猪肉安全检测和溯源技术体系,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
1 建立无公害猪肉安全检测体系 |
1.1 饲料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的建设 |
1.2 养殖环节疫病检测监控体系的建设 |
1.3 屠宰加工及配送销售环节卫生检测监控体系的建设 |
2 建立无公害猪肉溯源技术体系 |
2.1 活猪刺青编码溯源技术 |
2.2 胴体自动分级技术 |
2.3 数据自动存储及打印技术 |
2.4 构建无公害猪肉信息流转体系,建立溯源系统 |
3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抓好饲料安全质量势在必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饲料产业链整合问题研究[D]. 田波.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0)
- [2]饲料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 刘嘉炜.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3]西安首阳生态养殖公司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体系研究[D]. 戈鹏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5)
- [4]关于加快推进西宁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J]. 张成图.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0(05)
- [5]浅谈动物饲料安全及对策[J]. 唐进,曾军. 湖南饲料, 2010(03)
- [6]广东畜牧饲料业发展回顾与展望——在《第二届广东饲料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的主题报告[J]. 陈福林. 广东饲料, 2010(01)
- [7]中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比较研究[D]. 解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8]影响毕节地区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D]. 顾丽群. 贵州大学, 2008(S1)
- [9]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研究[D]. 孔繁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10]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D]. 邹忠爱.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