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长途骨干传输网中应用环形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毅[1](2015)在《建德市供电公司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输网作为电力通信网的核心,承载着大量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的保证,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建德市供电公司光通信传输网的现状,并根据今后电力通信网的发展方向以及电网公司业务应用需求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改造建德市供电公司11O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的设想。设想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来最终形成一个最适合建德公司传输网的方案。一是针对目前主流的通信传输技术SDH、MSTP、ASON、DWDM,分别分析其优缺点,并根据公司业务应用需求和发展,优选MSTP作为改造的首选技术平台。二是分析目前通信传输网常用的几种拓扑形式,根据其适用范围和公司目前光缆拓扑现状,确定出采用环网和网状网混合组网的方式。三是根据目前通信传输网的业务类型和带宽流量,结合国网公司流量规划方案,预测今后公司五年内业务流量。四是根据计算出的业务流量、选定的平台技术和组网方式,来确定各个通信站点的板卡和业务配置。最后通过上述研究成果来搭建完成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建德市供电公司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在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生存性,提升网络的业务支撑能力、业务恢复能力以及更高更灵活的带宽接入能力,为建德公司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供通信保障。
张瑞霞[2](2009)在《40Gb/s DWDM城域网的研究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光纤通信技术正向着超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统发展,40Gb/s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IP宽带业务流量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其具有系统维护简单、管理调度能力强等优点,使得它成为城域DWDM发展的最好选择。但传输速率越高,面临的问题就越多,尤其是对于城域网这种网络结构复杂多变的系统。本文就40Gb/sDWDM技术用于城域网需要考虑的问题做了分析和仿真,具体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适用于城域网的点到点40Gb/s DWDM系统做了分析和仿真,找出了在短距离传输中能取得良好性能且符合城域网低成本要求的发射机调制格式(MDRZ)、经济有效的色散补偿方式(DCF前置补偿)及不使用放大器和色散补偿的最大传输距离。(2)设计了简单的城域环网,对环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部分问题——功率预算、放大器控制模式及带内串扰控制带宽做了研究和仿真,得出结论:由于城域网的动态特性,在环网设计时必须采用单位增益放大器来满足各节点的功率要求;放大器要在增益控制模式下才能取得良好的传输效果;要采用合适的滤波器带宽来控制串扰的产生。
黄淑琼[3](2007)在《ASON技术在电力通信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力通信也发展迅猛。随着各种业务需求,特别是宽带业务的不断增加,如何建设一个先进、稳定、可靠的通信传输网络是目前乃至将来电力通信的重要课题。本课题属预研课题范畴,主要工作是对电力今后的生产管理业务发展、传输网络建设模式和方案的预测和讨论。论文详细分析了电力行业的业务类别、各业务需求及发展趋势。同时研究了电力网的光纤光缆、电力传输网建设现状等各方面情况。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符合下一代网络以业务驱动为特征的网络要求,越来越受到网络建设者和网络运营商的青睐。本文根据电力通信网的发展需要,分析了现网向ASON网络演进过程、实施步骤和组网要注意的事项。
张鹏[4](2006)在《基于多层架构传输网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致力于四川联通传输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电信基础网络的传输网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各个运营商都拥有了覆盖地域广泛,传输容量巨大的传输网络。在传输网络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的传输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个设备厂商众多,传输制式多样,技术先进与落后并存的复杂的网络。因此采用统一的多厂商传输网管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在分析四川联通传输网管业务现况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根据TMN规范和四川联通总体设计要求,对四川联通的传输网管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首先介绍了传统框架的缺陷、主流的系统框架和本系统采用分布式处理多层架构的优势。接着以功能应用层的流程子系统,采集适配层的配置采集、性能采集和告警采集及部省服务器接口软件为例,分别进行相关的框架设计、模块设计和流程设计,实现总体设计要求。目前本系统经过长时间的验证顺利运行,通过了四川联通公司的初验,投入运行。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改变了四川联通过去长期依靠各厂商网管分散管理各厂商网管设备的现况,采用基于多层架构分布式处理平台的传输网管系统实现了对全省传输网管设备跨厂商、跨系统的全局监控和集中管理。
程涛[5](2005)在《渝西城域传输网规划》文中研究表明一个好的城域传输网络应该是一个通用的传输平台,高效可靠地传输各种业务。这就需要城域网产品在保证对TDM业务支持的同时,支持多种数据接口、优化数据传输效率,降低单位比特传送成本,更有效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传送需求,从而提高城域传输网投资效益。由于传统的城域传输网的容量、接口能力难以满足业务输导、汇聚的要求,成为了制约营运商开拓用户市场和提高业务提供能力的“瓶颈”。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城域网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即: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城域网必须有效地传输数据业务,但话音和专线TDM(时分复用)业务仍然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何保证TDM业务传送的同时支持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是对城域网的要求。提出了城域传输网的建设思路:在保护已有传输网投资的基础上,应用新技术,提高城域网的带宽提供能力,在保证TDM业务传送要求的同时,支持多种数据接口,优化数据业务传输效率。接着对SDH技术、MSTP技术、DWDM环网技术、CWDM技术、RPR技术等传输系统设备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城域传输网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了:现阶段基于SDH的MSTP是目前城域传输网最主要的实现方式之一的结论。目前这一建网思路已在各运营商城域传送网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接着对城域传送网的设备基本要求、网络结构和组网原则等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铁通及其它运营商多年城域传送网建设的经验总结出了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小型城市城域传送网的3种典型组网模型,提出了城域传送网建设应根据城市或地区的规模及业务发展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技术的思路。最后在对同步时钟及环网保护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渝西城域传输网的网络结构、设备功能、同步时钟及环网保护方式进行了规划。目前渝西城域传输网项目已经实施。本规划的思路和原则在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实际运用中渝西城域传输网设备将SDH/ATM/以太网技术融为一体,在单台MSTP设备上实现了话音、数据等多种业务的传输和处理。环网保护方式采用2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在保护试验及运用中的线路断纤故障中,均实现了业务的安全保护,确保了网络的正常运行。用实践证明了此次城域传送网规划是正确,科学,可行的。
谭洁明[6](2003)在《电信长途传输网电路配置分析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TNRM是一个集网络设备资源管理与业务管理于一身的网管系统,它建立在完备的资源数据库之上,为电信企业提供资源查询、统计分析、电路配置方案设计等业务功能。 本课题深入调研TNRM中的各项功能,研究电路配置的分析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分析模型,作为TNRM中电路配置子系统的辅助决策模块,可提供电路配置方案的智能选择功能。模型是立足于经济效益的研究,从优化业务分配结构的角度进行配置方案的分析,从而充分挖掘网络通信潜能,提高网络的利用率,以使电信企业在提供业务服务时能获得更大的效益,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与同类产品相比,电路配置分析模块在分析方法与其实现的功能上均是一种新的尝试。 本文首先概述TNRM的管理对象、功能与发展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电路配置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叙述了软件模块的实现。其中重点讨论如何结合中国电信的《电路等级与配置原则》,将运维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归纳总结,转化成分析模型的各项判断准则。最后探讨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模型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王光全,尹祖新[7](2001)在《在长途骨干传输网中应用环形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 ,光传输系统的造价不断降低 ,具有100 %冗余保护的环形结构应用于骨干传输网中已经成为可能 ,国外许多电信运营商已经在其骨干传输层中引入环形网络 ,我国各电信运营商也逐步在骨干传输网中采用环形结构。本文将重点论述引入环形结构后 ,骨干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包括组网方式和网络规模、网络保护和电路组织调度、网络管理和同步以及网络演进等多个方面 ,并且提出了环形网络极为重要的业务中断时间测试方法的建议规范 ,从而确保环形网建设的安全可靠。
蒋力三[8](1996)在《SDH传输网的组网与设计》文中提出SDH系列以其诸多的优点在我国传输网中已逐步开始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SDH系统的特点,分析阐述了SDH网络规划及组网,SDH设备在网络中的应用,以及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在长途骨干传输网中应用环形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长途骨干传输网中应用环形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建德市供电公司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各章节安排 |
第2章 建德电力通信网构成 |
2.1 建德电网构成 |
2.2 建德电力通信传输网构成 |
2.2.1 通信传输网一构成 |
2.2.2 通信传输网二构成 |
2.2.3 建德电力通信传输网的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通信传输改造技术研究 |
3.1 改造技术需求研究 |
3.1.1 技术平台 |
3.1.2 网络结构 |
3.1.3 业务流量 |
3.1.4 系统配置 |
3.2 技术平台研究 |
3.2.1 SDH技术 |
3.2.2 MSTP技术 |
3.2.3 ASON技术 |
3.2.4 DWDM技术 |
3.2.5 技术平台的选择 |
3.3 网络结构研究 |
3.3.1 网络模型研究与选择 |
3.3.2 网络组网方案研究与选择 |
3.4 业务流量研究 |
3.5 系统配置研究 |
3.5.1 配置技术要求 |
3.5.2 网架配置 |
3.5.3 光缆配置 |
3.5.4 设备配置 |
3.5.5 业务配置 |
3.5.6 电源配置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通信传输网改造施工 |
4.1 设备选型 |
4.1.1 主站设备 |
4.1.2 厂站设备 |
4.2 设备组网 |
4.2.1 主站设备搭建 |
4.2.2 厂站设备搭建 |
4.2.3 管理平台搭建 |
4.3 业务配置 |
4.3.1 2M业务配置 |
4.3.2 以太网业务配置 |
4.4 效果分析 |
4.4.1 网架 |
4.4.2 设备 |
4.4.3 业务 |
4.4.4 网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40Gb/s DWDM城域网的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DWDM 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
1.2 DWDM 的特点 |
1.3 DWDM 技术的发展 |
1.3.1 DWDM |
1.3.2 40Gb/s DWDM 的发展现状 |
1.4 40Gb/s DWDM 的传输受限因素 |
1.4.1 色散 |
1.4.2 非线性效应 |
1.4.3 光信噪比 |
1.5 本课题的提出 |
1.6 本章小结 |
2 城域 DWDM 及其40Gb/s 系统的应用分析 |
2.1 城域网综述 |
2.1.1 城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2.1.2 城域DWDM 及其网络结构 |
2.1.3 城域网的规划建设 |
2.2 实现40Gb/s 城域 DWDM 的技术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3 40Gb/s 城域 DWDM 传输技术研究 |
3.1 Optisystem 仿真环境及仿真平台的构建 |
3.1.1 Optisystem 仿真环境 |
3.1.2 仿真平台的构建 |
3.2 40Gb/s 系统的调制方式分析 |
3.3 色散管理 |
3.4 对高速 DWDM(32 波道40Gb/s)系统中传输性能的研究 |
3.4.1 仿真 |
3.4.2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城域环网的设计 |
4.1 城域光环网中的功率设计 |
4.1.1 城域光环网中的非线性效应问题 |
4.1.2 城域光环网中的损耗问题 |
4.1.3 仿真 |
4.2 EDFA 的控制模式对城域环网的影响 |
4.2.1 理论分析 |
4.2.2 仿真 |
4.3 城域光环网中的信道串扰 |
4.3.1 理论分析 |
4.3.2 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所完成主要工作 |
5.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详细摘要 |
(3)ASON技术在电力通信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ASON 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情况 |
1.2.1 ASON 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ASON 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情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电力专网业务分析和网络分析 |
2.1 电力专网业务分析 |
2.1.1 电力通信网承载业务 |
2.1.2 生产业务 |
2.1.3 管理业务 |
2.1.4 业务网络将来的发展趋势 |
2.2 电力传输网络现状分析 |
2.2.1 电力基础传输网结构 |
2.2.2 业务特性及通道要求 |
2.2.3 电力IP 城域网现状 |
第三章 下一代电力传输网方案 |
3.1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 |
3.2 传输网络的演进 |
3.3 光缆、光纤选择 |
3.3.1 单模光纤的标准及其演变 |
3.3.2 电力光纤的选择 |
3.3.3 电力光缆选择 |
3.4 电力传输网的发展方向 |
第四章 ASON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
4.1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
4.1.1 ASON 标准化现状和体系结构 |
4.1.2 ASON 的支持三种连接类型和业务种类 |
4.1.3 ASON 的控制平面 |
4.1.4 ASON 的管理平面及传送平面 |
4.1.5 ASON 的控制信令协议及生存技术 |
4.2 电力光传输网的现状与建设规划 |
4.2.1 传输网现状 |
4.2.2 电力传输网的业务需求及建设规划 |
4.3 ASON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引入分析 |
4.3.1 设备现状 |
4.3.2 ASON 设备应用现状 |
4.3.3 ASON 的优点 |
4.3.4 引入ASON 的必要性 |
4.4 利用ASON 技术组建电力通信网 |
4.4.1 ASON 在骨干网核心节点中的应用分析 |
4.4.2 ASON 在本地网中的应用分析 |
4.4.3 ASON 在城域网中的应用分析 |
4.5 ASON 引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4.5.1 确定合理的ASON 网络模型 |
4.5.2 网络演进策略和需注意的问题 |
4.5.3 ASON 的生存性 |
4.6 ASON 技术应用的效果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详细摘要 |
(4)基于多层架构传输网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1.2 项目背景 |
1.1.3 技术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1 现存问题 |
1.2.2 课题必要性 |
第二章 传输网管系统设计方案 |
2.1 传输网管总体架构 |
2.1.1 架构选择 |
2.1.2 架构介绍 |
2.2 关键技术 |
2.2.1 消息通信技术 |
2.2.2 分布式处理平台 |
2.2.3 资源模型定义 |
2.2.4 MDA模型驱动应用 |
2.3 系统总体要求 |
2.3.1 接入方式 |
2.3.2 安全可靠性 |
2.3.3 数据表示要求 |
2.3.4 软件技术要求 |
2.3.5 管理能力要求 |
2.3.6 性能要求 |
2.3.7 系统安全要求 |
第三章 功能应用层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设计 |
3.1.1 框架设计 |
3.1.2 用户界面设计 |
3.1.3 流程框架设计 |
3.1.4 数据存储设计 |
3.1.5 工具集合 |
3.2 流程管理 |
3.2.1 系统登录 |
3.2.2 安全管理 |
3.2.3 故障管理 |
3.2.4 调度管理 |
3.2.5 割接管理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表及字段的命名规则 |
3.3.2 字段类型的定义规则 |
3.3.3 数据库设计示例 |
第四章 采集适配层设计与实现 |
4.1 设计思想 |
4.1.1 简介 |
4.1.2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
4.1.3 模块设计 |
4.2 框架设计 |
4.2.1 中间层静态类图 |
4.2.2 中间层设计序列图 |
4.3 运行控制 |
4.3.1 性能数据采集 |
4.3.2 配置数据采集 |
4.3.3 设备告警采集 |
4.3.4 性能告警采集 |
4.4 性能需求分析 |
4.4.1 服务器处理能力分析 |
4.4.2 传输带宽需求分析 |
4.4.3 指标要求 |
第5章 部省接口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接口软件设计 |
5.1.1 简介 |
5.1.2 数据结构设计 |
5.1.3 类设计说明 |
5.2 接口软件实现 |
5.2.1 XML文件解析模块 |
5.2.1 接口软件流程实现 |
总结 |
本文的工作 |
进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
(5)渝西城域传输网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章节安排 |
2 传输系统设备技术 |
2.1 SDH 技术 |
2.1.1 SDH 复用映射结构 |
2.1.2 技术特点 |
2.1.3 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
2.2 MSTP 技术 |
2.2.1 技术特点 |
2.2.2 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
2.2.3 MSTP 应用场合 |
2.2.4 MSTP 应注意的问题 |
2.2.5 MSTP 对以太网业务的处理 |
2.2.6 MSTP 中以太网处理给城域网建设带来的影响 |
2.2.7 MSTP 中ATM 处理给城域网建设带来的影响 |
2.2.8 MSTP 技术的发展趋势 |
2.3 DWDM 环网技术 |
2.3.1 技术特点 |
2.3.2 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
2.4 CWDM 技术 |
2.4.1 技术特点 |
2.4.2 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
2.5 RPR 技术 |
2.5.1 技术特点 |
2.5.2 应用场合及应注意的问题 |
2.6 其他传输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3 城域传送网规划原则 |
3.1 城域传输网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
3.1.1 城域传输网技术及其特点 |
3.1.2 城域传输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
3.2 城域传送网的定位和总体目标 |
3.2.1 定位 |
3.2.2 总体目标 |
3.3 城域传送网的建设原则 |
3.4 城域传送网业务需求分析 |
3.4.1 话音业务需要的电路 |
3.4.2 数据业务需要的电路 |
3.4.3 专线业务需要的电路 |
3.5 城域传送网网络结构和组网原则 |
3.5.1 城域传送网网络结构和分层模型 |
3.5.2 城域传送网组网原则 |
3.6 层间互通方式 |
3.7 城域传送网与干线传送网的结合 |
3.8 城域传送网对数据业务的承载 |
3.8.1 城域传送网与城域数据网的关系 |
3.8.2 城域传送网承载数据业务的方式 |
3.9 城域传送网的可扩展性 |
3.10 城域传送网的多厂家策略和设备互联互通 |
3.11 城域传送网典型组网模型 |
3.12 本章小结 |
4 渝西城域传输网规划 |
4.1 设备功能 |
4.2 网络结构 |
4.2.1 原则 |
4.3 业务自愈保护能力 |
4.3.1 业务自愈保护方案 |
4.3.2 分层保护的实现 |
4.3.3 自愈环网的应用 |
4.4 时钟同步 |
4.4.1 时钟同步网技术 |
4.4.2 铁通数字同步网的框架 |
4.4.3 渝西城域传输网时钟源级别配置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6)电信长途传输网电路配置分析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信网络资源管理TNRM的概述 |
1.1.1 TNRM的管理对象 |
1.1.2 TNRM的功能模块 |
1.1.3 TNRM的定位 |
1.1.3.1 TNRM与TMN的关系 |
1.1.3.2 TNRM在NGOSS管理架构中的定位 |
1.1.4 建立TNRM的意义 |
1.1.5 我国TNRM的发展过程 |
1.2 TNRM中电路配置子系统的概述 |
1.2.1 电路配置子系统的功能实现 |
1.2.2 电路配置子系统存在的问题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电路配置分析的数学建模 |
2.1 建模方法的概述 |
2.2 配置分析模型的建立 |
2.2.1 问题分析 |
2.2.1.1 配置分析模型的假设与说明 |
2.2.1.2 目标分解 |
2.2.1.3 准则分析 |
2.2.1.4 问题分析小结 |
2.2.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2.2.3 判断矩阵的构成和相对权重的确定 |
2.2.3.1 判断矩阵的构成方法介绍 |
2.2.3.2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的构成 |
2.2.3.3 子准则层C对准则层B的判断矩阵的构成 |
2.2.3.4 方案层对于子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的构成 |
2.2.4 计算各方案对于目标的综合权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置分析模型的软件实现 |
3.1 软件模块的输入输出 |
3.2 软件模块的功能 |
3.3 软件模块的设计环境 |
3.4 软件流程图 |
3.5 软件模块的讨论 |
3.5.1 计算方案对目标的综合权重 |
3.5.2 确认路由 |
3.5.3 权重值相同的情况 |
3.5.4 软件模块的保护性设计 |
3.5.5 余量的预警检测 |
3.6 软件模块实现界面 |
3.7 软件模块的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 |
4.1 模型建立的意义 |
4.2 问题探讨 |
4.3 完善模型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缩略语列表 |
附录2 主要函数程序列表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7)在长途骨干传输网中应用环形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环形网的组网方式与网络规模 |
3 环形网的网络保护与电路组织调度 |
4 环间互连技术 |
5 环形网的网络管理与同步 |
6 环形网的业务中断时间测试 |
7 骨干传输网的网络演进 |
8 结束语 |
四、在长途骨干传输网中应用环形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德市供电公司110kV变电所通信传输网改造[D]. 陈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5(02)
- [2]40Gb/s DWDM城域网的研究与仿真[D]. 张瑞霞. 河南理工大学, 2009(03)
- [3]ASON技术在电力通信的应用研究[D]. 黄淑琼.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06)
- [4]基于多层架构传输网管的设计与实现[D]. 张鹏.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5]渝西城域传输网规划[D]. 程涛. 重庆大学, 2005(01)
- [6]电信长途传输网电路配置分析模型的研究[D]. 谭洁明. 暨南大学, 2003(03)
- [7]在长途骨干传输网中应用环形结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王光全,尹祖新. 电信科学, 2001(01)
- [8]SDH传输网的组网与设计[J]. 蒋力三. 现代有线传输, 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