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治疗肝脏肿瘤的技术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孙哲[1](2013)在《手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一:通过收集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复发恶性胶质瘤的病例资料同单纯手术治疗方式之间进行对比,最终对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复发恶性胶质瘤这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和评价。研究二:通过对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转移瘤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同其它的治疗方式之间进行对比,最终对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转移瘤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和评价。研究三:通过对术中125I粒子植入间质内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随访观察,比较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差异,对疾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求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研究四:分析IOUS在提高术中肿瘤的全切率和改善手术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脑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同时对治疗过程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恶性胶质瘤患者的肿瘤全切率和改善该类患者疾病的预后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研究一:收集整理我院进行的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复发恶性胶质瘤疾病的患者资料共34例,同时收集仅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复发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共25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同时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进行随访观察。最终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无差异;对随访资料运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通过Cox风险回归分析法对影响疾病预后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总结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和注意事项。研究二:通过收集整理我院收治并行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资料共χ24例,同时收集并整理既往曾行手术联合体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单纯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病例资料共5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对其中多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层,最后通过运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和Cox风险回归分析方法对三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中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研究三:收集我院行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操作治疗的乳腺癌脑转移瘤疾病患者资料共47例,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125I粒子植入治疗组和手术+125I粒子植入+WBRT治疗组。对其中多项指标进行随访登记,最后通过运用生存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手术联合125I粒子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瘤的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四:收集通过IOUS辅助下进行的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操作治疗的脑恶性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共30例,同未经IOUS辅助下进行的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患者共32例之间进行比较,通过IOUS同MRI之间对判断肿瘤全切率的相符程度,通过诊断试验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另外对两种不同治疗措施在患者预后中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运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通过Cox风险回归系数方法对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一: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得到两种治疗方式术后出现的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无显着差异(χ2=0.159,P=0.69)。随后在对两组患者的随访过程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中我们得出,第一组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75周(95%CI,55.5-94.5),二次术后患者生存中位时间为45周(95%CI,38.0-52.0);第二组患者总体生存中位时间65周(95%CI,48.5-81.5),二次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9周(95%CI,23.0-35.0)。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和P=0.034)。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患者KPS评分<70分(P=0.035)和肿瘤病理分级为Ⅳ级(P=0.033)这两项指标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不良因素。而患者年龄、性别、复发灶直径、肿瘤生长部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KPS评分(P=0.031)和肿瘤病理分级(P=0.026)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二:全组患者共76例,手术+125I粒子植入组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95%CI,17.5-20.5),手术+SRT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95%CI,13.5-16.5),单纯手术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95%CI,5.2-12.8)。三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预后生存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手术+125I粒子植入组和手术+SRT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之间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χ2=5.7);手术+SRT同单纯手术组两种治疗方式之间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χ2=9.3);手术+125I粒子植入组同单纯手术组两种治疗方式之间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χ2=19.7)。依据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病灶数量、有无其它部位转移、原发灶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分层。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得出治疗前KPS评分<70分(P<0.001)、病灶数量为χ2个(P=0.017)和肿瘤存在其它部位转移(P=0.035)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不良因素。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决定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之间具有差异,其中手术+125I粒子植入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最长。而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病理类型(P>0.05)对患者预后生存之间没有显着差别。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患者KPS评分(P<0.001)、有无其它部位转移(P=0.004)和病灶个数(P=0.01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三:全组患者经过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95%CIχ26.4-33.6),全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χ28个月(95%CI,21.7-34.3),手术+粒子植入治疗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χ24个月(95%CI,6.2-31.8),手术+粒子植入+WBRT治疗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4月(95%CI,27.2-40.8),两组治疗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9,χ2=6.8)。通过随后的单因素分析中我们得到:肿瘤复发、患者出现颅内多发转移、转移间隔时间≤24个月、三阴性乳腺癌、肿瘤非全切、KPS评分<70分、颅外病变发生进展等情况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将单因素分析时P<0.05的因素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计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乳腺癌受体类型和术前患者KPS评分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P<0.05),其患者总体风险趋势随时间呈现逐渐增高的表现。研究四:通过研究我们得到IOUS对术中肿瘤切除率的判断同MRI增强扫描的判断结果具有中高度的一致性(Kappa=0.678)。通过对全组62例患者,依据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肿瘤直径、有无其它部位转移情况、原发灶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进行分层。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KPS评分<70分(P<0.001,χ2=12.6)、肿瘤是否被全切(P<0.001,χ2=15.4)、Ⅳ级胶质瘤(P<0.001,χ2=15.3)是导致患者预后生存时间减少的相关因素。对于治疗方案的不同选择,决定了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其中IOUS+粒子植入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要长于对照组(P=0.034,χ2=4.5)。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对患者术后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KPS评分(P=0.013,χ2=6.1)、肿瘤的切除程度(P=0.02,χ2=5.4)和肿瘤的分级(P=0.014,χ2=6.1)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研究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对于脑恶性复发胶质瘤患者而言,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可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肿瘤负荷的作用,125I粒子植入可以通过局部照射对瘤周组织内的残余肿瘤细胞进行进一步有效的杀伤作用,以协同达到进一步杀灭和防止肿瘤局部复发的作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段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改善复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同单纯的手术切除治疗方式比较其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都具有显着的改善,粒子植入过程相对安全、简便、高效。植入后未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因此其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合作为脑复发恶性胶质瘤的一种有效临床治疗手段。研究二:对于脑转移瘤患者而言局部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我们的研究分析,脑转移瘤患者KPS评分,转移瘤的个数以及有无发生其它部位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手术同125I粒子植入的联合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其效果要优于手术联合SRT治疗和单纯手术治疗。因此,125I粒子植入间质内放疗是患者获得更佳预后生存的一项有效辅助治疗措施,对于脑转移瘤患者而言,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的局部治疗方案是值得推荐的。但是本实验由于样本含量较小和研究方式的相对不足,对于病例选择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其结果只能作为临床参考依据之一,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支持和论证。如何进一步通过改进放射性粒子源的植入方式、优化局部放射剂量的分布是不断提高该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的目标之一。研究三:通过研究,我们得出:患者术前是否出现肿瘤的再次复发、肿瘤是否表现为单个以上的转移病灶、原发病灶发现到发生转移的间隔时间≤24个月、肿瘤类型为三阴性乳腺癌、在手术操作中肿瘤未被全切、患者术前KPS评分<70分、治疗过程中患者颅外病变发生进展这些因素分别可能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之一。此外患者肿瘤病变的类型(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和患者术前KPS评分水平的不同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改善KPS评分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整体生存时间,通过对患者KPS评分和肿瘤分类的不同可以指导临床医师进一步评估患者预后风险的高低,并指导临床医师的实际工作。研究四:通过研究我们得到IOUS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对于胶质瘤病变的全切程度,其对于胶质瘤切除的评估作用同MRI增强扫描的结果具有中高度的一致性,可以替代MRI成为术中评判胶质瘤切除程度的有效方式。通过提高胶质瘤切除的完整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和粒子植入的效果,最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其效果要优于未经IOUS辅助下手术联合粒子植入操作的恶性胶质瘤患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治疗前KPS评分的不同、是否使用IOUS进行术中确认肿瘤切除的完整程度和肿瘤的病理分级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之间密切相关,而且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通过改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和运用IOUS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是进一步改善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其术后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通过IOUS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肿瘤的全切率并指导粒子植入过程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的预后的效果,是一项值得推荐的安全有效的术中辅助方式。
林红,夏小龙[2](2012)在《中晚期肺癌介入及中医治疗》文中研究表明肺癌的介入及中医治疗是一种用于各种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因其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正逐渐成为中晚期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现就各种介入及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高松学[3](2012)在《肝动脉内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联合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在治疗肝肿瘤中的疗效及应用。方法:收集2009年8月到2011年8月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41例肝肿瘤患者,就其疗效进行综合分析。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是常规经股动脉插管或是特殊情况下经肱动脉插管,超选则插管至肝动脉供瘤血管,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行动脉内化疗,再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与超液态碘化油混合乳剂行肝动脉内栓塞术。射频消融术是在超声或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也可以在外科开腹直视下,将射频消融针插入肿瘤组织内,利用射频消融系统发出高频射频波进行肿瘤消融。结果:41例肝肿瘤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在43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62岁。41例肿瘤患者共有61个肿瘤灶,共射频消融103个位点;随访了1-24个月,平均随访7.6个月。截止至2011年8月随访结束时已有4例患者死亡,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2例,4例死亡的患者均与射频消融术无直接关系。41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患病治疗后生存时间为1-89个月,平均生存23个月。结论:肝动脉内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是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刘鑫[4](2010)在《临时阻断肝循环肝动脉灌注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兔肝血管插管最佳途径,观察兔肝血管正常造影解剖及常见变异。2.初步探讨临时阻断肝循环肝动脉灌注(HAI-THCO)的优势及局限性。方法1.随机选用18只实验兔,其中6只以手术切开方式暴露右侧股动脉及股静脉,分别采用改良式Selding’s法穿刺,置入导管鞘,经导管鞘置入单弯导管(4F)及同轴微导管,依次进行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观察兔腹腔动脉、肝静脉开口位置、分支及走行特点;经腹正中切口,解剖并游离兔腹腔动脉及肝门静脉,观察其大体形态,与血管造影图像对照并确认。2.12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常规肝动脉灌注组(HAI组)及临时阻断肝循环肝动脉灌注组(HAI-THCO组),采用改良式Selding’s法穿刺右侧股动、静脉,将微导管分别超选至肝固有动脉及肝右静脉。HAI组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肝固有动脉灌注相同浓度(10 mg/ml)及平均体重剂量(100mg/kg)5-氟尿嘧啶(5-FU)10min; HAI-THCO组于灌注同时采用无损伤动脉夹临时阻断肝总动脉及肝门静脉,15 min后打开动脉夹。两组动物均于灌注开始后第2 min、5 min、10 min、15min、20 min、30 min自肝右静脉微导管采集肝循环血样,自右股静脉导管鞘采集体循环血样各1 ml,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0.5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5-FU浓度。结果1.肝血管插管及造影全部技术成功,平均时间约30 min,平均出血小于2ml。2.兔腹腔动脉开口位置相对固定,主要分布于第12胸椎(T12)下1/3至第1腰椎(L1)上1/3平面高度,其主干向左下发出较细脾胃动脉,向右上发出较粗肝胃动脉,后者向上进一步分出胃左、中动脉及肝总动脉;兔腹腔动脉及肝动脉分支、走行与人类有较大差异。3.除灌注后20 min及30min,HAI组各时间点肝循环血药浓度均高于体循环(p<0.05),而HAI-THCO组所有时间点肝循环血药浓度均高于体循环(p<0.05)。在所有时间点,HAI-THCO组肝循环血药浓度均高于HAI组(p<0.05),而HAI-THCO组体循环血药浓度均低于HAI组(p<0.05)。4. HAI-THCO组与HAI组肝循环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23.057±3.270) (μg/ml)、(4.408±1.092) (μg/ml), HAI-THCO组高于HAI组(p<0.05),为HAI组的5.23倍;体循环Cmax分别为(1.456±0.217)(μg/ml)、(2.335±0.669)(μg/ml), HAI-THCO组低于HAI组(p<0.05),为HAI组的1/1.60。HAI-THCO组与HAI组肝循环AUC分别为(368.927±52.416)μg/(ml·min)、(65.630±14.928)μg/(ml·min), HAI-THCO组高于HAI组(p<0.05),为HAI组的5.62倍;体循环AUC分别为(27.193±3.948)μg/(ml·min)、(45.301±12.275)μg/(ml·min), HAI-THCO组低于HAI组(p<0.05),为HAI组的1/1.67。结论1.透视下穿刺兔股动脉行肝动脉插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的方法。2.明确兔肝动脉正常造影解剖及变异,对经兔肝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3. HAI-THCO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肝脏区域灌注化疗技术,具有临床可行性。4.与常规HAI比较,HAI-THCO不仅可以增加肝脏循环血药浓度,延长化疗药物局部作用时间,还可以降低体循环血药浓度。5. HAI-THCO存在自身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李培民[5](2010)在《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位居癌症的第二位。近年来治疗肝癌的手段在不断的发展,介入治疗手段的出现使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对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放射科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的随访资料分析,旨在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以明确哪些是预后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适应证、提高介入治疗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放射科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利用Epidata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导出后,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描述肝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其次估计其生存率,筛选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肝癌患者随访研究采用生存分析。包括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预后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分组变量之间生存曲线的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癌介入治疗生存率的因素。结果(1)共收集的200例肝癌患者中,男159例,占79.5%,女41例,占20.5%。年龄集中在32-95岁(60.70±10.325)岁。手术方式为肝动脉化疗(TAI)的35例(17.5%),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165例(82.5%)。(2)有乙肝病史或家族史的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高压、门脉癌栓和肝外转移的比率较大,HBsAg和AFP阳性率较高。肝细胞型腺癌患者合并门脉高压、肝外转移的比率较大,HBsAg阳性率较高,供血较丰富。大体分型为弥漫型的肝癌患者合并门脉高压、肝外转移的比率较大,HBsAg阳性率较高。(3)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月),1年生存率为79%,2年内生存率为33%,3年内生存率为8%,4、5年内的生存率降低为4%,7年内降为O%。(4) 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显示可能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有:伴随疾病、家族遗传史、肝区肿块、门静脉高压、组织学分型、大体分型、与周围组织关系、门脉癌栓、肝外转移、AFP、手术方式、供血情况。(5)Cox回归进一步筛选出影响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门静脉高压、大体分型、组织坏死、肝外转移、HBsAg、供血情况。提示有门静脉高压、组织坏死、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大体分型为小癌型、HBsAg阴性、血供丰富的癌肝癌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结论对于大多数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相对安全、有效,本次研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年。乙肝传染史、肝癌家族史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组织学分型中肝细胞型腺癌预后最好,大体分型为小癌型的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率最高,其次为块状和结节型,弥漫型癌预后最差。合并肝外转移、门静脉癌栓、HBsAg阳性的PLC患者生存率较低。血供丰富型肝癌采用TACE方法治疗,其疗效明显高于少血供型肝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门静脉高压、大体分型、组织坏死、肝外转移、HBsAg、供血情况为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无门静脉高压、大体分型为小癌型、无组织坏死、无肝外转移、HBsAg阴性、血供丰富的肝癌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
谭志刚,郭奕彤[6](2009)在《胆管支架置入联合锁骨下动脉药盒贯序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不同种类支架选择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吗?》文中指出背景:目前普遍认为肝门部胆管癌的处理是在胆道造影的基础上,行胆道支架置入可达到与手术切除同样的远期治疗效果,由于全身化疗或体外放疗的效果均不满意,通过胆道支架置入联合左锁骨下动脉贯序化疗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目的:归纳总结胆管支架置入并锁骨下动脉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方法,以及支架置入后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和VIP,检索时间截止至2009-08。以中位生存时间、黄疸减退率、并发症率、支架与宿主生物相容性为评价指标。纳入胆管支架并锁骨下动脉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计算机初检得到156篇文献,保留25篇做进一步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体外实验证明,应用含抗生素的材料制作支架、含银材料支架以及某些具有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物材料做支架或涂于支架内层,可以预防细菌的附着,但临床应用尚不理想。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多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应用胆管支架并锁骨下动脉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临床验证结果,42例患者切除组与支架引流组比较,支架引流组术后黄疸消退较快、有效率较高,但是差别没有显着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切除组7例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7),28.6%(2/7),14.3%(1/7);双介入组患者19例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3,5年生存率为52.6%(10/19),27.8%(5/19),15.8%(3/19);对照组患者14例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28.6%,14.2%。证实胆管支架并锁骨下动脉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确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吴宇旋[7](2009)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及膈顶肝癌》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到2008年1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32例巨大肝癌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为10~25cm,每个肿瘤进行1~4次射频消融治疗,其中30例患者结合1~10次TACE治疗,20个病灶联合应用无水酒精注射术。比较病灶RFA术前、术后增强CT或MR表现评价肿瘤坏死,记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实验数据运用SPSS 12.0软件包做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患者生存率。结果32例患者共行57次RFA术,术后14个肿瘤完全坏死,18个肿瘤大部分坏死。无术中死亡和需要外科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生存率81.3%,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结论RFA联合TACE和PEI术,可使巨大肝癌完全坏死或大部分坏死,达到减少肿瘤负荷的目的。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是安全的,其短期疗效可靠,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二部分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膈顶肝癌目的探讨倾斜穿刺技术在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膈顶部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肝癌患者共计58个膈顶病灶在CT引导下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病灶最大径0.5~5.0cm,平均2.8cm。所有病灶均采用倾斜穿刺技术,即采取先细针试穿定位,穿刺路径从足侧向头侧倾斜,穿刺路径不经过膈肌的倾斜穿刺技术穿刺病灶并进行冷循环RFA术。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复查增强CT或MRI,观察病灶坏死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无1例穿刺失败而放弃手术。术中和术后无气胸,无胃肠道和胆囊穿孔,无大出血,无合并肝脓肿和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52个病灶完全坏死,6个病灶大部分坏死。结论CT引导下倾斜穿刺技术射频消融治疗膈顶肝癌是一种安全穿刺和治疗方法,局部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总结。
于洪波[8](2009)在《氩氦靶向冷冻射频微波消融对犬肝门区域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肝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疾病之一,恶性程度高,发展非常迅速,预后不良。在我国其发病率、死亡率分别列恶性疾病第三、第二位。手术切除一直以来是肝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但是,在我国绝大部分的肝癌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炎、肝硬化,肝脏贮备功能有限,手术切除率低,仅20%~30%。同时,肝脏又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由于其呈现多中心生长或位于肝门区域,也仅10-15%的病例可获手术切除。因此,外科手术虽是治疗肝恶性肿瘤的最佳选择,但其适应症窄,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大多数的病人需要接受非手术治疗。近10年来,以冷冻射频微波消融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发展迅猛,成为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肝癌治疗的第三大治疗手段。同时,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其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小肝癌的治疗方面,不少的研究均表明其治疗效果与手术切除相近,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与手术切除,肝移植并列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与手术切除相比,局部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适应症广、操作简单、可以门诊进行等优势。目前NCCN指南已经将以冷冻射频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手段推荐为不宜手术肝癌的标准治疗。在我国,以灭活肿瘤细胞、消除肿瘤负荷为目的的微创局部消融治疗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局部消融治疗可以为失去常规手术根治性治疗机会的实体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其中,经皮穿刺氩氦冷冻、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由于其具有微创靶向、并发症少、恢复快、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了肝癌的常规治疗方式。冷冻疗法是一种原位肿瘤消融手段,与手术切除相比较,冷冻治疗更具有优点。1970年德国Stucke和Hirte首先介绍冷冻治疗肝恶性肿瘤。1976年Ikeda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冷冻肝肿瘤后出现对远隔部位的免疫反应。随后,包括我国在内许多国家应用冷冻治疗肝肿瘤。目前,冷冻治疗已经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重要手段。氩氦刀治疗肿瘤是通过氩气在刀尖的急速膨胀,快速(6秒内)将病变组织温度降至-140℃,再借氦气在刀尖快速将冰球解冻及急速升温,超低温可使细胞内形成冰晶,导致肿瘤组织细胞低温坏死,细胞冰晶体形成是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构成了现代冷冻治疗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高压氦气的快速升温热融可使细胞内的冰晶发生膨胀,引起冰球爆裂,从而导致肿瘤组织细胞结构的进一步破坏及崩解,也是造成肿瘤细胞坏死的重要环节。氩氦刀冷冻技术代表国际上九十年代超低温冷冻仪器的先进水平,是超低温手术和治疗的一场新的革命,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氩氦靶向治疗因其能快速摧毁肿瘤组织的临床特点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这一方法在国内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氩氦刀冷冻对于肿瘤的损毁是肯定的。同时证实,冷冻治疗肝癌可增强机体的免疫水平,有助于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和复发率。由于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不需要剥除冷冻后的肿瘤组织,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多数不影响其它治疗措施的选择。氩氦刀联合介入、放疗治疗、中药治疗均可提高治疗效果。氩氦刀作为一种肿瘤微创治疗的手段,经皮穿刺靶向治疗肝癌疗效确切,尤其为不适合手术、年老体弱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而关于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对Glisson管道系统的影响及消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过程如何,未见报道。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微创性手术。其优点就在于能预测、掌握治疗范围,反馈局部温度,可随肿瘤复发而重复治疗等。采用单极或多极探针,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探针定位于肿瘤组织,通过射频输出,使靶区组织细胞离子振荡摩擦产生热量,局部温度可达80—90℃,足以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并最终形成液化灶或纤维组织,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应用的冷循环射频治疗仪,采用中空电极,使冷却水在其中循环,通过在加热过程中降低电极尖部的温度,可防止电极周围组织的炭化和水分丢失,使热毁损范围扩大。近年来,随着RFA技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种实验研究相继展开,取得了很大进展,已被广泛应用于不能手术的、小的、孤立性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CT引导下经皮射频靶向消融治疗肝癌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与手术、化疗和放疗相比,具有创伤性小,副作用少,对骨髓及肝、肾功能无损害,可以反复应用等优点,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实验研究表明,在肝组织中应用RFA是安全、有效的,同时RFA治疗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利于肿瘤的治疗。但是对于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黄疸、大量腹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肝脏肿瘤已有远处转移、巨大肝癌或弥漫性肝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严重出血倾向、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等则不适于射频治疗。而关于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对Glisson管道系统的影响及消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过程如何,未见报道。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微波靶向消融是通过微创手段穿刺到肿瘤组织,利用局部高温原位灭活肿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肿瘤治疗技术。生物组织含有许多极性分子及带电离子,在高速交变的微波电场作用下,极性分子快速转动,带电离子快速移动,与相邻分子相互摩擦及碰撞产生热能,使靶组织温度升高达至50℃以上,靶区肿瘤细胞脱水、干燥,发生凝固性坏死。临床上应用的内置循环冷媒(高压常温氩气)冷却气道的植入式微波固化技术可以降低杆温,降低微波治疗过程中对穿刺道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随着微波技术设备的发展以及微波靶向消融技术在临床不断应用,现微波靶向消融疗法已应用于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其中,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已在临床逐渐开展,尤其在国内进行了一些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除穿刺局部创伤、肿瘤及周围少量正常肝组织的热损伤外,对机体影响不大,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微波消融可彻底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还可凝固肿瘤周围血管,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并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反应带,包裹肿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肿瘤转移的作用。此外,微波治疗还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然而,对于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未见到关于微波消融对于肝组织及管道系统影响的系统研究的报道。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氩氦刀消融对肝门区域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肝脏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区域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氩氦靶向消融对第一肝门区域的效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经皮穿刺肝脏氩氦靶向冷冻,于消融后3d和28d分批宰杀,观察消融靶区和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的病理变化。结果:术后门静脉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未见明显损伤,血管周围肝组织均被灭活坏死。一级胆管系统在氩氦刀冷冻消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见穿孔、胆管壁全层坏死等严重损伤,大部分损害表现为可逆的短暂性损伤。28d时活检消融损伤区大小明显小于3d时(p<0.05)。在术后急性期(1-3d),其ALT,AST值均较术前显着增高(各组p<0.05)。而在术后(1-4w)ALT,AST值较术前均无显着差异。氩氦靶向冷冻区与病理坏死区范围基本一致(p>0.05)。结论:经皮微创近距离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可以确实可靠地完全灭活门静脉周围的肝组织。门静脉血管壁在热池效应的保护下不致损伤。氩氦冷冻消融对于肝门部胆管的损伤较轻。该治疗对于肝功能的影响不大。可用肉眼所见的冷冻区大小预测冷冻坏死范围。肝脏肿瘤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实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第二部分射频消融对肝门区域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肝脏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射频对第一肝门区域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经皮穿刺肝脏射频消融,于消融后3 d和28 d分批宰杀,观察消融靶区和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术后门静脉血管壁在肉眼及光镜下未见明显损伤,血管周围肝组织均被灭活坏死。一级胆管系统在射频消融后出现较严重损伤,部分损害表现为不可逆的进行性损伤。28 d时活检消融损伤区大小明显小于3d时。在术后急性期(1-3d),其ALT,AST值均较术前显着增高(各组p<0.05)。而在术后(1-4w)ALT,AST值较术前均无显着差异。结论:经皮微创近距离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确实可靠地完全灭活门静脉周围的肝组织。门静脉血管壁在血流的保护下不致损伤。RFA对于肝门部胆管的损伤作用十分明显,故对肝门部血管旁的组织进行射频灭活时要注意保护胆管系统。射频治疗对于肝功能的影响不大。第三部分微波消融对肝门区域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肝脏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区域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微波对第一肝门区域的效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经皮穿刺肝脏微波凝固消融,于消融后3 d和28 d分批宰杀,观察消融靶区和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术后门静脉血管壁在肉眼及光镜下未见明显损伤,血管周围肝组织均被灭活坏死。部分一级胆管系统在微波凝固消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28d时消融损伤区大小明显小于3d时(p<0.05)。在术后急性期(1-3d),其ALT,AST值均较术前显着增高(各组p<0.05)。而在术后(1-4w)ALT,AST值较术前均无显着差异。肉眼微波凝固区大于病理坏死区(p<0.05)。结论:经皮微创近距离的微波凝固消融治疗可以确实可靠地完全灭活门静脉周围的肝组织。肝动脉、门静脉血管壁在血流的保护下不致损伤。而且微波治疗对于肝功能的影响不大。但PMCT可造成肝门部胆管一定程度的损伤,故对肝门部血管旁的组织进行微波灭活时要注意保护好胆管系统。
陈镇秋[9](2009)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世界性的难治病,一旦发生,若没有有效的干预,绝大多数病变将呈进行性加重,自行好转的几率微乎其微。病变进展的结局是程度不同的股骨头塌陷,从而影响髋关节功能,多数患者最终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非创伤性ONFH好发于20~50岁的中青年,而中青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仍难预料,相当数量的患者一生将面临两次或更多次的置换,无疑会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身心负担。因此,对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保髋治疗。文献报道非创伤性ONFH患者中10%~74%有长期酗酒史。2004年~2007年在我院髋关节病重点专科住院治疗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有529例,其中266例有长期酗酒史,占50.28%,位于第一位。同时,中医辨证分型认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是气滞血瘀兼痰湿蕴结型,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为气滞血瘀兼肝肾亏虚型,两者发病机制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其保髋疗效。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酒精性股骨头坏死进行单独研究。我们设计了打压植骨支撑术配合中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评价股骨头坏死预后和保髋疗效,分析影响保髋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痰瘀同治”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痰瘀互结”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关系,“痰瘀同治”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地位。研究方法1打压植骨支撑术配合中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2004年1月~2007年12月按照设计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髋关节病重点专科住院治疗的AIONFH患者93例123髋,采用打压植骨支撑术配合中药。调查各种影响因素:年龄,侧别,分期,正、蛙位分型(坏死部位),正、蛙位分型组合、疼痛指数,骨髓水肿,关节活动度总和,Harris评分,坏死范围,正位、蛙位塌陷程度,疼痛出现时间等。采用EXCEL 2000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双变量相关采用Spearman及Pearson相关分析,多变量相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两组数据相关性分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生存曲线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2“痰瘀同治”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2008年7月~2009年2月按照设计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募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髋关节病重点专科住院治疗的AIONFH患者58例,其中创伤性骨坏死17例(对照组),酒精性骨坏死41例(治疗组),酒精性骨坏死采用祛瘀化痰法中药内服。入院后治疗前均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六项及血液流变学;治疗组服用祛瘀化痰中药2周后再次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六项及血液流变学。所测值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研究结果1打压植骨支撑术配合中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1.1术前、术后各观察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术前关节活动度越大,则术前Harris评分越高;②术前骨髓水肿程度越重、坏死范围越大,则术前疼痛指数越高;③术前Harris评分越高、术前疼痛指数越轻、坏死范围越小,则术后Harris评分越高;④术前分期较重、术前正位分型为C2、术前蛙位塌陷越重的病人,则术后头臼关系越不和谐、软骨退变越重;⑤年龄越大、术前Harris分级越差,则术后疼痛指数越高;⑥术前分期越重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越低;⑦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于术前;⑧术后Harris评分分数及分级显着高于术前。1.2股骨头生存曲线分析1.2.1以末次随访时间为随访终点计算股骨头存活时间平均随访36.4个月,股骨头生存率为82.2%,平均生存时间为56.624个月。1.2.2探讨术前及术后各指标对生存率曲线的影响(Log-rank检验)结果:①年龄对股骨头生存率曲线有影响,25-35岁、36-45岁年龄阶段的股骨头生存率比46岁以上年龄阶段的股骨头生存率高;②术前蛙位分型对股骨头生存率曲线有影响,术前蛙位分型为C1的股骨头生存率大于蛀位分型为C2的股骨头生存率;③术后多个因素对股骨头生存率曲线有影响,术后疼痛指数越高、术后正位塌陷程度越重、术后蛙位塌陷程度越重、头臼关系不和谐、关节不稳定、软骨退变越严重,股骨头生存率越低。④术前多数因素(侧别、术前疼痛指数、术前骨髓水肿程度、术前总关节活动度、术前分期、术前正位分型、术前正蛙位分型组合、坏死范围、术前正位塌陷值、术前蛙位塌陷值、疼痛出现的时间、术前Harris评分等)对股骨头生存率曲线无影响。1.2.3 COX比例风险回归术后疼痛指数越高,保髋失败的机率越大;其对应的相对危险度为3.102,说明疼痛指数每增加一个等级,保髋失败的风险是原来的3.102倍。2“痰瘀同治”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①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对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与血脂代谢有一定关系,表现为TG、ApoB和ApoB/ApoA升高,而HDL和ApoA减低;②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经治疗后血脂水平有改善,表现为CHOL、HDL、LDL、ApoA、ApoB和ApoB/ApoA减低;③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比较,无明显存在血液流变学差异;④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经治疗后血液高凝状态有改善,表现为200/S、30/S、3/S、HCT(X)、Arbe、ηc、EPT、HRV和IR减低,而ESR和K升高。结论1打压植骨支撑术配合中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①打压植骨支撑术配合中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临床平均随访36.4个月,股骨头生存率约82.2%,Harris评分为90.99±7.325分,优良率为92.53%,取得令人满意的保髋疗效,说明我们选择的治疗方案和适应症是合理的。②临床上对46岁以上年龄阶段和坏死位于蛙位C2型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我们建议采用其他保髋方法,甚至可以考虑人工关节置换。③正确把握保髋适应症(包括年龄、分期、坏死部位、坏死范围等)、坚持中西医结合、提高手术技巧、增进医患合作、提高保髋疗效,对减轻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痰瘀同治”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①“痰瘀互结”是AIONFH病机病理的关键所在;②“痰瘀同治”能改善患者的高脂血症和血液高粘滞状态。③“痰瘀同治”为“治未病”和“既病防变”提供临床依据。
王承辉[10](2005)在《肺癌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肺癌的介入治疗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因其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而日益广泛用于肺癌的治疗。现仅就各种介入治疗方法临床应用进展作一探讨。
二、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治疗肝脏肿瘤的技术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治疗肝脏肿瘤的技术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手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手术联合~(125)I 粒子植入治疗脑复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治疗方法 |
2.4 指标监测 |
2.5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手术联合~(125)I 粒子植入在治疗脑转移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患者资料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3 治疗方法 |
2.4 指标监测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对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间质内放疗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患者资料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3 治疗方法 |
2.4 随访计划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IOUS 在手术联合~(125)I 粒子植入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仪器与设备 |
2.4 操作方法 |
2.5 指标监测和质量控制 |
2.6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3)肝动脉内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一般资料 |
1.2 排除及纳入标准 |
1.3 仪器设备 |
1.4 常用药物 |
2. 方法及原理 |
2.1 术前准备 |
2.2 RFA 原理与方法 |
2.3 RFA 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常见并发症 |
2.4 TACE 的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常见并发症 |
2.5 术前术后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2.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临时阻断肝循环肝动脉灌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兔肝血管造影解剖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药品 |
1.1.3 设备与器械 |
1.1.4 操作方法 |
1.2 结果 |
1.2.1 插管及造影技术 |
1.2.2 兔腹腔动脉开口及分支 |
1.2.3 兔肝胃动脉分支及变异 |
1.2.4 兔固有动脉造影解剖 |
1.2.5 兔肝静脉造影解剖 |
1.2.6 兔肝门静脉大体解剖 |
1.3 讨论 |
1.3.1 兔肝动脉插管 |
1.3.2 血样采集 |
1.3.3 兔肝血管造影解剖及变异 |
1.4 小结 |
二、临时阻断肝循环经肝动脉灌注实验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药品 |
2.1.3 设备与器械 |
2.1.4 肝脏灌注及血样采集 |
2.1.5 样本血药浓度检测 |
2.1.6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动态血药浓度测定 |
2.2.2 血药浓度峰值(C_(max))与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
2.3 讨论 |
2.3.1 肝脏区域灌注化疗方法学现状 |
2.3.2 临时阻断肝循环肝动脉灌注化疗(HAI-THCO)方法及优势 |
2.3.3 HAI-THCO局限性及展望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肝脏恶性肿瘤区域化疗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5)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治疗与检测方法 |
4 评价标准及其随访内容 |
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2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生存分析预后评价 |
讨论 |
1 乙肝传染史、肝癌家族史是肝癌的高危因素 |
2 肝癌不同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
3 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的因素分析 |
4 原发性肝癌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及膈顶肝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膈顶肝癌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中英文对照缩写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绩 |
致谢 |
(8)氩氦靶向冷冻射频微波消融对犬肝门区域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氩氦靶向冷冻对肝门区域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节 图片及说明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射频消融对肝门区域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节 图片及说明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微波凝固消融对肝门区域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节 图片及说明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统计学审稿证明 |
(9)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文献综述 |
(一)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研究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动物模型研究 |
3 发病机制研究 |
(二) 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 |
1 非手术治疗 |
2 保髋手术 |
3 髋关节置换术 |
(三)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
1 古典医籍对股骨头坏死病名的记载 |
2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 |
4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临床研究 |
(一) 打压植骨支撑术配合中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二) "痰瘀同治"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治疗肝脏肿瘤的技术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D]. 孙哲.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1)
- [2]中晚期肺癌介入及中医治疗[A]. 林红,夏小龙. 江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2
- [3]肝动脉内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D]. 高松学.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4]临时阻断肝循环肝动脉灌注实验研究[D]. 刘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0(03)
- [5]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李培民. 山西医科大学, 2010(02)
- [6]胆管支架置入联合锁骨下动脉药盒贯序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不同种类支架选择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吗?[J]. 谭志刚,郭奕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52)
- [7]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及膈顶肝癌[D]. 吴宇旋. 暨南大学, 2009(09)
- [8]氩氦靶向冷冻射频微波消融对犬肝门区域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D]. 于洪波.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
- [9]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陈镇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10]肺癌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J]. 王承辉. 华夏医学, 2005(04)
标签:肿瘤论文; 肝癌介入治疗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射频消融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