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窥镜下激光动力学治疗食管癌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卫怡蓉[1](2021)在《内镜下射频消融或光动力治疗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对不可切除的肝外胆管癌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山西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分别行光动力治疗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单纯金属支架植入三种术式治疗的晚期不可切除的肝外胆管癌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方法:我们收集了从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不可切除肝外胆管癌的患者共76例,其中18例患者在ERCP引导下行光动力治疗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PDT+支架组),28例患者在ERCP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RFA+支架组),30例患者在行ERCP引导下行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支架组)。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胆道狭窄程度、术前肝功能(包括白蛋白、总胆红素、谷胺酰转肽酶)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三组患者腹痛、胆管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仿。3、术后支架通畅时间比较:PDT+支架组、RFA+支架组、支架组三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7.1个月(6.5个月-7.6个月),6.9个月(6.5个月-7.2个月),4.1个月(3.3个月-4.7个月)。PDT+支架组和RFA+支架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与单纯支架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P<0.05),PDT+支架组与RFA+支架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P>0.05)。4、术后生存期比较:PDT+支架组、RFA+支架组、支架组三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8个月(5.8个月-13.2个月),8.9个月(5.9个月-12.1个月),6.4个月(3个月-10.2个月)。PDT+支架组和RFA+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支架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 test,P<0.05),PDT+支架组与RFA+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 test,P>0.05)。结论:1、ERCP引导下光动力治疗或射频消融治疗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较单纯胆道金属支架植入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光动力疗法与射频消融治疗在支架通畅时间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ERCP引导下光动力治疗或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较单纯胆道金属支架植入可明显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光动力疗法与射频消融治疗在中位生存期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三种治疗方法在术后疼痛、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4、ERCP引导下光动力治疗联合支架植入和ERCP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均可作为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王泉超[2](2020)在《老年与非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系统评价老年与非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临床效果。2.通过临床研究,探讨ESD在老年EGC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与非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资料,检索文献时间限制从数据库建库到2019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文献质量评价工作。主要结局指标包括:5年生存率、整块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肺炎、穿孔、手术出血。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2.选取我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以65岁为界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收集整理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以及肺炎、穿孔、出血等数据资料,应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eta分析研究一共纳入了2145例患者,含2375个病灶,其中老年组1557例共含病灶1704个,非老年组588例,共含病灶671个。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中5年生存率[OR=0.57;95%CI:0.33-0.99;P=0.04]、治愈性切除率[OR=0.62;95%CI:0.44-0.88;P<0.01]均较低。在整块切除率[OR=1.38;95%CI:0.75-2.55;P=0.30]、组织学完全切除率[OR=0.76;95%CI:0.47-1.23;P=0.27]、穿孔率[OR=1.38;95%CI:0.73-2.61;P=0.33]、出血率[OR=0.80;95%CI:0.55-1.18;P=0.27]和肺炎发生率[OR=2.70;95%CI:0.65-11.24;P=0.17]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共选取了我院内镜中心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老年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5-82岁,平均(73.35±5.19)岁;非老年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2-64岁,平均(56.7±9.92)岁。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病灶直径大小分别为(15.53±7.49)mm、(14.68±5.57)mm。老年组/非老年组病灶在胃窦幽门区、胃体区、贲门胃底区分别有15/14、4/3、1/3例。老年组/非老年组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未分化癌分别有10/9、7/7、3/4例。老年组整块切除20例(100%)、完全切除19例(95%)、治愈性切除14例(70%)。非老年组整块切除20例(100%);完全切除19例(95%);治愈性切除19例(95%)。老年组出血0例(0%);穿孔1例(5%);肺炎0例(0%)。非老年组出血1例(5%);穿孔0例(0%);肺炎0例(0%)。结论: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相比,在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上无统计学差异,说明ESD在两组患者中手术切除效果方面表现相当。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手术出血、穿孔、肺炎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上都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表明ESD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老年人是安全的。2.在治愈性切除率这个与手术预后有明显关联的结局指标上,老年组的治愈性切除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因此认为ESD在老年浅表胃黏膜病变患者中应用应持谨慎的态度,其对老年EGC患者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高宏伟[3](2018)在《声动力疗法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研究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合成具有新型高生物兼容性,能够兼容光、声敏一体化的分子探针,以光动力治疗效果作为对照,明确声动力疗法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在活体水平上探讨声动力疗法用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或晚期前列腺癌等良、恶性前列腺疾病的治疗探索一种高效、组织穿透性深,并兼具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新方法。方法:(1)、以人源白蛋白为模板,合成新型白蛋白-原卟啉IX(HSA-PPIX),验证其作为光、声敏一体化的分子探针,表征该探针的各项物理及化学属性,检测并对比HSA-PPIX在不同辐照条件下(激光和超声)的单线态氧产率。(2)、以HSA-PPIX作为光、声敏探针,对PC3细胞和C42细胞(去势抵抗性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MB49细胞(鼠源膀胱癌细胞)、KYSE140细胞(人食管癌细胞)、BPH1细胞(人前列腺增生细胞)分别进行光动力及声动力治疗,以光动力学疗法(PDT)结果作为对照,探讨不同超声辐照对不同细胞系的杀伤作用。(3)、建立前列腺癌种植瘤小鼠模型,瘤内注射PPIX后,进行声动力学疗法(SDT)治疗,比较SDT治疗前后前列腺肿瘤的变化和特点,探讨SDT疗法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行性。(4)、建立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超声监视下对大鼠增生前列腺进行PPIX注射,以体外直接超声辐照的方式对其进行SDT治疗,探讨SDT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结果:(1)、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超小、水溶性及生物兼容性良好的光、声敏一体化的分子探针HSA-PPIX,通过检测激光和超声处理后单线态氧产率,两种激发态均可产生单线态氧,其中,光激发单线态氧产率为49%,超声激发的单线态氧产率为35%。(2)、以HSA-PPIX作为光、声敏剂,可对不同肿瘤细胞、前列腺癌细胞及正常前列腺增生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中超声辐照2分钟,超声强度为1W/cm2,距离为0.5cm,最大可杀伤23%肿瘤细胞,与激光(照射时间2分钟,能量为10J/cm2,照射距离为0.5cm,可杀伤18.7%肿瘤细胞),激光辐照比超声辐照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更大,但SDT能在相对较远的距离和阻隔下实现对细胞的杀伤作用,而同条件下,激光的效率明显降低。(3)、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C3前列腺癌小鼠皮下种植瘤模型,通过瘤内直接注射PPIX后,以3只荷瘤鼠为一组,与对照组相比,SDT治疗组的肿瘤抑制率为37.1%。(4)、本研究成功构建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12只,经体外直接激发注射于前列腺内的PPIX两次后(间隔2周),每5天进行大鼠前列腺B超检查,连续观察大鼠前列腺体积变化,结果显示,大鼠模型的前列腺体积呈线性下降,治疗30天后,大鼠前列腺标本平均体积为0.84ml,重量为0.82g,对大鼠前列腺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经过体外直接SDT治疗BPH后,前列腺组织内存在大片状的固缩坏死。结论:(1)、本研究成功合成了新型光、声敏一体化分子探针HSA-PPIX,该探针有效解决了经典光敏剂PPIX的水溶性和生物相融性的问题,结果显示该探针可分别通过激光或超声激发产生单线态氧,通过进一步提高该探针的超声激发单线态氧产率,有望未来实现临床转化。(2)、本研究证实,声动力疗法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可行性,声动力治疗具有激发距离远、可穿透深部组织等独特优势,与光动力治疗比较,SDT可较好解决PDT治疗中的组织穿透力差,有创光纤导入及光毒性的局限,有望为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高效、便捷的定性治疗手段。(3)、本研究首次将SDT疗法用于BPH治疗,研究结果证实SDT可有效缩小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且无明显并发症,该方法具有简便定向、易于重复、操作简单等特点,有望未来用于高龄或者身体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为前列腺增生提供了一种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
于晓辉,王兆林,王维,王静舞[4](2016)在《内镜下激光和微波治疗上消化道恶性梗阻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对胃镜下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和激光光动力疗法(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LPDT)单独和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贲门-胃底癌(cardia-gastric cancer,CGC)所致的梗阻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35例EC和CGC作为处理组,其中142例EC、206例CGC行MCT,43例EC、64例CGC行LPDT,42例EC、38例CGC行MCT和LPDT联合治疗;选择放弃任何治疗的48例晚期EC和73例CGC共121例作为对照组,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对MCT和LPDT单独和联合治疗中晚期EC、CGC所致的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处理组患者经不同的方法进行23个疗程,MCT法、LPDT法和MCT和LPDT联合法的有效率分别为78.16%、98.13%、93.75%,三种方法 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3%、78.5%、81.2%,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仅55%。结论:MCT和LPDT单独或联合治疗均能很大程度地解决EC、CGC造成的梗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5](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张方信,于晓辉,赵丽[6](2009)在《防反流覆膜支架在晚期食管下段癌及贲门-胃底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防反流覆膜支架在晚期食管下段癌及贲门-胃底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食管下段癌和贲门-胃底癌38例为治疗组,35例为对照组,在胃镜介导下对治疗组放置防反流覆膜支架,对照组放置普通覆膜支架,术后观察支架植入成功率、梗阻改善状况及反流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支架成功率均为100%,梗阻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支架植入后食管反流状况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胃镜下放置防反流覆膜支架是治疗晚期食管癌和贲门-胃底癌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但能解决癌性梗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防止支架植入后胃液反流并发症的出现。
于晓辉,王普选,张方信,孙一彬,赵丽[7](2008)在《激光光动力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和分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胃镜下激光光动力(Laser photodynamic,LPD)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疗效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和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胃镜下采用LPD治疗晚期胃癌129例,HE染色对癌组织进行病理分型与分级,治疗后利用胃镜、病理活检及其他化验检查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随访。结果经LPD治疗23个疗程,有效率为96.1%,6,12,18,24和3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8%、84.3%、72.5%、61.3%和48.5%,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与组织病理分型和分级之间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结论LPD是治疗晚期胃癌理想的姑息性方法之一,能最大程度缩小瘤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疗效与组织病理分型和分级无相关性。
于晓辉,孙一彬,王普选,王怡君,王彪猛,龚立军,张方信[8](2007)在《胃镜下微波凝固及激光光动力单独或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合评价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和激光光动力疗法(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LP-DT)单独或联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胃镜下采用MCT治疗食管癌100例和贲门-胃底癌168例,LP-DT治疗食管癌43例、贲门-胃底癌64例和胃癌109例,MCT和LPDT联合治疗严重食管癌42例和贲门-胃底癌38例癌性狭窄,选择食管癌、贲门-胃底癌和胃癌共20例为对照组。结果MCT组、LPDT组和MCT和LPDT联合组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100%、96.76%和93.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疗效,并且费用低、创伤和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结论MCT和LPDT是治疗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方法,特别是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能最大程度地解决癌性狭窄,达到了手术切除的效果。
黄涛[9](2007)在《内镜光动力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并发狭窄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内镜下光动力疗法对晚期食管癌并发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基于光敏剂HpD的光动力疗法,通过内镜对食管病灶进行照射,1月后观察食管癌狭窄及进食缓解情况。结果:内镜PDT治疗1月后,88%患者食管狭窄得到缓解,进食梗阻缓解率达到92%。结论:内镜PDT治疗可有效缓解晚期食管癌狭窄及进食梗阻。
谢莹[10](2007)在《5-ALA-光动力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以广东、广西最为多见,发病率可高达30/10万。由于早期鼻咽癌症状不明显导致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到中晚期,而目前以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法只能使5年生存率达到50%~70%左右,且众多的放疗后并发症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对鼻咽癌的治疗已达瓶颈期,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式来弥补放、化疗的不足。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以来,由于其选择性好,毒性小,起效快,可重复和与其他传统疗法协同作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新型光敏剂的发现,激光器的完善及临床经验的积累,PDT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种新选择。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作为具有较强光敏作用的原卟啉Ⅸ生物合成前体,5-ALA及其某些酯类近几年被用于光动力治疗,5-ALA本身不是光敏剂,是光敏剂原卟啉的生物合成前体。本课题欲从体外、体内多个方面探讨5-ALA-PDT在鼻咽癌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第一部分5-ALA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CNE2系的光灭活作用目的:探索5-AL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在体外环境中对鼻咽癌细胞的光灭活作用,及5-ALA在细胞内代谢合成PpⅨ的规律、5-ALA暗毒性、5-ALA-PDT最适作用时间、最适作用剂量等。方法:1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ALA在肿瘤细胞中合成原卟啉的情况;2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CNE2细胞吸收后5-ALA合成PpⅨ在细胞内的定位;3 MTT细胞毒实验检测5-ALA对细胞的暗毒性、单纯辐照对细胞的影响、照光剂量对PDT的影响、不同5-ALA孵育时间的影响、血清对5-ALA-PDT的影响;4流式细胞术检测5-ALA-PDT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5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5-ALA-PDT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1.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发射荧光强度观察PpⅨ的生成量:409nm的蓝紫光能激发细胞内合成的PpⅨ发射出635nm波长的红光,结果显示:产生的PpⅨ只存在于细胞中;2mmol/L5-ALA体外孵育浓度已达饱和;5-ALA吸收后在细胞内产生的PpⅨ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10小时前PpⅨ随时间增长得最快。2.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5-ALA被CNE2细胞吸收后产生的PpⅨ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胞浆中。3.MTT细胞毒实验:单纯5-ALA孵育及单纯冷光源激光辐照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在10小时内几乎无影响(p>0.1);5-ALA孵育浓度和时间一定时,1、2、5、8J辐照剂量的抑制率分别是:1J 34.3±4.6;2J 55.0±3.2;5J 92.0±6.2:8J 85.5±10.9;在光照剂量和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延长5-ALA药物的孵育时间可以明显提高PDT效应,但8小时为最长孵育时间,再延长时间对PDT影响不大;动物血清对5-ALA-PDT效应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5-ALA浓度,提高辐照剂量等而得到进一步增强。4.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5-ALA和辐照剂量及血清存在下诱导的细胞凋亡率:2mmol/L 1J 62.3%;2mmol/L 2J 74.5%;2mmol/L 10%FBS2J 11.1%:4mmol/L 10%FBS 2J 28.8%;6mmol/L 10%FBS 2J 75.5%。5.光镜下观察5-ALA-PDT后细胞形态学改变快,数分钟内即可在普通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变圆、变小,细胞内大量的空泡形成、核膜着色加深,8小时后细胞分解成细颗粒状,部分细胞结构尚存。透射电镜下细胞染色质边集凝聚、断裂、核膜出泡及凋亡小体形成,胞浆内线粒体肿胀脱颗粒等。结论:1.5-ALA在细胞内合成的PpⅨ主要存在于细胞胞浆及包膜中,2mmol/L为体外最适浓度;2.单用5-ALA孵育对细胞无毒性;单独辐照对细胞生长无影响;体外适量增大照光剂量可增强PDT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光剂量5J时达峰值;在5-ALA孵育浓度一致和照光剂量相等的情况下,延长ALA孵育时间可以增强PDT损伤效应;血清对5-ALA-PDT有明显的竞争性抑制作用;3.诱导细胞凋亡为5-ALA-PDT杀伤细胞的主要作用机制,但当药物剂量过高、光剂量太大时,则诱导细胞坏死。第二部分5-ALA对裸鼠人鼻咽癌移植瘤的光动力疗效目的:建立裸鼠人鼻咽癌CNE2荷瘤模型,摸索5-ALA在体内的代谢情况,研究局部和腹腔给药方式下,5-ALA-PDT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人鼻咽癌CNE2细胞,以2~5×106/0.2ml接种于裸鼠右腋下。2.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5-ALA在荷瘤小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合成PpⅨ的情况。3.接种人鼻咽癌CNE2细胞,当肿瘤大小达0.1-0.15cm3时随机分成4组,A、D组局部给予20%5-ALA100mg.kg-1,B组腹腔给予20%5-ALA100mg.kg-1,C组为对照组。3~3.5小时后A、B、D接受100mw.100J-1630nm激光照射,24h后D组断颈处死;A、B、C组PDT处理后1、3、7、10、14d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14d断颈处死,称量3组瘤重。4.取4组肿瘤组织制蜡块做病理切片、电镜检查等。结果:1.人鼻咽癌CNE2细胞接种成功率达100%,8~10天肿瘤大小可达0.1-0.15cm3。2.5-ALA吸收后主要在于肿瘤组织和肝脏中积聚合成PpⅨ,且肝脏组织中的含量高于肿瘤组织。PpⅨ在肝脏内一小时即达高峰,后逐渐下降,5小时与肿瘤组织含量基本一致;而肿瘤组织中的PpⅨ一小时起即可检测到,后逐渐升高,3~4小时左右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瘤旁粘膜、肌肉组织及肺、肾可少量吸收光敏剂而产生PpⅨ,而心脏几乎不含PpⅨ,正常组织除肝脏外与肿瘤组织的吸收比约为1:2~4。3.5-ALA-PDT对小鼠无明显毒副反应,治疗后1天起治疗组与对照肿瘤体积就有明显的差异,14天后A、B、C3组肿瘤重量(g)分别是1.353±0.204、2.105±0.255、3.124±0.380,P=0.000;4.透射电镜观察5-ALA-POT治疗后,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为肿胀的线粒体,线粒体嵴短小而显示不清,核内染色质凝集、致密,呈颗粒、块状均质分布在核膜内侧,电子密度高,核中心染色质消失淡染,少数核膜出泡形成凋亡小体,存在与其他细胞周围或被吞噬,呈现典型的凋亡表现。部分边集的染色质断裂,到逐渐溶解消失。同时也存在部分坏死细胞,表现为细胞明显变性、解离、胞质疏松、膨胀,细胞膜破坏,线粒体脱颗粒、消失。病理切片显示PDT治疗后一天,局部血管扩张及弥漫性出血,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和多处灶状坏死及凋亡,。PDT治疗后14天,镜下见大片凝固性坏死,细胞核固缩,甚至只残留核形,而无嗜苏木素着色。结论:1.小鼠人鼻咽癌荷瘤模型建立成功;2.5-ALA体内吸收后合成的PpⅨ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肿瘤中,PpⅨ在肝脏中1小时内达峰值,在肿瘤中3小时左右达峰值;3.5-ALA-PDT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抑制人鼻咽癌肿瘤的生长,且局部治疗组明显优于全身治疗组;4.透射电镜和病理切片证实5-ALA-PDT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第三部分5-ALA-PDT后血管生成、增殖能力及凋亡途径的探讨目的:探讨5-ALA-PDT后血管生成、增殖能力及凋亡途径上的改变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激酶-3、-8、-9(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等基因mRNA水平的改变2.免疫组化检测VEGFA、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在细胞中的定位3.Western-blot免疫印记法检测VEGFA、PCNA、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激酶激活状态的差异结果:1.在mRNA检测水平上治疗组1d及14d PCNA、Caspase9均高于对照组;2.免疫组化检测显示VEGFA在治疗后急性期(1d)及全身给药组略高于对照组,而局部给药组略低于对照组,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CNA在PDT后1d由于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胞核中的PCNA表达下调,核膜周边着色,PDT后14d存活的肿瘤细胞PCNA略高于对照组,p=0.386,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Westem-blotting检测:局部治疗组14dVEGF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00),PDT后1d组略上调;PCNA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Caspase9的原型减少,激活形式明显增多(p=0.015)。结论:1.VEGFA在mRNA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蛋白表达水平局部治疗组PDT后14天明显下调,而PDT后1天略为上调;2.PCNA在mRNA水平治疗组1d及14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总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但PDT后1天分布在胞核中的PCNA减少,提示功能上存在差异。3.Caspase9在mRNA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蛋白水平原型的Caspase9减少,而激活形式增多。
二、内窥镜下激光动力学治疗食管癌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窥镜下激光动力学治疗食管癌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下射频消融或光动力治疗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对不可切除的肝外胆管癌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操作过程及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线资料比较 |
2.2 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 |
2.3 支架通畅时间比较 |
2.4 中位生存时间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光动力疗法在不可切除肝外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老年与非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老年与非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1.1 设计研究的总体策略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干预措施 |
1.1.3 评价指标 |
1.2 文献检索 |
1.2.1 检索数据库 |
1.2.2 检索的语种以及时间区间 |
1.2.3 检索词 |
1.2.4 检索方略与步骤 |
1.3 质量评价 |
1.4 提取数据 |
1.4.1 方法 |
1.4.2 具体内容 |
1.5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2.1 文献筛选的具体流程与结果 |
2.2 纳入研究特征 |
2.2.1 一般情况 |
2.2.2 研究对象 |
2.2.3 干预措施 |
2.2.4 观察指标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主要结局指标 |
2.3.2 次要结局指标 |
2.4 敏感度分析 |
2.5 发表偏倚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ESD治疗方法 |
1.3.1 器械 |
1.3.2 术前准备 |
1.3.3 ESD步骤 |
1.3.4 术后处理 |
1.4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声动力疗法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研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HSA-PPIX的合成及PDT/SDT对不同细胞系的杀伤作用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材料 |
1.1.3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合成的HSA-PPIX的表征如下 |
1.2.2 HSA-PPIX标准曲线绘制 |
1.2.3 HSA-PPIX单线态氧测定 |
1.2.4 超声参数参数的筛选 |
1.2.5 HSA-PPIX对不同细胞系的杀伤作用研究 |
1.3 讨论 |
1.3.1 光敏剂的应用及不足 |
1.3.2 声敏剂的应用及展望 |
1.4 小结 |
二、超声动力疗法对前列腺癌的抑制与治疗作用的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对象 |
2.1.2 实验材料 |
2.1.3 实验器材 |
2.1.4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SDT对小鼠前列腺癌的抑制作用 |
2.3 讨论 |
2.3.1 CRPC的治疗现状 |
2.3.2 SDT治疗肿瘤的现状 |
2.4 小结 |
三、超声动力疗法对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与治疗作用的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实验材料 |
3.1.3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3.2.2 SDT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 |
3.3 讨论 |
3.3.1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现状 |
3.3.2 SDT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展望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声动力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内镜下激光和微波治疗上消化道恶性梗阻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 1 病例筛选 |
1. 2 材料 |
1. 3 方法 |
1. 4 疗效评定 |
2 结果 |
2. 1 病例资料 |
2. 2 采用MCT和/ 或LPDT治疗EC和CGC的效果对比 |
2. 3 采用MCT对142 例EC和206 例CGC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 |
2. 4 采用LPDT对43 例EC和64 例CGC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 |
2. 5 采用MCT和LPDT联合对42 例EC和38 例CGC严重梗阻进行治疗后的效果 |
3讨论 |
(5)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
一、光敏剂 |
二、光源和光传输 |
三、氧合作用 |
四、剂量 |
临床应用 |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
二、头颈部肿瘤 |
三、脑部肿瘤 |
四、肺部肿瘤 |
五、消化系统肿瘤 |
六、膀胱癌 |
七、妇科肿瘤 |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
九、鲜红斑痣 |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
十一、尖锐湿疣 |
十二、痤疮 |
十三、牙周病 |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
结语和展望 |
(7)激光光动力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和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病例筛选: |
2.病例资料: |
3.材料: |
4.方法: |
5.疗效评定: |
6.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近期疗效: |
2.胃镜及病理结果: |
3.疗效与病理分型及分级: |
4.随访结果: |
5.副作用: |
讨 论 |
(9)内镜光动力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并发狭窄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材料和讨论 |
1.3 治疗方法 |
1.4 近期疗效评定标准 |
2 结果和讨论 |
2.1 内镜复查判断: |
2.2 食管梗阻缓解情况通过治疗前后对比进行临床观察,达I级 |
(10)5-ALA-光动力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5-ALA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CNE2系的光动力灭活作用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1.5 照片 |
1.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5-ALA对裸鼠人鼻咽癌移植瘤的光动力疗效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2.5 照片 |
2.6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5-ALA-PDT作用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及凋亡途径的探讨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3.5 照片 |
3.6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就读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
致谢 |
四、内窥镜下激光动力学治疗食管癌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下射频消融或光动力治疗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对不可切除的肝外胆管癌的疗效分析[D]. 卫怡蓉.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老年与非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D]. 王泉超.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3]声动力疗法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研究与评价[D]. 高宏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18(12)
- [4]内镜下激光和微波治疗上消化道恶性梗阻临床疗效分析[J]. 于晓辉,王兆林,王维,王静舞. 现代肿瘤医学, 2016(12)
- [5]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 [6]防反流覆膜支架在晚期食管下段癌及贲门-胃底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张方信,于晓辉,赵丽.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9(02)
- [7]激光光动力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和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 于晓辉,王普选,张方信,孙一彬,赵丽.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8(03)
- [8]胃镜下微波凝固及激光光动力单独或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J]. 于晓辉,孙一彬,王普选,王怡君,王彪猛,龚立军,张方信.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05)
- [9]内镜光动力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并发狭窄的近期疗效观察[J]. 黄涛. 激光杂志, 2007(03)
- [10]5-ALA-光动力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D]. 谢莹. 广西医科大学,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