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答

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答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问答(论文文献综述)

徐建飞[1](2021)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意涵特征、价值导向、实践路向》文中认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是对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高层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总体概括。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对强化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培育教师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新时代建设思政课"金课"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测评体系上同向"发力"。具体而言,思政课程目标要体现全面性和实用性,思政课程内容要凸显时代性和前沿性,思政课教学形式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思政课评测体系要突出探究性和个性化。

郑艳菊[2](2021)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德法兼修型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法治教育都是以显性教育为主导,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党团组织生活等渠道进行理论灌输、知识普及和信念引导。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我国法治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新实践所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单一、形态刻板、教育过程中缺乏切身体验和情感特质等原因,单一的显性法治教育途径已很难满足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渐增多,学习资源的广泛通达和无限可复制性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变得更加非正式、个人化和无处不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于其具有潜隐性、非正式性和非智性等特征,隐性法治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大学生对单一说教的显性法治教育的抵触心理,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下融入到创设的教育情境之中,不带任何偏见与抵触地跟随教育者一起求索探究并达到教育的意向之地。相比于显性法治教育,隐性法治教育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法治情感,同时也更符合大学生青年阶段的心理特点,可以使他们对法治精神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树立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实践中,人们虽然认识到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在大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中引入了隐性教育的因素,但由于人们对隐性法治教育的认识程度尚有不足,因而还存在隐性法治教育理念缺失、隐性教育情境创设不足、系统协同性不强等各种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实施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阻碍。法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灵,其最终目标是使人们形成对法治的认同、尊崇和信仰。不论是思想的改变,还是法治素养的提高,都不是靠简单的强制性手段所能实现的。只有充分发挥隐性法治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与显性法治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立体性和完整性。把握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了解其要素的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的中心议题。从整体来看,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是一个系统运行的、丰富多彩的系统生态系统。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过程既是一个思想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也是一个隐性知识的转移过程,需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隐性知识转移渠道两个方面。通过对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过程机制进行讨论,同时借助SPSS理论分析工具对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隐性法治知识的感知有用性、教育介体的感知易用性、大学生自身的内隐学习能力和绩效预期、外在的社会环境等都对大学生本身的主观学习意愿和法治行为意愿产生正相关的影响。这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参考和启示。构建全方位的法治浸染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教育的感染和熏陶是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在基于现实问题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发展理路,即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坚持法治教育和个人需求相统一,坚持以显性教育为主导、显隐教育相结合,以“三全育人”为路径、构建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立体化“场域”,以“铸魂育人”为目标、培养新时代“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在具体实践举措上,文章认为应在“以生为本”、“滴灌式”教育和协同化育人等教育原则指导下,通过开发教育载体、创设教育情境、强化制度实践、优化社会环境等措施,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激发大学生正向法治情感,内化法治引领,从而树立起大学生尊法守法的法治思维和意识。同时,应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掌握主动权、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管理权、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把握话语权等强化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组织保障,从而全方位构建其面向生活、面向实践、面向大学生实际需求的隐性法治教育场域,实现国家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政治文化与日常生活等多维沟通的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格局。

杨龙如[3](2021)在《发挥金融科技优势 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文中研究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软件开发中心或中心")作为国有大行科技研发机构,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力量、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共进的实践,探索加强和改进金融科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方式方法,凝聚共识、激发活力,取得了阶段成效,为中心创新研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思想保证。

任忠诚,马静,田越韩[4](2021)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模式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基于目前国内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探究出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新模式——"考-讲-问-答-议"式微党课。新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加强了党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完善了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的管理方法。

周昀[5](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实现》文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在引导大学生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的领导,依托马克思主义学科力量,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理顺工作机制,分层分类开展活动,以分层分类的原则建设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和开展活动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创新思想政治类社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左雨[6](2021)在《增强中学政治课例证法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例证法教学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中学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还有待改进,本文从例证法教学的使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等方面,改进中学政治课例证法教学,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有效性。

刘晓玲,李文娟[7](2021)在《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内学习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行军间隙的碎片式学习、部队修整期间的连续式学习、红军学校的集中式学习、特定场所的沉浸式学习等方式,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长征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党内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立足马克思主义,坚持有的放矢;注重学习方法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强调知行合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新时代要坚持深入扎实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发展。

梁镜源[8](2021)在《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须坚持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地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深入发掘不同地域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科学制定不同地域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来达到因地制宜;通过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认知水平,尊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个性需求,关切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情感体验来凸显因人制宜;通过坚持实事求是分析事情的原因,在处理事情时把握主次之分,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来实现因事制宜;通过立足"两个大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善于抓住关键时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来坚持因时制宜,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郭薇,骆莲莲[9](2021)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聚焦首届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文中研究表明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师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系统整合教学各要素的过程,主要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流程、教学评价与反思等环节。传统的教学设计,因学科分类精细化等因素影响,专注于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学设计正在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模式转型。本文在充分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首届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参赛案例,探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则与实施方案。

颜鹃花[10](2021)在《“慕课”视域下上海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以上海杉达学院“基础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慕课"冲击着中国高校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带来重大挑战。通过对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三所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调研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着重介绍了上海杉达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在定位上、在政策上、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在平台建设上等四个主要方面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问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问答(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意涵特征、价值导向、实践路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意涵特征
    1.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科学意涵
    2.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鲜明特征
        (1)高阶性: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内在衔接和逻辑统一
        (2)创新性: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结果凸显育人特色
        (3)挑战度:思政课高度提升、难度加强、深度推进和广度拓展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价值导向
    1.打造“金师”:强化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培育教师核心素养
    2.塑造“金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3.铸造“金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4.锻造“金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实践路向
    1.思政课课程目标要体现全面性和实用性
    2.思政课课程内容要凸显时代性和前沿性
    3.思政课教学形式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
    4.思政课评测体系要突出探究性和个性化

(2)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隐性法治教育的概念、特征与定位
    2.1 隐性法治教育的相关概念辨析
        2.1.1 法治教育
        2.1.2 显性法治教育
        2.1.3 隐性法治教育
    2.2 隐性法治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2.2.1 潜隐性及其渗透功能
        2.2.2 非正式性及其弥散功能
        2.2.3 非智性及其陶冶功能
        2.2.4 渐进性及其持久化功能
    2.3 辩证认识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
        2.3.1 科学把握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定位认识取向
        2.3.2 辩证把握隐性法治教育与显性法治教育的关系
第三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3.1.1 意识形态理论
        3.1.2 实践认识理论
        3.1.3 文艺理论
    3.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3.2.1 接受理论
        3.2.2 自我教育理论
        3.2.3 感染教育理论
        3.2.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3.2.5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
    3.3 其他学科的理论资源
        3.3.1 缄默知识理论
        3.3.2 潜意识理论
        3.3.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3.4 隐性课程理论
第四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实背景与现状分析
    4.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实背景
        4.1.1 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教育环境复杂化
        4.1.2 现代化变革所带来的空间拓展化
        4.1.3 法治化发展所带来的法治教育需求内生化
        4.1.4 高等教育发展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显隐教育协同化
    4.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状调查
        4.2.1 调查概况
        4.2.2 调查结果
    4.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4.3.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与学生学习需求不对接
        4.3.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
        4.3.3 人们对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第五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过程机制
    5.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要素构成
        5.1.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主体
        5.1.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客体
        5.1.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介体
        5.1.4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环体
    5.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过程分析
        5.2.1 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5.2.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知识转移过程
    5.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5.3.1 理论框架
        5.3.2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5.3.3 数据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六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实践策略
    6.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发展理路
        6.1.1 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坚持法治教育和个人需求相统一
        6.1.2 以“显隐结合”为原则,坚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相统一
        6.1.3 以“三全育人”为路径,构建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立体化“场域”
        6.1.4 以“铸魂育人”为目标,培养新时代“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
    6.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教育原则
        6.2.1 “以生为本”的原则
        6.2.2 “滴灌式”教育原则
        6.2.3 协同化育人原则
    6.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实施举措
        6.3.1 开发教育载体,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空间
        6.3.2 创设教育情境,激发大学生的美好法治情感
        6.3.3 强化制度实践,内化法治价值引领
        6.3.4 优化社会环境,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6.4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6.4.1 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为供需双方的空间交汇提供制度保障
        6.4.2 打造智慧教育系统,实现多重法治教育空间的协同
        6.4.3 发掘社会资源,形成多方资源的良性互动
    6.5 强化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保障措施
        6.5.1 掌握主动权
        6.5.2 明确管理权
        6.5.3 把握话语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发挥金融科技优势 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活力(论文提纲范文)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
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基础抓经常
坚持“三结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4)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模式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存在的一般问题
三、“考-讲-问-答-议”理论学习新模式的探索
    (一)党支部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二)党支部理论学习新模式的建立
    (三)党支部理论学习新模式的实施
四、“考-讲-问-答-议”理论学习新模式的实践效果
    (一)党支部党员理论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二)开启了党支部理论学习新气象

(5)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的发展概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的内涵和特点
    (一)政治性
    (二)时代性
    (三)学习性
    (四)实践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功能定位的再认识
    (一)政治导向功能
    (二)精神激励功能
    (三)实践育人功能
四、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坚持党对学生社团的全面领导
    (二)依托马克思主义学科力量
    (三)分层分类开展活动
    (四)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工作队伍

(6)增强中学政治课例证法教学有效性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例证法教学的含义
二、例证法教学的运用状况
三、改进例证法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例证法教学环节
        1.事例的导入。
        2.事例的呈现。
        3.事例的分析。
        4.事例的总结。
    (二)与其他教学方法互补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7)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一)行军间隙的碎片式教育:在行进与大小休息的空隙中开展政治学习
    (二)部队修整期间的连续式教育:举办随营训练班,有计划地加紧战士的教育
    (三)红军学校的集中式教育:设立红军大学与高级党校,大批的培养军事的与政治的干部
    (四)特定场所的沉浸式教育:使已建立的列宁室等成为有工作内容的工作机关
二、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有的放矢
    (二)创新党内教育方法,坚持因地制宜
    (三)注重知行合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三、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
    (一)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兴党强国的强大助推器
    (二)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守正创新中增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位置

(8)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须坚持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地制宜
二、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人制宜
三、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制宜
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制宜

(9)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聚焦首届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外语课程思政内涵
    2.1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
    2.2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
    2.3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
    2.4 外语课程是“天然的课程思政主战场”
3.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则探析
    3.1 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3.2 精细设计教学内容与流程
    3.3 精心组织教学评价与反思
4.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5. 结语

(10)“慕课”视域下上海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以上海杉达学院“基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
    1.1 民办高校学生高度认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代意义
    1.2 民办高校学生普遍看好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发展前景
2 上海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民办高校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理性审视尚欠不足
    2.2 民办高校对慕课的挖掘开发还不够
    2.3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3 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3.1 民办高校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认识不足
    3.2 民办高校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参差不齐
    3.3 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人才储备短期内结构性矛盾突出
    3.4 平台建设不完善和学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矛盾
4 上海杉达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4.1 在定位上,守正创新
    4.2 在政策上,加大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支持和投入
    4.3 在师资队伍上,增强教师的配给并提高教师的素养
    4.4 在平台建设上,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

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问答(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意涵特征、价值导向、实践路向[J]. 徐建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06)
  • [2]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D]. 郑艳菊. 河北大学, 2021
  • [3]发挥金融科技优势 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活力[J]. 杨龙如. 现代商业银行, 2021(21)
  • [4]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模式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为例[J]. 任忠诚,马静,田越韩. 北京教育(德育), 2021(10)
  • [5]高校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实现[J]. 周昀. 广东青年研究, 2021(04)
  • [6]增强中学政治课例证法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 左雨. 品位·经典, 2021(20)
  • [7]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J]. 刘晓玲,李文娟. 理论视野, 2021(10)
  • [8]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须坚持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J]. 梁镜源. 北京教育(德育), 2021(09)
  • [9]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聚焦首届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J]. 郭薇,骆莲莲. 外语与翻译, 2021(03)
  • [10]“慕课”视域下上海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以上海杉达学院“基础课”为例[J]. 颜鹃花. 科教导刊, 2021(27)

标签:;  ;  ;  ;  ;  

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