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分类命名

珠宝玉石分类命名

一、珠宝玉石分类与命名(论文文献综述)

申晓萍,李新岭,魏薇[1](2020)在《国家标准《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田玉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田玉产业也是珠宝玉石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GB/T 38821—2020 《和田玉鉴定与分类》规定了和田玉的术语和定义、鉴定、分类、命名规则和鉴定证书五个方面内容,确定了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着重从标准的重难点、关键技术和创新点进行标准解析,包括标准研制过程,和田玉、糖色、碧玉、墨玉和翠青玉的定义及颜色成因,糖色的划分方法,术语的英文翻译,和田玉的常规宝石学鉴定特征、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分类要求、八个颜色分类品种与主要特征以及命名规则,以便标准实施后能够更为有效地推广和使用,促进国内外和田玉市场的健康发展。

方田[2](2020)在《内蒙古巴林石雕刻艺术研究》文中指出巴林石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草原上升起的瑰宝,它一直是装点蒙古高原上人们的生活的重要物质。巴林石由古至今一直被开采使用和雕琢,是见证北方游牧民族审美变迁的特殊承载物质,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石材本身作为材料应用的价值,更是承载游牧文化的物质产物,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理论意义和很好的实用价值。巴林石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同时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如何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并且结合旅游文化产业,进一步提高巴林石的文化内涵和产品附加值,扩大巴林石产业规模进而增加相关产业就业机会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巴林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巴林石文物、史志记载和民间传说为主要线索,在前人对巴林石个历史时期雕刻特征的研究基础之上增加了近现代巴林石雕刻现状研究,分析了巴林石艺术的文化传承在现代巴林石艺术品设计应用中的意义,梳理出完整的巴林石文化历史发展脉络。从巴林石分类入手,进一步归类整理划分各品类石种的命名、质性特征和最初开采年份,以便于后续相关研究。从雕刻、篆刻艺术的视角,结合制作工艺和手法,分析了不同颜色、纹理和质地五大类巴林石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并以印钮为主体分析地域文化对巴林石印钮创作中的影响,尝试本土文化在巴林石印钮产品中的设计探索的可能,提出巴林石雕适用于本土文化的设计原则并进行了创作实践。本文中创新应用设计产品在作品完成的同时,积极投放市场且收益可观。其中蒙古五畜印纽套组短时间内已接到预订订单两套,可见巴林石材结合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应用设计是提高中低端巴林石价值,推动赤峰市旅游商品市场的可行之路。

王铭颖[3](2020)在《基于宝石矿物学特征的当代和田玉雕刻工艺研究》文中认为和田玉自古便是玉雕艺术的主流用材。近年来,雕刻工具的快速发展引发了雕刻技术的诸多变化,但当代和田玉雕刻工艺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却鲜有深入探索。本文运用宝石学、矿物学、器物学、工艺学、统计学、艺术学及人类学等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与分析方法,以和田玉材质及当代雕刻工艺为研究对象,对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设计雕刻的影响、当代加工方式与工艺特点、当代作品特征与风貌、工艺评价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田玉的宝石、矿物学特性对雕刻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雕刻过程中对其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结构和杂质矿物等特征的合理利用。经实验测试与雕刻实践证明:和田玉的雕刻软硬度与其产状、颜色没有直接关系,而主要是由其结构所致;雕刻手感则会受到产状的影响——山料偏干、塑形能力较差;子料偏润、塑形能力较强;和田玉产地不同亦会对雕刻硬度与手感产生综合影响。大量调研考察表明,手工雕刻、计算机数控雕刻(CNC)和三维扫描复制雕刻是目前我国玉雕的三种主流加工方式。随着现代玉雕业电动工具的革新,玉器的雕刻效率及工艺精细度均得到了提高。当代和田玉雕刻的工艺品种基本为古代的延承,其中最常应用的工艺类型是俏色和镂雕技艺。俏色工艺亦可依据颜色分布特点被划分为皮色、本体、内含物与围岩俏色四种基本类型。在当代玉雕制作中,和田玉因其优良的材质特点依旧成为各类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雕刻原料。本文通过对5368件现代玉雕作品中的2521件和田玉作品统计分析可知:目前当代和田玉作品的题材仍以沿袭传统为主,即神话、诗篇名言、历史典故等题材的雕件居多,但同时不乏少量创新性作品出现。其次,玉器的功能性较古代相对变弱,作品的体量以中小件为主,且工艺感更为突出。再次,和田玉玉器受众已由古代皇室贵族专享转变为被现代玉器爱好者或消费者所拥有。当下,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会继续推动中国玉雕行业的批量化和规模化生产,这一趋势将促进玉雕创意设计与文化价值的不断提升。综合和田玉雕件价值的影响因素,其工艺评价可从玉料使用、造型设计、琢制工艺等角度进行。

孟德园[4](2019)在《湖南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宝石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湖南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及X射线粉晶衍射仪等进行宝石学、矿物学、岩石学等方面的研究,对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谱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全面的总结。研究区透闪石玉多为灰绿色,可见零星分布的黑色斑块,多为半透明-微透明,抛光后呈油脂光泽,折射率约为1.61-1.62(点测),相对密度2.935-3.195,硬度6-7。主要矿物为透闪石,但呈现出向阳起石过渡的趋势;次要矿物为透辉石、滑石、磁黄铁矿、斜方砷铁矿、方解石、锡石等。偏光显微镜下,样品中透闪石颗粒较小,一般小于200μm,含量可达90%以上,多呈纤维状紧密交织,可见毛毡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纤维变晶结构、显微放射状结构。谱学分析显示透闪石矿物结构中b0轴均大于标准透闪石,透闪石矿物中M2位置多被Fe2+占据,是导致样品整体呈绿色的主要原因;M1、M3位置多被Mg2+占据,指示该区透闪石成矿温度较高。Fe含量普遍较高,对样品中Fe2+与Fe3+进行估算,发现样品中多数的Fe离子是以Fe2+的形式出现的,表明成矿时处于还原环境。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数据显示铕异常计算值(δEu)=0.515-0.555为中等程度负异常,铈异常计算值(δCe)=1.042-1.106几乎未见异常。可以证明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的分析。样品稀土元素整体亏损,但重稀土元素较为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严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出左倾的趋势,这与其他产地透闪石玉不同,可作为具有产地意义的判别标准之一。对比各产地透闪石玉可以发现,样品与其他产地透闪石玉性质较为接近,某些次要矿物,如斜方砷铁矿、锡石可作为与其他产地玉石进行区分的鉴定特征。而玉石的结构与矿物组合特征是影响玉石品质的主要因素。

施光海,张小冲,徐琳,李新岭[5](2019)在《“软玉”一词由来、争议及去“软”建议》文中提出"软玉"这个术语近来饱受非议,非议不仅来自考古文博界,也来自宝玉石界。作为一个术语,"软玉"为何会受到如此广泛的非议呢?考古文博界的主体认识为:自古至清末文献中没有用过此术语,且该玉料质地并不软。事实上,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要组成的玉料硬度已经超过玻璃和铁器,实际佩戴无磨损痕迹。为何被称呼"软"玉?中国有爱玉、尚玉的传统,且玉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这一术语的由来,意义重大。通过广泛收集全球相关文献开展分析与研究,发现"软玉"一词最早于1890年出现在日本的一本德语、英语和日语的矿物互译名的书册中。日本作者(Koto)用"软玉"来翻译英文词"Nephrite"。"nephrite"这个英文单词在西方出现时间大致可以锁定在16世纪或者之后,并于1846年用来描述我国上古玉器的主要矿物组成,这距我国广泛用透闪石质玉的时间晚了好几千年。"软玉"术语经留日学者引入中国,之后经过矿物学相关图书传播,于1996年被收入《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中。通过对"软玉"术语命名溯源,不难发现中华玉文化的重要载体——玉,在我国饱受战乱、贫穷与落后时期,于1890年被使用同宗语系的日本学者强加了一个"软(软)"字,之后这个"软"字便牢牢地附着。通过溯本求源,认为该术语的"软"字应该去除,这样既回避了"软玉"的最早命名可能存在的褒贬问题,也避免了一些顾名思义、不合实际的想当然的现象再度发生。今后关于透闪石质玉的术语称谓,我们推荐的术语为"玉"。这一称谓既尊重我国历史传统又兼顾现实;虽然我国用玉早期用玉种类不算单一,但到西周时期基本演变为单一的闪石质玉。最后提倡反思,我们文化自觉、自信、自爱、自珍的培养与建设是否依然任重道远?

彦帅[6](2019)在《基于方解石/蛇纹石/透闪石的多矿物玉石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珠宝玉石检测中,经常会遇到多种矿物共生的玉石成品,而玉石的定名和它所含有的矿物及其含量有直接关系。且一些玉石的质量评价也与其含有的矿物种类及含量有关,所以建立玉石中对应矿物的定量分析模型对玉石的定名及质量评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选用纯的方解石、蛇纹石和透闪石粉末作为原料,模拟多矿物玉石的组分,然后对所得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从而获得不同含量矿物的红外光谱图。利用origin软件对所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确定矿物的特征吸收峰和对应的吸光度A值。再利用MATLAB和1stopt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拟合处理,从而获得对应矿物的定量分析模型。通过对方解石-蛇纹石、透闪石-蛇纹石和透闪石-方解石-蛇纹石三种混合样品的分析及验证,分别建立了方解石、蛇纹石、透闪石三种矿物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模型显示这三种矿物的含量与吸光度的关系都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样品的纯度、颗粒大小、压片的厚度等因素对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制备样品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并精准控制实验条件,另外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的条件也要统一。基线画法会对矿物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产生影响,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要对基线画法进行选择,选择最适合的基线画法,从而建立稳定、精准的定量分析模型。另外同一种矿物可能有多个特征吸收峰,针对不同特征吸收峰分别建立了定量分析模型,这些模型的相关系数都接近于1,所以对于矿物不同的特征吸收峰都可以用来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利用建立的三种模型分别计算了方解石、蛇纹石和透闪石在验证样品中的含量。计算结果与实际含量的误差在1.17%-5.79%之间,平均为3.4%。结果表明,只要共生矿物的吸收峰与建立模型矿物的特征峰不存在叠加或其他影响,定量分析模型就可以应用到这种矿物组分的定量分析中。

张平[7](2019)在《云南“石林彩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近年来发现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石林彩玉”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差热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石林彩玉”的常规宝石学性质、显微结构特征、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其颜色成因进行了探讨。为方便本文写作,以下将“石林彩玉”简写为石林彩玉。石林彩玉为隐晶质的石英质玉石,以块状、条带状、斑杂状产出于砂矿中,颜色以红、黄两色为主,另有橙、褐、绿、黑、白、灰、紫、蓝等色。无解理,大多数抛光后可呈玻璃光泽,少数为蜡状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折射率在1.52?1.56之间,相对密度介于2.56?2.83之间,摩氏硬度在6.3?7.0之间,紫外荧光下多为惰性。研究表明,石林彩玉在正交偏光下的结构类型主要为纤维状和粒状,纤维状结构又包括1mm左右的长纤维,200μm?500μm的短纤维以及放射状的扇形结构;粒状石英颗粒大小约为0.1mm?1mm。扫描电镜下样品表面可见大面积的凸起或凹陷,颗粒呈圆球状、棱角状、锯齿状多种形态。石林彩玉的阴极发光较弱,多数不发光,部分红色样品中被铁质浸染的区域发出明亮的橙黄色光。石林彩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α-石英,另含有少量赤铁矿、云母、方解石、斜硅石等矿物,利用68°五指衍射峰测量方法计算石林彩玉中石英的结晶度指数,取平均值,约为4.17,可知样品的结晶度指数偏低。石林彩玉的化学成分为SiO2,另含有Fe、Mn、Ca、Cl、Al、K、Zr、V、Sr、Ti、Cr、Na、S等元素。红绿相间的样品中含少量的吸附水,约为1.35%,红、黄两色的样品中含少量的结晶水和结构水,约为1.04%?3.00%。对样品进行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其紫外一阶导数图谱表明,石林彩玉样品中的黄色是由针铁矿致色,而红色则是由赤铁矿致色。

李怀奎[8](2019)在《店铺名称的语用特征及其双语建设:以桂林市为例》文中认为本文在实证的基础上研究店铺名称的语用特征以及名称双语建设的规律。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名称只有区别名,少数兼具区别名和行业名;多数店铺是以其专营品牌命名的;超过一半店铺名称的非汉字信息在标牌中处于凸显位置。店铺名称的双语建设中,音译的名称占绝大多数,直译的较少,意译的更少。还有极少数名称的双语完全不对等,可以认为不属于翻译的现象。

刘欣[9](2019)在《临武透闪石质玉分类与品质分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郴州临武陆续发现了透闪石质玉,这是湖南省第一次发现原生透闪石质玉矿床,目前对该玉石的分类和品质分级研究基本是空白。本文从矿物学方面对临武透闪石质玉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利用常规岩石矿物鉴定对临武透闪石玉的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并对临武透闪石玉提出了分类和品质分级初探。

兰延,梁榕,张天阳,黎辉煌,丁佩,王小清,张小虎[10](2017)在《一种绿色角闪硬玉岩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命名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薄片观察、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一种含其他矿物的绿色硬玉岩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研究,并对其中矿物含量进行分析和测算,测试结果显示该品种硬玉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硬玉、铬硬玉、钠铬辉石、浅闪石和镁铝钠闪石。其中硬玉、铬硬玉和钠铬辉石的含量在70%50%之间,平均59%;角闪石类矿物含量在50%30%之间,平均41%;样品中岩石的结构主要为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由此造成样品结构疏松,透明度较差,故应定名为"角闪硬玉岩"

二、珠宝玉石分类与命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宝玉石分类与命名(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标准《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制定过程
    1.1 相关文献收集
    1.2 矿点考察及市场调研
    1.3 样品采集
    1.4 测试方法
    1.5 专家咨询与意见征求
2 标准的主要内容
    2.1 术语和定义
        2.1.1 和田玉
        2.1.2 糖色
        2.1.3 碧玉
        2.1.4 墨玉
        2.1.5 翠青玉
    2.2 和田玉鉴定与分类
    2.3 和田玉命名规则
3 结语

(2)内蒙古巴林石雕刻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巴林石雕的历史沿革
    2.1 巴林石
    2.2 巴林石雕的历史价值
        2.2.1 兴隆洼文化时期的巴林石雕
        2.2.2 红山文化时期的巴林石雕
        2.2.3 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巴林石雕
        2.2.4 辽契丹时期的巴林石雕
        2.2.5 元、,明、清时期的巴林石雕
        2.2.6 近现代巴林石雕
    2.3 巴林石艺术的文化传承
3 巴林石的文化艺术特征
    3.1 巴林石种类
    3.2 巴林石雕的审美价值
        3.2.1 石雕篆刻艺术
        3.2.2 巴林石雕刻篆刻艺术品的审美价值
        3.2.3 巴林石鉴定
        3.2.4 巴林石鉴赏
        3.2.5 巴林石相关传说
    3.3 印石制作工艺流程
        3.3.1 选料
        3.3.2 相石与设计
        3.3.3 开料
        3.3.4 磨光
        3.3.5 封蜡(或封油)
    3.4 石雕篆刻的主要工具
4 巴林石印钮产品的本土化设计探索与实践
    4.1 本土化在巴林石印钮产品中的设计探索
        4.1.1 地域文化符号
        4.1.2 本土文化应用于巴林石雕产品的设计原则
        4.1.3 草原文化与创新性产品设计应用的关系
    4.2 草原文化符号特征的巴林石印钮产品实践设计
        4.2.1 设计承载体分析
        4.2.2 主题的确定及文化内涵
        4.2.3 蒙古族传统图案
        4.2.4 蒙古五畜
        4.2.5 巴林石印钮产品设计方案呈现
        4.2.6 草原文化符号应用于巴林石艺术品的意义
5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基于宝石矿物学特征的当代和田玉雕刻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和田玉的材质(宝石矿物学)研究
        1.2.2 和田玉的雕刻工艺与文化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5 完成工作量
2 和田玉的工艺发展历程与当代玉雕工艺
    2.1 和田玉工艺技法的分类
        2.1.1 常用雕刻工艺
        2.1.2 特殊雕刻工艺
    2.2 和田玉雕刻工具的发展
        2.2.1 琢玉砣机的革新
        2.2.2 和田玉琢玉工艺的进化
    2.3 和田玉雕刻方法的传承与创新
        2.3.1 传统雕刻方法与工序
        2.3.2 现代雕刻方法与工序
    2.4 和田玉琢玉工艺的演变内涵
3 当代和田玉常见雕刻工艺应用解析
    3.1 和田玉俏色工艺
        3.1.1 皮色俏色
        3.1.2 本体俏色
        3.1.3 内含物俏色
        3.1.4 围岩俏色
        3.1.5 和田玉俏色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3.2 和田玉镂雕工艺
        3.2.1 制作镂雕工艺的玉料材质特点
        3.2.2 当代和田玉镂雕工艺作品的主要类型
        3.2.3 和田玉镂雕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3.3 和田玉薄胎工艺
        3.3.1 制作薄胎工艺的玉料材质特点
        3.3.2 当代和田玉薄胎工艺作品的主要类型
    3.4 和田玉书法雕刻工艺和微雕工艺
        3.4.1 和田玉书法雕刻与琢字工艺
        3.4.2 和田玉微雕工艺
    3.5 和田玉活链及活环工艺
        3.5.1 和田玉活环工艺
        3.5.2 和田玉活链工艺
    3.6 和田玉镶金嵌宝工艺
        3.6.1 和田玉金银错工艺
        3.6.2 和田玉宝石镶嵌工艺
4 当代和田玉作品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天工奖作品评选流程及材质分布
        4.1.1 天工奖及作品评选流程
        4.1.2 天工奖参选作品的材质特点
    4.2 天工奖和田玉作品特征
        4.2.1 和田玉作品奖项分布
        4.2.2 和田玉材质品种分布
        4.2.3 题材(主要元素)分布
        4.2.4 形制与工艺效果
        4.2.5 设计与创作的方法、原则
    4.3 从历年天工奖和田玉作品看中国现代玉雕作品特征
        4.3.1 题材的变化——体现玉雕特征的主要因素
        4.3.2 艺术形式的变革
        4.3.3 工艺感形式更强
        4.3.4 功能性相对简化,受众人群平民百姓化
        4.3.5 精雕细作,突显材质之美,作品以小件居多,少见大型制作
    4.4 影响因素
        4.4.1 和田玉原材料的影响
        4.4.2 加工工具的影响
        4.4.3 玉雕师设计制作的影响
        4.4.4 地域风格的影响
        4.4.5 加工组织形式的影响
        4.4.6 消费环境的影响
5 和田玉宝石矿物学的特征及其对玉雕工艺的影响
    5.1 研究样品描述
    5.2 和田玉的宝石学特征及其对玉雕工艺的影响
        5.2.1 和田玉的光学特征
        5.2.2 和田玉的力学特征
        5.2.3 和田玉的宝石学特征对雕刻的影响
    5.3 和田玉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玉雕工艺的影响
        5.3.1 和田玉结构分析与工艺实践
        5.3.2 和田玉矿物组成及对雕刻工艺的影响
        5.3.3 本次研究中和田玉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研究方法
    5.4 和田玉的产出类型及其对玉雕的影响
        5.4.1 和田玉产出类型对设计的影响
        5.4.2 和田玉的产出类型对雕刻的影响
    5.5 总结
6 和田玉作品的设计创作与雕刻实践
    6.1 和田玉创作理念及设计方法
        6.1.1 创作理念分析
        6.1.2 创作理念方案举例
    6.2 和田玉作品创作实践
        6.2.1 工艺流程解析
        6.2.2 和田玉雕刻作品实例
    6.3 和田玉与其他玉石材质设计、雕刻的对比
        6.3.1 设计实践——琇莹玉作品设计
        6.3.2 雕刻实践
7 和田玉雕刻的工艺评价
    7.1 评估当代和田玉雕刻作品价值的要素
        7.1.1 材料价值
        7.1.2 工艺价值
        7.1.3 历史价值
        7.1.4 人文价值
        7.1.5 配件及附件的价值
        7.1.6 其他因素
    7.2 和田玉雕刻工艺的具体评价方法
        7.2.1 玉料的使用
        7.2.2 造型设计与琢制工艺
        7.2.3 装潢与配件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湖南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宝石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1.1 透闪石玉研究现状
        1.2.1.2 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湖南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矿床的地质背景
    2.1 地理位置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矿区地质背景
第三章 湖南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宝石学特征
    3.1 样品肉眼观察
    3.2 样品放大观察
    3.3 常规宝石学特征
    3.4 放射性检测
第四章 湖南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
    4.1 玉石矿物成分
        4.1.1 主要矿物
        4.1.2 次要矿物
    4.2 岩石结构特征
        4.2.1 毛毡状隐晶质变晶结构
        4.2.2 显微纤维变晶结构
        4.2.3 显微放射状或帚状结构
    4.3 讨论
第五章 湖南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谱学特征分析
    5.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5.1.1 实验设置与样品选择
        5.1.2 结果与讨论
    5.2 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5.2.1 实验设置与数据预处理
        5.2.2 结果与讨论
    5.3 拉曼光谱分析
        5.3.1 实验设置与样品选择
        5.3.2 结果与讨论
    5.4 可见光谱分析
        5.4.1 实验设置与样品选择
        5.4.2 结果与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湖南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主微量元素分析
    6.1 电子探针数据分析
        6.1.1 主要矿物
        6.1.2 其他矿物
    6.2 ICP-MS分析
        6.2.1 稀土元素分析
        6.2.2 微量元素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玉石特征对比研究及特征对玉石品质的影响
    7.1 宝石学特征对比
    7.2 矿物学特征对比
    7.3 玉石的命名与质量分级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矿物谱学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6)基于方解石/蛇纹石/透闪石的多矿物玉石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宝玉石概述
        1.1.1 宝玉石的定义
        1.1.2 宝玉石的命名及其价值
    1.2 红外光谱原理及光谱采集
        1.2.1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1.2.2 获取红外光谱的方法
    1.3 宝玉石红外光谱的研究现状
    1.4 宝玉石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1.4.1 基本原理及方法
        1.4.2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及相关方程
        1.4.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样品及测试
    2.1 实验样品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步骤
        2.3.1 样品制备
        2.3.2 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
第3章 方解石的定量分析
    3.1 引言
    3.2 基线画法对方解石定量模型的影响
        3.2.1 方解石特征峰的两种基线画法
        3.2.2 单肩法数据分析
        3.2.3 连线法数据分析
    3.3 方解石定量分析模型的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蛇纹石的定量分析
    4.1 引言
    4.2 特征峰的选择对蛇纹石定量模型的影响
        4.2.1 蛇纹石特征峰的选择
        4.2.2 波数为3675cm-1 处的特征峰的数据分析
        4.2.3 波数为563cm-1 处的特征峰的数据分析
    4.3 蛇纹石定量分析模型的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透闪石的定量分析
    5.1 引言
    5.2 建立透闪石定量模型
        5.2.1 特征峰的选择及对应的吸光度A
        5.2.2 建立透闪石定量分析模型
    5.3 透闪石定量分析模型的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云南“石林彩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石英质玉的概况
    1.2 石英质玉的分类
    1.3 选题背景
    1.4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石林彩玉的常规宝石学特征
    2.1 手标本观察
    2.2 常规宝石学特征
    2.3 小结
第3章 石林彩玉的显微结构特征
    3.1 偏光显微镜观察
    3.2 表面微形貌与结构特征-扫描电镜观察
    3.3 阴极发光测试
    3.4 小结
第4章 石林彩玉的矿物组成
    4.1 X射线粉晶衍射(XRD)
    4.2 结晶度计算
    4.3 红外光谱分析
    4.4 显微拉曼光谱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石林彩玉的化学成分分析
    5.1 电子探针测试分析
    5.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5.3 差热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石林彩玉颜色成因的探讨
    6.1 偏光显微镜下的颜色分布
    6.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6.3 小结
第7章 石林彩玉与相似石英质玉的区别
    7.1 石林彩玉与南红
    7.2 石林彩玉与战国红玛瑙
    7.3 石林彩玉与阿拉善玉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临武透闪石质玉分类与品质分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武透闪石玉矿物学特征
2 临武透闪石玉类型划分初探
    2.1 透闪石玉分类依据
    2.2 临武透闪石玉分类初探
3 临武透闪石玉品质分级初探
4 结论

四、珠宝玉石分类与命名(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标准《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解析[J]. 申晓萍,李新岭,魏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2020(05)
  • [2]内蒙古巴林石雕刻艺术研究[D]. 方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宝石矿物学特征的当代和田玉雕刻工艺研究[D]. 王铭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4]湖南香花岭地区透闪石玉宝石学研究[D]. 孟德园. 河北地质大学, 2019(06)
  • [5]“软玉”一词由来、争议及去“软”建议[J]. 施光海,张小冲,徐琳,李新岭. 地学前缘, 2019(03)
  • [6]基于方解石/蛇纹石/透闪石的多矿物玉石红外光谱定量分析[D]. 彦帅. 燕山大学, 2019(03)
  • [7]云南“石林彩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 张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店铺名称的语用特征及其双语建设:以桂林市为例[J]. 李怀奎. 独秀论丛, 2019(01)
  • [9]临武透闪石质玉分类与品质分级研究[J]. 刘欣.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01)
  • [10]一种绿色角闪硬玉岩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命名探讨[A]. 兰延,梁榕,张天阳,黎辉煌,丁佩,王小清,张小虎. 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2017

标签:;  ;  ;  ;  ;  

珠宝玉石分类命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